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221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6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docx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19

★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32,4分)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1.D 本题考查古希腊的相关知识。

题干中强调“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结合所学,古希腊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因此D项正确。

★2.(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A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西思想的比较。

①项,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与题干中的“培养人的道德自觉”相符,故①项正确;②项,墨家思想主张“节用”“节葬”“兼爱、非攻”,压抑人的天性,与题干思想不符;③项,斯多亚学派对于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民主法制的思想基础,故③项正确;④项,智者学派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没有节制的个人利益主张与题干中的“全面发展”“有益于人类”不符。

★3.(2012·浙江文综,38,10分)(节选)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

3.

(1)孔子:

仁、礼、中庸;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10分)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研究领域: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3.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4.主要观点

(1)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3)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二、“美德即知识”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3)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来自于知识,即“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3.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著作:

《理想国》。

(2)主张:

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贤人”统治国家。

(3)评价:

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孔子

苏格拉底

从维护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都关注人、人类社会。

都重视教育、强调品德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都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否定神的存在。

(×)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否定神的权威,但并不否定神的存在。

他们认为神虽然存在,但人或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从本质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征。

一、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主张的比较

1.相同点:

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2.不同点:

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

二、从横向角度比较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主义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背景

信奉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的地位提高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重大变革

条件

工商业经济发达,有利于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了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

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

内容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孔子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

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

柏拉图

批判雅典民主制;提出“理想国”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评价

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审题思路】

(1)审题干:

题干关键词是“功利”。

(2)看选项:

结合所学可知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局面提出“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

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可见①③体现了功利主义。

【答案】 A

导学导考 对东西方思想的考查,一般会采取对比的方式,即将东西方思想放在一起,考查考生对其差异和相同点的认识,以及产生这些异同的背景。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最后的复习阶段,均要有意识地注意不同思想的共同点和差异。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所以在研究某一思想时,一定要分析这一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1.(2016·湖北荆门高二期末,5)柏拉图曾说:

“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

”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理念

1.A 题干中的材料体现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人是万物的尺度符合该观点,故A项正确;美德即知识与材料观点无关,故B项错误;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与材料观点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的本原是人的理念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2016·山东淄博二模,32)古希腊人不仅留下了表现力与美的《掷铁饼者》(如图)等一系列艺术品,也留下了在奥林匹亚竞技会上几乎是赤身裸体参加每一项竞技活动的佳话。

这种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的风尚说明古希腊社会(  )

A.效仿神灵,无拘无束B.古风浓厚,世情淳朴

C.崇尚自然,歌颂人性D.人民主权,个人自由

2.C “以裸体为美,以健美发达的躯体为荣”展现的是人的力与美,歌颂的是人性,不是效仿神灵,故A项错误,C项正确;《掷铁饼者》等表现力与美的艺术品无法看出古风浓厚,世情淳朴,故B项错误;图片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3.(2015·湖北华中师大附中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31)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

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B.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C.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C 据材料“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可知他们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观众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故C项正确。

4.(2015·福建宁德一模,21)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

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忠于城邦的男子B.掌握权力的贵族

C.新兴的工商业者D.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4.D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否定神的权威,A、B、C项表述的特定的人群和阶层,体现不出对人的作用的肯定,故A、B、C项错误;D项是肯定人的价值,故D项正确。

5.(2015·山东潍坊二模,11)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21世纪教育网”(即哲学为王)。

二者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弟子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5.D 柏拉图没有面对社会转型,也不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更不是为了教育更多的弟子,A、B、C三项都是错误的;两个人都对当时的社会失望,力图通过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和“哲21世纪教育网”,改善统治,构建和谐社会。

6.(2016·朝阳高考模拟,20)苏格拉底认为:

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6.B 根据题干中“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这句话,可知苏格拉底的观点为重视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能够体现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故B项正确。

1.(2015·北京文综,20,4分)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1.A 根据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耶稣基督在地上为门徒洗脚的画面反映的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仁慈,而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

这一鲜明的对比,意在讽刺教皇的“高高在上”,是对教皇的抨击。

而且,“1521年”处于宗教改革时期,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实质分析,也能够判断A项正确。

2.(2014·江苏单科,13,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

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

”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2.D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能力。

根据“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可见并没有鄙视贫穷的含义,故A项错误;结合“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和“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财富不等同于道德,但可以作为显示品德的方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嘲弄上帝的内容,故C项错误;佛罗伦萨地区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反映在人们思想中必然要革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旧观念,因此他们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故D项正确。

3.(2014·上海单科,14,2分)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

这里的“抗议”是指(  )

A.抗议《圣经》的权威B.抗议国王的权威

C.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D.抗议贵族的权威

3.C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教并不反对《圣经》,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是加强世俗王权的权力,并没有抗议国王的权威,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斗争对象是天主教会,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矛头主要针对的是教会,而不是贵族,故D项错误。

4.(2014·海南单科,10,2分)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4.C 中世纪只有教会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利,教皇以此来加强思想控制,路德宗教改革目的是打击教皇的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路德宗教改革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基督教信息,故D项错误。

★5.(2013·广东文综,19,4分)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5.A 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风格是表现人性美,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是揭示社会现实的,法国印象主义画家的风格是表现光与色。

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的风格是反理性、反传统,表现人的苦闷、彷徨。

故选A。

★6.(2012·重庆文综,19,4分)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6.D 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伊拉斯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世生活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题意。

7.(2012·福建文综,19,4分)15世纪学者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7.B 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关键在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15世纪,地点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据此可判断为文艺复兴运动。

各种科目的复活其实是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传承。

希腊罗马文化在公元前就已经繁盛,排除A;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的德国,排除C;启蒙思想兴起于17世纪,排除D。

8.(2012·浙江文综,20,4分)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

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8.D 本题考查考生整理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近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使得通才式的大师越来越少,但精通各学科的人才越来越多。

9.(2012·广东文综,18,4分)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

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9.C 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合理的解读的能力。

关键信息:

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灵魂得救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

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10.(2015·广东文综,38,6分)(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6分)

10.

(1)思潮:

人文主义。

(2分)

背景:

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4分)

11.(2013·浙江文综,39,9分)(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9分)

11.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12.(2012·安徽文综,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

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

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12分)

12.

(1)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人文主义。

(2)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论点正确,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表达确切

第二等

5~8分

论点基本正确,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论点不准确,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

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影响

(1)在工商业城市中,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贵族和天主教会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3)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

二、文艺复兴

1.社会条件

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并得到了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2.实质

这场运动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实际上是思想家们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3.思想核心

(1)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表现

(1)文学领域

①薄伽丘:

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这部书通过故事的讲述,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②但丁:

在其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③彼特拉克:

代表作是《歌集》,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领域

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的许多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5.影响

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许多方面硕果累累,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16世纪时,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而且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感。

2.兴起

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4.影响

(1)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各派,新教纷纷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2)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思想家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