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5677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docx

2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础知识

使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即革命的领导、对象、动力以及革命所要达到的直接目标。

思想教育

使大学生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所规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深刻认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能力培养

使大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教学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本章结构

第一节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原著研读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6学时

引言:

进入19世纪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政治衰败、经济落后。

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中国遂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掠夺、欺凌的对象。

英国资产阶级扮演了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于1840年6月发动了对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第一节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7世纪中叶,中国处在清王朝统治时,世界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18世纪60年代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给生产力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

“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

”19世纪初,当非洲、美洲、大洋洲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先后沦为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后,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加紧将它们的魔爪伸向世界的东方,伸向中国。

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方面使独立的中国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另一方面促使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把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就是西方列强不断入侵的过程。

1842年8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以及其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856年10月和1857年10月,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父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此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外国资本主义从沿海口岸深入到中国内地,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解体和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方式,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形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大大加深。

1900年6月,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彻底勾结起来,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彻底控制,成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性质畸形的社会,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外敌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第三,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既受外国资本的严重排挤和打击,又受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抑和阻挠;同时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因而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封建势力——无论是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还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是近代中国最反动的势力。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中国革命的方式方法,制约着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因此,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成为近代中国的基本任务。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的前进。

(2)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且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

中国要在世界的东方屹立起来,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二、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1、近代中国革命各阶级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封建地主阶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一些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救国良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们要求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希望改良社会,学习西方。

19世纪6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他们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企图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军事装备来巩固和强化封建统治。

洋务运动没能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趋势,也未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2)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9世纪50--60年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农民政权,显示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巨大威力。

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它不可能彻底摧毁旧制度,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制度,不可能引导中国走向独立与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伴随着近代工业在中国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生长。

处于上层的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旨在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自上而下和平改良的维新运动。

1898年的戊戌变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虽然很快失败了,但仍有其进步意义:

“救亡图存”、“变法维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发展资本主义、走独立富强的道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提倡民权,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介绍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都绝对不允许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4)辛亥革命。

毛泽东指出: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

案例

近代志士仁人的救国出路探索说明中国革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以太平天国为例,农民不能领导)。

2、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要性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能够巩固和发展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

“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为什么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呢?

首先,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

毛泽东指出: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这就是中国的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讨论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为什么?

其次,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这是根本的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起就受到多方阻碍,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一是外国资本的压迫。

二是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

三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农村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购买力极其微弱,致使国内市场显得非常狭小。

四是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

另外,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与帝国主义是利益关系);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与封建主义是血缘关系)。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

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

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必须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必须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必须具备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3、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条件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投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新的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会到来。

中国新的生产力的增长,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由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而唤起的中国人民及其先进分子的新觉醒,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使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具备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五四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

毛泽东指出: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

中国的五四运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导阶级的作用,使斗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第三,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

第四,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前途已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虽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都是相同的,但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领导阶级、革命前途以及发生的时代条件,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

其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权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民主革命“由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根本地改变了革命的面貌,引出了阶级关系的新调度,农民革命的大发动,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革命彻底性,由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在资产阶级领导革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政权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消灭日本侵略者,实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只有这一切,才能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解放,才是中国人民所欢迎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实现中国由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深刻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作了完整精辟的概括,这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动力、对象、性质、前途。

深刻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党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认识的结晶。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认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革命的政党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

中国革命的敌人,也就是对象,只能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这是因为:

(1)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2)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内在原因。

(3)官僚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又一重要对象。

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而并不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一直难以获得正常发展。

正因为如此,民族资产阶级有要求革命的一面,是革命的动力之一而不是革命的对象。

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官僚资本不是像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那样,在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和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通过超经济强制的手段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

它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官僚资本的发展在根本上不等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把中国引向繁荣之路;恰恰相反,它只能使中国变得民穷财尽,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也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中的“人民大众”,是指革命的动力。

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

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最广大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是无产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一,农民人数最多;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第二,农民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最坚决、最具爱国精神的力量。

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和农民中的中农的地位有些相像,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日益走向破产和没落的境地。

所以,他们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其缺点是,有些人容易受资产阶级的影响,因而必须在他们中进行革命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仅产生较晚,而且有着产生的特殊道路,即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由直接投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和商办的近代企业的地主、官僚、商人形成;二是由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主转化而来。

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

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易于同敌人妥协,常常发生动摇。

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表现为进步、革命与妥协、软弱的两重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使得他们虽然能成为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

同时,也决定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对他们政策的两面性,即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人类社会一般的革命规律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然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主要是由中国的如下几个情况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民阶级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都不能担当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领导任务。

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中国无产阶级也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它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

除此之外,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自己的许多特殊优点,有利于它在中国革命中成为领导者:

第一,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彻底;第二,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比较了解农民疾苦,和农民有一种天然联系;第三,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然不多,但分布相当集中,便于组织起来。

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己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因为,无产阶级领导权是通过其政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发动者、组织者、领导者,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最后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

在旧的制度下,必须有一个先觉悟的领导集团,发挥先锋队的作用,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教育广大的无产者,从而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在斗争中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谁任命的,而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其党员了解群众、忠实地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和牺牲赢得的,即要经过一个长期艰苦和正确的争取群众的工作过程。

无产阶级通过其政党实现领导权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根据历史的发展进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并在每个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提出相应的动员口号,使群众明确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行动起来,无产阶级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要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和忠诚,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模范;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与同盟者建立适当的关系,并巩固和发展这个同盟;共产党自身的队伍要发展,并保证思想的统一性和纪律的严格性。

无产阶级还必须要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因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不是天然的,而是必须争取的,尤其要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把握和坚持领导权要注意如下几点: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一个关键;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在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上,必须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倾向。

右是放弃领导权;“左”是把自己孤立起来。

“左”和右都会葬送无产阶级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并作了科学的理论说明。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论断。

他指出:

“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

“但是,现实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这种革命正在中国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

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即使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而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上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的专政,反对把中国社会建成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在经济上是把帝国主义者和汉奸反动派的大资本家企业收归国家经营,把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农民所有,但保存一般的私营资本主义企业,也不废除富农经济。

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因为,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成分。

因此,这种新式的民主革命,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另一方面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毛泽东指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

毛泽东全面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因此,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是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是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

(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