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0961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docx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二

内蒙古鄂托克旗高三毕业班语文综合测试

(二)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6分)

1.(6分)(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

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          ,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

更有甚者,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     。

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賣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          。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填鸭式的教育剩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和儿童的想象力,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

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          呢?

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

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

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幼儿园“小学化”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

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靡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沸扬扬    蜂拥而至    

B.蔚然成风    层见迭出    沸反盈天    趋之若鹜    

C.靡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沸扬扬    趋之若鹜    

D.蔚然成风    司空见惯    沸反盈天    蜂拥而至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B.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C.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破坏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D.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儿童的想象力,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3)下面的对联,内容不符合高考考场情景的一联是()

A.十载寒窗天道酬勤九州唯斯多才俊百万学子壮志凌云社稷于此皆栋梁

B.盛世重英才问谁可展卷挥毫抒壮志岭南多俊彦看我能扬鞭策马上征程

C.谆谆儒雅授业解惑学海无涯倾心血孜孜聪敏焚膏继晷书山有路攀高峰

D.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期获益一卷推开神驰笔畅科科游刃庆有余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6分)(2017·安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张,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西汉留下的金石文字甚少,瓦文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极富意味的篆法变化丰富,又浑然天成,即使今天的篆刻、书法名家也要自叹不如。

在砖上印画、施彩,最早是在战国,但真正蔚为大观并成为一种艺术,则在两汉。

这些砖,被称为“画像砖”,它们用于一般的建筑或墓室装饰。

对后人而言,“画像砖”的“画像”意义更要大于“砖”。

这些砖上,有的描绘的是人们的日常劳动与生活,宴飨、乐舞、狩猎、市集等等,有的描绘的则是骏马、龙、虎、鹿、飞禽等动物与神兽,从地上的农耕渔猎,到天上的天马行空,从现实生活,到历史故事,无所不包,宛如一部汉代“百科全书”。

因为砖块疏松,并不易精雕细刻,所以画像砖的画面往往疏朗简约,没有那么多的细节刻画,有的甚至进行了夸张变形。

这些“画”表现在砖上,大多数是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然而简洁的造型并没有削弱其艺术表现力,反而集中地暗示、渲染出了一种情绪与气氛。

汉画像砖里,很难看到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

运动与韵律正是汉代艺术风格的真实写照。

壮丽的秦汉宫阙早已不知去向,但组成它们的青砖古瓦却常见诸文人桌案。

古人早期制砚,多为陶砚,所以陶制的秦砖汉瓦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注重文脉延续的文人的视野。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文人雅士把古代砖瓦做成砚台,到了清代,砖瓦砚更成为一时风尚。

(摘编自《一砖一瓦亦风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陶瓦的坚固与华美,得益于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刻印其上的文字和图案,更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了解到那一段历史。

B.秦瓦当上多印刻鹿、豹、鱼、鸟等动物纹,这反映出秦人具有动物情结,而这种情结来源于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C.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无所不包,既描绘了多种动物神兽,也再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生活与美好愿景,堪称汉代“百科全书”。

D.汉代画像砖追求对线条的大量运用,使它多具动感和韵律,很少有完全静止或者构图均衡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秦代至汉代,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力的进一步强盛,汉代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

B.被广泛用于阿房宫的瓦当向外的一面上或有图案或有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体现了“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C.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为代表的汉代瓦当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四神兽的造型在当代设计中普遍得到运用。

D.画像砖的砖块疏松不易精雕细刻,多数刻画只呈现出一些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这反而成就了其对情绪与气氛的暗示、渲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瓦当的纹饰能够传达很多信息,比如“长生无极”等文字瓦当能直接表达当时统治者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

B.西汉时期的文字瓦当不仅是研究西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又是研究篆刻、书法艺术的重要宝藏。

C.对后人而言,汉“画像砖”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构件,它的意义还在于能真实地反映出强调运动与韵律的汉代艺术风格。

D.秦砖汉瓦并没有随着早已不知去向的秦汉宫阙而消失,在后代常被文人雅士制成砚台,用以延续秦汉艺术风格。

3.(9分)(2019高一下·来宾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电子商务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架起了海外网购的桥梁,可谓“万里买卖一网牵”。

然而随着境外网购商品模式在中国持续走热,境外网购商品安全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境外网购食品交易的特殊性,跨境电商、海外购等主渠道门槛太低,使得监管要比一般的食品复杂。

据说,中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截获的带有有害生物的国际包裹数量大幅上升,因此对维护国内生物安全形成压力。

同时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较大,看不见的战线上有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安全系数。

随着跨境电商、海外购等方式代购食品的交易额逐年增加,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加大。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缺失,《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将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列入约束的对象,这使得境外网购食品方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我国从国外进口食品进来之后,一般都在口岸检疫,并发有检验检疫证明。

而海外网购的食品大都是直接从海关发往邮局再交给消费者,与正规进口的产品相比少了一道检验检疫程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不仅海外网购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而且消费者一旦受到侵害时也不知该如何救济,往往投诉无门。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舌尖安全不可小觑。

因此,以法化解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势在必行。

(摘编自《中国防伪报道》)

材料二:

“网红食品”之所以成为“网红”,不仅在于它独特的造型设计、新颖特别的口感,还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猎奇消费心理以及满足了社交需求。

诚如有人总结的,“网红食品,看着卖食物,实则是卖情怀,它们不常活在舌尖,却常活在我们的朋友圈、微博中”。

然而,由于网红食品多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传播、推广,这给了一些黑作坊可乘之机,毕竟,自媒体上的点赞和夸奖往往让人难辨真伪。

更进一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知名度与安全度恐怕并不构成正比关系。

恰恰相反,越是“红”,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可能越大。

个中原因不难理解,网红食品具有“短平快”的销售特点,其成名快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也快,而其食品加工和安全保障能力往往无法满足成名后高涨的消费需求。

此外,个别网红经营者确实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那么食品安全自然难以保障。

因此,越是“网红”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

保障网红食品的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发力。

监管部门要主动对监管体系进行升级,在新形势下探索更为精细化、信息化的监管方式。

消费者则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之前务必在质量方面多留点心。

于经营者而言,应该知晓要想有效把注意换影响力,终究还是要靠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对安全的绝对保障。

否则,网红食品成为“凉凉食品”是迟早的事。

(摘编自《深圳晚报》)

材料三:

(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态势与风险治理》)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①源头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②生产经营组织转型任务艰巨。

③人源性风险治理难度较大。

④多重风险相互渗透。

⑤部门监管的协同协作仍需加强。

⑥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

①要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②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

③要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

④要继续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⑤要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

⑥要充分形成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合力。

(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及形势分析》)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6年至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从总体看,人为因素超过非人为因素,而前者比后者对人的伤害更大,更具危险性。

B.2006年至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为因素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这说明须着力整治食品生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C.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既有食品的生产等自身的问题,也有监管等外在的因素,还牵涉到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的情况。

D.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惩罚力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外网购食品利弊共存,虽然方便了消费者对食品的选购,却因交易的特殊性,导致监管复杂,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B.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不能管辖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海外网购的食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大多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程序,存在安全风险。

C.网红食品大多经由自媒体传播、推广,人们往往不清楚其真实的产地和质量是否可靠,甚至出现知名度与安全度成反比的现象。

D.越是“网红”食品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因为少数网红食品经营者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3)以上三则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12分)(2015高二上·南城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老人的礼物

(美)马林·汤普森

我18岁的时候,离开了在美国的家,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

在这里,我生命中有一段既激动又痛苦的经历。

说激动,是因为进利兹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就在我入校不久,我突然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我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在英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还没有适应周围的的一切,就要独自一人默默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天,我在超市买东西时,发现一位老者一手拎着一袋苹果,一手拄着一根拐杖,步履蹒跚。

我赶紧跑过去,扶住他并替他拎着苹果。

“谢谢你,姑娘。

”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

”他对我笑,让我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他不只是用嘴在笑,而且明亮的蓝眼睛里也漾着笑。

“我能陪您走一段吗?

”我问,“免得这些苹果过早地变成苹果酱。

他听了哈哈一笑,说:

“这可就要让你费事了。

他告诉我他叫伯恩斯,路上,伯恩斯先生的身子几乎全部要靠那根拐杖支撑。

到了他的家,我帮他放好东西,并帮他准备了英国特有的下午茶。

他没有强烈地拒绝我,我把这看作是对我帮助他的答谢。

我问他以后是否还能再来看望他。

他笑着说:

“我从来不拒绝好心姑娘的帮助。

第二天,我还是在那个时间来到他家,帮他做了一些家务,虽然他没有请求我照顾他,但他也没有拒绝我的帮助,他那根拐杖足以说明他的确需要帮助。

他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我告诉他,我的父亲刚刚去世,但我没有说更多的事情。

他让我看了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这是两个女人,一个显然比另一个年长,却长得非常像。

“这是玛丽”,他指着照片说,“我的老伴,已经去世6年了。

那是艾丽丝,我们的女儿,是一名护士。

她比她母亲去世得还早,对玛丽打击真大啊!

我流下了眼泪。

我为玛丽流泪,为艾丽丝流泪,为老而无助的伯恩斯先生流泪,也为我的父亲流泪,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

我一周看望伯恩斯先生两次,时间是固定的。

我每次来,他都坐在椅子上,一旁的墙上靠着他的拐杖。

他对我的到来似乎总是非常兴奋,尽管我对自己说,我是为了照顾这个老人,但我还是因为有一个人愿意听我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感到高兴。

我给他准备了下午茶,我们的交谈就开始了。

我告诉他,在我父亲去世前两周,我曾因一件小事与父亲发生了争吵,而我再也没有机会向他道歉了。

虽然伯恩斯先生也不时插上几句话,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听我说话。

他不只是在听我说话,更是像海绵一样吸进我诉说的每一点内容,并用他的经历及时佐证我的话。

大约一个月后,在一个“非看望日”,我打算去伯恩斯先生家。

我没有预先打电话,因为我认为我们似乎不需要那样的礼节。

进了他的家,我发现他在花园里干着活儿,手脚麻利,动作轻快。

我惊讶万分,这么利索的一个人为什么要用拐杖?

“哦,姑娘,你来了。

这次让我给你沏一杯茶,你看起来累了。

”他说。

“可是,”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想……”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姑娘。

你第一次在超市看到我那天,我扭伤了脚踝。

“可是,您是什么时候康复的?

他的眼睛眨眨,看上去既快活又怀着歉意,“我想,我们见面的第二天我的脚就好了。

“可是,为什么呢?

”我纳闷地问。

他显然不会为了骗我为他做下午茶而故意装出无助的样子。

“第二天,你又到了我家,从你的话中,我知道了你的苦闷。

对你父亲的死以及其他一些事情,你感到孤独和沮丧。

我想,这个小姑娘需要一个老东西的肩膀依靠一下。

但是我发现,你在告诉自己,你来看望我是为了照顾我,而不是为了你自己。

如果你知道我其实非常健康,你还会再来看我吗?

我想,你需要对人诉说,对一个年长的甚至比你父亲还年长的人诉说。

“那这根拐杖呢?

“哦,这的确是一根好拐杖,一般情况下,我用它郊游和爬山。

也许什么时候你愿意与我一起去。

不久,我们一起去爬了山。

伯恩斯先生,一个我打算去帮助的人,帮助了我,送给了我一份用时间精心包装好的礼物。

(1)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他说,‘不要替我担心,不碍事’”一语是伯恩斯先生的客气话,它又为后文埋下伏笔。

B.伯恩斯先生让“我”看桌上的两张镶在镜框里的照片,是为了激起“我”的同情,让“我”知道老人的命比“我”更惨。

C.在父亲生命最后的时刻,“我”竟未能亲口与他道别,这种对长辈的歉疚,“我”想通过对伯恩斯先生的帮助来弥补。

D.刚到英国的利兹大学读书,“我”激动而痛苦着,因为遇到伯恩斯老人并得到老人的帮助而激动,也因不能接受父亲去世这个事实而痛苦。

E.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多变。

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

(2)

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拐杖”在小说中的作用。

(3)

通读全文,谈谈“老人的礼物”指什么?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

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

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

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

时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

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

“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

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吴曦据蜀反,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

绍节至,谓大臣曰:

“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

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

”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

权兵部尚书,未几,除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

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

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

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

升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

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

绍节曰:

“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

绍节愿以百口保丙。

”丙卒不易。

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

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

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

【注释】圉:

读“yǔ”,养马的地方。

②摇足:

动脚。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

B.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

C.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D.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进士,指考中进士。

“进士”是科举时代对殿试考取之人的称谓。

B.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机构;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

D.赠,文中指追赠,指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此处指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绍节敢于直言,反对随意用兵。

任庐州知州时,和准备用兵的韩侂胄意见相左,致力于防御,为此受到韩侂胄的指责,但他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己见。

B.宇文绍节善于知人,竭力举荐安丙。

他向用事者举荐安丙,认为安丙必能平定吴曦叛乱,安丙果然不负众望;后又举荐安丙宣抚四川,并担保其不会谋反。

C.宇文绍节处事果断,大胆为民除害。

他先是把肆意杀戮、抢劫的高悦召置帐前,后又接受人们的控告,杖杀放纵部下为盗的高悦,此举深受军民热烈欢迎。

D.宇文绍节深受器重,死后备极哀荣。

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曾任宝谟阁待制、庐州知州、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官职;死时皇上为之改变朝会宴享的日期,并予赠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

②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6.(7分)(2019高二上·蒙山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入心。

响過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袁枚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于作此诗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借园,作者好友李晴江的寓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秋夜”本已凄冷,而所访者又是“秋士”,即暮年不遇者,暗含诗人的失意落寞。

B.颈联两句都是虚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嘹亮的笛声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展现了借园主人吹笛技巧十分高超。

C.尾联照应首句,写诗人与“秋士”相逢,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四周显得格外宁静,衣襟被清露沾湿而不觉。

D.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表现了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2)请简要赏析“半天凉月色,一笛酒入心”的妙处。

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7.(3分)(2017高一上·奉新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8.(1分)阅读宋代词人石孝友的《惜奴娇》,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已多情,更撞著、多情底你。

把一心、十分向你。

尽他们,劣①心肠、偏有你。

共你。

风②了人,只为个你。

宿世冤家,百忙里、方知你。

没前程、阿谁似你。

坏却才名,到如今、都因你。

是你。

我也没星儿恨你。

[注]①劣:

慈善、善良.②风:

通“疯”

这是一首采用热恋中男女对话形式来写的爱情词,请根据词的内容及提示把对话补充完整。

男(热烈地):

我本来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更何况不期而遇上了一个多情的你。

我的心虽然只有一个,但我对你的爱却有十分。

女(羞涩地):

任凭他们怎么议论,说三道四,我都不在乎。

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我的心中,偏独只有你的位置。

别人都说我痴迷狂呆,但还不都只是为了你!

①      男(脱口而出):

②      女(娇嗔地):

③      男(有点不服地):

④      女(嗔怪地):

⑤      男(急切地):

9.(5分)(2017高一下·垦利期中)请在横线上填入一句话,作为下面文段的主旨句。

刘邦在洛阳宫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

“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管理粮饷,我不如萧何;论统兵打仗,攻城夺池,我不如韩信。

这三人都是当代的人中之杰,我能用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