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385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docx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

中级经济师金融案例分析专项练习

(名师总结解题技巧,值得下载打印练习)

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

●分值:

8分

●考核频率:

几乎年年必考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五种收益率的计算(第1章第3节);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第1章第4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3年案例题】我国某企业计划于年初发行面额为100元、期限为3年的债券200亿元。

该债券票面利息为每年5元,于每年年末支付,到期还本。

该债券发行采用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定价发行的方式进行。

1.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是()。

A.4%

B.5%

C.10%

D.1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义收益率的计算。

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面值=5/100=5%。

2.假定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为3%,当年通货膨胀率为2%,则其实际收益率是()。

A.1%

B.2%

C.3%

D.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际收益率的计算。

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3%-2%=1%。

3.如果该债券的市场价格是110元,则该债券的本期收益率是()。

A.2%

B.3%

C.4.5%

D.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本期收益率的计算。

本期收益率=票面收益/市场价格=5/110=4.5%。

4.根据发行价格与票面面额的关系,债券公开发行可以分为()发行。

A.折价

B.溢价

C.平价

D.竞价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债券公开发行方式。

根据发行价格与票面面额的关系,债券公开发行可以分为:

折价发行、溢价发行、平价发行(也称等价发行)。

【2014年案例题】某公司拟计划股票投资,购买ABC三种股票,并设计了甲乙两种投资组合,ABC三种股票的β系数分别为1.5、1.0、0.5。

甲种投资组合中,ABC三种股票的投资比重分别为20%,30%和50%。

同期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8%,无风险收益率为4%。

1.甲种投资组合的β系数是()

A.0.75

B.0.85

C.1.00

D.1.50

【答案】B

【解析】投资组合β系数=各种股票β系数与权重的乘积之和=1.5×20%+1.0×30%+0.5×50%

=0.85

2.B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是()。

A.4.6%

B.8.0%

C.8.6%

D.12.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

=4%+(8%-4%)×1.0

=8%

3.假定该公司拟通过改变投资组合来降低投资风险,则下列风险中,不能通过此举消除的风险是()

A.宏观经济形势变动风险

B.国家经济政策变动风险

C.财务风险

D.经营风险

【答案】AB

【解析】系统风险是由影响整个市场的风险因素所引起的,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税制改革、政治因素等。

是在市场上永远存在,不可以通过资产组合来消除的风险,故选AB项。

 

总结:

●第2章案例的主要内容围绕:

五种收益率的计算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从2015年的出题来看有综合几部分考点一同出题的趋势。

●出题点主要围绕在:

一是各种收益率的计算,掌握公式;二是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主要考查证券市场线的计算公式(CAPM模型)与关联知识点比如投资组合的β系数计算、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和债券的折价、平价和等价发行。

 

第四章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分值:

8分

●考核频率:

几乎年年必考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商业银行的管理(第4章第3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4年案例题】2014年底,某商业银行业务基本数据是:

资产总额1240亿元,负债总额1170亿元,普通股40亿元,优先股15亿元,盈余公积5亿元,资本公积15亿元,未分配利润8亿元,一般风险准备10亿元,加权风险总资产1450亿元。

2015年该银行计划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

1.该行201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为( )亿元。

A.78 

B.70

C.68 

D.93

【答案】A

【解析】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普通股、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可得核心资本:

40+5+15+8+10=78(亿元)

2.该行2014年末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

A.4.5% 

B.6.4%

C.5.0% 

D.7.3%

【答案】B

【解析】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可得:

(40+15+5+15+8+10)/1450×100%=6.4%

3.假定按8%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在上述条件下,该行2014年末的总资本不得超过( )亿元。

A.120 

B.135

C.116 

D.109

【答案】C

【解析】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对应资本扣减项)/风险加权资产×100%,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可得:

8%=X/1450×100%

X=116(亿元)

4.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起开始实施,并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达到规定的( )要求。

A.核心资本 

B.资本充足率

C.附属资本

D.监管资本

【答案】B

【解析】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于2013起开始实施,并要求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总结:

●第4章案例的主要内容围绕:

商业银行的管理,各年度分别考核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管理两大块内容。

●出题点主要围绕在:

一是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资产、负债、借入款的组成;二是资本管理中我国的监管资本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和监管要求,比如上题中1、2、3小题均考核的计算。

 

第五章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基金

●分值:

8分

●考核频率:

年年必考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第5章第2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5年案例题】2014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

2015年6月,KH股份有限公司在主板市场首发新版,有ZY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保荐人。

本次公开发行新股4560万股,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3192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的7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1368万股,占本次发行总股数的30%。

本次公开发行采用网下向符合条件的投资者询价配售和网上按市值申购定价发行相结合的方式。

发行人和保荐人根据网下投资者的报价情况,对所有报价按照申报价格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并且根据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对网下的特定投资者进行优先配售。

最终本次发行价格为13.62元,对应市盈利率为22.98倍。

1.在本次发行中,保荐人ZY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重要身份是( )。

A.证券经纪商

B.证券做市商

C.证券交易商

D.证券承销商

【答案】D

【解析】证券承销是指在证券发行程中,投资银行按照协议帮助发行人对所发行的证券进行定价和销售的活动。

投资银行概述投资银行在进行股票承销的时候,不同的承销方式对投资银行在承销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有不同的规定,承销商可以根据发行人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情况选择包销、尽力推销以及余额包销三种形式。

故该有限责任公司的身份是证券承销商。

2.本次新股发行的定价方式是( )。

A.固定价格方式

B.簿记方式

C.竞价方式

D.结合了簿记方式和竞价方式两者特征的询价制

【答案】D

【解析】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询价制不是完全的簿记方式,也不是完全的竞价方式,而是结合了二者主要特征以适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的一种新股定价方式。

3.在本次新股发行的定价方式下,当网下投资者报价后,所有报价应按照申报价格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为了保证新股定价的合理性,应从拟申购总量中至少( )。

A.剔除10%最低报价的部分

B.分别剔除10%报价最高和最低的部分

C.剔除10%报价最高的部分

D.分别剔除5%报价最高和最低的部分

【答案】C

【解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采用询价方式的,网下投资者报价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报价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于所有网下投资者拟申购总量的10%,然后根据剩余报价及拟申购数量协商确定发行价格。

4.根据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对网下投资者优先配售的特定对象有( )。

A.保险资金

B.企业年金

C.公募基金

D.私募基金

【答案】ABC

【解析】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和保险资金有效申购不足安排数量的,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向其他符合条件的网下投资者配售剩余部分。

总结:

●第5章案例的主要内容围绕: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和并购业务。

●出题点主要围绕在:

一是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中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规定;二是证券经纪业务的流程;三是并购业务的含义与类型。

 

第七章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

●分值:

8分

●考核频率:

隔年一考,属于案例次重点章节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金融风险的类型和管理(第7章第2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5年案例题】2015年6月,我国某银行在迪拜、新加坡、台湾、香港和伦敦共发行等值40亿美元的“一带一路”债券。

该债券采用固定的利率和浮动的利率两种计息方式,覆盖7个期限,包括50亿人民币、23亿美元、5亿新加坡元、5亿欧元4个币种。

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满足沿线分行资金需求,支持码头、电力、交通、机场建设等“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融资。

1.作为该债券的发行者,我国某银行的金融风险有( )。

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汇率风险

D.投资风险

【答案】BC

【解析】汇率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不同币别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货币资金借贷中,因利率在借贷有效期中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某银行的金融风险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2.该债券的迪拜投资者承担的金融风险有( )。

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汇率风险

D.声誉风险

【答案】ABC

【解析】汇率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不同币别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货币资金借贷中,因利率在借贷有效期中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在货币资金借贷中还款违约的风险

该债券的迪拜投资者承担的金融风险有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

3.该银行在将所有筹集的资金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融资中,要承担信用风险。

为控制该风险,该银行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A.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

B.进行缺口管理

C.进行套期保值

D.提前转让债权

【答案】AD

【解析】为控制信用风险,该银行可以采取对借款人进行信用分析、提前转让债权等方法。

4.该银行在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融资中,要承担国家风险中的转移风险。

为控制该风险,该银行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A.进行利率衍生品交易的套期保值

B.评估借贷人所在国的国家风险

C.采用辛迪加形式的联合贷款

D.保持负债的流动性

【答案】BC

【解析】为控制转移风险,该银行可以采取评估借贷人所在国的国家风险、采用辛迪加形式的联合贷款等方法。

总结:

●第7章案例的主要内容围绕:

金融风险的八大类风险类型的辨析和各种风险管理方法的掌握。

●出题点主要围绕在: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的描述,让考生辨别风险类型,比如上题中的第1和2小题;二是根据风险类型,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比如上题中的第3和4小题。

 

第八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分值:

8分

●考核频率:

老版教材两章合并内容,货币供给隔年一考,通货膨胀近五年考核过一次,故本章属于案例次重点章节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货币层次(第8章第2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8章第3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1年案例题】2010年9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流通中现金余额为4.2万亿元;全年现金净投放3844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10年9月末,我国单位活期存款总额为()万亿元。

A.13.2

B.20.2

C.38.6

D.45.2

【答案】B

【解析】M1=M0+单位活期存款

故24.4=4.2+单位活期存款

可得单位活期存款为24.4-4.2=20.2

2.2010年9月末,我国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总额为()万亿元。

A.28.6

B.41.0

C.45.2

D.65.4

【答案】C

【解析】该部分2016年教材有变更,考核M2的构成。

3.关于货币层次划分的界定,正确的有()。

A.M0=活期存款货币

B.M0=流通中现金

C.M1=M0+单位活期存款

D.M2=M1+单位定期存款

【答案】BC

【解析】根据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故选项B、C正确。

4.下列做法中,属于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有()。

A.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B.收购外汇等储备资产

C.购买政府债券

D.对工商企业贷款

【答案】ABC

【解析】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包括:

(1)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再贷款;

(2)收购金银外汇等储备资产投放的货币;

(3)购买政府部门的债券;

(4)发行(购回)央行票据。

总结:

●第8章案例的主要内容围绕:

货币层次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出题点主要围绕在:

一是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计算,附带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二是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类型和治理对策。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分值:

4-8分

●考核频率:

老版教材两章合并内容,几乎年年必考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货币政策工具(第9章第2节)、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第9章4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4年案例题】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政策工具,管理和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

春节前合理安排21天期的逆回购操作400亿元,有效应对季节性因素引起的短期流动性波动;春节后开展14天期和28天期正回购操作,促进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适度均衡。

1.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的逆回购操作和正回购操作在性质上属于(  )

A.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操作

C.再贴现与再贷款

D.长期利率工具

【答案】B

【解析】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2.关于正回购和逆回购操作的界定,正确的有(  )

A.正回购指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行为

B.逆回购指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行为

C.正回购指买入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卖出有价证券的行为

D.逆回购指买入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卖出有价证券的行为

【答案】AD

【解析】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

而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3.关于2014年春节前逆回购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节前的逆回购首期投放基础货币400亿元B.春节前的逆回购到期回笼基础货币400亿元

C.春节前的逆回购首期回笼基础货币400亿元

D.春节前的逆回购到期投放基础货币400亿元

【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核逆回购操作。

逆回购为先买后卖,购买有价证券,即是向市场投放基本货币(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4.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条件有(  )

A.利率市场化

B.参与的金融机构都需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

C.存在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D.信用制度健全

【答案】BCD

【解析】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条件是:

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须持有相当数量的有价证券。

2.要具有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

3.信用制度健全

【2013年案例题】2012年年末,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的口径,我国某商业银行各类贷款余额及贷款损失准备的情况是:

正常贷款1000亿元;关注贷款100亿元;次级贷款20亿元;可疑贷款10亿元;损失贷款1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100亿元。

1.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是()亿元。

A.10

B.20

C.40

D.10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不良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20+10+10=40亿元

2.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

A.12.28%

B.3.51%

C.1.75%

D.0.8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不良贷款率的计算。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得高于5%

=40/(1000+100+20+10+10)=3.51%

3.该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是()。

A.14.4%

B.10%

C.8.77%

D.4%

【答案】C

【解析】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各项贷款余额,基本指标为2.5%

=100/1140=8.77%

4.根据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和《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的监管要求,该商业银行的()。

A.不良贷款率高于监管指标要求

B.不良贷款率低于监管指标要求

C.贷款拨备率高于监管指标要求

D.贷款拨备率低于监管指标要求

【答案】BC

【解析】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规定不良贷款率不得高于5%,贷款拨备率标准为2.5%。

所以本题中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于监管指标要求,但是贷款拨备率高于监管指标要求。

总结:

 

第十章国际金融及其管理

●分值:

8分

●考核频率:

近四年未出案例分析,为案例次重点章节

●案例涉及的主要考点:

国际收支平衡表(第10章第2节)、外债管理(第10章第6节)

●典型案例分析:

【2012年案例题】据统计,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970亿美元;2011年我国货物服务出口总额为20867亿美元,经常账户收支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顺差221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878亿美元;2011年底末清偿外债余额5489亿美元。

1.我国外债的负债率为()。

A.7.3%

B.18.2%

C.26.3%

D.37.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负债率的计算。

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0%

=5489/74970=7.3%.

2.我国外债的债务率为()。

A.7.3%

B.9.6%

C.26.3%

D.42.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债务率的计算。

债务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货物服务出口总额×100≤100%%

=5489/20867=26.3%

3.我国经常账户收支顺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顺差额之和,大于国际储备资产增加额,意味着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其差额应当记入()。

A.经常账户

B.储备资产账户

C.资本和金融账户

D.净错误与遗漏账户

【答案】D

【解析】错误与遗漏账户是用来人为平衡借方和贷方的总额的账户。

4.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我国()。

A.投放本币,收购外汇,通货膨胀

B.人民币升值

C.增加外汇储备

D.动用外汇储备,回笼本币

【答案】ABC

【解析】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导致外汇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

货币当局投放本币,收购外币,增加外汇储备,导致通货膨胀。

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