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337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docx

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手册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3

含有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哪些..................................................................4

那些中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5

服用枸杞子应注意哪些问题..........................................................................6

小儿食积常用那些中药..................................................................................7

那些中药会引起过敏......................................................................................8

那些中药可能会造成肝损害.........................................................................9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含有的西药成分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0-11

常用补血药及应用补血药应注意的问题....................................................12

风热感冒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中成药........................................................13

幼儿服药注意事项........................................................................................14-15

 

随便服用中药可能会危害健康

很多人认为中药性情平和、没有副作用、可以放心吃。

越来越多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滥用中药有害。

导致不良反应得原因主要有超剂量用药、长期服用、药证不符、用药途径不当、误服误用、不适当地与西药联用、违反用药禁忌、病人自身体质问题等诸多因素。

中医用药需要辨证论治,药不对症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如银翘解毒片对于外感风热有效,但对于外感风寒则不宜。

滥用甘草会出现水肿、头疼、高血压等不良后果。

即使作为补品的人参,长期超量服用也会导致胸闷、烦躁、气喘、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中枢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

正如《医法圆通》所说;“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茂、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因此使用中药应当在中医师以及中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含有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有哪些

含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药物的中成药约有100余种。

主要分为补阳药类、驱寒止痛等类中成药中,如海马补肾丸、大活络丹、健步壮骨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木瓜丸、痹通药酒、长春红药片、创伤散、跌打风湿酒、二仙丸、风湿骨痛丸、风湿寒痛片、风湿酒、复方蛤青片、复方夏天无片、复方小活络丸、复方羊角胶囊、骨刺丸、骨刺消痛液、固肾定喘丸、寒热痹胶囊、寒湿痹颗粒、和合丸、回天再造丸、活心丸、活血舒筋配、济生肾气丸、接骨片、筋骨疼痛酒、救急散、橘核病气丸、灵仙跌打片、女宝胶囊、盘龙七片、前列舒丸、人参再造丸、参桂理中丸、参茸黑锡丸、参茸酒、参茸木瓜药酒、参茸三鞭丸、参茸壮骨丸、参茸追风酒、神三七伤药散(片)、参赓活络丸、肾炎温阳片、疏风再造丸、舒筋活络丸、四逆汤、痰饮丸、通痹片、透骨镇风丸、厄痹颗粒、温经丸、温脾止泻丸、温胃舒胶囊(颗粒)、乌梅丸、五加皮酒、消肿片、小儿止泻停颗粒、小金丸、肖金丹(丸)、心宝丸、雪莲药酒、血宝胶囊、腰息痛胶囊、腰椎痹痛丸、益肾灵颗粒、益心丸、右归丸、玉龙酒、愈风丹、云南红药胶囊、止痛风湿丸、中风再造丸、中华跌打酒(丸)、壮骨木瓜丸、壮骨追风酒、追风活络酒、追风透骨丸等;以及处方名中已含附子的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附桂骨痛片、参附强心丸等。

哪些中药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改善垂体—肾上腺素的调节,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

人参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而实现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此外柴胡的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可以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内分泌轴,促进垂体分泌ACT,从而促进肾上腺组织生成和释放糖皮质激素,达到抑制致炎物质的释放;肉桂对糖皮质激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中药还有细辛、秦芫、五加皮、雷公藤、附子、冬虫夏草、何首乌、杜仲、补骨脂、枸杞子、鹿茸、廖香、淫羊蕾、知母、延胡索、三七、人参、党参等。

 

服用枸杞子应注意哪些问题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

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面色萎黄,目昏不明。

服用枸杞子应注意:

脾胃虚弱者不宜用。

感冒发热、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也不宜用。

感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

 

小儿食积常用哪些中成药

(1)小儿乳食内积常见症状:

面黄肌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宁,食欲不振,嗳气酸馒,口气臭秽,呕吐酸腐,腹部胀满,时有疼痛,小便短黄,或如米潜,大便不调,气味臭秽,或有低热,舌红台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则:

消乳消食,和中导滞。

小儿乳食内积常用中成药:

小儿消食丸、保赤散、儿童七珍丸、一捻金、小儿消食片、小儿化滞散、化积散、小儿消食健胃丸等。

应注意:

保赤散、一捻金、儿童七珍丸中均含朱砂,不宜久服。

(2)小儿脾湿夹积常见症状:

面色萎黄,困倦乏力,夜卧不宁,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馒,大便溏薄,气味酸臭,唇舌色淡,舌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指纹清淡。

治则:

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小儿脾虚夹积常用中成药:

醒脾养儿颗粒、健脾消食丸、小儿健脾散、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参术健脾丸、宝儿康糖浆等。

 

 

哪些中药会引起过敏

由于环境污染加剧、感染性疾病的减少以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

人类不仅是对西药有过敏问题,而且对于使用中药甚至食物均有可能出现过敏。

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而与个体差异有关。

中药煎剂、中成药以及外用药、肌内注射剂、静脉注射剂,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但中药中以注射剂尤其静脉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为多见,且往往比较严重,应特别引起重视。

 

哪些中药可能造成肝损害

下列中药曾在毒理试验中引起动物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马桑叶、四季青、地榆、鱼藤、营草根、丁香、苦楝子、苦楝皮、天花粉、大白顶草、苍耳子、野百合、轻粉、海藻、斑蛰、蓖麻子。

文献报道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黄药子、雷公藤、千里光、苍耳子、川楝子、贯众、芫花、渔羡黎、土荆芥、钩吻、艾叶、大白顶草、蓖麻子、羊角菜子、一叶秋碱、藤黄、大风子、相思子、常山、望江南草、喜树、鱼胆、雌黄、生棉籽油、桐子及桐油、金不换、番泻叶、望江南草、石蒜、斑鹜、猪胆、老虎节、娱蛤粉、蛇葛、银杏等。

文献报道使用后导致药物性肝病的中成药壮骨关节丸最常见,其次是疮积散、复方青黛丸、青黛胶囊、克银丸、消银片、攻银片。

有个案报告的有消癣宁、何首乌、防风通圣丸、血毒丸、除湿丸、龙蛇追风胶囊、湿毒清、壮骨伸筋胶囊、养血伸筋胶囊、九分散、追风透骨丸、骨仙片、妇康片、痛经内异消(化瘤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片、双黄连口服液、增生片、银翘片、润肤丸、昆明山海棠、穿琉宁注射液、银屑散、人参白术丸、六神丸、复方甘露饮、壮骨粉、宁红减肥茶、疏风定痛丸等。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含有的西药成分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中有的含有西药成分,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如珍菊降压片、脉君安片、降压避风片、复方罗布麻叶片等均含有西药成分,使用时应注意剂量,不宜随意加大剂量,并应注意其中所含有的西药成分,避免重复用药,注意所含有西药成分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珍菊降压片:

含有盐酸可乐定0.03mg/片、氢氯噻嗪片5mg/片、芦丁20mg/片、珍珠层粉、野菊花。

盐酸可乐定属于中枢性α受体激动药,単药使用治疗成人高血压日服用总剂量不得超过10mg,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与其他抗高血压药合用时,単药使用日服用总剂量不得20mg。

长期大量使用易发生低钾血症。

克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病人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能用。

老年人对降压作用较敏感。

肾功能随年龄增长降低,应用时须减量,并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该药还可以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这可能与抑制胰岛素有关。

脉君安片:

含有钩藤、葛根、氢氯噻嗪(每片1.5mg),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可别是可能导致低血钾症。

降压避风片:

含有盐酸甲基丙炔节胺(优降宁)10mg/6片、氢氯噻嗪15mg/6片、黄荃、槐角、落花生枝叶。

盐酸甲基丙炔节胺对心脏功能不良者可导致充血性心衰;肝肾功能障碍者、柯兴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病者慎用;恶性高血压、肾衰晚期、甲亢、嗜铬细胞瘤、精神病患者禁用;可出现低血糖;在麻醉期间可发生低血压。

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血钾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对痛风患者可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糖尿病者可使糖尿增加,正常人很少引起糖尿;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禁用;对磺胺药过敏者慎用。

复方罗布麻叶片:

含有罗布麻叶、野菊花、防己、三硅酸镁、氢氯噻嗪、盐酸异丙嗪、利眠宁、维生素B1、维生素B等。

本品过量使用可引起镇静、嗜睡、乏力等,也可引起血尿酸增加。

对伴有糖尿病、痛风的高血压患者、驾驶车辆及高空作业者慎用。

 

 

常用补血药及应用补血药应注意的问题

凡能补血,主要用以治疗血虚证的药物,统称为补血药。

常用的补血药如当归、熟地黄、何首乌、阿胶、白芍药、枸杞子等。

中成药有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补血丸、定坤丸、当归养血丸等。

应用补血药应注意:

补血药多滋腻,凡浑浊中阻,院腹满张、食少便溏者,不宜应用。

因滋腻碍胃、导致气滞,应加健脾益胃药同用,增进脾胃功能,使虚者受补。

否则用药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食欲,造成腹泻。

 

风热感冒的常见症状以及常用中成药

风热感冒药常见症状:

发热或高热,轻微怕风,有汗,但汗出不畅,头胀痛,咽喉干痛或扁桃体肿大,疼痛,鼻塞,流黄稠鼻涕,口渴,喜喝冷饮,咳嗽,咳黄稠痰。

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治疗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有桑菊感冒片(冲剂、合剂、散、丸、糖浆)、银翘解毒颗粒(片、丸、袋泡茶)、羚翘解毒片(颗粒、丸)、芍菊上清丸、清眩片、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感冒灵冲剂(胶囊)、复方穿心莲片、双黄连口服液(注射液)等。

风热感冒初起,感冒咳嗽、咽痛、痰多可选用桑菊感冒片(冲剂、合剂、散、丸、糖浆)。

风热表证明显,感冒发热、身紧无力、汗少、头痛时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片、丸、袋泡茶)、感冒灵冲剂(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注射液)等。

外感风热、流行性感冒或内有实火、牙痛可选用抗菌消炎片。

风热毒证,热象明显时可选用羚翘解毒片(颗粒、丸)。

咳嗽有黄痰时可选用清感穿心莲片。

热毒炽盛,喉痹,作思,痰热泄泻可选用复方穿心莲片。

头痛明显时可选用芍菊上清丸、清眩片等。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颗粒)、复方穿心莲片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清感穿心莲片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可以与其他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联合使用。

 

幼儿服药注意事项

小儿从出生到幼年,皆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所以无论形体、生理、病理等发面,都与成人有极大的差别,一般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体未充(全身机能发育未健全)、机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等。

为确保小儿健康发育,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用药原则,及服药方法及剂量:

一、用药忌寒辛:

幼儿用药不宜庞杂,在正确的辩证施治基础下,但求精简灵活,并且慎用附子、肉桂、川乌、草乌等大辛大热的药物,或大黄、黄连、芒硝、山栀等大苦大寒品。

因为小儿属稚阳之体,不耐苦寒,苦寒则伤其阳气,而且还会损伤脾胃,直接影响小儿吸收及成长:

幼儿同时也是稚阴之躯,不堪辛热,辛热易伤其体液。

二、服药方法慢为上:

幼儿罹患疾病,急病时,服药次数要多;而慢性疾病则可酌减。

例如四季感冒发热,急性肺炎等,一日可服用四至五此汤剂;若是罹患小儿贫血、厌食等慢性病,一天服用两次即可。

另外喂服幼儿中药不能求快,尤其乳幼儿每次喂药时,可交互喂食;先吃几口药,再喂些食品,以免急服呕吐。

如乳幼儿抗拒服药,则可先固定小儿头、手、再用小汤匙将药液喂至他的舌根部位,使其自然咽下,切勿错误的采用捏鼻灌药法,以防止药呛入孩子的气管。

至于未满月的新生儿喂药,应用奶瓶喂服。

首先把药液稀释,装入奶瓶,小心喂吮完成后,竖抱小儿,并轻拍他的背部,使空气经由胃排泄出去,防止恶逆而吐药。

三、剂量按年龄斟酌:

服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与病情酌予加减,下表的比例及用量供参考:

幼儿区别

年龄

中药处方剂量

每帖中药煎取量

新生儿

出生至满月

成人用量的1/6至1/5

约50ml

乳婴儿

满月至周岁

成人用量的1/3

约60至100ml

幼儿至幼童

周岁至七岁

成人用量的1/3至2/3

约100至120ml

学龄儿童

七岁至十二岁

接近成人用量

约150至180ml

备注

1、中药的成药也可按上表比例用药。

2、按病情需要,可以适当加减煎出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