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474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docx

在职研究生考试语文复习资料词语

第二部分词语

第一节 实词

  一、同义词辨析

  词语运用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同义词辨析的形式。

  

(一)同义词的特点及作用

  通常所说的同义词,实际可以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

等义词又叫完全同义词,比如,"西红柿""番茄","讲演""演讲"等;近义词又叫不完全同义词,如"优良""优秀""优异"等。

  等义词:

一要注意使用的场合,二要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

例如:

  A.从这些资料中,看到了我国科技向世界先进水平进军的扎实步履。

  B.薯类有红薯、白薯、土豆等。

  三是要辨清词语的褒贬色彩。

  近义词:

一是采用"语素对比法"。

二是从词义程度的轻重、范围大小、风格色彩、感情色彩去加以分辨。

三是从词语间的搭配习惯、词性、句法功能和构词能力等方面体会它们的差别。

  

(二)同义词辨析方法

  1.要恰切地了解词语的含义。

如亲密、亲切、亲热,共同语素是“亲”,亲近;不同语素是密、切、热,亲密着重关系,感情密切,没有隔阂;亲切着重态度,感情真挚,恳切;亲热,指亲切热情。

  2.要了解词语的使用范围

  例: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祛除√)疾病。

祛除:

除去(疾病、邪魔);驱除:

赶走,除掉。

选“祛除”

例1.国际泳联宣布,将在4月初于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实行、施行√)尿检和血检相结合的药检手段。

施行:

按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法令、规章自公布之日起发生效力;执行

实行:

用行动实现(纲领、政策、计划)

人大常委会决定,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施行。

确定病情之后,主治医师王教授决定立即给他施行手术。

例2.只要是那些彰显正义、美德,代表了先进文明的人,都有(权力、权利√)得到树碑殊荣。

权利:

权力和利益权力:

对事物指挥、支配的力量

例3.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6万余条,(包括√、囊括)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汇。

囊括:

全部包括与“绝大多数”矛盾

例4.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体恤、体察√)民情。

体察:

体验、观察体恤:

同情、照顾可搭配“百姓”

例5.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屯聚√、囤聚)大量兵力,伺机大规模侵犯巴勒斯坦控制区。

屯聚:

聚集(人马)囤聚:

储存聚集(货物)

例6.现代人时常这样欺骗自己:

明明是孤独,却要用另一种可怜的方式(掩盖、掩饰√)着,不能坦然面对。

掩饰:

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掩盖:

遮盖;隐瞒

例7.依我看,你们出版的这本书编辑体例毫无新意,显得十分陈腐。

×

陈腐:

陈旧腐朽“体例”只能“陈旧”,不能“腐朽”

例8.修复二环路时,选定前门大街为防裂(实验√、试验)区,以为北京市市区道路的维修提供参考数据。

实验: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例9.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团,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质疑、置疑√)的事实。

置疑:

怀疑(常跟否定词连用)质疑:

提出疑问

例10.赡养父母是每个儿女应尽的法律义务,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推托)。

推脱:

推卸(责任)推托:

借故拒绝。

因为前句有“以任何理由”

例11.三峡水利工程修建完工以后,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收益、受益√)很大。

收益:

生产上或商业上的收入受益:

得到好处;受到利益

例12.这家医药公司(跃居√、跻身)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跃居:

跃升到(第几位)跻身:

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

例13.大体言之,在世界文化史上,文明中心已经历了三次大的(转移√、迁移)。

转移:

改换位置(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迁移:

离开原来的所在地(往往要带走必要的东西,具体的)

例14.经常进行口头作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敏捷√、敏锐)的思维能力。

敏捷:

迅速而灵敏敏锐:

灵敏尖锐(感觉、眼光)

例15.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而且)迅速发展的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无论对奥林匹克遇到,还是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动词之间的递进只用“并且”

例16.他(并非√、并非是)不想说,实在是无话可说。

并非:

并不是所以不跟“是”。

  3.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例1: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例2:

因此,地区合作、(沟通√、勾通)和大量的双边援助是十分必要的。

  例3:

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乞求、祈求√)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例4:

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陶√、熏染)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例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以致)从前神话、科幻作品中的一些难以实现的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例6:

我们对媒体(大肆、大事√)宣传的畅销书应该多作冷静分析,对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应该添购一些。

注:

篡改:

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贬)窜改:

一般地改动成语、对联等(中),选“篡改”

勾通:

勾结连通(贬)沟通:

使两方能通连

乞求:

向人讨要(施舍、宽恕)祈求:

恳切希望

熏陶:

好的影响熏染:

以至:

表中性的结果;程度的加深、数量的增加以致:

坏的结果

大事:

大力从事(中)大肆:

无顾忌(做坏事)

  4.要分辨词语的语体色彩

  例1:

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声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决不能和台湾进行官方接触。

  例2:

这家书店店堂不大,书种不多,但品位甚高,所以我经常(光顾、造访)。

  例3:

对于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要坚决制止,决不允许(袒护、偏向)和包庇。

注:

申明:

郑重说明声明:

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正式场合)

袒护:

偏袒维护。

指出于私心而无原则地支持或庇护某一方

  5.要分辨词语的词性

  例1: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品味)的作品来。

  例2:

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填补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公共开支,导致通货膨胀(加剧、急剧)的现象在拉美国家间蔓延。

  6.要注意词语的程度

  例1:

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问题,但语言表达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疏忽)的一条。

  例2:

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误解、曲解)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例3:

经过了(鼎盛、全盛)时期的古典文学作品已经不再有往日的辉煌,正在一点点地被其他形式的作品侵蚀。

  例4:

在美国的默许和(纵容、怂恿)下,沙龙政府把阿拉法特封锁在斗室之中,切断他和其他巴勒斯坦官员及国际社会的联系。

  例5:

这些反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千辛万苦才(收集、搜集)到的。

最近,他决定举办一个小型展览。

  例6:

县教委编发的《简报》,已按时(呈报、报送)县委、县政府以及县里其他局(委)等有关部门。

注:

忽视:

无意的疏忽;疏忽:

有意不放在眼里

误解:

理解不正确曲解:

错误解释(故意地)

纵容:

不加制止怂恿:

鼓动别人做

搜集:

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花费一定心血)收集:

使聚集在一起

呈报:

报告上级报送:

报告上级,送达(平级)

鼎盛:

正当兴盛全盛:

极其兴盛

  7.注意不同语素的区别

  例1:

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反映、反应)很冷淡。

  例2:

张雨同学的解题思路既新颖,又(简洁、简捷),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例3: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策、共同(防御√、抵御)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

  例4:

为了侦破"1·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查访√、察访)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例5:

经由冯雪峰(引见、引荐),我拜访了大病初愈的鲁迅先生。

  例6:

该报在征文(启事、启示)中明确规定,投稿截止日期是6月5日。

  例7:

做生意必须合法经营,并照章纳税,决不能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偷税漏税来(营利√、盈利)。

  例8:

2000年秋季,高中教学将使用重新(审定、审订√)的教材。

  例9:

一个人应该从多方面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但首先要做到的是(品行√、品性)端正。

注释:

“映”:

映照;“应”:

回应。

这里讲女儿对母亲的回应,用“反应”

捷:

快捷洁:

清洁思路应该用“快捷”,语言才搭配“清洁”

防:

防备抵:

抵抗前面陈述的“爆发”,所以用“防御”更好

查:

调查(案情)察:

观察(民情)

见:

见面荐:

推荐此处是“使彼此认识”,用“见面”就可以了

事:

事情(招领启事、寻人启事)示:

给……看,启发

营:

谋求(强调目的)盈:

获得(强调结果)

审定:

审查决定(计划)审订:

审阅修订(书稿)

行:

行为性:

性格“行为”跟“端正”搭配

 

二、反义词

  1.反义词的特点

  

(1)反义词以形容词为最多,动词和名词较少。

例如:

  ①人人要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②千万不要做违法的事情。

("守法"与"违法"是意义相反的绝对反义词)

  ③他没来过这里,感到非常陌生。

  ④今天来的人,我都很熟悉。

("陌生"和"熟悉"是意义相对的相对反义词)

  

(2)一个多义词同时有几个意义,可能形成一个词和几个反义词对应的情况。

  例如:

  ①年岁虽然大了,但是并不糊涂。

  ②头脑一直很清醒,只是身子没劲。

  ③这件事都把我闹糊涂了。

  ④这件事他记得很清楚。

  ⑤他本来就是个糊涂人,再说也没用。

  ⑥这小伙子可是个明白人,一点就透。

  (3)还有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里也能构成反义词,可算是临时反义词。

  例如:

我们的痈疽是他们的宝贝,那么,他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了。

  2.反义词在表达中的作用

  

(1)凸现事物间的对立。

这往往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是思想震动。

例如:

温州农村死人同活人争地--两年冒出坟墓三万座 占地一千三百亩(《光明日报》)

  

(2)凸现事物或概念间的关系。

这往往能使事物、概念给人以新的认识。

例如:

死档案出活信息--上海开发档案信息为经济服务(《人民日报》)这里"死档案",指长年存放没有加以利用的档案。

  (3)表现事物或情况的变化。

例如:

博物馆走进网络时代 京城老古董网上安新家(《北京日报》)

  (4)使语言富于趣味。

这是借助于反义词相互映照所获得的表达效果。

例如:

水中取"火"为期不远--氢将成为新一代能源(《文摘报》)

  (5)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辨析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例如:

  ①这是个小城市,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②他不爱看书学习,所以知识贫乏得很。

  ③他从未走出这座小镇,见识贫乏。

  ④他一直做这项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⑤他博览群书,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⑥他无书不看,学识广博。

  (6)利用反义词可以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例如:

  ①你放心,准备的建材富余很多。

  ②我说的这个人家,生活很富裕。

  ③我算了一下,资金还短缺不少。

  ④他生在山村,家境贫穷。

 

三、同音词

“同音异义词”的别称。

同音词指的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词。

一类是同形的同音词,如“打毛衣”的“打”和“打今天起”的“打”;

另一类是异形的同音词,如“两只手”的“手”和“守信用”的“守”。

再如:

baoxian可以是保鲜,保先等。

同形的同音词不是多义词:

同音词的各个词的词义毫不关联,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明显的派生意义;同音词是指一组词,多义词是指一个词。

同音词在语言中可以用来构成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如毛泽东的一句词“杨柳轻飏”表面上写杨花柳絮,实则指杨姓、柳姓二烈士。

现代汉语中词义毫不关联的同音词,在古代汉语里很多是意义相关的多义词。

同音词多往往会使表达出现歧义,影响表达清晰性。

如期zhōng考试全bù及格。

广播稿演讲稿等诉诸听觉的口语一般要避免同使用音词。

当然,恰当运用同音词,也可以强化表达效果:

1.别具新意,发人深思。

如:

胳膊肘朝理(里)拐。

(《人民日报》)

2.是语言活泼风趣。

如:

防患于未“燃”(然)、发羊(洋)财。

歇后语常用同音词。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门缝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比较下列同音词:

1.报复、抱负;2.变幻、变换;3.反应、反映;4.融化、熔化、溶化(热水能融化冰);5、形式、形势;6.学历、学力(同等学力);7.义气、意气;8.启示、启事;9.以致、以至(以至:

有两个意义。

一是直到的意思。

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如,效率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

二是表示上文导引出的结果。

如,形势发展得这样快,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

以致:

表示上文导引出的结果【多是不好的】。

如,他事先没有作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第二节成语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成语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特征有古语性(如不过尔尔、时不我待)、定型性(入木三分、九牛一毛)、完整性。

解题思路:

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类似的成语还有:

“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

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类似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趋之若鹜”、“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等。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

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

  例4、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不足为训的意思是:

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

成语意思与语境不符,

  类似的成语还有“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有口皆碑”。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自相矛盾。

  例4、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与本句中前文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类似的成语有:

“莘莘学子”、“安(安详,不慌忙)步当车”。

  6、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

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6、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抛砖引玉:

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见解。

用在这里尊卑颠倒

  常见的谦辞有:

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

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7、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降”之意。

  类似的成语还有:

“汗牛充栋”等

  8、不知本义,语意不明。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

“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

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类似的成语还有:

“灯红酒绿”、“淋漓尽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光怪陆离等。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

“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

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

第三节虚词

一、一般虚词

(一)词分虚实,只是大致的类别。

(二)同一类虚词往往有不同的用法,就是同一个虚词也往往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甚至于在完全相同的句子中,由于前后语境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不一样。

  例如:

“就”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分别表示时间、范围、语气等意思。

  我就来。

  这事儿就咱俩知道。

  我就不信我学不会。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说话强调的重音不同,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一个月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三)一些兼类词,不同词性之间意义用法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别。

(四)注意区分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

(五)虚词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介词误用

  1.课题组成员认为,黎学庠教授所提供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2.有的人在看问题方法上是错误的。

  3.从大量观测事实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要进行观测。

  4.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5.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的。

  6.我们自以为在各个角度了解到了这些情况。

  7.兴建平昌到永宁的高速公路是振兴我地区经济的大事,我们不应再迟疑,对于公路预经的自然保护区,完全可以统筹管理。

  8.研究院决定把节省下来的外汇进口急需的仪器。

  9.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乘机向他聊了起来。

  10.这些被港台报纸称为“超级影星”的知名人士考虑问题不比一般人相同,显出高人一等似的。

  11.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能只为个人着想。

  副词误用

  1.为了提高写作效率,他宁愿使用“汉王”电脑代笔,并一再说“我不是赶时髦”。

  2.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电视无疑是更现代化的传播媒体。

  3.近一个月来,他一向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

  4.我们同样看到另一种情形,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个别的干部或漠然视之,或畏葸不前。

  5.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6.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7.老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但终于被“四人帮”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牛棚里。

  8.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助词误用

  1.正确使用结构助词“的”“所”“似的”,注意其固定搭配和习惯位置。

  如:

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都被方建军的报告所感动了。

  2.正确使用动态助词“着、了、过”。

  如:

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聚的时候,大家都一定会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谈论着自己的成就。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教育着我们的李老师。

  对于古代文学遗产,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它,剔除其封建的糟粕,批判地吸收了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3.正确使用语气助词,恰当地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

  如:

这儿的空气是多么的新鲜,多么的清洁嘛!

连词误用

  1.水库建成以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和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2.在这次举办的科技博览会上,参观者都被大厅展台上的那个可爱的机器人而吸引住了。

  3.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寒冬和烈日炎炎的盛夏,他都从未间断过。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至于以前神话、童话中的一些幻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5.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有最后决定。

  6.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7.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如果放在句首,就要考虑是否位置不当。

二、关联词语

(一)关联词语误用

常见的搭配如:

  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