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87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余震应急预案文档格式.docx

张奎

组员:

蒋汝卿、张正中、洪晓承、张庭军、张春方、杨霞、陈萍、安东冯世翔、张才江等。

应急指挥小组组长职责:

1.负责与场外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和汇报工作;

2.负责对事故/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资源调配;

3.负责事故/事件现场的事态控制、救护和抢险等救援任务的具体实施;

4.负责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指挥。

组员职责:

1.按预案措施要求及各自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应急资源的准备落实、日常检查、维护保养

2.负责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3.负责现场人员的应急预案及日常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

4.负责紧急情况时的对外通讯联络

5.负责抢救抢险的组织实施。

5.2各应急救援队伍。

项目部成立以下应急救援队伍:

5.2.1抢险抢修小组

蒋汝卿

洪晓承、安东、冯世翔、张才江等。

5.2.2现场医疗救护小组

杨霞

陈萍、余素琼等

5.2.3现场义务消防及治安队

张正中

张春方、聂剑、吴明、冯世明等

5.2.4现场通讯保障队

张庭军

吴永松

5.3应急物资及所需资金

应急救援所需物资

所需资金(元)

高处坠落

担架、急救药箱、运输工具等

灭火器、担架、急救药箱、运输工具等

6预防余震情况发生伤害的措施

6.1组织措施

我们感觉到的地震,大多数是有感、强有感地震,少数能造成轻微破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是极少数。

因此,当发生大的余震在紧急避险的过程中要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避免发生高空坠落、高处下跳、遭受高处下落物体打击、坍塌伤害、发生火灾、触电等伤害。

6.1.1项目部成立防余震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头。

6.1.2加强对项目部所有人员的防地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在施工修整期间,根据现场情况组织防地震演练。

6.1.3坚持经常性的通道检查,对受施工影响的设施进行全面疏通。

6.1.4坚持值班制度。

遇有险情及时组织力量抢险,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6.1.5预先做好防地震抢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与地方气象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天气预报的追踪。

6.1.6应立即加固好临时房屋,必要时,应及时转移人员和机械设备到安全的地方。

防止人员伤亡、设备的损失。

6.1.7密切关注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6.1.8地震期间,应根据实际需要预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加强防地震重点工地的值班和巡守,确保安全

6.2应急救援程序及原则

6.2.1当发生地震时,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首先,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地段(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等)。

6.2.2立即切断电源及移走气瓶和油脂类等各种可能引起二次事故的设施和危险物品。

6.2.3迅速上报建设、监理单位和公司。

6.2.4救援原则:

先救人再救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6.3应急技术措施

6.3.1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A.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发生地震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B.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余震准备。

C.了解震情趋势,不听信、传播谣言,确保社会稳定。

6.3.2发生教大破坏性余震应急行动

A.租住平房办公、住宿的施工现场,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B.租住楼房办公、住宿的施工现场,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

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

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C.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D.正在工作场所工作、室内施工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等地方躲避。

E.正在野外施工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

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F.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G.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

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6.3.3高楼避震(重点)

应急要点

A.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

因此,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B.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

特别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施工升降梯),若震时在电梯(施工升降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

C.避震位置至关重要。

正在高楼施工的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寻找安全空间躲避。

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

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

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

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D.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

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

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6.3.4伤亡事故应急救护

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就近医疗机构进行联系,组成的三级医疗救助机构,在施工现场储备必要的紧急施救药品、器械,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立即进行即时处理,然后将伤员送往医疗单位进行抢救;

同时迅速上报。

6.3.5如发生人员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伤者移送到干燥且通风的场所,将伤员平躺在干燥的木板上;

必要时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直到伤者清醒或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施救为止。

待脱离生命危险后送往医院。

6.3.6如发生高处坠落时,要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施救中,应尽力避免二次伤害事故,即:

当伤者有骨折的可能时,应将伤害部位用木条或其它材料绑扎好,再用单架将伤者送到医院抢救,同时还要检查清理坠落物。

6.3.7如发生机械、重物伤害时,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并保护好现场。

必要时要对机械进行技术鉴定。

6.3.8当事态发生难以控制和处理等重、特大事故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报告请求协助救援。

6.3.9特别注意事项

A.地震时切忌惊慌

当遇到地震时切忌恐慌,要沉着冷静,迅速采取正确行动。

特别在高层和施工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发生时应就地躲避。

避免地震没造成任何破坏,但由于惊慌失措逃生而发生互相拥挤踩踏造成重伤甚至死亡情况或其它异常情况。

B.不要冒险跳楼;

C.要相互关爱、帮助;

D.人员密集场所不要拥挤;

E.要听从指挥。

7.地震过后的自救

7.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7.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7.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7.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近,后救远。

8应急响应措施

8.1呼救

当余震时发生伤害事件时,最先发生情况人员应大声呼叫,呼叫内容应准确反映某地或某部位发生什么情况。

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报与其最近的项目部管理人员/抢救小组成员,使消息能迅速报告到现项目部/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处,并由指挥小组负责现场应急响应工作。

8.2对外联络抢救

报警人员/现场应急指挥小组成员负责打急救电话120,报告发生伤害的地点(同时必须告诉现场附近醒目的标志性建筑,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伤害类型、人数等。

应急指挥小组/安全员负责将伤害情况报公司工程部/应急领导小组。

8.3接车

应急指挥小组安排人员迅速到路口接车,引导急救车从具备驶入条件的道迅速到达事发现场。

8.4现场自救

现场应急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现场救护工作的开展,并在急救中心医生到来之前,尽最大努力进行自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

在急救医生到来后,应将伤者受伤原因和已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

8.4.1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8.4.1.1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

8.4.1.2为急救医生留出通道,确保其能最快到达伤员处;

8.4.1.3高坠人员由于可能有内伤,现场人员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避免加重伤情。

可多人平托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平坦的地面;

8.4.1.4如伤员有呼吸障碍时,应进行人工呼吸;

8.4.1.5如伤员有出血时,应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在伤口近心端结扎),但每半小时应松开一次,避免肢端坏死。

如是动脉出血,应用指压法压住动脉进行止血。

8.4.2坍塌

A发生坍塌后,先检查塌方处是否可能还有塌方的危险。

当确认无危险后,方可实施抢救。

如还有可能发生二次坍塌,则应先采取有效的防坍塌的控制措施;

B清理坍塌土方应尽量不使用机械工具,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C受土方坍塌伤害的人员可能造成内伤、骨折、脊椎伤害等,因此不可急速摇动或移动伤员。

D止血和人工呼吸同7.4.1.4、7.5.1.5条。

8.4.3火灾:

A对抢救出来的伤员,应使其平躺于地上,保持周围良好的通风;

B如伤员有呼吸窘迫,应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8.4.4机械伤害

A在场人员应迅速切断机械设备的电源;

B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有出血或无呼吸时,按8.4.1.3和7.5.1.5进行止血和人工呼吸;

C如有切断伤害,应寻找切断部分,用清洁的毛巾或袋子等进行妥善保留。

8.4.5触电

A在场人员在确保自己不被伤害的前提下,应使触电者迅速脱离带电体;

B触电者脱离带电体后,除在狭窄、潮湿、不具备抢救备件时,可将其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外,否则应立即就地对其进行急救。

C急救步骤:

使触电者仰面平躺,检查有无呼吸和心跳;

如呼吸短促或微弱,胸部无明显呼吸起伏,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其脉搏微弱,应立即进行心脏按摩(60次/分钟),帮助其复苏心脏跳动;

D对于自我感觉良好轻微的触电者,也应使其平躺,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经一段时间休息后再决定是否就医。

9训练和演习

项目部应每年组织/参加公司应急演习,对项目部各抢险救护人员进行有关知识训练,以加强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

10相关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标准规范

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QG/CAQEO04《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

QG/CAQEO16《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等

11记录

应急工作相关会议记录

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培训/演练记录

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检查记录

 

附加说明:

本预案编制单位:

AAAAA项目部

本预案编制人:

本预案审核人:

本预案审批人:

防洪应急预案

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公司有关制度规定,以预防并尽量减少洪涝的危害,保护员工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把洪涝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特制订本预案。

2适用范围

该工程主要由六栋31层高层建筑及两层地下室构成,由于地下室面积教大,地下室设备多,地下室挡土墙上预留出户套管多,地面±

0层卫生间及其他地方预留管道孔洞、桥架线槽孔洞、管井较多,而现阶段进入雨季施工,且根据气象预报:

今年雨水天气及暴雨天气教多,发生暴雨时雨水易从各种孔洞流入地下室而造成洪灾,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及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4发生洪灾的部位及其后果

施工现场各部位,尤其是地下室;

易造成材料、设备损坏,电气线路短路甚至导致对人员造成伤害。

5.2.3现场义务防洪队

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设置位置及所需数量

雨伞

屋面施工现场;

8顶

雨衣

现场;

满足施工人员需求

彩条布

露天材料堆放处

孔洞堵塞材料

若干,以满足堵塞需求

抽水泵

3台

6

其它材料

若干

6.预防措施

6.1项目部成立防洪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头。

6.2加强对项目部所有人员的防洪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在施工修整期间,根据现场情况组织防洪演练。

6.3前期做好预防工作,配合土建在基础回填前做好挡土墙预埋套管的封堵工作,配合土建做好±

0层所有孔洞的封堵工作。

6.4搞好现场规划,对材料、设备的堆方应避免堆放在低洼处,应堆放在地势教高,干燥通风的地方。

6.5对重要的、贵重的设备、材料应有特殊保护措施。

6.6雨季前开展防洪大检查,对受施工影响的设施进行一次全面疏通。

认真执行雨中、雨后“两检制”。

6.7坚持值班制度。

6.8预先做好防洪抢险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与地方气象部门的联系,加强对天气预报的追踪。

6.9在大雨、洪水到来之前应立即加固好临时房屋,必要时,应及时转移人员和机械设备到安全的地方。

6.10洪汛期间,应根据实际需要预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加强防洪重点工地的值班和巡守,确保安全渡汛。

7.应急处理流程

7.1预案的启动

发生洪灾突发紧急事件时,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由项目经理亲自领导和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并在事件发生后半小时之内上报建设、监理单位及公司质安部知悉。

7.2提出处理措施、介入应急处理

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必须在突发紧急事件后半小时内提出针对特定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启动相关部门、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财物、统一指挥,全面介入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7.3确保信息畅通与准确

应急处理过程中的信息(文字、声像、物品等)记录、收集、整理、传输必须切实保障畅通、准确。

7.4应急处理的结束

由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建议,经公司质安部同意后方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7.5应急处理工作总结

由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拟出应急处理工作总结、下一步工作建议和对相关责任人员工的奖罚建议,经公司质安部审核后报公司审批备案。

8.应急组织措施及原则

8.1在洪灾发生时,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立即组织抢险队伍、利用储备的物资,投入抢险救援;

8.2同时迅速上报建设、监理单位和公司。

8.3救援时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救人,再救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9.应急响应措施

当施工现场发生洪灾突发紧急事故,发现人立即采取措施紧急疏散,并报告领导,同时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并立即执行应急预案。

9.1呼救

当发生洪灾时,最先发现某处险情的人应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某某地点或某部位),将信息准确传递出。

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均有责任将信息快速地报告给与其最近的项目部管理人员/义务防洪队员,使消息能迅速报告到现场应急指挥小组处,并由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组织现场应急工作。

9.2现场自救

9.2.1当发生洪灾时,首先,应组织人员撤除危险地段(施工现场、办公室、宿舍等)。

同时,立即切断电源及各种危险品和油脂类等,可能引起二次事故的设施和物品。

其次,是机械设备的撤离。

9.2.2伤亡事故应急救护

9.2.3如发生人员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伤者移送到干燥且通风的场所,将伤员平躺在干燥的木板上;

9.2.4如发生高处坠落时,要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施救中,应尽力避免二次伤害事故,即:

9.2.5如发生机械、重物伤害时,应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将伤员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并保护好现场。

9.2.6当事态发生难以控制和处理等重、特大事故时,应立即向有关单位报告请求协助救援。

10.应急预案演练及改进

10.1每年项目部应组织/参与公司防洪演练,通过演练锻练项目部义务防洪队员处理洪涝事故的应变能力,并评价项目部防洪应急预案的适宜性,对不适应的地方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10.2经修改后的预案报公司工程部审批后组织实施。

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名单

项目部义务防洪队成员名单

项目部防洪器材和设施统计表

项目部义务防洪队员培训记录资料

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资料

防高温安全技术措施

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依据国家相关的适用的法律法规、公司有关制度规定,以预防并尽量减少高温中施工发生火灾、人员中暑等危害,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的安全,保证在高温天气正常施工作业,确保工程施工进度,特制订本措施。

该工程主要由六栋31层高层建筑及两层地下室构成,工作量大,前期预留预埋量大,露天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

且近年来平均气温越来越高,施工人员长期暴露在烈日下,容易造成中暑的危害,同时由于气温高、空气干燥而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高温日定义: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

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或由于精力不集中造成其他伤害。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1组织机构

施工现场高温防火、防暑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由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在当地政府、建设单位高温防暑指挥部的领导和安排下,对本项目范围内的高温防火、防暑工作进行指挥和实施。

全权负责施工现场高温防火、防暑的事故处理、事故抢险救援、事故调查、后勤保障、安全技术支持和善后处理。

4.2人员配置

现场设置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小组由组长和组员构成,并成立义务消防队,负责现场的消防工作。

组 

长:

员:

蒋汝卿、何铭、张正中、张春方、洪晓承、安东、冯世强、张才江、聂剑等

4.3工作职责

4.3.1组长职责

A.负责与场外应急指挥机构的联系和汇报工作;

B.负责对现场的应急救援活动的组织协调、资源调配;

C.负责现场的事态控制、救护和抢险等救援任务的具体实施;

D.负责扩大应急救援活动的指挥。

E.处理或配合公司处理善后事宜。

4.3.2组员职责:

A.按措施要求及各自工作职责,分别负责应急资源的准备落实。

B.负责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

C.负责现场人员的应急措施及日常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

D.负责紧急情况时的对外通讯联络

E.负责抢救抢险的组织实施。

F.协调各班组相互配合等工作。

G.负责宣传相关防火及中暑应急知识;

H.制定实施事故救助方案;

当发生高温中暑或火灾等突发事故时,救助人员数量根据事故大小、紧急程度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G.负责协调上级调查组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责任,并提供事故调查中所需证据;

5.预防措施

5.1项目部成立高温防火及防暑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头。

5.2加强对项目部所有人员的高温防火及防暑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在施工修整期间,根据现场情况组织防火及中暑急救培训。

5.3建立健全项目部消防安全制度,建立施工现场义务消防队,并组织消防培训。

5.4易燃材料的存放符合标准要求,配备消防器材、设置禁火标识,在库房及有易燃物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5.5在合格供方处购置、并验证合格的消防设施、器材,定期对消防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