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248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盐化肥》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a2+、CO32-、Cl-B.Fe3+、Na+、SO42-、OH-

C.Na+、K+、NO3-、OH-D.Na+、Ag+、Cl-、NO3-

2.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7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

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B.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C.m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

4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选用试剂

除杂方法

A

溶液

加入稀

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B

溶解、过滤、烘干

C

铜粉

加入适量的铜粉、过滤

D

溶液

加入量的稀

A.AB.BC.CD.D

5.有一包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M),加热完全分解得固体(N)质量为X克,经充分溶解、过滤,在所得滤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再过滤,洗涤得纯净干燥的固体(P)X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固体M和N中含有相同质量的MnO2

B.固体M、N、P中含氯元素质量相同

C.原混合物中KClO3和MnO2质量比为245:

69

D.在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检验固体P是否洗涤干净

6.下列各组物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Cu(OH)2和稀硫酸B.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

C.氧化铜和稀硫酸D.石灰水和稀盐酸

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C.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故铜片在空气中的灼烧也生成白色固体

8.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将燃着的木炭伸入到氧气中,产生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9.下列物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O→CO2→CaCO3B.NaOH→Na2CO3→NaCl

C.Fe2O3→FeCl3→Fe(OH)3D.H2O2→H2→H2O

1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3Fe+2O2

Fe3O4B.H2CO3=H2O+CO2↑

C.Mg(OH)2+2HNO3=Mg(NO3)2+2H2OD.2C2H2+5O2

2H2O+4CO2

11.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工业上常将其转化为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

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下列物质不会与过碳酸钠晶体发生反应的是(  )

A.氯化钡溶液B.氢氧化钠C.石灰水D.硫酸

12.江都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被誉为“江淮明珠”,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水源地污染企业关停B.生态修复多建公园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农业大量使用农药

二、实验题

13.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

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分析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3)向

(2)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______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如图所示。

实验测得固体

中含

氯元素。

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

14.一包固体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证据是________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J分别为九年级化学学过的不同纯净物,它们存在右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H的溶液呈蓝色,常温下B、D、F、J、Y均为无色气体,其中J有刺激性气味。

(1)写出化学式:

W_______,J_____。

(2)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⑤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用D和Y合成甲醇(CH3OH),反应中D和Y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6.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C的水溶液呈蓝色,D是一种红色固体,B→D的反应过程较为复杂,D→B的反应用于冶金工业。

图中“——”表示相连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1)D的化学式_____。

(2)C→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说明反应能够发生的理由_____。

溶液中发生的一个置换反应方程式_____,其微观实质是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气和CO2反应而变质。

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1)(猜想)猜Ⅰ:

没有变质,“碱石灰中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

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2)(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3)(判断)

a.若Ca(OH)2、CaCO3和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则猜想Ⅱ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b.由操作④的现象判断:

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写化学式)

c.综合a和b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_____(填“全部变质”或“部分变质”)

(4)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①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

18.某同学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

(阅读资料)①用H2与钙加热制得CaH2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③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也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CaH2的制备)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D的作用是_____;

(2)制备CaH2实验结束后,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有气泡产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显_____色。

该同学据此判断:

实验中确有氢化钙生成,其他同学提出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

(CaH2的性质探究)取少量上述制得的CaH2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3)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

则该气体为______(写化学式)。

(4)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NaOH、Ca(OH)2

猜想三:

NaOH、Na2CO3

猜想四:

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__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Na2CO3溶液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定量分析)

(5)取制得的CaH2样品1g(杂质为未反应完的Ca)加入到足量的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CaCO3质量为2.4g,则该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五、计算题

19.学校探究小组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杂质为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在一烧杯中加入11g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

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与所滴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当滴加了111gCaCl2溶液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g。

(2)当滴加CaCl2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111gCaCl2溶液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

20.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

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质量(g)

剩余固体质量(g)

第1次

10

5.5

第2次

10

m

第3次

10

1.2

第4次

10

1.2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2)上表中m的数值应为多少________?

(3)如果煅烧50吨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B3.D4.C5.C6.D7.C8.C9.D10.C11.B12.D

13.硫酸铜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气泡生成

14.

氢氧化钠向滤液A中加过量的硝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镁、氧化铜、氯化钾

15.NH4HCO3NH3Fe+CuSO4=Cu+FeSO4Fe2O3+3CO

2Fe+3CO22Cu+H2O+CO2+O2=Cu2(OH)2CO322:

3

16.Fe2O3(或Fe2O3·xH2O)CuSO4+2NaOH=Cu(OH)2↓+Na2SO4反应物碱和盐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铁原子和铜离子转变成亚铁离子和铜原子(或铁原子转变成亚铁离子,氢离子转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

17.不成立Na2CO3部分变质②③

18.防止空气中水蒸汽进入蓝也可能是钙和水反应H2Na2CO3+Ca(OH)2=CaCO3↓+2NaOH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84%

19.10氯化钠、氯化钙10.8%

20.85%331.3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