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44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6 大小:15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6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1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同步练习教科版八年级下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教科版)

第七章力

一、什么是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分析】A、B、C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

【例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本题的关键是铅球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

【例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

B

A

【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分为接触的和不接触的两种,如磁铁吸铁钉属于不接触产生力的作用。

但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

如图的A、B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

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

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日常生活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称为力。

力是

对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

物体,另一个叫做物体。

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即是物,又是物,它们的作用是。

2.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可分为接触的,如对作用;和不接触的,如对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如;或者使物体发生,如。

4.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如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5.乒乓球落到桌面后会向上弹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和桌面碰撞时,对有力的作用,该力使乒乓球的发生改变,同时乒乓球发生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同时改变了物体的和

6.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的大小或方向,也就是改变物体的

此外,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受到了脚对球向前的力B.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的作用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施力,而车对人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9.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0.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

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下列各种情况,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钟表来回摆动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转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D.月球绕地球运动

12.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能前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是施力者,自己不受力B.运动员是施力者,同时又是受力者

C.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D.运动员在水中前进时,不受重力

1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时,马只施力而不受力,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C.磁铁吸铁块时,铁块并不吸引磁铁。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能同时使物体既发形变,又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

综合与提高

1.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已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

2.小军同学根据生活直觉经验,对“鸡蛋碰石头”作了如下描述:

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破了而石头完好无损,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请你对这个描述做出评价

3.小军总结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①书放在桌子上,书与桌子相互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②人步行时,鞋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有了力的作用;③用手提袋子,手与袋子相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④磁铁在靠近铁钉时就能吸引铁钉;等等。

于是他总结出:

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而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个结论对吗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二力的描述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

了解力的图示,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认识力的三要素。

联系实际生活,对1N的力有一初步的体验,学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典例精析

F2

F1

F2

【例1】比较如图所示的两个力的大小()

A.F1>F2

<F2

7-2-1

=F2

D.无法确定

【分析】物理学是通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即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题给两条线段可看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由于没有给出标度,即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无法判断两力的大小。

故此题正确答案应选D。

【例2】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300N的水平推力推车,试作出小明对车的推力的图示。

A

F=300N

100N

7-2-3

7-2-2

【分析】确定受力物体:

人对车的推力作用在车上,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画一方框表示车。

确定推力的作用点:

人与车的接触点A

选定并画出标度:

用长度为5mm的线段表示100N

确定推力方向:

水平向右,并从A点起向右画一条水平线段,使线段的长为15mm

在线段的右端画上箭头,并在箭头旁边标出F=300N。

【例3】小明同学用50N的力水平向左按图钉,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手对图钉的压力。

F=50N

F=50N

7-2-4

【分析与解答】有两种画法:

以线段的起点为力的作用点如图乙所示,以线段的终点为力的作用点如丙所示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都有关系,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若用脚去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就会发生变化,会使足球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

2.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排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旋转性和落地点都不相同,这是因为力的和力的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上时,对手的压力约为N,一个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N。

4.力的图示的具体画法是沿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用线段的或表示力的作用点。

5.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A.力的单位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作用点

6.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三个要素都相同

7.下列关于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是相同的B.力的图示中每一个力都应选定自已的标度值

F1

F2

C.力的示意图只要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是力的作用点)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1、F2则()

>F2

7-2-5

<F2

=F2D.无法确定F1与F2的大小

9.画力的图示要有以下步骤:

a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b在图中画出单位力的长度标准;c在线段的末端或起点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d以力的作用点为线段的起点;e以作用点为起点,截取所表示的力的大小的线段。

正确的步骤是()

A.abcdeC.bdaecD.aedcb

10.下面是小明同学画出的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对地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7-2-6

D.乙与丙

综合与提高

1.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

20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为,30岁组的平均约为,40岁组的平均约为,60岁组的平均约为,10岁组的平均约为.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描点画出头发承受的拉力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

2.分别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下列各力:

①手用50N的力提重物②小明同学用与水平面成30°大小为60N的力斜向右上方拉车③压路机的后轮对地面的压力是2×103N

①②③

3.分别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各力:

①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引力②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受到的支持力。

7-2-9

7-2-8

实验探究

1.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

实验步骤:

结论:

2.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

实验步骤:

结论:

物理在线

人体与力

人是最常见的施力物体。

手能施出握力、拉力和提力;脚能施出蹬力、踢力;就连牙齿也有咬力。

你知道这些力的大小吗下面是有人测出的一些数据。

握力:

一般人右手最大握力约560牛顿,左手约430牛顿。

若保持1分钟,右手平均握力为280牛顿,而左手只有244牛顿。

  拉力:

成年男子伸直胳膊的平均拉力为690牛顿,女子约380牛顿。

  提力:

前臂水平伸出,手掌向下,然后往上提东西,人的平均提力约为214牛顿。

  蹬力:

取坐着的姿势,右足蹬力可达2568牛顿,左足为2362牛顿。

  踢力:

练气功的人,一脚踢出,踢力可达到4900牛顿。

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可达到同样的踢力。

  咬力:

成年男子用门牙咬东西,可产生147牛顿的力;用臼牙咬东西,可产生706牛顿的力。

一名训练有素的杂技运动员用后牙咬东西,可产生882~1176牛顿的力。

(周肇威《物理世界》第一册)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我们对人的手、脚、牙所能施力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那么除了人之外你还知道那些物体所施的力及它们的大小(可通过咨询、调查、上网搜索)

三弹力、力的测量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动手的实验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N,

分度值是N;指针所指的示数是N。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最大刻度值为5N,每一大格为1N,每一大格分为

5小格,即每一小格的值是,指针指在一大格又三小格处,

所以人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是

7-3-1

【解答】0-5N,,

【例2】小明同学用一根弹簧做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时,测得数据如

下表,若用这种规格的弹簧做弹簧测力计,则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N

拉力(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弹簧长度(cm)

10

11

12

13

14

15

18

19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弹簧原长为10cm,弹簧受到10N拉力时伸长1cm,在50N拉力范围内时,拉力每增大10N,弹簧伸长增长1cm,但拉力超过60N后就不满足该规律了。

【解答】0-50N

【例3】小明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0N则,

该物体的重是()

A.一定等于10N

B.一定大于10N

C.一定小于10N

7-3-2

D.一定不小于10N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误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时,弹簧除了受到物体重力外,还受到了外壳重力的作用,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是物体重力与外壳重力之和。

【解答】答案应选C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生活中常见的压弯的跳板,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现象中因物体发生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其实质就是。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国际符号是,我们用手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N。

3.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它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等组成。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的。

4.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A.天平B.杆秤C.弹簧测力计D.磅秤

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B.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线的值

C.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沿竖直方向,不能倾斜

D.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中,指针、挂钩、弹簧不能和外壳摩擦。

6.小明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但他在画刻度线时所使用的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小,则使用该弹簧测力测物重时,其示数将()

A.比实际物重大B.比实际物重小C.与实际物重相等D.无法确定

7.测量一个约8N的力时,应选用最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是()

A.量程15N,分度值是B.量程10N,分度值

C.量程5N,分度值是D.上述三种测力计均可以

8.一根弹簧受到30N的拉力作用时伸长2厘米,在一定范围内,若对这根弹簧施加60N的力,则弹簧()

A.一定伸长4厘米B.一定缩短4厘米

C.可能伸长4厘米也可能缩短4厘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甲、乙两人各用10N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20N

10.弹簧下原有2N重物,当撤去重物后,弹簧缩短了2cm,当将10N重物挂在弹簧下时,弹簧长15cm,则弹簧原长是()

A.10cmB.5cm     C.2cm    D.1cm

11.每个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为1N,每个小球的重为3N,如图所示竖直悬挂,则上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A.3N3NB.6N3N

C.7N 0N   D.7N3N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完全相同,每个钩砝质量相等,

7-3-3

以下判断中正确性的是()

A.两个弹簧受力相等

B.两个弹簧长度之比L1:

L2=4:

C.两个弹簧的伸长之比ΔL1:

ΔL2=4:

7-3-4

D.两个弹簧的伸长之比ΔL1:

ΔL2=1:

13.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不要超过它。

②明确分度值和单位:

每大格代表。

③校零:

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

齐为止,或记下零点误差,。

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的方向一致,

14.人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在个物体上,且在同一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如图所示,A、B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砝码的重量均为10N,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砝码处于静止时,A、B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20N

10N

0N

7-3-5

10N

综合与提高

1.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在不加力时指针指在A处,当加4N的拉力时,指针指在B处。

①画出最小分度值为的测力计的刻度

②画出用它测拉力时指针所指的位置.

7-3-6

2.一个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一根弹簧,一把刻度尺,并从实验室借来若干个同样的钩码(每个钩码重约,他在弹簧下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并记录了弹簧伸长的长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重(N)

0

1

2

5

弹簧伸长量(cm)

0

1

2

那么,这个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分别为()

A.,5NB.1N,5NC.1N,10ND.5N,50N

3.小明同学新买了一套弹簧拉力器,内装5根相同的弹簧,《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拉长10cm需要10N的力,小明将三根弹簧并联装入拉力器,若小明恰好能将弹簧拉力器拉长,则他的拉力是多少

实验探究

1.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器材:

步骤: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最好轻轻来回地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几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给你一根很硬的弹簧,一把刻度尺,一个5Kg的砝码,请你用这些工具测出你手的拉力,写出你将怎样完成测量过程。

物理在线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

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

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

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

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

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

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

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

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上面的这则短文,在拔河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有哪些除了以上所说的因素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四重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知道g=kg和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知道什么是重心,了解规则物体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物体下落现象中认识重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通过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加深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享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典例精析

【例1】有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它的示数为,这个物体能否放在量程是200g的天平上去称

【解答】解:

m=G/g=kg=kg=300g>200g

故该物体不能放在量程是200g的天平上去称。

【例2】“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分析】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时,将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的重力,但对长度的测量,放大镜、平面镜的使用没有影响。

【解答】本题答案为D。

【例3】一个长方体物体的质量为2kg,放在如图7-4-1所示的斜面上静止不动。

G=20N

7—4—1

⑴这个物体所受重力为多少

⑵请作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答】⑴G=mg=2kg×10N/kg=20N

⑵重力示意图如右所示。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而产生的,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方向总是.

2.高山上的瀑布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作用的结果.

3.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就做成了,建筑工人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

它是利用了的性质.

4.重力的大小可用来测量,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重的数值.

5.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g=__,它表示.

6.重力在物体上的叫做物体的重心,均匀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7.甲、乙两同学的体重之比为10:

9其中甲同学的质量是55Kg,则乙同学的体重是N,

质量是Kg。

8.地球上重为600N的宇航员,质量为Kg,他在月球上的质量是Kg他在月球上的重力是N。

9.一块冰重50N,它的质量是Kg,冰化成水后,质量为Kg,把它带到月球上后,它的质量是Kg。

10.下面物体的重力接近20N的是()

A.一个小学生B.一辆汽车C.一枝钢笔D.一只公鸡

11.山地车运动员在骑车爬斜坡时,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下B.沿斜面向下C.垂直于斜坡向下D.垂直于车座向下

12.如果不受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瀑布将从此消失B.人轻轻一跳就离开地球C.物体将失去质量D.大气层将不复存在

13.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B.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C.质量的大小与重力成正比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1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重心是物体的重力作用点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D.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上.

15.关于g=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计空气阻力,用力抛出的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在高处的物体没有支持物时要下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