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2833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docx

矿井六大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会审地点

签字

会审时间

会审

人员

签字

矿长

年月日

常务矿长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生产矿长

年月日

机电矿长

年月日

安全矿长

年月日

通风矿长

年月日

安检科

年月日

技术科

年月日

机电科

年月日

调度室

年月日

通讯中心

年月日

通风科

年月日

编制

年月日

会审表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会审意见表

会审

意见

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为加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在发生安全灾害后,能够缩小事故范围、降低事故损失,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三条的规定,矿井必须根据险情或事故情况下矿工避险的实际需要,建立井下紧急撤离和避险设施,并与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结合,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为此矿对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编制了矿井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报告。

1、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为加强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管理,建立了瓦斯管理和瓦斯防治系统,配了专职瓦斯检查员,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瓦斯超限处理、密闭管理、瓦斯日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瓦斯日报每天由矿长、总工程师、通风矿长审查并签字。

地面装备有一套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的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具有对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环境参数的采集、显示和报警功能;具有对馈电状态、风机开停、风门开关、各种机电设备开停等生产参数的采集、显示、报警、控制等功能。

形成了瓦斯个体巡回检测和安全监控监测双重瓦斯防治系统。

监控设备情况一览表

名称

型号

设备数量(台)

名称

型号

设备数量(台)

使用

备用

使用

备用

防爆环网交换机

KJJ127

监控大分站

KJ90-F16

11

5

甲烷传感器

KJ9701A

27

25

监控中分站

KJ90-F8

5

2

风速传感器

GFY15

9

8

温度传感器

GW50(A)

20

10

开停传感器

GT-L(A)

15

20

烟雾传感器

GQF0.1(B)

5

5

CO传感器

GTH500(B)

23

9

风筒传感器

GFK70(A)

2

5

风门状态传感器

GFK40T

5

5

馈电/断电仪

KDG3K

5

5

氧气传感器

GYH25

6

5

CO2传感器

GRG5H

4

4

(二)井下设备情况

根据我矿目前实际情况,根据设计在井下各地点安装3#临时避难硐室、5#永久性避难硐室、中央变电所、5#变电所、3#变电所、5#二采区变电所、各采掘工作面、主井机房,共安装16台分站、低浓度甲烷传感器27台、一氧化碳传感器23台、温度传感器20台风速传感器9台、二氧化碳传感器4台、水位传感器1个、负压传感器1个、氧气传感器6台、开停15个、风门传感器5个、烟雾传感器5台、风筒传感器2个。

(三)传感器监控布置地点

1、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和工作面、乳化液泵站、避难、硐室内外、各变电所安装甲烷传感器。

2、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避难硐室内外、各皮带运输机头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

3、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避难硐室内外、变电所、水泵房、乳化液泵站安装温度传感器。

4、各皮带运输机头上侧安装烟雾传感器。

5、副斜井测风站上侧、矿井总回、采掘工作面回风巷测风站上侧安装风速传感器。

6、井下各大巷、联巷正反风门安装风门传感器。

7、井下掘进供风主扇、水泵房安装设备开停传感器。

8、采掘工作面安装有馈电状态传感器

9、避难硐室内外安装有二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

10、井下所有传感器并挂牌管理,并有专人负责。

采掘工作面瓦斯报警设置≥0.79%,断电设置≥0.8%,复点浓度<0.79%,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瓦斯一旦超限,断开该区域所有非本质型安全电源。

通过断电测试,断电灵敏可靠。

(四)传感器监测及标校

我矿配备GJG-10(A)型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50台,使用30台备用20台,在地面设有专人发放、回收,定期进行标校,各类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光干涉式瓦斯测定仪、每年向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一次,并取得合格证。

监测监控巡检员每周对井下所有甲烷传感器、机载断电仪用标准空气样和甲烷气样做一次调校。

甲烷电闭锁,风电闭锁每半个月测定一次,并填写测定记录。

(五)检测监控自查问题

1、有时作业地点未能及时吊挂传感器。

2、有时掘进工作面跟头传感器未能及时跟进,导致检测可能出现误差。

(六)检测监控解决方法

1、督促监测监控巡检员及时进行井下作业地点各类传感器的接线吊挂工作。

2、针对瓦斯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贯彻瓦斯危害性,加强瓦斯检测意识,瓦斯监测的重要性。

(七)监测监控有效性评估

经过以上分析,我矿瓦斯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设置齐全,各检查点按规定设置了监测监控探头,能够较好的监控井下,系统状态良好。

加强监测监控系统的井上监管、井下巡查。

经过评估,我矿监测监控系统可靠、合理、完善,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紧急避险系统

(一)紧急避险系统基本情况

我矿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救护大队签订了煤矿应急救援协议,救护的范围包括:

煤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火灾、水灾、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等煤矿井下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矿井设置了兼职救护中队,分为三个小队,兼职救护队有27名队员组成。

为加强事故应急管理,矿编制了山西金晖凯川煤业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并已在相关部门备案。

应急预案内容全面,危险源分析比较具体,应急指挥,抢险组织,应急响应,保障措施等符合矿井的实际情况,能够保障应急救援的需要。

(二)5#永久避难硐室概况

我矿建设了5#永久避难硐室位于5号煤层井底车场北侧轨道大巷与5号煤层一采区轨道大巷间的联络巷,主要为井底附近提升、排水、辅助运输、供电作业人员和瓦斯监测人员、维修人员等作业人员以及在发生事故时从5号煤层一采区采、掘工作面就近逃出的作业人员提供避难场所。

设计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为80人。

永久避难硐室设置缓冲区(过渡室)、避难区(生存室),缓冲区(过渡室)是为去除逃生人员进入避难区(生存室)时所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避难区(生存室)是逃生人员进入避难硐室后的主要活动空间。

永久避难硐室为一字型布置,采用双出口、双过渡室的结构,有二个通道分别与井底车场轨道大巷和5号煤层一采区轨道大巷相连,生存室长50m,硐室宽4.0m、净高2.8m,硐室净断面积11.2m2,有效使用面积560m2。

人均占用7m2>1m2。

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组成及设备配备配置硐室防护、密闭系统;正压、喷淋系统;二氧化碳制冷、除湿系统;压风系统供氧、压缩氧气供氧和自救器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供水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照明、通讯系统;附属系统等参照永久避难硐室执行。

永久避难硐室内外设有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并与室外五大系统对接,各种救生设备、设施按设计布置,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可供额定人数生存96h。

5#永久避难硐室能够满足一采区人员避灾需要,但距目前生产的5205工作面较远,不能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九十条其它矿井应当建设采区避难硐室,或者在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建设临时避难硐室或者其它临时避险设施的要求。

故需在5#二采区建设采区避难硐室。

(三)紧急避险系统自查问题

1、避难硐室饮用水过期。

2、压缩饼干有部分过期,需要更换。

(四)紧急避险系统解决方法

1、编制计划进行购置。

2、编制计划进行购置。

(五)紧急避险有效性评估

经过以上分析,我矿5#一采区紧急避险系统各类设施完善,避难硐室系统整体完整,救灾物资个别存在过期需加强食用物品管理和完善,及时补充足够的生活用品。

5#一采区紧急避险系统可靠、合理,能够保障应急救援时作业人员的安全。

5#二采区无避难硐室,需进行建设。

三、压风自救系统

(一)基本情况

我矿在副井工业场地地面安装2台JF—350A型空气压缩机,其技术参数为:

额定排气量40m3/min,配用电动机250KW,10KV。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管路,副斜井井筒中、主要大巷铺设压风管路为:

Φ159×4.5型无缝钢管,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铺设压风管路为:

Φ108×4型无缝钢管。

压风能力满足井下生产及压风施救的风量需求。

(二)压风自救装置

固定式永久自救装置选用巨安矿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YJ(A)型压风自救装置由外管系统、压风接头、开关阀、进气连接管、压力表、气动减压阀、排水装置、面罩等构成,井下共配置26套,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装在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和主要大巷中,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安装,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巷距工作面作业地点50m安装一组,其后每200m安装一组,主要大巷每200m安装一组,并设有管理牌板,由专人巡查。

压风自救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音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三)空气压缩机设备检测

2015年8月26日由山西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对JF-350螺杆式空压机进行了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外观质量、安全保护装置、容积流量、温度、振动等十一项目进行了检测,提供检测报告,报告编号为晋煤检{2015}0805-KY-J093,检测项目全部合格。

(四)压风自救系统自查问题

1、部分压风管路连接处存在漏风现象。

2、压风自救管路有时出现个别连接管路断开、或开关损坏。

(五)压风自救系统解决方法

1、安排管路维护人员下井及时更换胶垫。

2、加强压风自救维护及时检查各采掘面的压风施救设备,及时维修、及时更换。

(六)压风自救系统有效性评估

经过以上分析,我矿压风自救系统能够满足井下人员灾变期间的自救要求,所有采掘工作面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风需要。

评估过程中发现部分管路设施存在漏风现象、个别压风自救设施存在阀门损坏情况,需对井下压风自救系统加强管理维护,确保完善、合理、可靠的压风自救系统。

经过评估,我矿压风自救系统整改后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四、供水施救系统

(一)基本情况

我矿建立有完善可靠的供水施救系统,由井上、下两部分并联组成,并按规定在井下各地点供水管路上每隔50m及避难硐室处设置有一个三通供水阀门地面建有500m3静压水池,水源来自深水井,井下防尘水源均通过副斜井、各巷道沿线铺设的防尘管路与静压水池相接,井下大巷道均铺设直径108×4防尘洒水管路,掘进头、生产工作面铺设54×2防尘洒水管路,且防尘管路上每50m安设有三通阀门,用以满足防尘洒水及各转载点用水。

(二)供水自救装置

固定式永久自救装置选用巨安矿业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YJ(A)型供水施救装置由供水管网、三通、阀门、过滤装置等构成,井下共配置26套,每套可供6人使用,分布安装在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和主要大巷中,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安装,采掘工作面进风、回风巷距工作面作业地点50m安装一组,其后每200m安装一组,主要大巷每200m安装一组,并设有管理牌板由专人看管。

供水施救系统在各采掘作业地点、主要硐室等人员集中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实现应急供水动能。

(三)供水施救系统自查问题

1、部分供水管路连接处存在漏水现象。

2、供水自救管路有时出现个别连接管路断开、或开关损坏。

(四)供水施救系统解决方法

1、安排管路维护人员下井及时更换胶垫。

2、加强供水自救维护及时检查各采掘面的压风施救设备,及时维修、及时更换。

(五)供水施救系统有效性评估

经过以上分析,我矿供水系统能够满足井下人员灾变期间的自救要求,能够按照所有采掘工作面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提供供水自救要求。

对于部分管路设施存在漏水现象、个别供水施救设施存在阀门损坏情况,需要进行维护和管理。

经过评估,我矿供水施救系统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五、人员定位系统

(一)人员定位基本情况

我矿井装备一套(KJ251A)人员定位系统,系统由地面中心站、传输系统、UPS、避雷器、光纤环网交换机、分站、电源、井口公示屏与唯一性检测装置、井下定位读卡器、识别卡等组成。

(二)人员定位设备情况

地面中心站设在矿调度指挥中心,监控主备机各一台。

井下安装(KJJ103型)交换机采用光缆连接,交换机下接人员定位分KJ251-F8、人员定位无线通讯二合一基站(WTW118K(B))用于数据传输,分站采用(MHYVR1*4*7/0.52型)通讯电缆与交换机连接。

(三)井下设备情况

井下设置了3台主分站,配置(KJF210B型)矿用读卡器12台,安设在变电所及主要大巷中,人员定位基站25台变电所、主要大巷中、各采掘工作面巷口,所有下井人员全部佩带(KGE116D型)矿用识别卡,实现了对矿井人员活动范围的全覆盖,可为矿井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

(四)人员定位系统自查问题

1、电源电池蓄电时间短。

(五)人员定位系统解决方法

1、更换蓄电池。

(六)人员定位系统有效性评估

经过以上分析,我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完善,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能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人员定位系统设备具备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监测日常管理制度、安装、使用、维护的基本要求,存在电源电池蓄电时间短的情况,对蓄电池进行及时排查及时更换,建设完善、合理、可靠的人员定位系统。

经过评估,我矿人员定位系统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六、通信联络系统

(一)通信联络系统概括

我矿通信系统由(KT175型)矿用广播系统、(KT106R)无线通讯系统、(KT195型)调度系统组成。

按照《专项设计》建成了可靠完善的通讯联络系统。

矿用广播系统为全数字型系统,地面广播主机通过通讯光缆连接井下的本安广播终端,通过光缆与网线传输。

本系统可通过控制主机对井下安装的本安广播终端进行对讲、分组和全部语音广播。

配置广播音箱(KXY25)实现矿井全覆盖,在事故状态下可对区域性或全矿井下人员进行人员紧急呼叫,为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提供通讯保障。

无线通讯系统作为矿井调度交换机用户的延伸,该系统采用数字传输体系和基于PHS标准的无线传输技术,地面安装(LDAP.1-1型)大功率基站2套,井下(WTW118K(B))基站信号覆盖至采区大巷和采掘作业面。

可以满足井下移动通信的需求,并提供紧急情况下报警及抢险救灾的应急通信手段。

目前,为生产业务管理人员、基层队组主要岗位和工种配备移动本安手机50台。

调度系统提供所有传统的调度、数字交换、汇接等功能,采用矿用通信电缆直接连接。

该系统与(KT106R)无线通讯系统互联互通,具有无线通讯与调度电话互打功能。

该机容量为500门。

(二)通讯电话布置情况

目前井上、下共设置电话机70部,矿井对外10对中继线与市话电缆相继,构成对外通讯干线,与集团总调度直线连接。

井下安设电话52部覆盖各采掘工作面作业地点、皮带机头、变电所、水泵房等,该系统具有选呼、急呼、全呼、强插、强拆、监听、录音等功能。

在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主通风机房、主副井提升机房、井下水泵房、变电所、地面空压机房、火药库等主要地点安装18部直通电话,符合设计与现场安全需要。

(三)通讯联络系统自查问题

1、调度通讯主机故障。

(四)通讯联络系统解决方法

1、联系厂家处理。

(五)通讯联络系统有效性评估

经过以上分析,我矿井上、下通讯联络系统建设完善,电话机布置基本达到要求,按照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与避险通话的要求,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能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矿井内、外通讯畅通,主体故障及时处理后,能够满足矿井通信联络的全部任务。

经过评估,我矿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完善、合理、可靠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