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57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ocx

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要探究网络文化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首先就需要对小学生的已有的思想特点分析,从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找到网络文化与小学生之间真正的关系所在,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本章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思想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对儿童道德观点形成与判断做了大量的研究。

皮亚杰认为,7-12岁的儿童的服从于自己规定的道德也就是自律性道德获得发展。

柯尔柏的研究指出儿童从7岁起就倾向于以常规道德评价作为行为准则,并维持习俗的秩序和符号他人的愿望。

再结合现在有关研究,可以知道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主要与以下特点。

(一)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的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逐步开始形成系统的道德认知以及相应的行为习惯。

但是这种系统的道德认知带有很大的依附性,缺乏原则性。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但是其道德认识是不稳定的,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容易在外界事物的引导下转变自身的道德认识,没有坚定的原则。

因为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对于到的认知还处于浅层,往往根据表面现象来进行判断,多依赖于具体的现象,而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在对现象进行判断时,往往缺乏主见,需要他人的意见肯定。

中国有学者对小学生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就表明,小学生的道德概念理解处于较肤浅的水平,“对自己”方面的道德概念发展水平较高,“对社会”的道德概念发展水平次之,最低的是对“他人”的道德概念发展水平。

而在道德评价上,从简单依附他人到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在道德判断上,主要从注意行为的效果到比较全面的考虑结果与动机的关系。

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逐渐在形成道德规范的自觉运用能力,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坚定的原则,在道德判断上也处于比较浅层的现象的理解。

因而,外部环境对于其道德原则的建立有重要的影响。

(二)从协调步向分化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对道德的认识与道德行为基本上的一致的。

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言行不一致现象。

年龄小的学生由于对事物的认识处于一个较简单的阶段,思维方式也更加单一,同时还不能够意识到一定道德的作用,往往按照教师与家长的指令去完成任务;而在道德的操作层面,缺乏道德经验和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完全表达自己,不善于掩藏自己的行为。

同时他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或言行,均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强化之下形成的习惯,因而对于年龄小的学生来说,从外在表现来看,他们的言行是一致的,但从心理事实来说,言行一致性的水平处于低水平。

而到了高年级,小学生渐渐在自身的道德系统中有了一套自我的设想,学会了掩饰自己的行为,在他们的道德反馈系统中能够预想到他人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反应,因而在高年级虽然具备较高的道德认知能力,但是也存在运用道德认知来反道德的现象。

比如说谎。

总的来说,小学生表现言行不一致是初步现象,高年级的学生也还是协调性占优势。

根据朱智贤的分析,小学生的言行不一致大概出于这几个原因:

模仿的倾向性、出于无意、为了迎合、只说不做等。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道德系统还未成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发展。

(三)自觉纪律的形成

自觉纪律就是发自于内心要求的纪律。

它是学生对纪律要求的认知基础上形成的,而不需要依靠外在力量的强制。

因而,自觉纪律形成的基础就在于良好的外部教育的引导。

但是由于受制于小学生本身认知发展,因而还需要从小学生对纪律的认知来进行说明。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违反纪律往往不是因为明知故犯,而是由于其认知水平有限,从而造成对纪律的不理解,或者是因为好奇分散了注意力,或者是由于疲劳不能遵守纪律等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违反纪律的原因是复杂的。

可能是因为理解纪律,但不满意纪律的约束;可能是因为对教师或他人存在一定的敌对情绪;或者是由于自身的特殊爱好没有得到满足而发泄等等。

总之,小学生在逐渐养成道德自律,但是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纪律约束失效的情况。

对此,教师、家长都需要找到其中的原因,尤其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要帮助小学生建立好的道德规范,抵制不良行为的诱惑,做一个道德自律的人。

2、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除了要了解小学生的道德发展特点之外,还需要了解小学生的性格特征。

大致而言,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自制力较差,价值观念不稳定。

(一)自我意识逐渐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在此期间,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随年龄的增长从低水平向高水平不断发展,但呈现的趋势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处于自我意识的上升时期,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中的主要发展期。

其二,小学三年级到小学五年级处于自我意识的平稳发展阶段,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其三,小学五年级到小学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向深刻。

从小学生自我意识组成的各因素看,小学生能够形成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

这种印象是对自己在一切方面的认识基础上形成的。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是通过小学生的自我描述反映出来的。

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较抽象的心理术语的描述发展。

前面一种水平的描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表现更多一些。

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才能开始从更为复杂的内部特征、人际关系、个性品质等比较抽象方面来描述自我。

但即使如此,他们的自我概念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而且还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趋势存在性别差异。

男生对自己的印象一般不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女生则年龄越大,对自己的印象越差。

在自我评价方面。

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具体表现在: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开始具有对内心品质评价的倾向。

(4)自我评价的抽象概括性有了提高。

(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

小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发展有很高的一致性。

随着儿童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会随之而逐步加深。

在自我调控方面,小学生的这方面发展,从总的看来落后于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的发展,自我调控能力还不高。

(二)自控力较差

自控力是指个体自觉遵守各种规范,克制不良行为习惯到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在各种行为习惯上守信的人。

自我控制的概念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为传统得描述,认为当两个行为发生冲突时,以儿童采取社会能接受的行为方式为自我控制的标志;另一种则强调儿童是控制环境的积极动因,也就是强调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

由于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确定的目标,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自己的喜好驱使而去做一些事情,甚至于从不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学生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言行,自控能力很差的行为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独立意向较强,而认识能力比较薄弱、比较幼稚,情绪丰富而强烈,很不稳定。

此时,他们表现出容易逞强,同时,又因为他们的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又常常做出一些冒失的事情来。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同时对于社会环境的懵懂无知,再加上家长对小学生的宠爱则导致其欲望被不断地放大,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如果一哭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么孩子的自控力就完全被掩盖了。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会自控力差,而是说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自控力上于中学的孩子相比,其自控力更差一些。

由于其自控力差,因而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旦有什么能够让其得到满足的事情,甚至会不计后果去施行。

三、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

(一)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小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理想信念是一种价值观念,是处于价值观念中最深层次的观念,是价值观念的核心形态,是支撑个人价值与精神的支柱与根本。

而理想是个人所追求、所向往、所奋斗的目标,对于指引人生方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心里发展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处于思想信念的萌芽期,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在网络文化的背景下理想信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则极易走向错误的人生方向,甚至于危害社会的稳定和谐。

如果在其人生旅程中,理想信念出了问题或发生偏差,不仅要给本人,同时也会带给他人与社会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甚至还可能会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

崇高理想信念的树立对于小学生个人而言,有利于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立稳固的根基,促使小学生以此作为人生目标与理想树立的基本标准,从而在未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与工作岗位;对社会而言,则有利于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与他人合作共处,遵守社会规范,增进社会和谐;对国家而言,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小学生从小树立崇高目标有利于增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整体进步。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只有当小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所树立的崇高理想信念才能够落到实处,否则只会误入歧途。

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洛克在其著作《教育漫话》中就提到了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他认为道德品质的养成比知识的教育更重要,更是教育的根本。

由此可见,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涉及到小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良好道德品质包括:

小学生首先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讲礼貌等等。

通过日常生活小事的执行形成道德的能力;其次需要学会与他人合理相处的能力,培养相互学习与合作,共同交流与进步,形成良好的同辈关系;第三需要学会遵守社会法律与规范,这就需要小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师、家长的潜移默化与榜样的作用。

总之,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其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关系,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与思想境界都有重要作用。

(三)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

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自每一个公民出生起,就与政府、政治密不可分,政治甚至作为一种分子渗透到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作为处在一个国家之中的人,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对于本国的政治体制、政治方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教全面的了解,同时在关键时刻还需要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小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储备力量,必然需要从小进行政治素养的培养,对于国家大事、祖国信仰有相关的认识,只有在了解国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热爱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政治素养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

在小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培养上,主要是需要让学生明确政治信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政治素养培育的前提。

同时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热爱自己的国家,形成民族自尊与自豪感。

最后,还需要进行有关政治常识的学习,例如需要了解国家历史发展、地理知识,以及对于当前国家最基本的政治组成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四)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具备政治素养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

科学文化素养是指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科学文化素养之所以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的变迁,能够在网络时代和纷繁复杂的大背景之下,拥有一定的信息鉴别和选择能,从而不随波逐流,不会盲目跟风。

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关键在于小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鉴别能力与自我反省的能力,而非是道德信条的灌输。

从功利角度来说,科学文化素养恰恰是思想道德的工具,只有具备了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的思想道德教育才有可能。

一般而言,越是接受过高等水平教育的人其思想道德水平就越高,就是因为在长期的学习中接受了良好科学文化的熏陶。

一个具备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人,能辨别是非,分清主次,能够辨别科学与谬论、迷信,从而在人生发展中,坚定自己的信仰,做出对社会与国家有益的选择。

具备良好文化素养的人,是在高雅文化、审美与先进思想中影响下的人,对于那些低俗文化、低级趣味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从而不至于降低人生品味与道德失范。

(5)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小学生由于不够成熟,对于社会交往行为还缺乏一定的尺度的把握,甚至于在交往过程中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而自己却不自知。

每个人都是处在于社会关系中的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否则单个的人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

心理学中著名的“交往剥夺”实验就是一个重要的证明,作为社会性的人,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必然需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因此,要让小学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友好的相处,这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首先是要教小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

也就是教会小学生如何去亲近他人,并能够很友好地与他人沟通,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系。

交往的前提是小学生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交往,什么才是正当的交往方式,如何把握自己行为的度。

因此,为人处世的第二个方面是教会小学生知道如何维持良好的关系,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做到基本的道德规范如尊敬他人,不辱骂他人,对他人有礼貌等等。

再次,是教会小学生把握做人的基本准则。

对于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千万没能做,都应当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例如,不伤害他人应当成为与他人交往中的首要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应当是交往中必须遵守的金规则。

总之,思想道德教育中,学会基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是小学生应当学习的重要内容与任务。

只有具备了这些,小学生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的人。

四、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萌芽期,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思想道德教育,都具有奠基作用,因而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小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具有与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道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机器大工业时代,受到工业生产的影响,人人都在盲目追求速度与效率。

在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引导下,过度重视所谓的实用,将学习与最终的经济利益相结合,片面重视知识的学习。

人之所以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来改造世界,更是因为他拥有一定的规则系统来维持整个世界的稳定状态。

因而对于学生发展来说,除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的培养。

而当前的教育片面强调学生成绩、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这就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甚至于出现“有才无德”的现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也说“君子不器”。

面对当前变革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这个一切以利益驱动的商品经济市场之下,如果个人缺乏一定思想道德素养,不具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而一切向钱看,那么这样的人丧失了生活的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的需要,更是每一个公民的需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才能够在社会立足,才能够与社会、他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从而不至于走上歪门邪道,成为被他人所排斥的对象。

同时,作为一个人,思想道德发展就是潜藏在人的整个身心发展的过程中。

因而,每一个都应当不忘记自己身为人的本质,不要被欲望、金钱迷失了自己本有的善良,成为欲望的奴隶和金钱的附庸。

“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

不断追求人的完善、和谐、丰富,一方面是人性的内在向往和本能的自然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外在要求,它是主客观的统一。

因而,首先学校、家庭需要为人的这种本能的自然追求提供机会与环境,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看,也必须在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实现和谐、整体、多方面的发展,从而适应社会,遵守社会规范,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思想道德教育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小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当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深入人心的时候,小学生才能够既担当起创新知识的重任,又能够担当起国家复兴、社会稳定的重任。

中国人所说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就很说明了问题,思想道德比其他任何教育都更加重要。

缺乏了思想道德教育,整个教育就失去了赖以维持的根基,因为一个没有思想道德的人,将其培养出来只会成为社会的负担,乃至于文明的罪人。

(二)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小学生意志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还是很差的。

他们不善于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持久地完成一项工作,常常依靠外力的督促和管理。

从小学生的个性来说,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经历不丰富,从而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极易根据自己的喜好、情绪做出符合自己意愿的行为,而不顾他人的感受、学校的规范等等。

小学生对于一些规范缺乏认识,则容易以自己的愿望行事,而没有规矩,甚至于破坏所有的规则。

家中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长大后成为了“巨婴”,就可见一斑。

要让孩子克服不能的冲动,转向对本能的压抑与理性的思维与西靠,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当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他才能够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生活,获得他人的认可。

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从最基本的规范进行,通过各种形式如故事、游戏的方式将一定的行为规范教给小学生,让他们明确到不良行为的后果。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将一种外在的道德约束力来促使小学生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克制不良的行为习惯。

在思想道德的引导下,小学生对于如何开展正当的行为,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能够形成基本的认识,这对于小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当小学生明确了相应的规范,明确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之时,他才不会以一己之欲望来做为所欲为,而是会在社会规范、法制与风俗习惯的制约下,做符合社会标准与道德规范的事情。

(3)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小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缺乏判断力,再加上他们模仿力极强,从而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

如果缺乏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那么他们就对于一些行为、现象缺乏思考的工具与参照的标准,从而在复杂的大环境中迷失自我,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缺乏道德判断力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小学生模仿动画片而带来校园暴力的现象,由于没有认识到对他人伤害的严重性以及基本的道德发展,从而并不以自身的行为感到愧疚与不安,反而将其作为一种玩乐。

这对于校园文化、家校关系都会带来问题。

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教给学生评价事物对错的标准,能够以此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彰显自我的主体性,而非在大众潮流面前不知所措,甚至竞相模仿。

当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下有了对正当行为的基本认识,那么他们就能够在面对社会现象与行为时做出自己的正确道德判断,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4)思想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传媒内容所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泛娱乐化已经成了高渗透的社会现象。

经典是可以调侃的,历史是可以戏说的,甚至新闻也可以制造。

“长期靠娱乐这种文化快餐或调味品长大的青少年,更不免患上精神贫血症。

”泛滥化的娱乐,导致小学生情感淡漠,充当娱乐的看客,对社会事件习以为常,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阻碍了小学生的审美判断力。

在泛娱乐化的浪潮之下,审美与审丑变得难以分辨,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审美判断力,极易受到丑文化的影响。

很小学生认为搞笑、美女、恶搞就是美。

而忽视了对美的深层内涵的把握,甚至于走上了审丑的道路。

只有真正的美能够让人得到心灵的慰藉,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相遇与对话。

而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生的审美判断力的形成过程中就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生能够在把握基本的道德原理与道德法则的情况下,不再是从肤浅的层面对事物进行表面的理解,不再是以一种感官的娱乐作为美丑的标准,而是将具有高尚情怀、能够引发情绪共鸣、能够让人产生精神上的充足的事物才是真正的美的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小学生才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网络视频与所谓的艺术进行有效的分辨,在不断的分辨与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与人生境界,摆脱低级趣味的影响而成为真正能够有自主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将感性和理性统一的人。

五、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课堂理论教学

课堂理论教学是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学习,将一些基本道德理论,比如要遵纪守法、爱护他人、保护环境、懂礼貌、诚实等等,这些基本的道德概念进行学习与理解。

课堂理论教学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其缺点是单纯的理论说教导致学生兴趣不大,难以理解,同时更无法将所学的理论与自己日常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现象。

课堂理论教学的大致模式为:

以固定的教材为蓝本,根据教材内容,由教师对内容进行阐述和讲解,而学生主要是以听众的形式对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忆与理解。

整个教学过程,多是抽象理论的堆砌,而少有具体相关思想道德事件的举例阐发,更缺乏相关的视频素材进行情境的在线。

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慢慢地也将从历史的舞台退出,因为这种方式难以切合时代的发展以及小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与期待。

就笔者所调研的三所学校而言,访谈的9位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中,他们均表示自己在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中,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主要是教师对内容进行解释,学生在坐着好好听。

如果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我鼓励他们举手来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非常有效地传达道德的规范、法制观念等相关的道德知识,“学生只要认真听了,这些知识的理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教师也表示,学生真正认真听讲的还是占少数,多数学生表示这样的课堂没有意思,其中有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就表示“我们更喜欢老师带我们去做志愿服务,上课太无趣了。

听这些东西感觉很空洞,这些道理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我为什么一定要听呢?

我只要在家里、在学校好好学习,不去和别人打架就可以了。

”还有一个五年级的女生说:

“老师说这些东西很重要,一定要记在心里,可是我并不觉得有记住的必要,太难记了,也感觉没有什么用。

”由此我们就看出,小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满意,同时既是小学生能够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最终也难以将思想道德理论与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

如果教师坚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其效果自然是事倍而功半。

(二)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教师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中,在参与活动中获得教育的启示。

课外实践活动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一种是具体活动,比如开展志愿服务,为树木浇水、清扫校园等。

一种是模拟活动,通过模拟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感受,比如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等。

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符合儿童好动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如何设计合适的活动,如何组织儿童进行活动的开展,也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

课外实践活动在应用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需要考虑怎么样的实践活动的安排,这些程序如何开展,学生能否按照教师的要求来进行思想道德的反思与实践?

由于实践活动本身具有个人性和综合性,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在听从教师的话来按部就班地开展实践活动,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每一个孩子的悟性和能力也存在差别,因而课外实践活动虽然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但是这种形式也难以进行很好地协调。

这就需要学生的自我总结以及教师的引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性认识与理性的反思来获得有关思想道德的普遍性认识。

根据哈萨克斯坦三所学校的调查,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