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869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刑法总论教学大纲Word下载.docx

二、刑法的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发展

一、刑法的创制

二、刑法的发展

第三节刑法的制定根据

一、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二、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第四节刑法的任务

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

二、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统一

第五节刑法的体系

一、刑法体系的含义

二、我国刑法条文的结构

三、我国刑法体系的特点

第六节刑法的解释

一、刑法解释的概念和意义

二、刑法解释的类型

一、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质?

二、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任务?

三、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制定的实践根据?

四、我国刑法体系有什么特点?

五、刑法的解释有哪些种类?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明确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和意义;

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一、怎样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怎样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掌握刑法效力范围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和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

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的规定。

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

它不仅涉及国家主权,而且涉及国际关系和新旧法律的关系,是任何国家刑法都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

我国刑法典第6条至第12条是关于刑法效力范围的规定。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概述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五、我国刑法的普通管辖权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一、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二、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第四章犯罪概念

明确犯罪的性质和犯罪概念的意义;

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了解犯罪概念的类型。

【学习重点】

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节犯罪概念的类型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

二、犯罪的实质概念

三、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概念

第二节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一、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犯罪概念的意义

一、怎样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

二、怎样理解犯罪概念的意义?

第五章犯罪构成

明确犯罪构成的意义和共同要件;

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第一节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二、犯罪构成的特征

第二节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概念及分类

二、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内容

第三节犯罪构成的意义

一、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二、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三、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

一、什么是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怎样?

二、怎样把握犯罪构成的特征?

三、犯罪构成有哪些共同要件?

四、犯罪构成有什么意义?

第六章犯罪客体

明确犯罪客体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客体的种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一、犯罪客体的概念

二、犯罪客体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

二、犯罪的一般客体

三、犯罪的同类客体

四、犯罪的直接客体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一、犯罪对象的概念和意义

二、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一、什么是犯罪客体?

研究犯罪客体有什么意义?

二、犯罪客体是怎样分类的?

其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

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及其意义;

了解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于定罪量刑的意义;

学会运用犯罪客观方面理解分析实际案件。

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危害行为

一、危害行为的含义

二、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第三节危害结果

一、危害结果的含义

二、法律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二、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三、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

四、因果关系的条件性

五、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六、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问题

七、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

八、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一、时间、地点、方法对定罪的意义

二、时间、地点、方法对量刑的意义

一、什么是刑法中危害社会的行为?

它有哪些基本表现形式?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犯罪的不作为?

二、怎样理解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三、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解决了因果关系是否即意味着行为人要负刑事责任?

第八章犯罪主体

明确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及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之规定;

了解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伯和单位犯罪问题之内容;

学会运用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与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刑事责任能力;

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一、犯罪主体的概念

二、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

三、犯罪主体的意义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一、刑事责任年龄

二、精神障碍

三、生理功能丧失

四、生理醉酒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和分类

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作用和意义

第五节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二、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一、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哪些?

二、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

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是什么关系?

三、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怎样?

四、怎样理解和掌握精神障碍人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五、聋哑人、盲人、生理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如何?

六、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有什么意义?

七、怎样理解单位犯罪及其双罚制?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

明确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意义;

了解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

学会运用犯罪主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内容提要】

犯罪故意及其类型;

犯罪过失及其类型。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二、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因素

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第三节犯罪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第四节意外事件

一、意外事件的概念

二、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第五节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一、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与关系

二、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第六节认识错误

一、法律认识错误

二、事实认识错误

一、如何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研究犯罪主观方面有什么意义?

二、什么是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特征?

二者有哪些区别?

三、什么是犯罪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各有什么特征?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

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区别何在?

四、怎样理解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对直接故意犯罪定罪量刑有什么意义?

五、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有哪几种情况?

这些情况对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解决有何影响?

第十章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明确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

学会运用正当防卫理论和紧急避险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了解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和刑事责任。

第一节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一、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

二、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意义

第二节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特征

二、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四、特别防卫权

第三节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三、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四、避险过当其及刑事责任

第四节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一、履行职务的行为

二、从事业务的行为

三、执行命令的行为

四、经权利人同意的行为

一、什么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哪几种?

二、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三、什么是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如何划清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四、什么是特别防卫权?

它与一般防卫权有哪些不同?

五、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成立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如何划清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六、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何异同?

第十一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明确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种类及意义;

掌握故意犯罪各种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处罚原则及其相互区别;

学会运用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理论分析实际案例。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区别。

第一节

一、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既遂

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既遂的类型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三节犯罪预备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第四节犯罪未遂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第五节犯罪中止

一、犯罪中止的概念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和特征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一、故意犯罪过程中有哪些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停止形态过程和犯罪阶段有什么区别?

二、犯罪既遂形态有什么特征?

既遂犯有哪些类型?

三、犯罪预备形态有什么特征?

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有什么区别?

四、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

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状态有什么区别?

五、怎样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

六、我国刑法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有什么不同?

其根据何在?

第十二章共同犯罪

了解共同犯罪的形式,掌握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以及我国刑法对于犯罪的分类和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

我国刑法规定的各种共同犯罪人的概念和刑事责任。

第一节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三、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责任

一、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二、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三、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四、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二、犯罪集团成立的条件。

三、主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

四、从犯的概念、种类和刑事责任。

五、教唆犯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和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一罪与数罪

掌握区分一罪与数罪的基本标准,把握各种罪数形态的概念、构成特征和处断原则。

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构成特征和处断原则。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一、罪数形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二、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一、实质的一罪

二、处断的一罪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一、实质数罪和想象数罪

二、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

三、并罚的数罪和非并罚的数罪

一、如何区分一罪与数罪?

二、什么是继续犯,其特征如何?

三、如何理解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

四、何谓结果加重犯,其有何特征?

五、简述连续犯的特征及其处断原则?

六、牵连犯有何特征,如何处断?

第十四章刑事责任

了解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责任的规定概况,刑事责任的开始和终结;

明确刑事责任的根据以及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掌握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责任的规定概况

二、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三、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四、研究刑事责任的意义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一、刑事责任根据的含义

二、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

三、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开始和终结

一、刑事责任的开始

二、刑事责任的终结

一、什么是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怎样理解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三、刑事责任的根据是什么?

四、怎样理解刑事责任的开始和终结?

第十五章刑罚概说

了解刑罚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掌握刑罚目的的概念,以及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刑罚的概念、特征,以及刑罚目的的含义,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特征

三、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第二节刑罚的目的

一、刑罚目的的概念

二、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三、刑法目的的概念,以及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基本内容,两者的相互关系。

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了解刑罚体系的基本理论,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罚种类的具体规定。

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各种主刑和附加刑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一、刑罚体系的概念

二、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第二节主刑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节附加刑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四、驱逐出境

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

一、刑事损害赔偿

二、训诫、责令具结悔过、赔理道歉、赔偿损失,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一、如何理解刑罚体系的概念及其特点?

二、我国刑罚的种类有哪些,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三、什么是非刑罚处理方法,其种类有哪些?

四、试述我国刑法中限制死刑适用的规定。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

了解刑罚裁量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掌握刑罚裁量原则的内容,以及刑罚裁量情节的种类和适用规则。

刑罚裁量原则的基本内容,各种刑罚裁量情节的适用规则。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

二、刑罚裁量的特征

三、刑罚裁量的意义

第二节刑罚裁量原则

一、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的量刑原则

二、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的量刑原则

第三节刑罚裁量情节

一、刑罚裁量的法定情节

二、刑罚裁量的酌定情节

三、刑罚裁量情节的适用

一、刑罚裁量的概念、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二、简述刑罚裁量的原则。

三、如何理解刑罚裁量情节?

第十八章刑罚裁量制度

掌握各种刑罚裁量制度的基本内容。

我国刑法关于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和缓刑的基本规定。

第一节累犯

一、累犯的概念和意义

二、累犯的种类和构成条件

三、累犯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自首和立功

一、自首的概念和意义

二、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

三、自首的认定

四、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五、立功

第三节数罪并罚

一、数罪并罚概述

二、数罪并罚的原则

三、不同法律条件下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规则

第四节缓刑

一、缓刑的概念和意义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三、缓刑的考验期限

四、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考察

五、缓刑的法律后果

一、简述累犯的概念、种类及其构成条件。

二、如何理解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三、什么是立功,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四、数罪并罚的概念是什么,如何适用数罪并罚?

五、试述缓刑的概念、种类及适用条件。

第十九章刑罚执行制度

明确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假释的法律后果;

掌握减刑、假释的条件和假释的考验期限;

了解刑罚执行的原则,减刑、假释的程序,减刑后刑期的计算及对假释犯的监督。

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条件。

第一节刑罚执行制度概述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

二、刑罚执行的原则

第二节减刑

一、减刑的概念和意义

二、减刑的条件

三、减刑后刑期的计算

四、减刑的程序

第三节假释

一、假释的概念和意义

二、假释的条件

三、假释的考验期限及对假释犯的监督

四、假释的法律后果

五、假释的程序

一、什么是减刑?

我国刑法规定减刑制度有什么意义?

二、减刑与改判、减轻处罚有什么区别?

三、减刑的条件有哪些?

减刑后的刑期应当如何计算?

四、什么是假释?

我国刑法规定假释制度有什么意义?

五、假释应当遵守哪些条件?

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能否适用假释?

六、在什么情况下撤销假释?

对被撤销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如何处理?

第二十章刑罚消灭制度

明确刑罚消灭、时效、赦免的概念和我国刑法规定时效制度的意义;

掌握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期限及计算方法的规定;

了解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和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

时效期限及其计算方法。

第一节刑罚消灭制度概述

一、刑罚消灭的概念

二、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

第二节时效

一、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二、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的意义

三、追诉时效的期限

四、追诉时效的起算

五、追诉时效的具体适用

第三节赦免

一、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二、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时效?

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有什么意义?

二、我国刑法是怎样规定追诉期限的?

三、如何计算追诉时效?

什么是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四、什么是赦免?

大赦与特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十一、课程说明:

刑法分论的教学方法主要为互动式教学法,同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的特点,采用引导学生的启发式教学法和审判式案例教学法交叉进行。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辅助设施主要是电子书籍、网络等。

十二、考核方式:

1.考核类型:

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

在学完本课程的内容后,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程结业考试。

试题类型和权重:

(1)选择题30%;

(2)简答题30%;

(3)论述题20%(4)案例题20%。

3.课程成绩组成(百分制):

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的质量综合评定。

十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48学时,3学分。

各部分内容学时分配如下表: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小计

理论

实验

上机

第1章

刑法概述

2

第2章

刑法基本原则

4

第3章

刑法效力范围

第4章

犯罪概念

第5章

犯罪构成

第6章

犯罪客体

第7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8章

犯罪主体

第9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10章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第11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12章

共同犯罪

第13章

一罪与数罪

第14章

刑事责任

第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