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567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2.docx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十八文言常识初步了解2

十八、文言常识 初步了解

考点名称:

文言常识,初步了解.

考点指向:

本考点主要考查常用的初步的文言阅读常识。

要求能运用这些常识阅读浅显

的文言文,“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要求掌握“通假字”、“文言文诵读的停顿与节奏”、“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现象”、“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常见特殊句式”。

其中一词多义的词是考查的重点,古今异义的词是考查的热点。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指出文言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给指定的诗句、文言语句标示朗读的语意停顿;3、准确辨析相同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和用法;4、能应用文言句式的相关知识理解或翻译句子。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

一是要平时掌握好这些常见文言常识的相关知识和规律,学会归纳。

二是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会分析运用,考查的重点也在于“会用”。

考点示例一

阅读下边列文言短文,然后答题。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础F涔凡恢椭Q畈寂酥?

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哉?

注:

杨朱:

人名。

缁:

黑色。

    (选自《列子.说符》)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缁衣而反         (   )

B.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   )

C.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

D.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

选自《2004浙江宁波市中考试题选》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和掌握。

通假字的识别应当从掌握通假的规律入手。

构成通假的前提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具体而言,通假的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用“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衣缁衣而反”“反”通“返”。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马说》: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

③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替代。

《陈涉世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

《活板》: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通“以”。

参考答案:

A、“反”通“返”B、“已”通“以”。

C、“被”通“披”D、“材”通“才”

考点示例二

阅读下边诗文然后答题。

1、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答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选自《20XX年甘肃省中考语文试题》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

①荀巨伯:

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

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

丢下。

④班军:

即班师,出征而回。

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选自《20XX年湖北武汉市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古诗文的诵读、停顿与断句。

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十分重要,平时要注意诵读训练,掌握好诗歌及一般古文诵读的规律。

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

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只有读清节奏,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

B项“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

第2小题是对一般古文的朗读考查,要结合语境,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辨析把握,然后加上标点。

参考答案:

(1)B  

(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考点示例三

阅读下边的文言短文,然后答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

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

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坐:

因为。

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选自《20XX年上海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试题》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一词多义。

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多,一个词能有好几个意思,我们称之为“一词多义”。

这一题旨在通过对“食”的词义理解考查实词“一词多义”现象。

答题时不止要了解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还要熟悉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意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辨析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题目中的“食”它在每个句子中的意义各不相同:

A句中的“食”作“粮食、吃的东西”讲、B句中的“食”作“伺养、喂养”讲、C句中的“食”作“饭菜、酒席”讲、D句中的“食”作“吃”讲。

参考答案:

D

考点示例四

阅读下边的文言短文,然后答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

童仆)追之。

杨子曰:

“嘻!

亡一羊,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问:

“获羊乎?

”曰:

“亡之矣。

”曰:

“奚亡之?

”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仔细阅读文段,结合文义补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既反,( )问:

“获羊乎?

”( )曰:

“亡之矣。

选自《20XX年常德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考查常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结构,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

只有掌握这些特殊句式,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的确切意思。

本题考查的是其中的省略句。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很多,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今天读文言文应当能准确地补出省略成分。

省略句有几种情况:

A.省略主语。

如“(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B.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C.省略宾语。

如“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

D.省略介词。

如“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答题时要瞻前顾后,仔细辨别推断。

参考答案:

杨子、邻人

考点训练一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左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下面语境中“故”字与“故逐之”的“故”意思相同的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温故知新

C.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欲擒故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战于长勺。

(2)公将鼓之。

4、鲁庄公提出了三个可以迎战的条件,曹刿肯定的条件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考点训练二

南歧之见

明·刘元卿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

“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

”外方人曰:

“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笑者曰: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贤奕编·警喻》)

[注释]①瘿:

(yīng)颈瘤病。

即颈上生囊状瘤子。

②群小:

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

细瘦。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

( )

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

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

考点训练三

长虹饮涧

世传虹能入溪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②。

是时新雨霁③,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毂④。

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熙(xī)宁:

宋神宗年号。

②卓帐:

建起帐蓬。

卓:

直立。

③霁(jì):

雨后初晴。

④绡(xiào)縠毂(gú):

丝稠和纱的代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信然        

②是时新雨霁        

③虹两头皆垂涧中        

④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指出所通的字和含义。

①   通   ,意思是        

②   通   ,意思是        

③   通   ,意思是        

3、从文中所写的内容看,《梦溪笔谈》是一部介绍   的书。

4、长虹饮涧的过程为                          。

5、“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写出了彩虹从   到   的过程。

6、作者是采用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符合本文介绍的知识吗?

★8、指出下列句子“之”的含义和用法。

①予与同职扣涧观之

②立涧之东

 ③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

为什么?

考点训练四

猫号

明 刘元卿

齐奄家畜一猫①,自奇之,号于人②,曰“虎猫”。

客说之曰③:

“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为‘龙猫’。

”又客说之曰:

“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浮云,云其尚于龙乎④?

不如名曰‘云猫’。

”又客说之曰:

“云霭蔽天,风倏散之⑤,云故不敌风也。

请更名曰‘风猫’。

”又客说之曰:

“大风飙起⑥,维屏以墙⑦,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

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

“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矣⑧,墙又如鼠何?

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⑨嗤之曰:

“噫嘻!

捕鼠者,故猫也。

猫即猫耳,胡为⑩自失本真哉!

[注释]①畜:

养。

②号:

名号。

这里作动词用,即取名号。

③说(shuì):

劝说。

④其:

语气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

尚:

崇高。

这里是超过的意思。

⑤倏:

急速。

⑥飙:

暴风。

这里作“起”的状语。

⑦维:

句首语气助词。

屏:

屏障。

维屏以墙:

以墙为屏障。

⑧圮(pǐ):

毁。

⑨东里丈人:

作者假托的人物。

丈人:

老人。

⑩胡为:

为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奇之(     )

(2)客说之曰(      )

(3)请更名为“龙猫”(      )

(4)龙固神于虎也(       )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云霭蔽天,风倏散之                      

(2)大风飙起,维屏以墙。

                      

★3、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浮云,云其尚于龙乎?

B、大风飙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故土石何?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4、读完全文,你认为应该给齐奄所养的这个动物命名为          。

考点训练五

小港渡者

清·周容

庚寅冬①,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②。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

”渡者熟视小奚③,应曰:

“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⑤。

束断书崩,啼末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⑥。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⑦。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⑧,其犹是也夫⑨!

注释:

①庚寅:

公元1650年。

②小奚:

小书童。

木简:

这里指木板。

③熟视:

仔细看。

④阖:

关闭。

⑤扑:

同“仆”,跌倒。

⑥牡下:

上锁。

⑦爽然:

若有所失的样子。

⑧穷暮:

穷途日暮。

⑨其犹是:

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犹是:

如同这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望城二里许(    )

(2)徐行之,尚开也(     )

(3)予愠为戏(     )

(4)趋行及半(    )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A、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B、束断书崩

C、理书就束

★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B、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语: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译文:

                            

5、简答题:

本文的主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