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479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文档格式.docx

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

你会留下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

(篱笆,什么样的篱笆?

你从哪里看出来?

一径深:

组词理解:

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

树头花落,

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

未成阴?

(引导:

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了……)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美美的读一下

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

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一只只跳跃的飞雀都是

美丽的音符三月

是柔软的风是细腻的雨是含羞的花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

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流,读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

齐背夏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兴”:

兴致,兴趣。

引申为即性创作,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2.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4.释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

“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

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

这里选的是“夏日”的一首。

5.激趣

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一边读诗,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或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

4.师指名读并评价。

“杂”是平舌音,“织、昼”是翘舌音,“供”是多音字,担任,从事。

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字义后,再让学生明确它在本课读音。

5.小组内自学生字并交流。

(可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再进行有针对性

的指导。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

部件组合、编字谜、找朋友等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如“耘”,“耒”是古代一种松土的农

具,汉字中凡带“耒字旁”的字,都与农具或农作有关。

6.朗读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接读,男女读,组合读,配乐读,想象读,竞赛读,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要遵循七言诗的规律,同时注意重音。

)三、感知初步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理解句子中关键字,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的资料来进行学习,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注释]

1.杂兴:

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

除草。

3.绩麻:

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

不懂。

6.供:

从事,参加。

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质疑)师小结:

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

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说)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四、拓展品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

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

是啊!

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

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

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

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

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

(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

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

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

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

(出示图并范读)

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

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

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的?

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

(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

)(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

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

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

(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

出来吧!

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

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

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

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

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

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

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

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

“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

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

”,“巢”不要读成

“cá

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真是这样吗?

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

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

着的独特、迷人的美?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

他读得怎么样?

好在哪里?

不足在哪里?

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

(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用自

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开展一次

“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

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

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3.天窗

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

这个问题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

(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

“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

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

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

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

“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

2.问:

慰藉什么意思?

(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

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正所谓“授之与渔”。

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

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

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

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

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

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

如从“到屋里来呀!

”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

令、不可违抗的气势。

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

”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

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

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

“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

看电视?

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4*三月桃花水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

“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

“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

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

呢?

(板书课题:

三月桃花水)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

(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

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

(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

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

是什么句式?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

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