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6388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美学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docx

《美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原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学原理.docx

美学原理

电影之美”问题

 1、选取十个影视常识进行简介。

2、选取十部优秀电影进行简介。

3、简述影视的艺术性。

4、简述影视的艺术语言。

5、简述奥斯卡奖。

6、简述戛纳电影节。

7、简述好莱坞。

8、简述动画片。

9、简述“第五代导演”及其一个代表导演。

10、简述“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影片”。

11、简述“布赖顿学派和百代的创业”。

12、简述“动画片”。

 “雕塑之美”问题

1、选取雕塑资料库中“古埃及雕塑”栏目中5尊雕塑进行简介。

2、选取雕塑资料库中“中国古代雕塑”栏目中5尊雕塑进行简介。

3、选取雕塑资料库中“古代希腊雕塑”栏目中5尊雕塑进行简介。

4、现代雕塑《“美人鱼”铜像》的简介。

 “绘画之美”问题

1、选取绘画欣赏中3幅以上作品进行介绍。

2、简述艺术起源之旧石器时代。

3、简述艺术起源之新石器时代。

4、简述艺术起源之希腊艺术的演变。

5、简述艺术起源之基督教艺术。

6、简述艺术起源之十六世纪文艺复兴艺术。

7、简述艺术起源之十九世纪转折点

8、简述艺术起源之远东文明。

9、简述“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含义。

10、简述“如何面对中国画创新问题”。

11、怎样从感性与理性共融的角度认识中国画的创新?

12、列举世界著名书画家10位进行简介。

 “建筑之美”问题

1、简述古埃及建筑中“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2、简述古代中国建筑中的“武当山古建筑群”。

3、简述古罗马建筑中“斗兽场”和“凯旋门”。

4、简述古罗马建筑中“图拉真纪念柱”和“塞维努斯凯旋门”。

5、简述古希腊建筑中“巴特农神庙”、“埃皮道罗斯剧场”和“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

6、简述中世纪建筑中“巴黎圣母院”和“维也纳圣斯提凡大教堂”。

7、简述中世纪建筑中“圣索菲亚教堂”和“科隆大教堂”。

8、简述中世纪建筑中“比萨教堂建筑群”和“米兰大教堂”。

9、选取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一幅,查询资料并进行简介

10、简述现代建筑中“蓬皮杜艺术中心”。

 “音乐之美”问题

1、选择两种乐器进行介绍。

2、列举当代世界十大管乐团并简单介绍。

3、列举当代世界十大交响乐团并简单介绍。

4、列举世界著名的三大轻音乐团并简单介绍。

5、列举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并简介音乐家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

6、列举古典主义音乐并简介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7、列举浪漫主义音乐并简介音乐家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8、综述印象主义音乐并简介音乐家克罗德.德彪西。

9、综述二十世纪现代音乐。

“电影之美”导读 

  电影技术是在物理学、光学、化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12月在巴黎第一次放映了他们摄制的影片《墙》、《火车到站》、《婴儿的午餐》、《园丁浇水》等,虽然这些影片的内容十分简单,但却使人们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了活动人物,使人们大为惊叹。

可见电影的历史也就刚过百年,是一门最年轻的艺术。

它从黑白默片(无声片)、有声片到现今的彩色片和立体电影,都是与技术的发展分不开的。

由于电影综合和吸取了各种艺术的特长,能以银幕形象广泛地反映生活,吸引观众,它又是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艺术。

正如列宁所说:

“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电影之所以是最最重要的,首先就在于它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审美娱乐和教育;其次,电影是最接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综合艺术,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语言联结成统一体。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视觉形象。

电影中的视觉形象不是静止的,而是富有动作性的,是不断运动着的。

电影一定要求有戏剧冲突,电影故事一定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等戏剧法则。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电影是近似戏剧的。

但电影又不是戏剧。

戏剧由于受舞台的限制,它反映生活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不自由的;电影由于不受舞台的限制和时间、空间的约束,反映生活则比戏剧自由得多、广阔得多。

电影是通过一个一个的镜头来反映生活。

这种镜头可以是特写,可以是全景,可以是事物发展的一瞬间,可以是一个较完整的情节等,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美的表现力。

镜头的推、拉、摇以及“化入”、“化出”等具体运用,使电影极其细微地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性格更富有感人魅力。

如一个成功的特写镜头,可以通过演员的面部表情把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充分表现出来,再加以巧妙的烘托和明朗而有力的动作,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这是戏剧在反映生活时所无法比拟的。

   蒙太奇是电影的一种特有的手段,是电影审美本质的主要特征之一。

蒙太奇来自法语(mantage)的译音,原意是构成、装配的意思,借用在电影艺术上指的是镜头组接和剪辑,指镜头的组合关系和联系的方法或按照总的构思把一个一个镜头连结成影片,使之产生叙述、对比、联想等作用,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一个单独的镜头、画面往往说明不了多少问题,只有把许多不同的镜头和画面有组织地连结起来,使其处在变化、流动中,处在时空交错中,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

蒙太奇的运用使电影获得新的质、新的自由、新的美,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升华——可以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和自己认识的逻辑,有目的地把不同画面组接在一起。

如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有名的“敖德萨阶梯”中,将沙皇士兵的脚和举枪齐射的镜头,与群众相继倒下、血迹斑斑的阶梯上,一辆载着婴儿的摇篮车滚下阶梯等镜头交错剪辑在一起,给观众造成久久不能忘怀的大屠杀的悲剧场面,引起对沙皇统治无比愤慨和仇恨的强烈情绪。

这种蒙太奇的例子说明了与主题相联系的细节、场景有机地组接在一起,可使电影具有独特的感人魔力,能深刻地反映生活,给人以审美享受。

戛纳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成立于1939年夏天,而其间因二次世界大战及财务因素,曾断断续续进行数年,1969年后的影展活动日渐稳定,且增设了"导演双周",到1971年后,戛纳电影节市场交易就愈来愈热门。

  在短短双周之内,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项目:

"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

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

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份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

然而,主席常会影响到大奖评审的客观性,所以,最近几年常遭人诟病。

另外,在非竞赛的部份,主要则是提拔新人,以及让杰出的非商业影片有机会公开上映,且"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几乎已发掘了不少有潜力或已成功的导演。

  有关奖项部份,则分为"金棕榈奖"、"评委会特别奖",第一个奖属于大奖,算是最佳影片,象征了导演的最高荣誉,第二个奖常选一到三部优良作品颁发,另外则有一些个人奖,如:

"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

竞赛部份通常从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为开幕或闭幕的影片,一般不参与竞赛。

奥斯卡

--------------------------------------------------------------------------------

奥斯卡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的别称。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ofMotionPictureArtsandSciences)由多家美国工业界巨头于1927年5月组织成立的一个职业电影人的荣誉性组织,其宗旨就是提高电影的艺术质量。

至1999年,学院已有6000多名成员。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

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

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

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

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

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

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

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

  1929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了评选,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饭店举行了第一次授奖典礼,共颁发了十五尊金像。

1928年制作的《翼》是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影片;第一位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珍妮.盖诺;第一位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者是埃米.詹宁斯,他于1950年在德国去世。

当时叫这个奖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年度奖,简称"学院奖"。

  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

1934年,沃尔特-迪斯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

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最初奥斯卡奖的授予,采取宴会形式,以后改为发奖大会,后又在发奖大会上增加了文娱节目,自第一届以来,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

1979年已是第五十一届。

  主要项目有:

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

其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

此外还颁发一些特别荣誉奖。

  每次竞选都分两个阶段:

提名和投票阶段。

投票由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三千余会员进行。

他们从集体投票中选出最佳影片,然后分门别类按专业选举最佳演员、导演、编剧、摄影等,表决揭晓后进行授奖仪式。

由名演员作司仪,由前奥斯卡奖获得者授奖。

影视的艺术性

电影的诞生: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电影《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都是很短的生活片段,如同日常生活画面一样。

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电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

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全景电影,没有一项不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无声电影是在光学、电学、化学、机械学等科学应用的基础上,经过许多前人的各种实验而发明出来的;有声电影是在无线电报、无线电广播的技术进步以及摄像机、录音设备的不断完善中得以产生的;彩色电影同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是彩色胶片的发明。

特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影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更加充分地显示出高科技手段带给电影艺术的充分想象与发展空间。

电影的综合艺术性: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它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

电影艺术既是视觉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

它将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术、录音、音响、道具、服装、化妆等多种职能部门的电影工作者集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庞大的电影艺术工程。

电影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

戏剧艺术是综合艺术,也是表演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戏剧性冲突、戏剧性情境都曾被电影艺术广泛吸纳。

电影受到文学的影响极大。

电影艺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文学剧本,电影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和叙事手段。

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等,向散文学习,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等,向小说学习,吸取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形式。

电影从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在线条的运用、光影的处理、色彩的选择、形体的构置等多个方面,电影艺术亦广泛地吸收了姊妹艺术的文化营养。

电影艺术还从音乐中吸取了节奏感与感染力的表现技术与技巧,使音乐成为电影艺术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电影歌曲更是成为电影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雕塑之美”导读  

   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

它的美首先在于以动人的造型来反映生活、再现现实。

它最宜于表现有崇高理想的正面形象;宜于观赏者从不同角度和距离进行欣赏和领悟。

雕塑形象对于观赏者来说,由于所处的位置、角度和远近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它最能直接感染、陶冶和激发观赏者的心灵。

     雕塑创作反映生活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作者对素材的提炼、取舍上,经过提炼取舍能够使人在人物个性、阶级性、时代性和具体情景的描写中联想到没有被直接描写出来的行动和态度等等,使人从有限的形体中看到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

雕塑不仅是生活的再现,而且还是精神交流的手段和教育的工具。

雕塑虽然有再现艺术功能,但它不是绘画,更不是戏剧和小说,它有自己的特殊词汇和语言结构,特殊的表现方法。

它的特长不是记述,至少不是详尽的资料性的叙述,而是把丰富性的内容缩为一个形象鲜明的塑像。

在富于概括性的雕像中,能够借助有限的动作、姿态、脸型、服饰和整个风度、风貌的描写,使观赏者感觉、联想和获取更多的生活内容。

以少概多,以有限概括无限,这是供人观赏的雕塑应有的品格。

     雕塑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是雕塑最简单的基本概念。

但有体积占专定空间的却不一定是雕塑。

一定要使体积表现思想感情,再现出一定的生活内容,具有生命力,才能成为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如大理石、金属、木料、泥土等)不同,不仅使我们看到,而且能够使我们摸到不同质感。

优秀的雕塑作品能够给我们真实的生命感,使那些无生命的大理石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生命,在观赏者的想像里会感到肌肤的温暖。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古希腊雕像维纳斯不仅能给我们肌肤的温暖,而且还能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

这种生命感就在于善于组织体积,使它形成某种力量、某种感觉和某种韵律。

雕塑就是要从某种体积变化、转折的韵律当中,来体会一种生命、情绪、情感,甚至一种思想。

     雕塑是再现艺术,而再现艺术的特点就是要有真实感。

古希腊的菲迪阿斯的雕像虽然动作表现很小,但稳定,给人以舒展、流畅的感觉,表现了古希腊黄金时代的稳定、含蓄、有力量、有信心的一种情绪,是很真实的。

古希腊传说:

雕塑家米雍一次雕了一头牛,引来了一头小牛走来向它吸乳,又有一群牛要随着它走,一个牧童向它扔石头,以便把它赶开。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挣扎的奴隶》,表现了文艺复兴时代市民阶级反封建的代表。

他的雕塑充分反映了奴隶的反抗和愤怒,充分体现了“巨人的悲剧”,给予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再如,我国汉代霍去病墓前的卧虎石雕,只抓住老虎躺着也威风的神态,就把这个庞然大物的猛勇雕塑得那么生动、单纯,既有稚拙的美,也体现了歌颂霍去病创立功业的意图,并且很有真实感。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

雕塑在表达思想、表达内容和表达雕塑美时,必须与一定的时代精神合拍,融为一体,赋予雕塑以真实感。

     雕塑在表达思想情感时,要具有概括性、凝练性和普遍性。

如爱神维纳斯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爱,就在于它有一种情感、一种爱的表情,凝聚和寄寓在雕塑作品上,从而充分体现了温柔、典雅。

有人说:

维纳斯雕像甚至比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则更不容怀疑。

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更有力量。

确实,这个半裸体的女人塑像,优美动人,充满活力,却并不给人柔媚和肉感的印象。

这种表情是理想的和概括的,不是哪一个阶级所独有,这是雕塑的普遍性。

目前在我国很注意雕塑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美化城市,雕塑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对建筑环境的创造,更是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雕塑与水池、喷泉结合起来,更为吸引人,增加了空间动态美,它打破了环境的宁静,却又使得环境更幽静。

现在需要的是提高雕塑艺术的水平,创造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美的艺术,更好地美化我们的环境。

绘画之美”导读 

     绘画和雕塑一样,是静态的再现艺术。

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三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画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

绘画所要描绘的对象十分广阔,从自然的山川、虫鱼、鸟兽到社会生活、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征等,都是绘画的内容。

它长于捕捉生活中的一刹那,撷取运动中的一瞬来塑造生动的典型的形象,具有巨大的感人的力量,并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绘画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

     绘画的审美特征,是由绘画词汇形成的。

绘画的最基本词汇是线条、色彩和构图,特别是线条是构成绘画最主要的手段和词汇。

我们所说的线条不在自然界中,而在形体与形体、色块与色块之间,是我们的想像力在它们之间创造出造型词汇和可视语言,来表达画家的感觉和情感。

线条可以说其本质正在于它体现了感情意味。

  线条的硬软坚柔、轻重缓急、光滑滞涩等等品格;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干湿、曲直、快慢等等节奏的变化,都表现出无限丰富的感情层次。

一般来说,表现宁静使用平卧线,表现欢乐用上升线,表现抑郁用下降线,介于三者之间的线条则给人无变化的感觉。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表现感情意味更丰富,例如山水中的披麻皴,由于由平行的线条所组成,运动徐缓,延绵层叠,给人以宁静、谐和、淡远的感受;斧劈皴,由于由粗壮的短线和断线所组成,运动急速,锋利逼人,给人以激热兴奋的感觉。

     线条的品格,即画家的笔墨情趣,也即他的品格。

如元代大画家倪云林的线条,“枯色中见丰润,疏荡中见道劲”,表现了作者的飘逸和空灵。

晋代顾恺之的线条,简约娴静,反映了画家内向、深思的性格。

唐朝吴道子的线条,豪放飘洒,用力不一,迟速不一,反映了作者的奔放、雄浑的气质。

     绘画的色彩,是来自客观世界的光与物体,也是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

例如耀眼的红色意味着危险,绿色包含着平静和新鲜,蓝色展现平静与安宁,黄色暗示温暖与喜悦,黑色常常给人以恐怖感觉。

不同的人对色彩有不同的联想,因此,色彩的情调不仅因人而异,在不同时代、地区也是不同的。

如中国画家笔下的红色,往往不是危险的感觉,而是富贵、喜庆、欢乐的情感。

     绘画的构图,是物体的空间组织与安排,以及物体的加工、取舍等错综复杂的形式方面的因素,它也体现着画家的感情。

如横向线式构成常暗示着安闲、和平、宁静;斜线式构成常包含着运动和力量;金字塔式的构成常暗示着稳固、持久等等,如果在进行构思时,再主行交错、对比的处理,就能够唤起人的崇高、扩张、升腾、萎缩、逼迫庄严、悲壮、寒冷、坚实、挺拔、温柔、烦闷、舒展、优美等情绪。

     绘画的审美本质,即在线条、色彩和构图的情感意味。

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意境与传神。

“建筑之美”导读 

     建筑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它是实用和美相结合,具有满足社会上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两种功能。

一般建筑都是在实用基础上讲求美。

根据各类建筑的不同性质,实用与审美所占的比重也有区别(如园林建筑与一般民居)。

建筑美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再现生活,而是通过建筑物的体积、布局、比例空间安排、形体结构,以及各种装饰,如色彩、壁画、浮雕等,造成一种韵律和情调,侧重情感和意境的表现。

比如,古希腊建筑精心推敲各部分和谐的比例,罗马建筑则致力于表现巨大和豪华,哥特式建筑追求飞腾感和模糊感,而文艺复兴建筑又转而寻求肯定感与节奏感。

它们都侧重于表现美。

  中国建筑同样是追求表现的美,以故宫来说吧,就充分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至上的意识。

北京颐和园,作为皇家离宫,“建筑规整,布局严谨,体现了皇家的气派”。

“万寿山前以佛香阁、排云殿为轴心,形成大片建筑群,错落层叠于坡前林间,此起彼伏,自由中带着统一,富丽中又有轻巧”。

颐和园追求的是开阔、壮大,同时又假山屏障、层层院落,曲折回绕,体现了典型皇家园林的思想。

  建筑本身虽然是静止的、不动的,但由于形体变化却呈现出流动感。

好像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一样,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形体高低错落,空间大小纵横。

就像歌德所说的:

建筑是一种“冻结的音乐”,“建筑所引起的心情很接近音乐的效果”。

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乐》时,曾从建筑中吸取音乐形象养料,他说:

“建筑艺术像我们的音乐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了”。

因为建筑和音乐艺术一样,都有内在的有机联系,都需要节奏、变化与和谐,也就是都需要表现。

“音乐之美”导读 

     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

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

     音乐的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必须有表演者进行第二次创作,才能把音乐形象展现出来,欣赏者才能获得赏心愉情的美感。

因此,音乐的表演艺术家就必须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蓝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表演才能,有感情、有思想,全神贯注地进行表演,把对作品的感情体验深入地表达出来。

不同的表演者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不同,对同一作品的表演其效果和风格也大为不同。

    音乐形象是最活跃的、流动的形象。

它可以运用最富有特色的声音来摹拟现实中的声音,如钟声、马蹄声、鸟鸣声、松涛声、流水声等等,以表现人对现实的真实情感;还可以运用象征、比拟手法将平静的湖水、蔚蓝的天空等等现象,化为带有情感的声音表达出来。

音乐对现实音响虽有摹拟作用,但不是摹拟艺术,不是再现艺术。

它虽有摹拟作用,但在音乐的旋律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

音乐中的大多数旋律、音响所代表的含义都是不明确的、含蓄的,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它不像绘画艺术那样具有明确清楚的形象,反映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图景;也不像文学那样用语言文字明确表现一定现实的观点和生活图景,而是通过生活中的音响、节奏加以提炼、改造,使之与人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音乐美最大的待点就是表现宽泛含蓄的感情和起伏激荡的情绪,如欢庆时的热烈,悲哀时的低沉。

这种情绪和感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如我们欣赏《二泉映月》,表现很悲怆,调子很高昂,有苦难、有斗争,有理想、有追求,表现了许多东西,但似乎一时又说不清,只能感觉到我们的情感在起伏、激荡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是最具概括性的艺术,是最能激励人心、振奋精神的艺术,也是表现性最强的艺术。

小提琴(Violin)

乐器名称:

小提琴(Violin)

应用谱号:

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

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弦)和琴弓。

使用材质:

琴身:

木制结构,以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最佳;琴弦:

金属丝;琴弓:

马尾。

乐器特色:

属提琴族乐器中的高音乐器,艺术表现力丰富,音色优美、表达含蓄、变化多端,具有歌唱般的魅力。

  小提琴是一切弓弦乐器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乐器,也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

现在的四弦小提琴是16世纪从老式的三弦小提琴发展来的,1650-1730年间经斯特拉迪瓦里、阿马蒂和瓜尔内里等家族加以改进而臻于完美。

再后来的改良包括加长指板,增加腮托,用钢丝和尼龙丝取代肠线琴弦等。

小提琴是最具表现力的乐器之一,演奏技巧极其丰富,作曲家们经常用以引发作品的基调。

小提琴在交响乐队中,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

第一小提琴常担任乐曲的主旋律,第二小提琴则担任乐曲主要声部的和声伴奏。

此外,小提琴也常在室内乐和小品中常用于独奏。

近年来,小提琴又成为当代流行乐和爵士乐的当家乐器之一。

  迄今为止售价最高的小提琴系斯特拉迪瓦里奥斯于1720年制造的。

1990年11月以820,000英镑的价格易手。

钢琴(Piano)

乐器名称:

钢琴(Piano)

应用谱号:

高音部:

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低音部:

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

由琴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黑白琴键和击弦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