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264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docx

高考化学备考复习策略

学好考纲,备战高考

一,复习策略

(一)认真研究“五考”,把握命题方向

Ⅰ、研究《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它对考试的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在考试内容涉及的范围和《教学说明》是一致的,即学什么,考什么。

所以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

高考主要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了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化学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正确把握这一复习方向,认真研究这些能力要求的含义。

1.学科命题指导思想未变,

P157表现了立意的稳定性

2.试卷结构未变6+4形式形式的稳定性

化学部分的试卷结构与去年相同,分为Ⅰ卷、Ⅱ卷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题,分值64分。

3.能力要求:

3个小变化

能力要求:

接受、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正确的化字用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4.考试内容与要求

⑴考试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未变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⑵考试范围及内容:

新增“掌握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相关的计算”加强了化学理论和强化了化学思想——守恒思想(2010年新增“难溶电解质沉淀转化的本质”)

体现天津考题“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命题思路

考试内容

要求

了解

理解

掌握(能)

综合应用

(一)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5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3

7

2

(三)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9

1

(四)有机化学基础

17

1

6

1

(五)化学实验基础

2

2+2

1

 

5.典型题示例

2010年

2011年

总题数

20

19

选择题数

12

13

新增一道有机物的考查

基本概念及元素

2

1

只选自天津卷

有机化学

2

2

化学实验

2

2

基本理论

2

1

只选自天津卷

⑴试题来源:

①保留了2010年《考试说明》中的4道题(3,6,9,10)——涉及物质结构,电解质溶液,化学常用计量,化学平衡等知识

②2010年天津卷4道题(1,2,4,13)——涉及化学与STSE,化学实验,化学用语,化学基本原理等知识

③2010年其他省市2011高考题5道题——涉及离子平衡,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电化学,基本概念,有机化学等知识。

其中新增1道对有机物的考查,强化学生对有机化学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的认识,使有机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完整

在10年天津卷中有两道题未被选上——原第1题和第4题。

是因为原第1题和第2题略有重复,都是考查学生用化学视角关注,观察和认识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的能力。

而第4题涉及的电解质溶液的有关知识延用10年的典型示例和其他省市的相关题代替,是因为更能全面考查溶液中三个平衡,pH概念,离子共存以及突出了09年新增内容“难溶电解质沉淀转化的本质”

⑵选择题的难易程度

2010年

2011年

容易题

2

1

中等题

10

10

较难题

0

1

⑶主观题部分

高考试卷中第7题和第10题首次出现了只选天津考题为典型示例,反应了天津试题“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的命题指导思想,区分度较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和试题的选拔功能。

在2011年试卷中这两道题的呈现方式会比较稳定

有机题和实验题各有2道典型示例,也各有1道选自2010年天津卷。

有机的两道题都是从“有机合成设计”的角度考查了有机化学中结构、官能团性质等主干知识,体现新课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其实09年以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为背景的这道有机题也是合成题,只不过是一个顺推一个逆推罢了,实验题的2道题中,天津卷的这道题以纳米材料TiO2为背景,设计新颖独特,注重基础性突出综合性,体现了探究性。

而两一体形式较为传统,以熟悉的SO2为研究对象,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两道题互相补充。

总的来说典型题示例涵盖了考试内容要求中的学科主干知识,对试题的难度都给予了区分,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其中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符合高考化学试卷结构的要求。

典型题示例中突出了学科特点,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试题注重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的联系,重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非选择题的学科综合性更强,更加突出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6.教学建议:

377页

⑴新增了“几个落实”

①在化学教学中,要实现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②将原有的强化知识转变成了强化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理解,归纳总结将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等落到实处。

教师应利用课本特点,充分发挥栏目功能,达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培养学生使用好课本,提高阅读和思考能力。

③建议将实验作为课堂演示实验,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分组实验,不能用录像和图片完全取代实验操作。

这也是将新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要求落到实处的一个体现。

⑵新增了对“平衡常数”的指导作用——化学平衡部分增加了平衡常数,将定性分析提升为定量计算和定量分析。

同时将10年教学建议中的“通过多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全部删除。

Ⅱ.研究教材

与新课标之前的教材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今年是我市执行《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的第三年,2011届高中教材与2010届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但细节的处理上也有几处不同:

Na2SiO3+2HCl=NaCl+H2SiO3(胶体)

NaHCO3和Na2CO3增加了在工业用碱的用途

氢氧化亚铁的描述为灰白色变化改为白色絮状沉淀

锌银电池负极:

Zn+2OH-2e-=Zn(OH)2

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

 

Ⅲ,、研究考题

 

07—09高考天津卷考查知识点

07年

08年

09年

7

物质结构MgSH2SSiF4

元素周期表111号元素位置

化学合成材料

8

环境污染

实验方法判断

化学平衡移动

9

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

电解液溶液

离子浓度PH

10

电解质溶液及离子浓度

离子浓度草酸钠

物质结构及特征

11

化学平衡

水的电离平衡

离子方程式

12

原电池(海水电池)

化工生产

电化学

13

反应热

(Li电池)电化学

实验方法判断

26

(14分)无机框图推理判断(FeNa2O2)

(14分)无机

MgAlCSOH

(14分)无机物

NaAlClS

27

(19分)框图卤化烃C4H10O

(19分)有机框图C4H8O2

(19分)有机物框图

28

(19分)制高纯硅

(19分)实验制备S2Cl2

(19分)实验画图制FeSO4

29

(14分)CuSCu2S纯度计算(用KMnO4)

(14分)综合计算FeS2制H2SO4

(14分)综合计算(含实验)草酸晶体的含量

高二

10、12、26、27、29

10、11、12、28、29

7、8、13、26、28、29

高三

11、13、27

26、27

6、26、27

化学试题高考试卷难度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0.7

0.64

0.62

0.66

0.62

0.74

0.36

0.43

0.43

0.46

0.44

0.51

总计

0.49

0.51

0.5

0.54

0.51

0.59

形式上共性

(1)拼盘式

(2)比例基本稳定(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3)试题模式基本不变(选择题、推断题、简单题、实验题、计算题)

知识上共性难度系数0.55---0.6

(1)基础性——主体知识化

(2)稳定性——模式标准化

(3)主干性——内容主体化

(4)发展性——立意能力化

(6)综合性——知识、能力、心理整合化

(7)创新性——方向时代化

(8)隐蔽性——信息深刻化

Ⅳ、研究考点

1.高考常见考点归纳

化学计量:

以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原子结构中各微粒的关系、平衡问题及反应方程式中量的关系为载体,考查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几个物理量

2010-天津题9⑹滴定分析时,称取TiO2(摩尔质量为Mg·mol-1)试样wg,消耗c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VmL,则TiO2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

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载体,附加条件,如颜色、pH值、生成气体、沉淀等综合考查各种类型的离子反应。

(虽然天津卷今年没有,但典型示例12题补充了)

离子方程式:

考熟悉或陌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及正误判断。

主要趋向于反应的先后,少量与过量,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判断机电子转移,电荷守恒,化学式的拆分,盐类水解等,选择为主填空为辅(但今年可能会出现填空)

2010-天津-5.下列实验设计及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Cu+2Fe3+=Cu2++2Fe2+

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

Na2O2+H2O=2Na++2OH-+O2↑

C.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

Cl2+H2O=2H++Cl-+ClO-

D.用浓盐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H2O2反应,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MnO

+6H++5H2O2=2Mn2++5O2↑+8H2O

氧化还原:

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离子检验、方程式配平,尤其是电化学问题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实质,电子守恒等问题

2010年:

氧化还原离子判断,铝做电极电解溶液阳极反应,氧化还原滴定法测TiO2的质量分数

化学反应与能量:

以热化学方程式,能量变化图像,键能变化、平衡移动为载体,考查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其中盖斯定律是新的热点

2010-天津-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25℃时,用0.1mol·L-1盐酸滴定20mL0.1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

2SO2(g)+O2(g)

2SO3(g);Δ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mL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

CH2=CH2(g)+H2(g)

CH3CH3(g);ΔH<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电化学:

重点是原电池原理,如新型电池中的电极反应、正负极判断、电子电流流向、溶液里物质的变化,金属腐蚀等等。

电解主要是应用问题,如氯碱工业,精炼金属,电镀等。

上述例题,例如天津卷第7题⑷用M单质作阳极,石墨作阴极,NaHCO3溶液作电解液进行电解,生成难溶物R,R受热分解生成化合物Q。

写出阳极生成R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由R生成Q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结构结构元素周期律(表):

以元素化合物推断为载体,考查考生利用元素周期律及位构性关系,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既考查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又考查概念理论

2010-天津-7.(14分)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⑴L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___,B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

⑶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

该族2~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l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99.7mol·L-1b.+29.7mol·L-1

c.-20.6mol·L-1d.-241.8kJ·mol-1

核磁共振氢谱:

1.根据有机物结构简式判断其谱图的特征信息

2.根据谱图和列举的多个有机物,判断其代表的有机物

3.根据某有机物谱图中的特征信息,判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借助图像、图表考查影响速率与平衡移动的因素,考查有关计算,最能体现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化学问题并得出结构,表达结论的能力。

计算问题要把握三段式,平衡常数是新的热点。

要掌握表达式,变式以及平衡的判断。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有四种形式的。

计算:

一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求反应物的转化率;二已知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求化学平衡常数;三利用一定温度下的平衡状态改变反应物量求新的平衡状态的各物质的量。

四.根据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查常见元素的概念,理论及实验问题的形式呈现,复习时可按族复习,要不断循环复习检测重要性质天津涉及了铝和硒

有机化合物:

有机合成推断,正推或逆推,涉及分子式,官能团名称、性质、反应条件、类型、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实验题:

体现探究以无机物的性质、制备为载体,结合概念理论,考查仪器、操作,考查实验设计能力,对实验进行分析和评价热点是探究产物,讲究实证研究。

常见实验视频可以给学生看甚至是重做

2010年天津试卷中没有考查的知识点:

胶体,能源,镁、氮、硅及化合物,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2009,2010年,天津高考印证了新考试说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重视程度,而无机元素化合物的考查在新高考中略显单薄,但它是理论,实验,计算等内容考查的载体。

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基本概念和理论来分析整合繁杂凌乱的元素化合物,运用分类法有序掌握元素化合物结构、性质、用途,结合实验探究学会从现象到本质认识问题的方法。

Ⅴ;研究学生

有些题目学生解题“一解就错”,其原因是多维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是:

心理、知识、能力、题型等主客观因素,

具体表现在:

知识欠缺、基础不牢、

记忆不清、不能拓展、

思维定势、逻辑混乱、

能力欠佳、缺乏联想、

题型不适、不敢迁移、

审题不清、随意做答、

表述混乱、避重就轻、

粗心大意、紧张忙乱……。

针对这些问题,现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得分率低于50%的题目,举例说明:

(1)审题不清,误入陷阱。

例1:

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3X≒3y+Z(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密度变小,则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Ay和z可能都是气体

By和z一定都是气体

Cy和z一定都是固体或液体

D若y为气体,则z一定是固体和或液体

本题测试考生对化学平衡移动有关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判断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从而引起气体密度的变化,本题隐性条件X一定是气体,陷阱是容积一定,即体积不变,很多学生不注意此信息错选B,(此题正确答案为D)。

(2)顾此失彼,忙乱作答。

例2:

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目最多的是()

AKClBMg(OH)2

CNa2CO3DMgSO4

此题有些学生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不顾,仅从表面物质组成上看,等物质量的上述四种物质中只有氢氧化镁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之比为1:

2,从而错选B,实质上要考虑碳酸钠溶于水,CO32-离子水解成HCO3-和OH-会使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增多,正确应当选C。

(3)思维逻辑性不强,表述无序。

例3:

甲、乙两瓶新制的氯水溶度均为0.1mol/L,如果往甲瓶中加入适量的NaHCO3晶体,片刻后,甲、乙两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的溶度关系为____________。

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许多学生答题时,要点不齐,层次不清,不分析酸性或丢掉对平衡移动的分析,从而失分。

此题首先要判断出结果,然后再进行分析原因,在分析原因中,首先指出在氯水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再说明酸性:

盐酸强于碳酸,碳酸强于次氯酸,再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强酸能分解弱酸,能发生NaHCO3+HCl=NaCl+H2O+CO2,而HClO不反应,从而使氯水的平衡中,HCl的溶度降低,平衡向右移动,HClO溶度增大。

(4)思维短路,失去信息。

例4: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B六氟化硫

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此题陌生度较高,一部分学生因无法写出四种分子的电子式而失去解题的信心;也有的学生受“8电子饱和”的束缚,产生思维定势,造成错解。

硫最外层6个电子,但部分已成对,B选项不正确;氙最外层8个电子,本已满足8电了稳定结构,和氟结合后就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选项不正确;硼最外层3个电子,和三个氟原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也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D选项亦不正确。

即使不能写出光气结构式,也能根据上面的分析使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为A。

(光气结构式为Cl--C-Cl,通过简单分析,可知A选项正确;)

(5)题型不适,无从下手。

二.展望:

2011年新高考试题可能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强调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

在2010年试卷评价中介绍的试题是“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考核载体。

而2009年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为重点和载体。

2011年试卷考查的重点仍是化学的主干和重点知识,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

所以复习时起点一定要低,一定做到基本题不失分虽然预计有难度稍有增大的可能性,但不可盲目把重点放在难题上

2.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试题的开放性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设计可谓取材考究,立意独到,交叉渗透,融合自然,设问简明,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以及“能力立意”的原则。

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

以上这些,正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

但是试题再新颖、能力要求再高也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载体作用,所以预计2011年高考试题会在注重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试题的开放性,从而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特色。

例如2010年天津卷第4题,有机题和实验题等的设计思路也证明了这一点。

3.试题会重视实验的探究性,注重对学科能力的考查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的其他省市的化学试题在考查探究能力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主要表现在增加化学实验试题的分值和改进实验试题,这成为化学试题的亮点之一。

因为实验探究能力属于主要的、重要的较高层次的学科能力,能较好地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所以2011年的高考可能会加大对这方面考查的力度。

探究性实验题常常重过程轻结果,目的是让考生学会如何去做,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一般通过对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无机未知反应和实验方案的探究,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试题仍会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2010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技成果相结合,内容涵盖了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考生具备的学科能力和素养。

这和课改要求提高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的精神是相符的。

预测2011年这种情况仍会出现,因为在高考试题中将STSE问题与化学知识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视野去观察问题,这对提高全体公民的化学素养,培养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让同学们有志于化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与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同学们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相一致的,也合乎新课程标准,有利于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

今年可以

(1)关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2)、关注环保与人体健康(3)、关注诺贝尔化学奖

三.复习策略

(一)回归教材,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主干知识:

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

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

核心知识:

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

《考试大纲》里列出的化学核心知识占39.8%,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占21.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占6.8%,有机化学基础占3.4%,化学实验占2.5%,化学计算占5.9%。

化学计算自2005年起没有单独成大题,而是融入无机、有机、实验三块之中,趋于淡化。

高考无论怎样改,“双基”都是很重要的。

加强“双基”教学是我们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要强调的话题,而且是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

从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