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1957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蒸发器与冷凝器.docx

蒸发器与冷凝器

制冷技术与设备

第3章蒸发器与冷凝器

检查签字

授课时数

3

授课方法

讲解、实训

教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4月8日

授课班级

空调0713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响蒸发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2、掌握蒸发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难点:

影响蒸发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复习提问

见[3.1练习题]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 记

第3章蒸发器与冷凝器

3.1蒸发器

3.1.1影响蒸发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3.1.2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3.1.3卧式管壳式蒸发器

1.满液式蒸发器

2.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3.1.4板式蒸发器

3.1.5沉浸式蒸发器

布置课外作业

第3章蒸发器与冷凝器

3.1蒸发器

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制取和输出冷量的设备。

按照被冷却介质的特性,蒸发器可以分为冷却空气和冷却液体载冷剂两大类。

3.1.1影响蒸发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1.制冷剂特性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

一般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的沸腾换热都属于泡状沸腾。

      泡状换热

沸腾换热

      膜状换热

当制冷剂导热系数λ↑、密度ρ↑、粘度μ↓、汽化潜热γ↑时,放热系数α↑。

2.被冷却介质特性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

水、盐水和空气是制冷剂装置中常见的被冷却介质,其放热系数与其物理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流速等外界因素有关,流速大,虽然放热系数大,但相应的动力消耗也大,所以要取适宜的流速。

3.润滑油进入蒸发器对传热的影响

形成油膜(低温下由于粘度大,更易形成),产生很大的热阻,降低换热效率,制冷量减少。

(1)油不能蒸发,导热系数小。

一般油膜厚度为0.1mm时产生的热阻相当于厚度为33mm的低碳钢金属壁的热阻。

(2)油膜还会妨碍制冷剂液体润湿传热表面

4.蒸发器结构型式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

(1)使液体尽量充分接触传热表面

①合理的液面高度

②尽量减少制冷剂蒸气进入蒸发器

③采用液泵供液

(2)增强热阻大的一侧的传热,如在管壁上加肋以增大换热面积。

3.1.2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这类蒸发器的制冷剂在蒸发器的管程内流动,并与在管程外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按空气流动的原因,冷却空气的蒸发器可分为自然对流式和强迫对流式两种。

1.自然对流式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的蒸发管又称为排管,广泛用于冷库中,它依靠自然对流换热方式使库内空气冷却,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甚至可在现场生产,但传热系数较低,面积大,消耗金属多。

为了提高传热效果,可采用绕制肋管制造。

冷库内常用的排管蒸发器可根据其安装的位置分为有墙排管、顶排管、搁架式排管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的结构图)

2.强迫对流式冷却空气的蒸发器

在冷库中使用被称为冷风机,在空调系统中使用被称为表冷器(表面式冷却器)。

它由几排带肋片的盘管和风机组成,依靠风机的强制作用,使被冷却房间的空气从盘管组的肋片间流过。

管内制冷剂吸热汽化,管外空气冷却降温后送入房间。

如图8-3为冷风机的蒸发器结构示意图(P208)。

这种氨用蒸发器一般用外径为25~38mm的无缝钢管制成,管外绕以1mm的钢肋片,肋片间距10mm。

氟用蒸发器一般用外径10~18mm的铜管制成,管外肋片为厚0.2mm的铜片或铝片,肋片间节距与蒸发温度有关,蒸发温度高且肋片管上不结霜时,片距可取2~4mm,蒸发温度较低且肋片管上结霜时,片距应大些,可取6~12mm,如采取热气除霜措施则蒸发器的片距可以取小些。

3.1.3卧式管壳式蒸发器

卧式管壳式蒸发器属于冷却液体载冷剂大类的蒸发器,有满液式和干式两种。

1.满液式蒸发器

满液式蒸发器大多为壳管式,载冷剂在管内流动,制冷剂在管外蒸发,制冷剂液体基本浸满管束,上部留有一定的气空间。

1)结构

氨用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结构如图8-4所示。

其筒体是钢板卷板后焊接成形,两端焊有管板,多根φ25mm×2.5mm或φ19mm×2mm的换热钢管穿过管板后,通过胀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管板连接。

筒体两端的管板外为装有分程隔板的封头,制冷剂走壳程,载冷剂(冷冻水)在管程内多程流动。

封头上有载冷剂(冷冻水)进口管、载冷剂(冷冻水)出口管。

2)工作过程

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工作过程是:

……

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内充满了液态制冷剂,可使传热面与液态制冷剂充分接触,总传热系数高。

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在工作时要保持一定的液面高度。

正常工作时筒体内要充注垂直筒径约70%~80%高度的制冷剂液体。

3)主要特点

(1)优点:

①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②传热性能好;

③制造和安装较方便;

④用盐水作载冷剂,不易腐蚀和避免盐水浓度被空气中水分稀释等。

(2)缺点

①制冷剂充注量大;

②受制冷剂液体静压力的影响。

使其下部液体的蒸发温度提高,从而减小了蒸发器的传热温差。

③易冻裂换热管子。

当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蒸发温度过低或载冷剂流速过慢时,可能由于载冷剂结冰而冻裂管子。

所以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很少使用满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而使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2.干式壳管式蒸发器

干式管壳式蒸发器属于冷却液体载冷剂大类的蒸发器,主要用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中。

这种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走管程,因而制冷剂的充注量较少。

1)结构

其结构与满液式蒸发器相似,不同的是换热管为外径12~16mm的紫铜管,管内低内肋翅片,以增加管内制冷剂的放热系数(书上“增加流速”错)。

制冷剂液体经节流后从蒸发器一端端盖的下方进口进入管程内,经2~4个流程吸热后由同侧端盖上方出口引出。

载冷剂(冷冻水)走壳程,为保证载冷剂(冷冻水)横向流过换热管束时的速度为0.5~1.5m/s,壳程内换热管束上装有多块缺口上下错开布置的弓形折流板。

干式管壳式蒸发器的结构如图8-5所示(P210)

2)工作过程

在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内,随着液态制冷剂在管内流动,沿程吸收管外载冷剂的热量逐渐汽化,制冷剂处于液汽共存的状态,蒸发器部分传热面与气态制冷剂接触,导致总传热系数较满液式低,但其制冷剂充注量少。

3)主要特点

(1)优点 干式壳管式蒸发器的优点是:

①充液量少。

为管内容积的40%左右,比满液式蒸发器减少80%~85%;

②受制冷剂液体静压力的影响较少;

③载冷剂结冰不会胀裂管子。

(2)缺点 缺点是:

①制冷剂在换热管束内供液不易均匀;

②弓形折流板制造与装配比较麻烦。

3.1.4板式蒸发器

板式蒸发器是一种以波纹板片为换热表面的高效、紧凑型换热器。

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户式、模块式等冷水空调机组中的冷热源中。

1.结构

板式换热器由若干板片(一般采用铜板或不锈钢板)组合而成,相邻板片的波纹方向相反,液体沿板间狭窄弯曲的通道流动,速度和方向不断发生突变,扰动强烈,从而大大地强化了传热效果。

冷、热两种流体交错地在板片两侧流过,通过板片进行热交换。

板式换热器因通道波纹形状复杂,介质虽是低速流入,但在沟槽内也会形成湍流,大大地提高了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同时沟槽多又增加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2.板式换热器具有如下特点:

1)体积小,结构紧凑,比同样传热面积的壳管式换热器体积小60%;

2)总传热系数高,约为2000~3000W/(㎡·K);

3)流速小,流动阻力损失小;

4)能适应流体间的小温差传热;

5)制冷剂充注量少;

6)质量轻,热损失小。

3.1.5沉浸式蒸发器

沉浸式蒸发器是由一组垂直布置的平行管组成的蒸发器,如图8-8所示。

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整个组沉浸在盛满载冷剂的箱(池或槽)体内,载冷剂在搅拌器的推动下在箱内流动,以增热。

课外作业题:

1.试述影响蒸发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2.试比较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和满液式壳管式蒸发器各自的优点。

 

制冷技术与设备

第3章蒸发器与冷凝器

检查签字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

讲解、实训

教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4月11日

授课班级

空调0713

教学目的

1、理解影响冷凝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2、掌握风冷式冷凝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难点:

影响冷凝器传热的主要因素

复习提问

见[3.1练习题]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 记

第3章蒸发器与冷凝器

课堂练习[3.1练习题]

3.2 冷凝器

3.2.1影响冷凝传热的主要因素

1.冷凝器结构形式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2.制冷剂及其传热特性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3.冷却介质及流动特性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4.不凝性气体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5.冷凝器传热表面的油膜、水垢等的影响

3.2.2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3.1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蒸发器采用翅片管,可(  ),提高换热效果。

  A、增加传热系数       B、增加传热面积

  C、减少表面结霜       D、减少管内阻力损失

2、冷风机采用空气强制对流,可(  ),提高换热效率。

A、增加传热系数       B、增加传热面积

  C、减少表面结霜       D、减少管内阻力损失

3、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主要用于(  )制冷系统中。

A、氨            B、氟利昂

C、氨和氟利昂        D、以上都不对

4、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的平均传热温差为(  )。

A、1~2℃          B、2~4℃

C、4~6℃          D、8℃

5、满液式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A.上部比下部高B.下部比上部高

C.一样D.不一定

6.如果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蒸汽比例多,则对蒸发器传热的影响是(  )

A、利于传热       

B、不利于传热

C、对传热没有影响    

D、对传热是否有影响取决于制冷剂的种类

二、多项选择题:

1、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主要用于直接冷却(   )。

  A、空气        B、水

  C、盐水        D、其它液体

2.当制冷剂的(   )有利于蒸发器的传热。

A、导热系数大       B、密度大

C、粘度大         D、汽化潜热大

三、判断题:

1、在满液(干)式卧式壳管式蒸发器中,制冷剂走壳程,载冷剂走管程。

2.氟利昂制冷系统的冷却排管和冷风机一般采用上进下出的供液方式。

3.2 冷凝器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空气冷却式、水冷却式和蒸发冷却式三种类型。

3.2.1影响冷凝传热的主要因素

冷凝器的传热

冷凝过程=冷却过程+凝结过程

冷凝负荷=冷却热(显热)+凝结热(潜热)(占80%以上)

在冷凝阶段,制冷剂以膜状凝结和珠状凝结两种不同的换热形式。

珠状凝结的换热效果比膜状凝结换热要好得多(15~20倍),因为液体膜层的导热热阻是凝结过程的主要热阻。

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的凝结主要属于膜状凝结。

1.冷凝器结构形式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对于膜状凝结,液膜越薄越好,液膜的厚薄与制冷剂流动方向、流速有关,还与冷凝器的结构有关。

无论何种结构的冷凝器,都应设法使制冷剂凝液迅速从冷却壁面离开。

2.制冷剂及其传热特性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1)导热系数λ λ↑→K↑

(2)比热cm与密度ρ  cm↑→K↑  ρ↑→K↑

(3)粘度μ↑→K↓

3.冷却介质及流动特性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1)介质种类  作为冷却介质,水优于空气

(2)冷却介质的流速v

v↑→K↑

v↑→水泵或风机的功率增大,因此

一般的最佳流速,水:

0.8~1.5m/s

   空气:

2.0~4.0m/s

4.不凝性气体对冷凝器传热的影响

(1)不凝性气体的来源(冷凝器中为什么会存在不凝性气体?

1空气

2制冷剂与润滑油在高温下的分解

(2)影响的机理(原因)(冷凝器中存在不凝性气体为什么会传热变差?

1在管壁面附近形成气体层,阻碍了制冷剂蒸汽向壁表面的扩散与对流(作简图表示)

2占据有效的传热面积

(3)影响大小

实验证明,即使存在极微量的不凝性气体也会对传热产生极有害的影响。

含量为0.2%时,K↓20~30%;

含量为0.5%时,K↓约50%;

含量为1.0%时,K值仅是纯蒸汽时的1/3。

(4)去除不凝性气体的措施

1在制冷装置中设空气分离器

2在冷凝器或贮液器上设放空气管(主要用在小型氟系统中)

5.冷凝器传热表面的油膜、水垢等的影响

(1)油膜  0.1mm的油膜,其热阻相当于33mm钢板的热阻

系统中油的存在,对氨系统与氟系统的影响是不同的。

(2)水垢

对于用空气作介质的冷凝器,主要是灰尘、赃物

①形成水垢的原因――水中杂质存在

Ⅰ、水本身含有矿物质、泥沙等杂质

Ⅱ、循环中被污染

在循环使用中,蒸发的往往是纯水,留下的杂质浓度变大,水质会越来越差。

(应及时补充与更换水)

3.2.2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又称风冷式冷凝器,是利用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来冷却的。

按空气在冷凝器盘管外侧流动的驱动动力来源,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型式。

自然对流式冷凝器靠空气自然流动,传热效率低,仅适用于制冷量很小的家用冰箱等场合。

强迫对流式冷凝器一般装有轴流风机,传热效率高,不需水源,应用广泛。

图8-9是强迫对流式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结构示意图,高压制冷剂蒸气从冷凝器上部的分配集管进入蛇形盘管,向下流动冷凝后经下部流出。

空气在风机作用下,以2~3m/s迎面风速吸收并带走制冷剂冷凝时释放的热量。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空气侧的总传热系数一般为23~35W/(㎡·K),且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其平均传热温差通常取10~15℃,以免需要的传热面积过大。

 

制冷技术与设备

第3章蒸发器与冷凝器

检查签字

授课时数

3

授课方法

讲解、实训

教具

多媒体

授课时间

4月15日

授课班级

空调0713

教学目的

掌握常用水冷式冷凝器的结构形式、特点和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和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复习提问

见[3.2课堂练习题]

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

附 记

3.2 冷凝器

3.2.3水冷式冷凝器

1.套管式冷凝器

2.壳管式冷凝器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2)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3.板式冷凝器

3.2.4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3.3传热过程的强化

课堂讨论

[3.2课堂练习题]及作业

3.2 冷凝器

3.2.3水冷式冷凝器

水冷式冷凝器用水冷却,其传热效率比风冷式高。

按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套管式、壳管式、板式等类型。

1.套管式冷凝器 

如图8-10所示,套管式冷凝器是在一根直径大些的钢管或铜管中,套一根或数根小直径的铜管,再弯制成圆形、U形或螺旋状。

冷却水下进上出,在换热管内流动;高压制冷剂蒸气则上进下出,在外套管内和换热管之间的空间内与冷却水呈逆向流动,沿程向冷却水放热冷凝后,冷凝液从外套管下部流出。

套管式冷凝器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总传热系数较高,可达1100W/(㎡·K),常用于制冷量小于40kW的小型氟利昂制冷系统中。

2.壳管式冷凝器 

壳管式冷凝器又分为立式和卧式二种。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主要用于大中型氨制冷系统中,其结构庞大,耗材多;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则在氨系统和氟利昂系统中应用广泛。

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是一直立的圆筒形状,主要由筒体、管板、换热管、配水箱和各种接管等组成。

冷却水从顶部进入配水箱内,在每根换热管的顶部设有导流管嘴,导流管嘴可均匀分配进入换热管束的进水量,并使冷却水沿着切线方向进入换热管内,于螺旋线状沿换热管的内壁向下流动,形成水膜。

气态制冷剂从冷凝器筒体的中上部位置进入筒体内沿着换热管的外壁流动与冷却水进行换热,被冷凝后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积存在冷凝器的底部后排出。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结构示意图如图8-11所示。

2)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水平放置,如图8-12所示,它通常由筒体、管板、管箱(端盖)、换热管等部件组成。

为提高冷凝器的换热能力,在管箱内和管板外的空间内,设有隔板(分水筋),可以隔出几个改变水流方向的回程,冷却水从冷凝器管箱的下部进入,按照已隔成的管束回程顺序在换热管内流动,吸收制冷剂放出的热量使制冷剂冷凝,冷却水最后从管箱的上部排出;(多水程的作用:

一是提高流速,增加换热;二是减少水量。

)高压制冷剂蒸汽则从筒体的上部进入筒体,在筒体和换热管外壁之间的壳程流动,向各换热管内的冷却水放热被冷凝为液态后汇集于筒体下部,从筒体下部的出液口排出。

筒体上部设有安全阀、平衡管(均压管)、放空气管、压力表等管接头。

制冷剂为氨时,换热管采用无缝钢管;制冷剂为氟利昂时,换热管采用低肋铜管。

氨冷凝器在筒体下部设有放油管,氟利昂冷凝器则不设。

管箱上设有放空气和放水螺塞。

小型氟利昂冷凝器不装安全阀,而是在筒体下部装一个易熔塞,当冷凝器内部或外部温度达70℃以上时,易熔塞熔化释放出制冷剂,可防止发生筒体爆炸事故。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传热系数较高,热负荷也大,多用于大、中型制冷系统。

为节约用水,冷却水通常为循环使用,需配备冷却塔、冷却水泵及管路组成冷却水循环系统。

冷却水进出冷凝器的温差一般为4~6℃。

3.板式冷凝器

换热表面由一组平板或其他板组成的换热器,两流体分别在板间的空隙中流动而进行换热。

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大、尺寸可以做得比较紧凑,但不能承受较高的压力,可参照上节板式换热器内容。

3.2.4蒸发冷却式冷凝器

在蒸发式冷却冷凝器中,制冷剂冷凝时放出的热量同时被水和空气带走,图8-13是蒸发式冷却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通风机在箱体中的安装位置,蒸发式冷却冷凝器可分为吹风式、吸风式和预冷式等类型。

1.结构

2.工作过程

3.特点

优点是:

(1)用水量少;

(2)结构紧凑,可安装在屋顶上,节省占地面积。

缺点是:

冷却水不断循环使用,水垢层增长较快,需要使用经过软化处理的水。

3.3传热过程的强化

1.增大传热面积

2.增大对数平均温度度差

3.增大总传热系数

4.降低污垢热阻值

5.降低管壁热阻

课堂讨论:

  家用空调在使用中如何强化室内外换热器的传热?

[3.2课堂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制成多流程是为了()

A.提高流速B.降低流阻

C.加大水量D.降低传热温差

2、一般情况下,套管式冷凝器中()

A.冷却水走套管间,制冷剂走内管,同向流动

B.冷却水走套管间,制冷剂走内管,逆向流动

C.冷却水走内管,制冷剂走套管间,同向流动

D.冷却水走内管,制冷剂走套管间,逆向流动

3、氨用冷凝器的传热管可采用()

A.铜管B.钢管

C.铝合金管D.内螺纹铜管

4、不凝性气体存在于制冷系统,主要对(  )的工作性能有影响。

A、压缩机        B、冷凝器

C、节流阀        D、蒸发器

多项选择题:

1、水冷式冷凝器有(   )

  A、立式壳管式        B、卧式壳管式

  C、满液式          D、套管式

2、下列有利于冷凝器传热的因素是(   )

A、导热系数大    B、比热大

C、粘度大      D、标准蒸发温度高

填空题:

1.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和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空气冷却式、水冷却式和   冷却式三种类型。

2.根据通风机在箱体中的安装位置,蒸发式冷却冷凝器可分为吹风式、   式和预冷式等类型。

3.水冷式冷凝器用水冷却,按结构型式不同,可分为套管式、壳管式、  式等类型。

判断题:

1、在凝结传热中,珠状凝结的换热效果比膜状凝结换热要好得多。

2、采用同一种制冷剂,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冷凝压力比水冷式冷凝器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