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概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66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师口语概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口语概述.docx

《教师口语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口语概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口语概述.docx

教师口语概述

教师口语概述

内容

第一章  序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师口语”课程的性质,体会学习课程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有关信息,掌握普通话的定义,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大意义,树立学好普通话的信心和决心,了解普通话语音知识,在理论指导下科学地开展学习、训练。

重点

难点

1、课程重要性。

普通话语音知识。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普通话语音知识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本章分为3节,第一节为0.3学时,第二节为0.7学时,第三节为1学时,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节课程简介

1、了解“教师口语”课程的性质,体会学习课程的重要性。

2、了解本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第二节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

1、了解普通话的概念和推普主要法律法规。

2、理解推广普通话的重大意义,树立学好普通话的信心和决心。

3、掌握学习普通话的方法。

4、了解普通话三级六等,知道本专业等级要求。

第三节普通话语音知识

1、熟悉普通话声韵常用发音部位。

2、了解普通话的音节构成。

3、掌握汉语拼音方案,熟记并能正确拼读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图片展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说训练。

本章思考题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二、你的家乡话属于哪一种方言?

与普通话比较主要有哪些差异?

一、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普通话主要靠什么来区别意义?

备注

第一节课程简介

《教师口语》是面向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以口语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在简要讲解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训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口语表达技能。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达到国家和省里规定的上岗等级要求,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考核方式:

(1)学习方法:

多读、多听、多说

(2)考核方式:

考查(期末口试)

成绩计算办法:

期末考试占70%;平时占30%。

第二节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早在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994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并制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随后普通话测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语音系统来统一,以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给每一个汉字确定的读音为规范音.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北京话儿化、轻声不规范,许多字有几种读音。

如:

比较、办公室、亚洲、质量等。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使用地域辽阔,使用人口众多,因而以它为基础方言。

普通话的语汇上使用的是北方话中较常用的词汇,同时吸收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

也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

如:

玉米又称苞谷、棒子、珍珠米、老玉米,土豆又称洋芋、马铃薯、山药蛋、地瓜。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语法来自总结,不是古文,是现代白话文,是典范作家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

职鲁迅、郭沫若的作品。

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标准。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行的国家级考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2003)规定测试试卷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共10分);.二、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共20分);三、选择判断(词语判断,量词名词搭配,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共10分);四、朗读短文(一篇,400个音节,共30分);五、命题说话(说3分钟,共30分)。

以上五个试题中,各省可根据测试对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第三题“判断选择”免测。

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分都免测此题,相应的分值加入第五题“命题说话”中。

这样一来,“命题说话”测试项的分值由30分调整为40分。

本书在后面的讲解、训练中,也免去了第三题。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评定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见附录)是确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依据。

普通话水平测试满分为100分,测试机构根据应试人的实际得分来确定其达到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发相应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内容划分为两个等次。

其中:

97分及其以上,为一级甲等;

92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7分,为一级乙等;

87分及其以上但不足92分,为二级甲等;

8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7分,为二级乙等;

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为三级甲等;

6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70分,为三级乙等。

普通话是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是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使用的公务用语;是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交际用语。

相关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并分别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

第三节普通话语音知识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社会交际中代表一定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全社会约定俗成。

语音的这一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重要标志,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1.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通过振动而产生的,所以,从物理的角度看,语音和其他自然界的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决定的。

次数越多,声音

就越高;次数越少,声音就越低。

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和音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女人和儿童的声带较短、薄、紧,因此他们发音时同一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声音就高;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厚、松,因此他们发音时同一单位时间振动的次数少,声音也就低。

而对于个体来讲,音高是能由自己主动控制声带松紧来发声的。

所以汉语声调的变化就由一个人把声带拉紧和放松来实现的。

例如,“汤、糖、躺、烫”四个音节的发音就是通过音高的变化区别开来的。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大小。

它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的。

振幅大,声音强;振

幅小,声音就小。

造成振幅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发音体的外力——气息。

所以,一个人呼出的气流量大,声音强;反之,声音就弱了。

普通话里的重音、轻声都和音强有一定的关系。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

它是由发音体颤动持续的时间决定的。

持续的时间长是长音,

持续的时间短是短音。

音长对普通话的发音也是有作用的。

普通话四声中上声最长,去声最短。

轻声是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与音强、音长都有关系。

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本质,也叫“音质”。

它是有发音体振动的形式决定的。

音色是用来区别语义的最重要的因素。

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发音体的不同,音色就不同。

即不同人不同质地的声带发出的音也各有自己的特色。

二是发音方法不同,音色也不同。

如从发音器官的闭塞中爆发出来的音和从器官的缝隙中挤出来的音就不相同。

三是共鸣器形状、大小的不同,也回造成不同的音色。

人的共鸣腔由于唇、舌、软腭的活动而能灵活自如地改变其形状和大小,从而能发出多种不同音色的音来。

音色的后两个因素同语音关系很大,发音方法与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可以很好地用来给语音分类。

2.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人们通过发音器官的各种活动而发出来的声音。

那么,发音器官的动力来自哪里?

声音的源头在哪里?

声音的“放大器”又在哪里?

我们有必要从语音的生理性质来了解发声的原理,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语音。

呼吸器官是声音的“动力站”。

它主要包括肺、气管和支气管。

肺是呼吸器官的中心,

气管和支气管是动力的“通道”。

发音时,由肺部活动产生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再经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通过这些发音器官的调节发出不同的声音。

喉头和声带是声波的“发源地”。

声带藏在喉头里面,由两片富有弹性的肌肉组成。

是语音器官中产生乐音的唯一颤动体。

喉头由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以及一对妁状软骨组成。

两片声带的空隙叫“声门”。

呼吸或发噪音的时候,声门是敞开的,气流可以自由通过;发乐音

的时候,声门是闭合的,气流冲击声带,声带就发生振动,这就是最初的声波。

口腔和鼻腔是声音的“共鸣腔”。

口腔的上部是上腭,包括上唇、上齿、上齿龈、硬腭和小舌;

下部是下腭,包括下唇、下齿、舌头(分舌尖、舌面和舌根)。

口腔的形态是可变的。

口腔中各器

官能协同动作,使气流通过时形成各种不同形态的通道和不同情况的阻碍而发生振颤。

语音的各种因素也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软腭和小舌把鼻腔和口腔隔开。

当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就闭塞了,声音就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当软腭和小舌下垂,就阻塞了口腔,气流只能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内没有障碍,气流就从鼻腔和口腔同时呼出,这时发出的音既有鼻腔共鸣又有口腔共鸣的成分,我们把他称之为鼻化音。

3.语音的社会性质

同自然界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表义功能是其他声音所不具备的。

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在一种语言里,存在哪些音不存在哪些音,用什么样的语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都不是由个人来决定的,而要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来共同约定和认可,即所谓“约定俗成”。

因此,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语音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例如,“书”这个词普通话里读作shū,苏州话却读xū,英语是book;在普通话中动词“吃”的对象是固体,而液体则是“喝”,但在吴方言中“吃”的对象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语音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在英语音节中有复辅音,俄语里有舌尖颤音,而汉语中都没有;n和l在普通话中有是两个不同的音,而在南京话里却很难区分,成了同一个语音单位,如此等等,所有这些,都能从语音的社会性质方面加以解释。

二、语音的基本概念

1.音节、音素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言片段。

一般来讲,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就是一个音节。

但也有例外,普通话的儿化韵就是两个汉字却只有一个音节。

如:

“huar”一个音节,写成的汉字确实“花儿”。

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把一个音节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地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具特色的单位,即音素。

如“zhuānɡyán”(庄严)是两个音节,其中“zhuānɡ”这个音节是由“zh-u-a-nɡ”四个音素组成的,“yán”是由“i-a-n”三个音素构成的。

一个音节也可以就是一个音素。

如“ó”(哦)。

2.元音、辅音

音素可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气流在咽腔、口腔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元音一般声音响亮,如“a.o.e.i.u”等。

气流在在咽腔、口腔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辅音发音一般不响亮,如“p.t.k.ch”等。

3.声母、韵母、声调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比如,在“bā”(八)这个音节里,节开头的辅音b是声母;在“jǐ”(几)这个音节里,j是声母。

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也就是没有声母,习惯上叫做“零声母”,这样的音节叫零声母音节。

如:

“ān”(按)、“ēn”(恩)等。

在汉语中,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但不能因此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

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但只有21个能作声母,辅音nɡ在普通话中只做韵尾不做声母。

另外,辅音n既可作声母又可作韵尾,如“nán”(难)这个音节中,韵尾和声母是同一个辅音n。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如在“dà”(大)这个音节里,声母d后面的ɑ就是韵母。

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构成,如“é”(鹅)。

构成韵母的音素以元音为主,也有辅音,比如,“舞蹈(wǔdǎo)”中的韵母“u、ɑo”,是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的,而“振兴(zhènxīnɡ)中的韵母“en、inɡ”则是元音加辅音构成的。

声调是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

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这四个音节声母、韵母都一样,只是声调不同,意义也就不一样了。

三、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北京语音系统制定的一个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的方案。

它是我们学习普通话语音的有效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

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1.字母表的读音

2.声母表的读音

3.韵母表的读音

4.声调的读音

5.隔音符号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