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1013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3动量守恒定律 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x

13动量守恒定律1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动量守恒定律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动量守恒的条件及简单应用

选择

计算

8-10分

难点

动量守恒的判定及应用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

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内力:

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

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以内的物体的作用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F合=0

2.成立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2)对动量守恒成立条件的理解

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②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比系统内力小很多,及内力远大于外力。

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在某一个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动量守恒。

注意:

动量作为矢量,是有方向的物理量,那么系统动量守恒必须明确是在哪一方向上守恒。

3.表达式

(1)p=p′

含义:

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

含义: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之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之和。

(3)Δp1=-Δp2

含义: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与另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Δp=0

含义:

总动量增量之和为零。

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矢量性:

作用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

凡是与选取正方向相同的动量为正,相反为负。

2.瞬时性:

动量是状态量,动量守恒指的是系统任一瞬时的动量恒定。

方程m1v1+m2v2=m1v1′+m2v2′即左侧是作用前(或某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等号右侧是作用后(或另一时刻)各物体的动量和。

3.相对性: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惯性系的速度。

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4.系统性:

研究的对象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5.普适性:

它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

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确定研究过程,进行运动分析;

(3)判断系统在所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4)规定某个方向为正方向,分析初末状态系统的动量; 

(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并求出结果。

1.如图所示,站在车上的人,用锤子连续敲打小车。

初始时,人、车、锤都静止。

假设水平地面光滑,关于这一物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续敲打可使小车持续向右运动

B.人、车和锤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当锤子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时,人和车水平方向的总动量为零

D.人、车和锤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答案】C

【解析】解:

对于选项AC:

把人、锤子和平板车看成一个系统,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用锤子连续敲打车的左端,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知,系统的水平向总动量为零,锤子向左运动,平板车向右运动。

锤子向右运动,平板车向左运动,所以车左右往复运动,不会持续地向右运动,故A错误,C正确。

对于选项B:

由于人消耗体能,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系统的机械能,因此系统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对于选项D:

在锤子的连续敲打下,系统竖直方向的合力不等于零,该方向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所以系统的动量不守恒,故D错误。

2.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两辆小车,用细线相连,中间有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小车处于静止状态。

烧断细线后,由于弹力的作用两小车分别向左、右运动。

已知两小车质量之比m1:

m2=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弹开后两车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B.弹簧弹开后两车动量大小之比为1:

2

C.弹簧弹开过程m1、m2受到的冲量大小之比为2:

1

D.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m1、m2做功之比为1:

4

【答案】A

【解析】解:

对于选项A:

结合

可知

,所以A正确;

对于选项B:

两小车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烧断细线后,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所以两车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

1,B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C:

由于弹簧弹开过程,对两小车每时每刻的弹力大小相等,又对应着同一段作用时间,由

可知,m1、m2受到的冲量大小之比为1:

1,所以C选项错误;

对于选项D:

根据功能关系的规律,弹簧弹开过程,弹力对m1、m2做功等于两小车动能的增量,由

代入数据可知

,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

A

如图所示,长为L、高为h、质量为m的小车(上表面水平)停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光滑曲面上离车顶高度为h处由静止下滑,离开曲面后水平向右滑到小车上,最终小物块滑离小车。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求:

(1)小物块滑离小车时的速度v1的大小;

(2)小物块从刚滑上小车到刚滑离小车的过程,小车向右运动的距离x。

【答案】

(1)

(2)

L

【解析】

(1)小物块从光滑曲面下滑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

mv02,

解得v0=

小物块滑上小车后,以小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

以小物块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

根据功能关系得

mv02=

mv12+

mv22+μmgL,

小物块滑离小车的条件是小物块的速度大于小车的速度,联立解得

v1=

,v2=

(2)小车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小物块施加的摩擦力对小车做功,由动能定理得μmgx=

mv22-0,

解得x=

L。

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注意对守恒条件的理解。

2.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

p=p′、m1v1+m2v2=m1v1′+m2v2′、Δp1=-Δp2、Δp=0

理解各个表达式的意义。

3.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确定研究过程,进行运动分析;

(3)判断系统在所研究的过程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

(4)规定某个方向为正方向,分析初末状态系统的动量;

(5)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并求出结果。

(答题时间:

30分钟)

1.如图所示,小车与木箱紧挨着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有一男孩站在小车上用力向右迅速推木箱。

关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男孩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男孩、小车与木箱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相同

2.如图所示,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

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

两滑块发生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向右运动

C.A静止,B向右运动

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3.质量为m1=1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其x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碰前m2匀速运动

B.m2为2kg

C.碰后两物体速度相同

D.此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

4.某同学质量为60kg,在军事训练中要求他从岸上以大小为2m/s的速度跳到一条向他缓缓飘来的小船上,然后去执行任务,小船的质量为140kg,原来的速度大小为0.5m/s,该同学上船后又跑了几步,最终停在船上,则(  )

A.该同学和小船最终静止在水面上

B.该过程同学的动量变化量为-105kg·m/s

C.船最终的速度是0.95m/s

D.船的动量变化量是70kg·m/s

5.如图所示,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2和m1,其水平直角边长分别为a和b。

A、B之间存在摩擦,B与水平地面无摩擦。

可视为质点的m2与地面间的高度差为h,当A由B顶端从静止开始滑到B的底端时。

(1)B的水平位移是多少?

(2)m2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2,此时m1的速度为v1。

则在m2下滑过程中,m2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1.【答案】C

【解析】选项A中,男孩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受到小车对系统的摩擦力的作用;选项B中,小车与木箱组成的系统受到人对系统的力的作用;动量、动量的改变量均为矢量,选项D中,木箱的动量增量与男孩、小车的总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选C。

2.【答案】D

【解析】选向右为正方向,则A的动量pA=m·2v0=2mv0,B的动量pB=-2mv0。

碰前A、B的动量之和为零,根据动量守恒,碰后A、B的动量之和也应为零,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3.【答案】D

【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象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为:

v1=4m/s,v2=0,v′1=-2m/s,v′2=2m/s;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1v′1+m2v′2,得m2=3kg;根据动能表达式以及以上数据计算碰撞前、后系统总动能均为8J,机械能无损失,因此A、B、C错误,D正确。

4.【答案】B

【解析】规定该同学原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该同学上船后,船与该同学达到共速时的速度为v,由题意可得,水的阻力忽略不计,在该同学跳上小船后至与小船达到同一速度的过程中,该同学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人v人-m船v船=(m人+m船)v,解得v=0.25m/s,方向与船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该同学的动量变化量为Δp=m人v-m人v人=60kg×(0.25-2)m/s=-105kg·m/s,船的动量变化量Δp′=m船v-(-m船v船)=105kg·m/s,故选B。

5.【答案】

(1)

 

(2)m2gh-

m2v

m1v

【解析】

(1)设向右为正方向,下滑过程中A的速度为-v2,B的速度为v1,对A和B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外力,故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

则每时每刻都有m1v1-m2v2=0,

则有m1x1-m2x2=0,

由题意可知x1+x2=b-a,

联立可得x1=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m2损失的机械能为m2gh-

m2v

m1v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实验原理、步骤和数据处理

选择

实验

6-8分

难点

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目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

一维碰撞中:

m1v1+m2v2=m1v1′+m2v2′

3.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半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线一条、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等

4.实验步骤

(1)测质量:

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安装:

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

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3)铺纸:

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

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放球找点:

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

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

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碰撞找点:

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

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如图乙所示。

(6)验证:

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

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

最后代入m1·OP=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

(7)结束:

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5.数据处理

验证的表达式:

m1·OP=m1·OM+m2·ON。

6.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释放小球。

(3)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5)m1·OP=m1·OM+m2·ON式中相同的量取相同的单位即可。

7.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若不水平,则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而造成误差;

(2)若两球不能正碰,则误差较大;

(3)0、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不是统一标准。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

在记录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确定小球a的落点平均位置B。

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端R,让a球仍从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与b球碰撞后,落到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重复10次,得到两球的落点平均位置分别为A和C,其中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

米尺水平放置,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答:

______(填选项序号)。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x1

B.a球与b球碰撞后,分别测量a球和b球的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x2、x3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ma、mb(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H

(3)按照本实验方法,已知a球的质量为ma,b球的质量为mb,ma>mb,那么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式为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相应字母表示)。

【答案】

(1)64.5(64.2~64.8均可) 

(2)ABD (3)max1=max2+mbx3

【解析】

(1)碰撞后b球落点痕迹如题图乙所示,取所有落点中靠近中间的点读数,即取一个最小的圆的圆心,约为64.5cm。

(2)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x1,即替代碰撞前a球的速度,故A正确;a球与b球碰撞后,分别测量a球和b球的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x2、x3,即替代碰撞后a球和b球的速度,故B正确;不需要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d,故C错误;需要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ma、mb(或两球质量之比),故D正确;不需要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H,故E错误。

(3)根据实验原理可得mav0=mbv1+mbv2,由已测量的物理量x1、x2、x3,又下落时间相同,可得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式为max1=max2+mbx3。

如图甲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先安装好实验装置。

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

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落在地面上。

重复多次,找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

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

重复多次,找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分别设为m1和m2);

步骤3: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

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

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

斜面顶点到M′、P′、N′的距离分别为l1、l2、l3。

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答案】

(1)m1·OP=m1·OM+m2·ON 

(2)m1

=m1

+m2

【解析】

(1)因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可以代表速度,OP是小球1未与小球2碰撞时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大小,可以代表碰撞前小球1的速度,OM是碰撞后小球1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大小,可以代表碰撞后小球1的速度,ON是碰撞后小球2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大小,可以代表碰撞后小球2的速度。

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1·OP=m1·OM+m2·ON时,说明两球碰撞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碰撞前,小球1的落点为图中的P′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

小球1和2发生碰撞后,小球1的落点为图中M′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1,小球2的落点为图中的N′点,设其水平初速度为v′2。

设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

由平抛运动规律得l2sinα=

gt2,l2cosα=v1t,解得v1=

,同理,v′1=

,v′2=

,可见速度正比于

所以只要验证m1

=m1

+m2

即可。

1.验证关系式:

m1·OP=m1·OM+m2·ON

2.实验注意事项:

(1)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2)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方法是在斜槽上的适当高度处固定一档板,小球靠着档板后放手释放小球。

(3)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4)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5)m1·OP=m1·OM+m2·ON式中相同的量取相同的单位即可。

3.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若不水平,则得不到准确的平抛运动而造成误差;

(2)若两球不能正碰,则误差较大;

(3)0、P、M、N各点定位不准确带来了误差;

(4)测量和作图有偏差;

(5)仪器和实验操作的重复性不好,使得每次做实验时不是统一标准。

(答题时间:

30分钟)

1.如图所示,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摆球,摆长相同,乙球静止在最低点,拉起甲球释放后与乙球刚好正碰,碰后甲球静止,乙球摆到与甲球初始位置等高。

现换为同质量的两个粘性球,重复以上操作,碰后两球粘合在一起运动,则(  )

A.两次碰撞的整个过程中机械能不可能守恒

B.第一次两球碰撞瞬间的前后,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第二次两球碰撞瞬间的前后,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第一次碰撞中,从甲球开始下落到乙球上升到最高点过程中动量守恒

2.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验的装置图。

 

(1)甲、乙两图中,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图是________。

(2)关于甲、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实验必须测量质量

B.只有乙实验中需要记录时间

C.乙实验必须使用重垂线

D.两个实验都需要使用刻度尺

3.利用频闪照相和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200g和300g;

②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③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④把A、B两滑块放到导轨上,并给它们一个初速度,同时开始闪光照相,闪光的时间间隔设定为Δt=0.2s,照片如图所示。

结合实验过程和图像分析知:

该图像是闪光4次摄得的照片,在这4次闪光的瞬间,A、B两滑块均在0~80cm刻度范围内;第一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通过x=55cm处,滑块B恰好通过x=70cm处;碰撞后有一个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设向右为正方向,试分析:

滑块碰撞时间发生在第一次闪光后______s,碰撞前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kg·m/s,碰撞后两滑块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kg·m/s。

4.如图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正下方桌子的边缘有一竖直立柱。

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

将球1拉至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

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

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至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

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

现已测出弹性球1和2的质量m1、m2(m1>m2),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

此外: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忽略小球的大小)

5.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A和B,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步骤1:

在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

步骤2:

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甲,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

步骤3:

让滑块B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

步骤4:

多次重复步骤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乙所示。

(1)由图乙分析可知,滑块A与滑块B碰撞置________。

A.在P5、P6之间 B.在P6处 C.在P6、P7之间

(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A、B两个滑块的质量m1和m2

②滑块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③频闪照相的周期

④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⑤照片上测得的x45、x56和x67、x78

⑥照片上测得的x34、x45、x56和x67、x78、x89

⑦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实验准确度或改进实验原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

6.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

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B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

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      。

(2)作用前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    ;作用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    。

(3)作用前后A、B两滑块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