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099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7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docx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1

 

滁州学院专业建设项目

 

申报表

 

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

建设级别:

合格

所属系(部):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专业负责人:

葛秀涛

申报日期:

2007.7.8

 

滁州学院教务处制

二OO六年十二月

一、专业建设的目标和途径

专业建设的目标

(1)据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定位和思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逐步扩大应用化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3-5年后应用化学本科专业计划每年招生100人,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20-30%,有不少于10%的学生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届时,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将成为我院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

(2)按“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方针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化学专业规范”—开办应用化学专业至少需要专任教师数计算公式(

))及本科水平评估生师比(16-18:

1)、“学历学位、学缘”结构,“教学、科研、服务”整体水平、能力和院师资队伍的整体规划及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数、每门二级学科需5名教师。

到2010年应用化学专业计划引进和培养教授、博士、副教授各4-6人。

使应用化学专业拥有教授6-8人、副教授10-12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并100%为应用化学本科学生上课。

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总数达26人、化学、应用化学实验教学队伍人员8人。

师资力量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3)用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主任20号令)、《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实验示范中心条例》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条件》的要求,统领理化楼改造、新区实验楼建造。

以实施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新建区域高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jyxm446”为契机。

充分发挥西班牙、以色列贷款仪器的功能,使实验开课率和有20%以上综合性、研究或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验课程达100%。

努力打造化学实验中心品牌,为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基础。

(4)加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编号2007jyxm446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配套改革。

五年内,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争取1-3项教学成果获奖。

出版特色教材1-2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优质课程3-5门,30-50%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2-3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

(5)使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学品方面的科学研究达一定水平和影响。

鼓励教师申

请高水平自然科学基金和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3-5年内实

现省部级化学化工类基金和横向项目的零突破,年均发表SCI、Ei和ISTP收录

论文不少于2篇;在提高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科研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水平上台

阶;进一步加强工业分析、清洁生产和化工环保等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向生产力的

转化,在“产学研”基础上,创建5个适合应用化学专业的化学化工实习基地,

并将1个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发挥党总支、教学主任、教研室和骨干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广泛调研、认真思考,集百家之长、定理念精髓;1:

200配专职辅导员、1:

1(每专业每年级)配导师,优秀学生二下进教师课题组、三上进考研班。

以考研数量和质量作为提升报到率、就业率,打造专业品牌的突破口和落脚点。

(2)16名专业教师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4人,博士(含1名在读)3人、硕士7人。

到2010年,有1人晋升副教授(冯剑)、1人可能晋升副教授(侯长平缺省厅课题)、2人可能晋升教授(吴刚、李敏缺省级课题,目前尚无省厅课题)。

实现师资力量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的目标,只能主要利用目前我院人才引进政策相对尚好的大好时机,大力引进已取得教授职称、有副教授职称的博士、有相当科研成果并能纳入科研团队或有可能开辟新的研究阵地的博士充实教师队伍;对具有副高以上、重点本科学历并有相当科研和应用成果背景的企事业单位的“双师型”教师引进亦予重点关注;在院整体规划下,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现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近3年内,晋升教授、副教授所需项目的申报费用将由系从学院下拔的科研专项费中全额补贴。

(3)对照文件、条例和承诺,从“体制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实验队伍、仪器设备、环境与设施”六方面,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其逐步达到申报省实验示范中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4)采用在大学化学、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基础上,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即在物理化学基础之上构建化学大厦授课新体系。

鼓励并督促以教学见长的副高以上教师三年内每人必须至少申报1项以上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立项课题结项后应即时组织申报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出版滁州学院〈特色物理化学〉或〈特色仪器分析〉等教材1-2部,〈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基础〉、〈无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剖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申报校级优质课程。

将据师资情况选择〈有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等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

(5)据院发系(部)年度实施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系“教学、科研、服务”条例,充分调动各类成员责任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加强气体敏感材料、高性能锂电材料、新型高分子无毒热稳定剂和阻燃剂等功能材料、有机化工助剂、催化剂、溶剂、天然产物化学品的提取与分离、有机化工产品的分离合成工艺等和毛细管气相色谱、填充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在有机化合物分析及中间控制分析等及清洁生产、化工环保等方面的研究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及其向生产力的转化。

通过“新型PVC材料无毒热稳定剂制备、性能研究与应用”、“乙基麦芽酚的工艺改进”、“新戊二醇副产物—甲酸钠的利用”、“噻吩合成工艺研究”等在“产学研”项目的实施,创建“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安振兴化工有限公司、滁州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安庆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为化学化工实习基地,据“产学研”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拟将“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二、专业建设的内容及成果

建设内容:

(1)培养方案:

据院教[2006]29号,我系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要求、培养计划(学生的修业年限和总学分、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教学时间分配及实践活动的安排)等(详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师资的“数量,职称、学历学位、学缘结构,教学、科研、服务的整体水平和能力”(详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课程建设:

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规范”,以学生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在遵循高等教育和科学发展规律、保证专业基本规格的前提下:

与数学、物理相关部门领导、老师共同调研应用化学专业“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的授课时数与授课内容;在大学化学、大学数学和大学物理基础上,讲授物理化学课程即在物理化学基础之上构建化学大厦授课新体系;至2009年全部完成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及方向课合格课程的建设,〈化工基础〉、〈无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剖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申报校级优质课程,〈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30-50%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有机化学〉或〈高等无机化学〉和〈材料化学〉采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

(4)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全部课程均选用全国统编或新近出版的优质教材(自编教材除外);鼓励教师结合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自编可由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特色教材。

近3年内,拟出版特色《物理化学》或特色《仪器分析》或特色《大学化学实验》等教材1-3部;

(5)教学研究与改革:

研究揣摩教学内容、教育思想和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前沿。

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有机结合并将科研成果合理、及时融入教学;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推进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实践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和已出版发行的电子资源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使30-50%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逐渐从传递性教学向探索性教学转变,实验教学逐渐由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和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创新性实验转变(占2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从模仿性训练向研究性训练转变;以实施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新建区域高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为契机,科学规划理化楼改造、新区实验楼建造、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通过“新型PVC材料无毒热稳定剂制备、性能研究与应用”、“乙基麦芽酚的工艺改进”、“新戊二醇副产物—甲酸钠的利用”、“噻吩合成工艺研究”等“产学研”项目的实施,创建“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安振兴化工有限公司、滁州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安庆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为化学化工实习基地,据“产学研”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拟将“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鼓励并督促以教学见长的副高以上教师三年内每人必须至少申报1项以上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发表1篇教学研究论文,立项课题结项后应即时组织申报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6)教学管理:

注重并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和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文件及实施的材料档案(详见支撑材料)。

(7)专业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科研成果丰富,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本科专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有示范、引领与支撑作用;“412学时学科基础实验+108学时专业实验+1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论文+4周专业方向实习+优秀学生创新基金”平台和“1:

200配专职辅导员、1:

1(每专业每年级)配导师,优秀学生二下进教师课题组、三上进考研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8)评价体系:

“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管理、专业特色”七个方面的科学考核评价标准详见本科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创新、突破点

(1)据教育部应用化学专业规范

),本科水平评估生师比(16-18:

1)和“学历学位、学缘”结构,“教学、科研、服务”三团队建设、学生数及每门二级学科需5名教师,测算教师需求。

(2)用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主任20号令)、《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教高[2000]9号)、《实验示范中心条例》和《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条件》的要求,统领理化楼改造、新区实验楼建造。

以实施省教育厅立项教研课题、发挥贷款仪器功能为契机,打造化学实验中心品牌,为申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准备。

(3)以“师资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科研成果丰富”为基础,通过“产学研”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创建化学化工实习教学示范基地。

(4)完善“教学、科研、服务”考评细则,促进五高(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高师德、高奉献)教师与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共同成长,让每位教师都能有自身价值的体现并充分享受到“思维、理念、知识、能力”所带来的成果与快乐。

(5)“412学时学科基础实验+108学时专业实验+1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论文+4周专业方向实习+优秀学生创新基金”平台和“1:

200配专职辅导员、1:

1(每专业每年级)配导师,优秀学生二下进教师课题组、三上进考研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预期的标志性建设成果

(1)完善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考研率20-30%,有不少于10%的学生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成为我院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

(2)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师任课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考试、考核、考分考纪和试卷评判的有关规定、毕业论文的指导、评判及答辩等方面的规则和要求等)和质量监控(各项听课制度、质量反馈体系等)文件规范且实施效果优良。

(3)“学历学位、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服务”团队整体水平、能力强。

有教授6-8人、副教授10-12人、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并100%为应用化学本科学生上课。

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总数达26人、化学、应用化学实验教学队伍人员8人。

五高(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高师德、高奉献)教师与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共同成长,每位教师都能有自身价值的体现并充分享受到“思维理念知识能力”所带来的成果与快乐。

师资力量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4)仪器设备先进、使用率高,省部级化学化工类基金和横向项目实现零突破,年均发表SCI、Ei和ISTP收录论文不少于2篇,“产学研”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初见端倪。

(5)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争取1-3项教学成果获奖。

出版特色教材1-2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优质课程3-5门,30-50%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多媒体教学,2-3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采用双语教学。

(6)“412学时学科基础实验+108学时专业实验+1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论文+4周专业方向实习+优秀学生创新基金”平台和“1:

200配专职辅导员、1:

1(每专业每年级)配导师,优秀学生二下进教师课题组、三上进考研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请将“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程教学计划”附于申请表之后。

三、专业建设的启动条件

项目

统计时间

基本数据

 

师资

目前

在编专任教师16人

高职9人

具有博士学位3人

硕士学位7人

近三年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篇

出版学术专著部

承担科研项目19项

出版教材(或教学用书)1部

在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篇

高职称教师平均发表论文1.5篇/年·人,

参加科研的教师16人.

近三年

国家级奖项,(其中教学成果奖项,教材奖项)

校级奖2项

省部级奖项,(其中教学成果奖项,教材奖项)

其他科研奖项

科研成果转化5项,直接经济效益3170万元.

目前

高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的比率90%

设施

目前

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设备价值及其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应用化学、精细化学品合成等实验室,“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来安振兴化工有限公司两个已建”和“滁州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安庆石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和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3个待建实践基地,GC、液相色谱仪、XRD、UV、IR、DTA-TG、比表面分析仪价值约800万元的实验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情况:

有理阶一、理阶二、新阶105、新阶107四个设备齐全、能容纳100-150人的多媒体教室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基础”、“化学实验理论”等课的教学,50座的仿真实验室用于“文献检索”和大型仪器模拟实践等。

经费

建设期

所需经费:

4万元,其中:

拨款4万元;专业自筹0万元

人才

培养

目前

招收本科生125人

在校生125人.

近三年

共有届本科毕业生,计人

近三年

本科生第一次报到率75%

本科生毕业率%,就业率(含升研数)%,升研率%

英语四级通过率%,英语六级通过率%,计算机省二级通过率%

请将“在编教师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专业方向等)”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附于申请表之后,其他相关材料专业点留存、备查。

四、特色

已经形成的专业办学特色

师资力量雄厚、仪器等硬件设备先进、科研成果丰厚、实践基地规范,在省内优势和特色明显。

应用化学专业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本科专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有示范、引领与支撑作用;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主要方向为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应用,形成理工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优势学科结构,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奠定的基础良好;“412学时学科基础实验+108学时专业实验+1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论文+4周专业方向实习+优秀学生创新基金”平台和“1:

200配专职辅导员、1:

1(每专业每年级)配导师,优秀学生二下进教师课题组、三上进考研班”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100%就业提供了保障。

重点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个性和特色的针对性设计

以建全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和质量监控、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省部级和国家级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开发能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产学研”项目,打造“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服务团队”的整体水平和力量;以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和创新能力提高的“412学时学科基础实验+108学时专业实验+1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论文+4周专业方向实习+优秀学生创新基金”平台和“1:

200配专职辅导员、1:

1(每专业每年级)配导师,优秀学生二下进教师课题组、三上进考研班””人才培养模实施,将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成打造成我院最受欢迎的热门专业之一。

特色是专业长期形成的风格,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

1、专业办学观念、办学思路;2、人才培养模式;3、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五、专业负责人简介

姓名

葛秀涛

性别

出生年月

1959.02

职称

教授

专业方向

物理化学,功能材料(气敏、热稳定、阻燃等化工助剂开发)

主要

教研

科研

成果

安徽省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无机化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课题5项;在SensorsandActuators、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和大学化学等刊物发表独撰和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ISTP、Ei收录9篇;项目“Y(La)FeO3与In2O3基气敏材料制备、掺杂和性能研究”获2006年度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主持的安徽省教育厅课题:

1.半导体材料YFeO3超微粉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和气敏性能99J10158

2.LnFe1-yCoyO3和In2O3基新型纳米气敏材料探索与研究2001kj183

3.复合氧化物材料制备、结构、缺陷与化学气命功能2004kj299

4.镧系Ln1-xMxFeO3复合氧化物制备、固溶导电和气敏性能研究2006KJ122B

5、新建区域高校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2007jyxm446

近几年发表的部分论文:

1.葛秀涛.铂作为不溶性阳极时也存在着溶解的可能.大学化学,1996,5

2.王玉档,葛秀涛.几种化学试剂的配法改进.大学化学,1998,3

3.葛秀涛,高峰,刘杏芹.YFeO3复合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掺杂和气敏性能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1

4.葛秀涛,侯长平,刘杏芹.SO42-掺杂对YFe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研究.半导体杂志,2000,2

5.葛秀涛,储向峰,刘杏芹.掺镁YFeO3固溶体的电导和气敏性能研究.化学物理学报,2000,3

6.吴缨,葛秀涛,焦键,肖建平,范崇正.常温常压下苯乙烯和二苯甲酮的催化加氢反应考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0,4

7.葛秀涛,焦键,肖建平,范崇正.常温常压下吡咯及其衍生物的镍催化加氢反应考察.化学物理学报,2001,5

8.葛秀涛,李永红,刘杏芹,沈瑜生.Sol-Gel法制备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YFeO3气敏材料.化学学报,2001,3(SCI收录)

9.葛秀涛.银掺杂对CdFe2O4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化学物理学报,2001.4

10.葛秀涛,侯长平,刘杏芹.-Fe2O3-MgO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气敏性能研究,

应用化学,2001.10

11.葛秀涛,刘亚飞,刘杏芹XiutaoGe,YafeiLiuXingqinLiu.Preparationandgas-sensitivepropertiesofLaFe1-yCoyO3semiconductingmaterials.SensorsandActuatorsB792-3(SCI收录)

12.葛秀涛.α-Fe2O3掺杂对In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物理化学学报,2001.11(SCI收录)

13.葛秀涛.YFe1-yCoyO3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无机材料学报,2002,3(SCI、Ei同时收录)

14.葛秀涛,关于汞齐电极的电极电势和可逆性.大学化学,2002.6

15.葛秀涛.MgO掺杂对In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化学物理学报,2002.3(SCI收录)

16.葛秀涛,倪受春.ProgressinStudyofNewTypeMetalComplexOxideandItsDopingSemiconductorGas-sensingMaterials,Proceedingsof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ASUREMENTANDCONTROLOFGRANULARMATERIALS,2003,8(CHINA)(ISTP收录)

17.李永红,侯长平,葛秀涛,张延琪.CuO-In2O3复合材料气敏性能研究.传感器技术,2004,2

18.侯长平,李永红,葛秀涛,方大儒,沈玲.CdO对In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电子元件与材料,2004,6

19.葛秀涛,掺杂SO42-对In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4(4)

20.葛秀涛,方大儒,刘杏芹.Ga2O3-NiO复合氧化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和气敏性能,物理化学学报,2005,21

(1),10-15(SCI收录)

21.WenJihua,GeXiutao*,LiuXingqin.PreparationofSpinel-typeCd1-xMgxGa2O4Gas-sensingMaterialbySol-GelMethod.SensorsandActuatorsB1151-2(SCI收录,通讯作者).

22.李永红,葛秀涛*,刘杏芹.锌掺杂对In2O3电导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电子元件与材料,2007,26(4)(国家级,通讯作者)

部门负责人签名:

2007年6月日

六、专家组评审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