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317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浙教版.docx

浙江省三门初级中学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浙教版

三门初级中学2012学年(上)八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

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10页。

满分2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本试卷g=10牛/千克

祝你成功!

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某同学用嘴对一小空瓶吸一口气,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原因是(▲)

A.唾液把瓶粘住了B.瓶内气压减小了

C.瓶外气压增大了D.瓶子质量减小了

2.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①力②长度③电阻④质量⑤大气压⑥密度

A.①③⑤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③⑤

3.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主要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过滤、溶解、蒸发  B.溶解、过滤、蒸发

C.蒸发、溶解、过滤  D.溶解、蒸发、过滤

4.下列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两个电阻并联的是(▲)

 

5.如图为通电电路中一段导线内的电荷分布示意图。

●表示带正电的原子核,

表示带负电的自由电子。

关于导线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正确的是(▲)

A.两种电荷都向左定向移动

B.两种电荷都向右定向移动

C.●不做定向移动,

向左定向移动

D.●不做定向移动,

向右定向移动

6.菊花一般是在短日照的秋季开花,现在一年四季都有菊花供应,这是由于人们(▲)

A.调节水分供应来控制开花期B.调节肥料使用量来控制开花

C.控制光照时间的长短D.控制环境的温度

7.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B.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溶液都仍为饱和溶液

B.两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

C.两溶液的质量:

甲﹤乙

D.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乙

9.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证明了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10.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中都存在碘分子,馒头遇到固态碘、碘溶液和碘蒸气都能变蓝色这一实验现象说明(提示: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碘的化学性质)(▲)

A.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1.下列关于胰岛素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可加速血糖合成糖元B.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分解

C.胰岛素可加速血糖浓度的降低D.胰岛素是一种消化酶

12.根据“相同质量的水利煤油,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煤油温度升高比水快”的实验事实,不能直接推理出的是(▲)

A.水和煤油吸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B.要使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C.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物质吸热的能力是不同的

D.冷却其他物体时,单纯从吸热的效果角度考虑,

水比煤油好

13.在一个电路中安装了两盏电灯、一个开关、一个电源,闭合开关两盏电灯能正常发光。

要用探究方法来判断这两盏电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讨论,四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哪个观点可以推断这两盏电灯肯定是串联的(▲)

A.开关能同时控制这两盏灯的亮与灭

B.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两盏灯都发光时的电流,发现电流不相等

C.用电压表分别测出这两盏灯都发光时两端的电压,发现它们的电压相等

D.用电压表分别测出这两盏灯都发光时两端的电压,发现它们的电压不相等

14.小敏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

如图探究实验。

下列对整个探究活

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什么因素有关

B.探究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C.探究过程分析:

通过观察海绵凹陷面积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D.探究的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15.小柯为同学过生日,手不小心碰到点燃的蜡烛。

他的反应和感觉是(▲)

A.先形成痛觉,然后缩手B.先缩手,后形成痛觉

C.缩手和形成痛觉同时发生D.通常没有一定顺序

16.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A.4.8V,1.2V;

B.6V,1.2V;

C.1.2V,6V;

D.1.2V,4.8V

17.一长方体铁块按图甲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

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液体浮力F浮的大小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像是(▲)

 

18.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改变电压多次测量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科学实验为科学结论的得出提供了支持。

下列各选项中,科学实验与科学结论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欧姆定律实验揭示了电阻和电流、电压的关系

B.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C.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由氢和氧组成

D.阿基米德定律实验揭示了物体所受浮力和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20.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开关闭合后,电灯L1、L2均不发光.用电压表逐段测量,结果是:

Uab=0V,Uad=6V,Ubc=0V,Ucd=6V。

由此可判断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电路的aL1b部分发生断路

B.电路的bL2c部分发生断路

C.电源部分发生短路

D.电路的c经滑动变阻器至d部分发生断路

卷二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60分)

21.说出下面科学量的意义:

(1)“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表示▲。

(2)“放在桌面上的科学课本对桌面的压强为100帕”表示▲。

22.如图,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地▲,这种

反应是▲(填“先天”或“后天”)就有的,是▲

(填“受”或“不受”)大脑的控制。

2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或“<”)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物质。

(3)t2℃时,把10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

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24.下表是在不同水平切除兔脑的各级部位后,某些生理机能改变的状况(“√”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

根据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

手术前

去除大脑

去除间脑

去除中脑

去除延髓

条件反射

×

×

×

×

体温调节

×

×

×

走路

×

心跳

(1)体温调节中枢在▲。

(2)去掉兔脑延髓以上部分,膝跳反射仍然存在,这一事实说明了▲。

25.右图是某汽车上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

R是一块总电阻R=100Ω的均匀电阻片,它的金属滑

片是杠杆的一端,电路中电源电压U=6.OV,油量表由

量程为O~0.6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

(1)电路中连入R′的目的是▲。

(2)油面上升电路中的电流将▲(增大或减小)

(3)如果油箱满时,R上的触片处在最下端,且电流表刚好达到最大值时。

那么R′阻值为▲Ω。

26.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

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

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

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

更长的时间。

(2)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焦/(千克·℃),则乙

的比热容是▲焦/(千克·℃)。

27.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测未知导体R的电阻值(即伏安法测电阻),如图a为一种测量方案的原理图。

 

(1)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V,则电阻的测量值R=▲Ω;

(2)考虑到电压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必然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那么用这种方案测量出来的电阻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电阻的真实值。

28.一圆筒形容器内装有水,圆筒内横截面积为100厘米2,现将混有石块的冰块放入筒内水中,正好悬浮在水中,此时发现筒内水面上升6厘米;当冰全部熔解后,发现水面又下降0.56厘米。

设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则石块的密度为▲

千克/米3。

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9.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否可靠,简要说明理由:

▲。

3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创新实验能力展示

交流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

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

该实验的

主要步骤如下(取g=10N/kg):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

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

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

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

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

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

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

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

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1,2N,G4=0,5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是▲N,小石块的体积是▲m3;

(3)小石块的重力是▲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

31.某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A、B二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B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

一星期后,A、B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蚕豆幼苗在受到▲时会如何生长。

(2)B盆蚕豆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其原因是在蚕豆幼茎的背光侧比向光侧分布了更多▲,使蚕豆幼茎的背光侧生长更快。

(3)若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亦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

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C所示。

当图C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4)若将A盆蚕豆幼苗横向放置(与地面平行),你预测的蚕豆幼茎生长方向是

▲,这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

32.小敏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6V。

改变电阻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R两端的电压不变,记下相应的4次实验的电流和电阻值,描绘在乙图中。

 

(1)实验过程中,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眼睛应注视▲(选填序号);

A.变阻器滑片B.电压表示数C.电流表示数

(2)在丙图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3)实验中,他所选择的变阻器是▲(选填序号);

A.10Ω0.5AB.20Ω1AC.50Ω2A

(4)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科学量是▲;

四、分析计算题(33、34每题6分,35题8分,36每题10分,共30分)

33.滑板运动已经成为青年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运动。

一块滑板是由板面、滑板支架(滑板桥)和四只滑板轮等部分组成,总质量约为5kg,如图所示。

其中板面是由一块质量约为4kg,体积约为5×10-3m3的复合材料组成。

求:

(1)组成板面的复合材料密度。

(2)若每个滑板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4m2,

当一个质量为45kg的学生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

 

34.小敏在实验室进行有关浓硫酸的实验,观察瓶上的标签(如右表所示)。

他从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成稀硫酸。

问:

(1)这200毫升浓硫酸的质量为▲克,其中含溶质硫酸▲克。

浓硫酸(H2S0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2)他将这100毫升浓硫酸与500毫升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解题过程)

 

35.科学家为了研究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测试一天16个小时内蜥蜴的体温与环境温度,根据数据汇成下图。

(1)在上午7时至9时,蜥蜴可能

在做什么?

▲。

你的推断理由▲。

(2)蜥蜴在白天的体温是▲。

(3)假设将蜥蜴放入一个通风的足够大

的透明玻璃笼子里,并将该笼子放

在阳光下照射,蜥蜴的体温变化情

况会是怎样的?

 

36.如图(甲)所示是某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输送及计数装置示意图。

其中S为一激光源,R1为光敏电阻(有光照射时,阻值较小;无光照射时,阻值较大),R2为定值保护电阻,a、b间接一“示波器”(示波器的接入不影响电路)。

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由示波器显示出来。

水平传送带匀速前进,每当产品从传送带上通过S与R1之间时,射向光敏电阻的光线会被产品挡住。

若运送边长为0.1米,质量为0.6千克的均匀正方体产品时,示波器显示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产线一天能连续工作7小时,一天生产产品的数量为▲个。

(2)该生产线的速度是▲米/秒。

(3)该产品对传送带的压强为多少?

(4)已知计数器电路的电源电压恒为6伏,保护电阻R2的阻值为40欧,求光敏电阻在无光照状态下的阻值为多大?

(5)求光敏电阻在光照状态下的电流为多大?

 

三门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册学业水平测试卷

科学参考答案

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C

C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C

B

A

B

C

A

D

卷二

二、简答题(每空3分,共60分)

21.1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8×103千克每平方米桌面受到的压力为100牛

22.

(1)跳起跳起来(或迅速前伸)先天不受

23.

(1)=

(2)乙(3)饱和(4)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4.

(1)间脑

(2)控制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意思相同即可)

25.

(1)防止电路发生短路(或起保护电阻作用)

(2)减少(3)10欧

26.

(1)甲

(2)0.9×103

27.

(1)1.63.2小于

28.2.4×103千克/米3

三、科学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9.

(1)左右液面压强不相等B

(2)不正确没有控制液面的深度相同-

30.⑵0.110-5(3)0.26(4)2.6×103

31.

(1)单侧光照射时

(2)生长激素(3)竖直生长(4)向上

32.

(1)B

(2)如图

(3)C

(4)电压

 

四、分析计算题(33、34每题6分,35题8分,36每题10分,共30分)

33.

(1)0.8×103千克/米3(3分)计算题没有公式不给分

(2)6.25×105帕(3分)计算题没有公式不给分

 

34.解:

(1)M=ρV=1.84克/厘米3×200毫升=368克(2分)

溶质质量=368克x98%=360.64克(2分)

(2)a%=180.32克/(184克+1克/厘米3×500毫升)×100%=26.4%(2分)

35.

(1)可能在晒太阳。

(2分)因为这段时间蜥蜴的体温是与环境温度同步上升的(2分)

(2)约35℃(2分)

(3)蜥蜴的体温将与环境温度的变化一致。

(2分)

36.

(1)7.2×104(2分)

(2)0.5米/秒(2分)

(3)600帕(2分)计算题没有公式不给分

(4)80欧(2分)计算题没有公式不给分

(5)0.1安(2分)计算题没有公式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