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25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之分,共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吕氏春秋.观世》谓:

“周之所封四日余,服国八百余。

”《荀子·儒效》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行省制

2.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

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A.“推恩令”B.废除丞相制度

C

抑制豪强势力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魏书.任城王传》记载:

“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A.平城文化落后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4.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

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A.改进造纸术B.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发明活字印刷术D.编写《天工开物》

5.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6.“这一条约

签订,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这一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数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

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B.戊成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8.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

“黄金时段的情况。

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9.观察图。

下列关于百团大战说法错误的是

A.在彭德怀指挥下B.发生在东北广阔的地域

C.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D.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0.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

'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

”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

“伟大壮举”指的是

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11.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这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2.“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A.经济特区B.特别行政区C.自由贸易区D.自由贸易港

1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14.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人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

这一组织是

A.联合国B.华约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15.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他是

A.伯里克利B.查士丁尼C.彼得一世D.查理一世

16.“当英国人从海外请来一位荷兰人做国王的时候,随同新的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新的纪元。

”哪一部法律文献的颁布使英国“开始了新的纪元”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1787年宪法D.《权利法案》

17.在1923--1924年度,国家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

在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做买卖的商人,包括:

工厂主、金融家、投机商、店主、工匠等)的工业企业共收直接税2.9亿元卢布(包括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占当年度全国共收直接税6亿卢布的一半。

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联模式的形成B.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

C.新经济政策的实行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8.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

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

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

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

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A.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D.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9.“1921年7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向英、法、日、意、中五国提议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即限制海军军备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题。

”下列选项与材料有关的是

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两极格局D.多极化趋势

20.杜德在《今日印度》中写道:

”他把我们吓了一大跳!

他的计划使我们把监狱塞满了。

决不能永远逮捕人民,你也知道一何况他们有三亿一千九百万人。

要是他们竟采取了他的下一步而拒绝纳税呢!

天晓得我们要怎么样了!

”“他”是,

A.甘地B.玻利瓦尔C.章西女王D.圣马丁

二、非选择题:

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8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共30分。

请把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

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

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编写《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

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经济落后

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用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22.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成,打出了国威、军威,我们国家从此今非昔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当中国人民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全面好转而斗争的时候,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

面对严重威胁,毛泽东、中共中央以巨大的胆识和气魄,作出重大决策一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

志愿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进攻。

并于1953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12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七成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

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

美军眼中的中国军人一坚强而凶狠的斗士。

“令美军瞠目结舌的是,面对重达55吨的坦克,中国士兵竟毫无惧色。

第三十九军中一个叫王有的中国士兵,在激战中爬上了正在疯狂射击的美军坦克,高举手榴弹寻找可以王有投进去的缝隙,距离坦克不远有五名美国兵,眼看着这个场面他们一枪不发地惊呆了,等王有把这辆坦克炸毁之后向他们冲过来的时候,他们向这位中国士兵举起了双手。

——《远东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意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

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

得欢乐时且欢乐吧,

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维特鲁成人“(见下图)

“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根据公元前1世纪的建筑大师维特鲁的观点和描述,同时参照自己的实验和经验,绘制的“体型优美的人”。

这幅手稿展现了一个力图解开人自身的秘密,并将艺术和科学融合的达。

芬奇。

——许斌总主编《教学设计与指导》

材料三没有文艺复兴运动就不会有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生,也不会有后来的思想与学术的发展....从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中世纪国家,过渡到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利益为基础的现代国家,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运动,也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事。

——【德】鲍尔生著,滕大春等译《德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哪些方面思想?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25计算,1932年为58,1936年回升到121,工人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

国民总收入1937年为1090亿美元比1929年危机前多46亿.元19331937年,政府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罗斯福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现在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指导创建新的社会秩序......他的结论来自对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和大萧条的重新审视,充满了创新性的思维...因此,这篇演讲也被人们誉为“某种意义上的“新政’宪章”,事实上这一演讲影响了此后70多年美国经济政策。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美国》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斯政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哪些重要举措与这些作用密切相关。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及你对改革创新的认识。

历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之分,共4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吕氏春秋.观世》谓:

“周之所封四日余,服国八百余。

”《荀子·儒效》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选A;郡县制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秦朝时期全国推行,排除B;西周时期已经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C;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的,排除D。

2.今天陕西西安和平门附近有个地方叫下马陵,传说就是因为董仲舒去世后葬在此地,一日汉武帝经过此地,为了表示对重仲舒的尊敬,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称这里为下马陵。

汉武帝对董仲舒如此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

A.“推恩令”B.废除丞相制度

C.抑制豪强势力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对董仲舒尊敬,主要因为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D正确;“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后被汉武帝采纳,解决了“王国问题”,A错误;明朝废丞相,而不是汉朝,B错误;抑制豪强势力是东汉时期的措施,故C错误。

3.《魏书.任城王传》记载:

“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A.平城文化落后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对平城与洛阳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并未涉及到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情况,故选B;材料认为平城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强调的是平城文化落后,故排除A;材料认为在平城“移风易俗,信为甚难”,说明平城守旧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推进,故排除C;材料认为洛阳“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强调的是洛阳市中原政治文化中心,故排除D。

4.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以下哪一选项体现宋朝是一个“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A.改进造纸术B.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C.发明活字印刷术D.编写《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C;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隋朝正式确立科举制,明朝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三者不属于宋朝,故排除ABD。

5.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

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

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这一条约的签订,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这一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侵略者就可以对清政府随时军事控制,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条款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内容,这一内容也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D,排除ABC。

7.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数的有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资产阶级观念。

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

A.洋务运动B.戊成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是由器物(技术)层面到制度(政治)层面再到思想(精神)层面。

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企图从人们内心深处上根除封建专制思想。

能够印证“言教”的史实是新文化运动。

选项D符合题意;而ABC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D。

8.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

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A.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

热潮

B.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1912年-1920年大生纱厂利润大幅增长,经营良好,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西方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故选C;实业救国思潮、张謇的个人因素以及中国民国的鼓励措施也是此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ABD。

9.观察图。

下列关于百团大战说法错误的是

A.在彭德怀指挥下B.发生在东北广阔的地域

C.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D.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的指挥下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故选项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邓小平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反复强调:

'整个解放战争最困难是挑这个担子。

”这是刘邓大军顾全大局、不怕牺牲,实现毛泽东战略决策的伟大壮举。

“伟大壮举”指的是

A.辽沈战役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刘邓大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掀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选B;三大战役和刘邓大军无关,不是刘邓大军发动的,排除ACD。

11.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这是因为

A.土地改革的推行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

教导得到改造,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也具有了中国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三大改造完成有关,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为,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正确;土地改革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题干“改造”不符,排除ABD。

故选C。

12.“宝安(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

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

”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因为深圳被划为

A.经济特区B.特别行政区C.自由贸易区D.自由贸易港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成为经济特区后,“经过40年建设,深圳的GDP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150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经济总量超过了香港”,A正确;特别行政区是指香港、澳门,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B错误;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而材料强调的是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后的变化,C错误;自由贸易港是指设在国家与地区境内、海关管理关卡之外的,允许境外货物、资金自由进出的港口区,D材料未涉及。

1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发出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强大B.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C.为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D.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可知,材料强调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这说明了中国综合国力强大的影响,A正确;据所学可知,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仍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只是因为日本、西欧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错误;据材料可知,尼克松强调的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必须依靠中国力量,未涉及“维护美国国家利益”,C错误;中美改善关系的原因之一是“美与苏联争霸处于不利地位”,但与材料无关,D错误。

14.2001年11月11日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中国加人某世界组织议定书签字仪式。

时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在该组织议定书上签字。

这一组织是

A.联合国B.华约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在2001年加入的国际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故选D;中国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A;中国没有加入过华约,排除B;中国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排除C。

15.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他是

A.伯里克利B.查士丁尼C.彼得一世D.查理一世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选A;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彼得一世是俄国的沙皇,查理一世是法兰克王国的皇帝,都与雅典城邦不符,排除BCD。

16.“当英国人从海外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