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4933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 护国运动【PPT】.ppt

第七章护国运动,1,一、袁世凯帝制自为,

(一)由临时总统成为正式总统1.1913年7月任命进步党的熊希龄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张謇、梁启超、汪大燮等入阁。

进步党是梁启超于1913年5月策动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而成,当时的目的是与国民党抗衡。

2.制造先选总统、后制宪法的舆论。

1913年4月国会召开后,应该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但是袁世凯却指使党徒要求先选总统。

袁世凯指使梁士诒组织公民党。

党员每月发200元津贴。

有100多名议员加入。

1913.9.18组成。

鼓吹先选举总统。

黎元洪和各省都督、民政长致电参政两院,要求选举总统。

2,3.10月4日宪法会议通过并公布大总统选举法。

10月6日选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从上午8时至晚10时投票三次)次日选黎元洪为副总统。

10月10日于太和殿就职。

英、俄、法、日、德等十三国继美国之后承认中华民国。

3,

(二)用政治会议取代国会,1913.11.4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借口是国民党议员与二次革命有联系。

收缴438名国民党议员的国会证书、徽章,使国会不足法定人数,无法开会。

11月26日成立“政治会议”,停止参、政两院议员职务。

政治会议由军阀官僚、进步党人、统一派组成。

有李经羲、杨度、杨士琦、蔡锷、孙毓筠等。

1914.1.10下令解散国会。

2月,熊希龄辞职。

4,(三)废临时约法,立中华民国约法,1.政治会议决定于1914.3.18召开约法会议。

孙毓筠、施愚为正副议长。

2.5月1日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总统府内设政事堂,政事堂设国务卿。

采取一院制立法院。

在立法院成立以前,先设参政院,为咨询机关。

3.同一天,撤销国务院,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主管政事堂。

4.5月26日设参政院,黎元洪为院长。

5,(四)由终身总统变世袭总统,1915年元旦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新总统选举法,规定:

总统任期十年,连任无限制;总统继承人由现任总统推荐,姓名写在“嘉禾金简”,藏之“金匮石室”,选举时取出。

6,(五)复辟帝制,1.复辟之舆论准备1913年6月袁世凯通令学校祀孔。

1914年2月发布大总统祭圣告令:

“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国纪民彝,赖以不坠。

”1914.9.28袁世凯亲临孔庙叩拜。

12月23日到天坛祭天。

鲁迅写道:

“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

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

”鼓吹复辟者:

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张勋、阎锡山、张宗昌、吴佩孚、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盖沙令、李佳白、有贺长雄、庄士敦、卫礼贤。

7,2.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订立100多条不平等条约。

1915年1月与日本商订“二十一条”。

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面递条款,声称:

“总统如接受此种要求,日本政府从此对袁总统亦能遇事相助。

”后又对外交部次长曹汝霖说:

“中国如欲改国体为复辟,则敝国必赞成。

”,8,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共分五号:

第一号关于山东省权利的要求,德国所占有的山东一切权利让予日本;沿海土地及岛屿不得让租给别国;龙口或烟台接连胶济铁路修筑权;省内各主要城市迅速自开商埠等条。

第二号关于日本在所谓南满东部内蒙的特殊权利;旅大、南满安奉两路租期均展至九十九年;日人得在该地区任便往来经营工商、可租借或购买土地,并享有该地区采矿权;吉长路的经营管理权延至九十九年;该地区设或筑路及因筑路而以税课抵押向外借款及聘用政治,财政、军事之顾问、教官等必征得日本之同意。

第三号要求对汉冶萍公司及其所属各矿所谓“合办”之独占权。

9,第四号要求中国沿海岸港湾及岛屿不得让予或租借予他国。

第五号要求日本有派遣政治、财政、军事等项顾问予中国中央政府之权,日本在中国境内所设之病院,学校有土地所有权,警察由中日合办;半数以上军火要向日本采办,或中日合办军械厂;武昌九江南昌杭州间、南昌潮州间各铁路之建造权让予日本;福建省内筑路、开矿及整理海口(船厂在内)如需外国资本须先向日本协议;日本人在中国有宣教权。

5月9日袁世凯答应日本的要求,但表示对第5号“容日后协商”。

10,3.筹安会等为之鼓吹,1915.8.3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公开发表共和与君主论一文,称中国“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又称辛亥革命“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断言“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袁世凯的另一个法律顾问日本人有贺长雄紧密配合,发表共和宪法持久策,以日本由于君主立宪而富强为据,鼓吹中国须由袁世凯作皇帝,总揽大权。

11,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公开谈话,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起了较大作用。

大隈于8月兼任外相之职,9月初即向报界发表题为中国的国体问题的谈话:

“中国为数千年来的君主国,四年前推翻满清,一举而实现共和制,堪称奇迹。

然而征之革命以来的政治状态,以今日之共和政治,实难达成统一全国之实,更遑论国运之昌隆。

由今日中国民情以及国民知识发达的实情观之,并未达到可由共和制以伸展国运之程度。

中国国民的政治思想极为贫乏,对于究竟应该实行君主制或共和制,均在所不问,只要国内和平,生活安定,即可满足,因而大多教人民对于恢复帝制事,必不反对。

”他断言:

“袁氏而对中国今日之难局,绰绰有余的显示其统治能力,不失为中国现代一大伟人,其皇帝自为,任何入亦不至引以为怪。

”,12,3.筹安会等为之鼓吹,1915年8月14日,杨度、孙毓筠、刘师培、严复、李燮和、胡瑛六人发布筹安会宣言,鼓吹帝制。

9月1日组织“公民请愿团”。

又有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商界、学界、孔教徒等的请愿团。

9月19日梁士诒组织“全国请愿联合会”,要求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公选”皇帝。

段之贵联合14省将军向袁世凯递交密呈,请“速正大位”。

张作霖表示“刀斧加身,亦不稍怯”。

10月15日筹安会改名“宪政促进会”。

13,4.袁世凯被“推戴”为皇帝,1915.10.28-11.20全国各省分别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进行“国体投票”,都同意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总推戴书”。

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推戴”,表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12月13日袁世凯在居仁堂授受朝贺。

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龙济光、张勋、冯国璋等128人为公、侯、伯、子、男爵。

(黎元洪、冯国璋等拒绝)加封孔子第76代孙为郡王。

成立帝制大典筹备处,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将于元旦举行登极大典。

14,袁世凯复辟帝制决非偶然。

它深刘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极不彻底而又遭到了失败,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没有受到破坏,顽固的封建势力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占有优势。

显然,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基础还存在着,在封建王朝中长期生活过来的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是毫不为怪的。

15,二、护国运动,

(一)人民群众的反袁斗争袁世凯统治下赋税加重。

“将旧税速速恢复,新税一一进行”。

旧税有恢复厘金、地丁税等。

新增税如房地产契约纸费、国民代表选举费、登极大典筹备费。

1912至1914年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江西景德镇烧窑工人起义。

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

福建莆田农民起义。

云南大理驻军哗变。

河南宝丰白朗起义。

1912年至1914年。

曾发布文告:

“中原扶汉军大都督曰,为布告事:

照得我国自改革以来,神奸主政,民气不扬,虽托名共和,实厉行专制。

本都督辍耕而太息者久之。

用事纠合豪杰,为民请命。

”,16,全国掀起反对二十一条的斗争。

菲律宾华侨讨袁:

“袁氏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宁,故惟首先除去袁氏,而后对付日本。

”一向拥袁的梁启超此时感到袁世凯已成“众矢之的”,而为之“不寒而栗”。

17,

(二)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的反袁斗争,1.孙中山于1914.7.8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

其纲领为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其手段为武装斗争。

其形式为秘密组织。

实际由陈其美负责。

2.1915年10月以后全面开展武装反袁斗争。

上海:

11月10日王明山、王皖峰刺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于外滩白渡桥。

陈其美策动肇和舰12月5日起义。

广东:

组织中华革命军西南军,由朱执信领导。

山东:

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由居正领导。

湖北、陕西、江苏、安徽、湖南、奉天等地均有活动。

3.1915年底,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讨袁宣言。

18,欧事研究会的反袁斗争,欧事研究会于1914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得到黄兴的支持。

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陈炯明、李烈钧、程潜、陈独秀、沈钧儒、章士钊等。

19,(四)进步党的反袁斗争,梁启超在辞去熊希龄内阁之司法总长后,曾致信袁世凯,劝其“悬崖勒马,激流勇退”,表示“诚愿我大总统以一身开中国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愿一身作中国过去旧奸雄之结局”。

1915年9月梁启超发布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帝制。

此文影响巨大。

蔡锷说:

“先生所言,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固不足以动天下也。

”,20,(五)蔡锷发动护国运动,1.蔡锷潜回云南反袁蔡锷,湖南邵阳人,曾在长沙时务学堂学习,后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与蒋百里、张孝准为“士官三杰”。

后回国,任云南新军协统。

辛亥革命发生,任云南都督。

二次革命时,立场中立。

1913年9月袁世凯召其入京,授为昭威将军,并将其软禁。

1915年8月筹安会成立后,蔡锷在云南会馆的将校联谊会上首先提笔签名拥护帝制,但又私下与蒋百里密商讨袁。

故意涉足花丛,气走妻、母。

暗赴天津,与梁启超密商讨袁。

以治病为由,赴日本。

由日本,经台湾、香港、越南,回到云南,时为12月19日。

21,2.云南率先讨袁,1915.12.19,蔡锷到昆明,劝唐继尧反袁,并告说“冯、段也反袁”。

12月23日通电袁世凯。

12月25日通电云南独立。

出兵讨袁。

蔡锷任第一军司令,兵出四川。

李烈钧任第二军司令,兵出广西、广东。

唐继尧任第三军司令,留守云南。

各地响应。

四川将军陈宦求和。

广西陆荣廷等倒戈。

贵州独立。

广西、广东、浙江于1916年1月至4月先后独立。

5月8日滇、黔、粤、桂四省在广东肇庆组织军务院,唐继尧、岑春煊为正副抚军长,梁启超为政务委员,蔡锷等为抚军。

5月15日起,陕西、四川、湖南等独立。

22,(四)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1.列强的态度。

日、英、俄公使劝袁世凯缓称帝。

日本还表示不能承认变更国体。

2.袁世凯属下的态度。

段祺瑞、冯国璋的态度。

3.1916.3.23袁世凯发布声明取消帝制。

5月29日发表宣布帝制始末案。

6月6日袁世凯忧惧而死。

6月7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

6月29日黎宣布遵守临时约法,召集国会。

段祺瑞为国务院总理。

7月14日,唐继尧宣布取消军务院。

7月25日,中华革命党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11月8日蔡锷死于日本福冈医院。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