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447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docx

届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及复习策略

一、近年高考新特点

    2004---2007年文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延续了高考命题基本稳定、稳中求变、稳中求改、稳中求新的一贯思路。

   一方面,保持命题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试题的题型结构、主客观试题的分值比例、历史学科各部分的考查比例保持稳定。

以2007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Ⅰ为例,选择题12题,48分,非选择题2题,52分,卷面总分100分。

中国古代史32分,中国近代现代史36分,世界近代现代史32分,符合考试大纲要求。

另一方面,2007年全国卷Ⅰ加大了命题的调整力度,提高难度,出现了一些让考生措手不及的新变化。

这一变化不仅对2007年高考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现行高中历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冲击。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看法,2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下列各点:

   1、进一步加大历史学科的能力考查力度。

   

(1)试卷大幅度调整了知识性试题与能力性试题的比例。

   

(2)强调在新情景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多层次考查。

   2、淡化热点内容,突出历史学科特点。

   3、命题的触角更多地向课外延伸。

   4、试卷呈现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二、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陕西高考招生文科综合阅卷组的分析报告,陕西考生主要问题如下:

   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2、不会利用试题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审题。

   

(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忽视题目的设问要求,随意变更问题方向。

   3、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1)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读信息时出现价值偏差。

   4、表述问题较为突出。

   对文献材料进行筛选与概括,对答案行文进行组织与归纳本是文科考生必备的能力。

但是从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学生此类能力相当薄弱。

   

(1)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比较空泛。

   

(2)表达的逻辑性不强,甚至自相矛盾。

   (3)表达的角度单一,层次性差。

   (4)错别字较多。

   5、部分考生对答题卡还不适应。

   尽管陕西省已经是第二年采用网上阅卷,但今年仍有不少学生因答错位置而失分。

主要因为2007年全国卷Ⅰ的试题总数从前两年的39道增加到40题,各科试题在第Ⅱ卷中的顺序相应调整。

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已经形成了37题就是历史题、38题就是政治题的思维定势,在没有看清题目的情况下,答错了位置。

等后来反应过来时,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试卷空白进行补救而失分。

三、高频考点及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一)关于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古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

中国古代史范围广泛。

涉及时间久远,内容相当多,特别是朝代更迭频繁,史实庞杂,学生多反映不好复习掌握。

建议按以下几个方法复习,以取得优秀成绩。

   1、按历史阶段了解时代特点。

   从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年代属于古代历史。

古代历史大致可以分为6段,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这6段时代特点分别是:

中国历史的开端及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巩固和初步发展,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大融合,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要用相应的史实证明这些特点。

   2.按类别归纳主要史实。

   中国古代史按大类可以分作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人物6大类。

政治类还可以分作中央集权加强.古代改革、对地方管辖、用人制度、平叛斗争、腐败亡国等专题。

经济类可以分作经济思想、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商品经济、土地政策、政策调整、社会生活等专题。

民族类可以分作民族演变、民族政策、民族融合、各族经济文化交往等专题。

外交类可以分作对外开放政策和史实,陆上和海上交通线,闭关锁国及影响、反侵略斗争等专题。

文化类可以分作科学技术成就、思想成就、史学、文化艺术、教育、儒家法家等专题。

人物类可以分作开国皇帝,杰出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等专题。

应将这些专题下涉及的重要史实罗列出来。

了解清楚发展演变线索。

也就初步实现于古代史部分的学科内综合。

   3.注意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五方面问题的相互作用。

   在不少情况下,5方面问题是互为因果的。

例如:

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可从文化政策文字狱上找,也要从政治上封建专制的强化,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延续,民族上民族分化政策和高压政策,外交上的闭关自守封锁政策上找。

而如果问经济发展缓慢原因,那么科技落后也是原因之一,其他在政治、民族、外交上的情况也影响经济发展。

在复习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的关系时,应对同一历史阶段的情况予以归纳,也就是说在了解某一阶段历史特点时,应从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5个方面着眼思考,以期完整回答问题。

   4.要重视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问题。

   教材对政治类介绍较多,一般师生在教学中也多重视政治类。

近年高考命题有一倾向,即对经济、民族、外交、文化类的问题考查分值加大,占中国古代史部分分值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达四分之三多。

有时考的是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联系问题。

   5.要注意把世界史中相关内容与中国古代史内容结合复习。

   明朝以前的历史,只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涉及到中外关系。

一些大事如丝绸之路、佛教传入、汉唐与日本、朝鲜关系、唐与印度、中亚、西亚的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华侨开发南洋等应了解清楚。

明朝及清前期(约14—19世纪初)的时候与《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介绍的同一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殖民扩张、英法美革命、工业革命,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等关系极为重要,不能割裂开来,。

另外,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如:

台湾的失而复得(1624年、1662年)、澳门被侵占(1553年)、雅克萨之战(1685—1686年)、传教士来华(明末清初)、英使马戛尔尼访华(1793年)、中国科技文化相对落后、鸦片大量输入等,必须从世界史上找一下背景和原因。

这样,易于搞好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复习,也可促进世界历史的复习。

   6.把清朝历史应作为一个整体复习。

   现行教材把清朝分成前期和后期两段。

前期安排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后期安排在《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往往造成学生认识上的障碍。

建议在复习时,应注意清朝260多年历史是个完整的朝代的历史,由建立、巩固、强盛,到逐步腐朽、衰落,以至灭亡。

注意了解它的政权演变、经济发展、国家兴衰、民族交往、外交关系、文化成果及其原因。

另外,清朝由后金建立算起,先后12个皇帝的顺序及在位时间也应基本了解.可记为:

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三个一组,合辙押韵,两遍就能记下。

   7.结合政治常识,掌握好历史基本理论。

   掌握历史基本理论不仅对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复习有极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例如: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动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变动同样可以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变动,英雄人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的斗争也要杰出人物领导。

还有必然事件与偶然因素、绝对与相对、主要与次要因素、内因与外因、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等也应掌握。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40%。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的编写格式与中国古代史教材有很大不同,基本是以中国革命史的面貌出现。

教材中涉及不少政治理论问题、重要的典籍、中外关系,还用不少篇幅介绍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命运、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建立人民民主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等问题,头绪较多。

尽管中国近代现代史只有160多年历史,但学生的复习效率往往不佳。

遇见考题,往往感觉似曾相识,也能写上一些,但得分不多。

建议考生按以下方法复习准备:

   1.掌握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期、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迄止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阶段的中国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作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属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和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起)。

这一段的中国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160多年中,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数次变化:

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革命也发生了三次变化:

农民反封建革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这些情况可用下列示意图表示:

古代          近代                      现 代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农民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840        1919——1949               1956——至今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上示意图应记准、理解,并要分析社会性质和革命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及影响,从宏观上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概况。

   2.划分阶段,掌握阶段特点。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两册共有2l章内容,课本编者设计章节不够合理,各章内容,多的分4节,少的仅1节。

对重要历史事件介绍详略不当。

如解放战争4年历史用了2l页介绍,改革开放16年历史仅用了8页介绍,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制造了一些障碍。

在复习时应按历史阶段,并照应历史发展进程,可分作以下几个阶段:

   

(1)清朝统治后期(上):

19世纪中期(1840—1874年)

   

(2)清朝统治后期(下):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1875—1911年)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世纪初(1912——1927年)

   (4)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20世纪20—40年代(1927—1949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期(1949—1956年)

   (6)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中(1956—1976年)

   (7)改革开放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1978-今)

   归并为7个阶段后,头绪减少,易于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特点。

   3.注意分清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相似之处是:

革命性质相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一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

革命任务相同(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建设独立、民主、自由、统一、富强的中国)。

革命动力相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区别是:

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理论三民主义,后者是无产阶级理论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资本主义,后者是社会主义)。

   4.把中国近现代史归纳为三大主题:

救国、建国和强国。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史实较多,头绪较繁。

学生复习时,可按救国道路探索、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和如何使中国繁荣富强3个大类归纳。

教材中大致上90%的内容可网罗在其中。

   例如:

救国道路探索下可包括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等大事。

建立什么样国家包括太平天国、百日维新、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等内容。

革命派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无产阶级要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

   强国之梦起于近代之初,先进人物要使中国富强,完成近代化和现代化.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洪仁玕有《资政新篇》,洋务派要自强求富,维新派要发展资本主义。

在完成社会主义过渡后,重要事件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并注意各大事之间的有机联系。

注意了解救国、建国、强国三大主题的联系。

   5.注意重要史实或类别的历史演变过程。

   复习近现代部分的些问题时,要结合中国古代史部分的史实,易于使学科内的综合在日常学习复习中完成.例如:

中央对台湾管辖和台湾主权两次失而复得的过程;中央政权机构的演变;明末到近代的西学东渐;资本主义萌芽到发展壮大;历史上的进步思想;历史上重要科技成果;古代以来中日关系;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发展;沿海城市的出现、发展;历代史学成就等等。

复习近现代史时,要考虑近现代史的问题能与古代史的哪些问题联系?

最好把相关的史实联想一下,形成一个小的专题。

   6.注意一些重要的概念的理解。

   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不少新概念。

这些概念有历史的,有政治的,也有地理的。

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左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西学东渐、工农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统一战线、干支纪年、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度、江淮、中原、陕甘宁、鄂豫皖、晋察冀、左右江、中国东部、中西部等。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中国既保留封建制度,又有殖民地性质的一种社会形态。

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以四大家族建立对全国统治为标志。

   机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错误思潮。

超越现实,盲目斗争,冒险而不讲科学,不顾现实条件的是左倾错误,如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敢斗争、落后于群众,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则是右倾错误,如陈独秀的错误。

   君主立宪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由议会立宪,君主签署公布实施。

工农民主专政是土地革命时中共建立的苏维埃的政权性质,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干支纪年法在语文课里也有涉及。

天干指: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地支指: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12个。

近代史上涉及重要的以干支纪年事件有,庚申事变、辛酉政变、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国变,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

   相关的政治、地理概念,要结合政治教材和地图,理解这些概念的内含。

例如:

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江南,西南、华南、东南等关于中国分地区概念包括的具体范围。

前文提及的根据地名称,如鄂豫皖,晋察冀等,知道是哪些省交界处,位置在地图上何处。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约占高考历史内容的30%。

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难的部分。

因为世界史上国家多(涉及到几十个国家,主要有十几个),国际关系复杂,教材编写中把各国历史人为地截成几个阶段,许多生疏的人名、地名、典章制度专用名称等,容易使学生有“世界历史像一团乱麻”的感觉。

另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许多问题与历史相联系。

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文科综合高考题更容易出现。

所以,考生要力争复习好这一部分历史。

具体复习备考提示如下:

   1.注意三条主干线索。

   一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有3条并列的主干线索:

即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产生,发展、斗争的过程;民族解放运动产生、发展的过程。

   

(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

   14-16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有包买主制度、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牧场3种形式。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9世纪初期和中期,工业革命扩展。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取得胜利: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自身的改革,调整、继续发展。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斗争。

   14-16世纪产生了最早的工人阶级,其后他们参加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斗争.工业革命后工业无产阶级形成,斗争发展。

1848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产生。

其后,有巴黎公社革命、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十月革命等,社会主义运动从小到大。

二战以后一度有一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亚非欧美洲遭到侵略后,都发生了民族解放运动。

欧洲有尼德兰、匈牙利、巴尔干等斗争。

美洲最早有美国,其后有拉丁美洲的独立斗争。

亚洲斗争教材介绍较多,19世纪中期有革命风暴,晚期有亚洲觉醒,一战后有民族解放斗争高潮。

二战后亚洲国家都获得独立,走上发展道路。

非洲斗争重点在东北非的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和南非的独立发展。

   2.理清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

   世界史上的国家,新教材和大纲可分为3类;主要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意、印等),次要国家(西、匈、南、埃、埃塞、土、朝、韩、墨等),一般国家(比、荷、葡、奥、新加坡、古巴等)。

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要理清,次要国家要注意某一阶段的重大事件,对一般国家知道哪些重大事件与之有关即可。

   

(1)英国:

   1603年以前是都铎王朝,之后是斯图亚特王朝。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发生。

17--18世纪英国成为殖民霸主。

1765午后工业革命发生。

19世纪初中期,议会改革。

1840年发动侵华鸦片战争。

19世纪晚期,英国发展速度减慢,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英国参与一战、二战,实力削弱。

殖民地独立斗争高涨,使英殖民帝国崩溃。

70年代,英国加入了西欧共同体。

   

(2)法国:

   1781年前由波旁王朝统治,重要史实有路易十四改革和七年战争。

1789年大革命发生;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起为第一共和国时期,历经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执政府统治。

180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形成。

1814、1815年拿破仑两次失败后,复辟王朝统治法国。

1830年七月王朝建立。

1848年--1852年为第二共和国,1852--1870年为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后,第三共和国(1870--1940)形成。

其后,参加一战、二战,实力亦削弱。

二战后,法属殖民地斗争形成高潮。

法国与西德、意大利等国组建西欧共同体。

   (3)美国:

   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初步形成,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成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初美国又一次抗击英国的侵略,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奴隶制被废除,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20世纪,美国历经一战、罗斯福新政、二战,霸权地位确立。

美苏在雅尔塔体系下争霸斗争一度激化。

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但美国仍在推行霸权主义。

   (4)日本:

   1868年以前,日本由德川幕府实行封建军事统治。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开始了对亚洲的侵略。

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日本掠得大量土地财富。

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直至被同盟国打败。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5)俄国:

   17世纪晚期,俄国发生彼得一世改革,国家强大,加紧扩张。

到19世纪中期,俄国成为疆域最大的帝国。

1861年改革后,俄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成帝国主义国家。

一战后期,俄国发生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经过新经济政策、工业化政策实施,国家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左倾错误。

1941--1945年,苏联抗击了法西斯侵略,二战后,苏美操纵世界局势的局面形成,历经40年的争斗。

1991年,苏联解体。

   (6)德国:

   16世纪初有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普鲁士王国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力量。

1864年--1870年;经过3次王朝统一战争,俾斯麦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其后德回加紧扩张,形成军事帝国主义,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两次战败后,经济在短时间得到恢复发展,又影响了欧洲和世界格局。

   (7)意大利:

   14—16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艺复兴运动硕果累累,但政治上长期分裂,1859--1870年,意大利经过战争,完成了统一。

其后意大利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

一战后,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后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

二战后,意大利经济恢复发展。

   (8)印度: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上曾称其为身毒、天竺、印度。

15世纪末,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后,印度遭到葡、法、英等国侵略,19世纪已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9世纪中,有反英民族大起义。

20世纪初,在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斗争高涨。

一战后,发生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0年代又有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二战后,印度地区独立,但分裂为印度、巴基斯坦。

(今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印、巴经济有大发展,但存在不少问题,南亚次大陆仍是今日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

   3.重视重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重要国家有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复习时,可按下列示意图,逐一叙述各国家间外交关系上的大事及其影响。

(按地图上位置示意,直线为两国关系)

英——法——德——俄——日——美——英

                    中国

   这里的重要关系应有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

近年历史高考大题中已考到过法德关系、中德关系、中美关系等。

   4.注意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国际格局。

   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家集团间的关系,复习时应注意国际格局的变化及趋势。

15、16世纪,西、葡称强世界,17、18世纪,英、法、荷等称强,英国最终取得殖民霸权。

19世纪初,维也纳体系形成。

19世纪晚期,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形成。

经过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法西斯的兴起又改变世界格局。

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形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格局开始形成。

   5.注意横向比较重要内容。

   世界史上国家较多,头绪多,教材所列各国情况不尽相同,复习时应将同类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横向比较。

如: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英、法),民族独立战争(美、拉美),资本主义改革(俄、日)、自上而下的王朝统一战争(德、意)、政治运动(印度、巴基斯坦)等。

   

(2)亚非民族解放斗争:

一战后:

①中:

五四运动、大革命;②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⑨土:

资产阶级革命,④埃:

反英民族独立起义。

   (3)重要改革:

①封建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法国路易十四等;②资本主义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意大利加富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等;③社会主义改革:

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等。

   (4)重要法律、经济制度:

如对土地所有权的变动,英、法、美、俄、日等国处理办法就不同。

   (5)思想解放潮流:

如人文主义思潮、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6.重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及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可以世界史上三次科技革命为证明。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科技革命对社会关系、世界格局、人民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复习时要注意各自的成果和具体影响。

文学艺术成就考试要求不多,教材分列在3个阶段:

文艺复兴时、近代、现代,介绍比较集中,应特别重视文艺复兴的成就。

   7.注意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地理知识结合。

   

(1)世界史与中国史知识结合在一起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