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593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1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至2012年底,白塔河流域已建水电站57座,总装机容量64.96MW,年发电量约2.20亿kW•h。

1.3综合利用与开发任务

综合利用要求:

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利用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统一管理、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利益、维护河流健康、保护生态环境;

着力打造民生水电、平安水电、绿色水电、和谐水电,最终以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主要从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旅游及生态用水等方面提出河流的综合利用要求。

开发任务:

按照河流综合利用要求,统筹协调好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系,根据河流自然特性及建设条件,考虑河流已建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本次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任务为:

发电、灌溉与生态保护。

1.4开发方案与近期工程

开发方案:

本次规划拟新建电站17座,总装机容量32.82MW,年发电量1.23亿kW·

h。

考虑流域梯级开发及水力资源情况,结合实际,提出本次白塔河干流梯级开发方案如下:

刘家山235(已建)—三江191.8—初居172.5(已建)—湾头167.7(已建)—余家155.3(已建)—湖石142.5(已建)—焦湾133.5(已建)—富庶125—汇潭118—耳口108(已建)—云台95.4(已建)—蔡家桥85.4—邓埠40.2(已建)—璜溪26.4(已建)。

近期工程选择:

根据自然条件及工程实际,规划近期拟新建三江、昌坪一级、鲁水坑、桂港、陈家丁、双港口一级、龙石坑、梅潭、大觉山二级、新港等电站10座、改造湾头、高坊一级、潢溪等电站24座,新增装机25.1MW,新增年发电量8233.5万kW•h,近期工程总投资6.11亿元。

2水文

2.1河流水系

2.2气象及水文基本资料

气象:

流域内气候温和,四季变化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极端最低气温为-15.1℃。

流域内多年平均无霜期256天,最大无霜期306天,最少无霜期248天,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9%,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10%。

流域内冬季为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北风。

历年最大风速18m/s,平均风速为1.9m/s。

流域内雨量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上游河段资溪县为2004mm,下游河段余江县为1835mm,1953年资溪县全年降水量达2776mm,降水量最小年为1963年余江站仅1175.2mm。

年内降水分配不均,一般多集中在4~6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8%,7~9月份降雨量只占全年的20%,易形成夏涝秋旱现象。

流域内暴雨主要集中在5~7月,历时以一天较多。

水文基本资料

白塔河流域内有耙石、柏泉水文站,以其作为流域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水文分析计算依据站。

耙石水文站设立于1957年,集水面积为2595km2,有流量、水位、降水量等测验项目,1982年停测流量。

该站测验河段不够顺直,左岸为小山坡,右岸有圩堤,堤顶高程为36m。

基本水尺断面上游约100m有弯道,下游约150m有浅滩。

1970年下游约300m处建有滚水坝一座,修坝后水位约抬高1m左右,1973年又建有5孔进水闸和5孔排水闸各一座,对水位有明显的影响。

该站水位采用吴淞冻结基面,换算黄海基面改正值为-2.162m。

柏泉水文站设立于1958年,为白塔河上游支流泸水控制站,集水面积562km2,观测水位、流量及降水量。

测验河段顺直,河床由细砂卵石组成,测流断面略有冲淤,下游右岸有两条支流汇入,高水时受其影响。

2.3径流

柏泉水文站自1958年始至今有完整的流量资料,故本次取计算系列为1958年~2009年共52年,

耙石水文站自1957年至1981年有完整的水文资料,1957至今有水位数据,故1982~2009年径流系列利用该站历年综合水位流量关系,利用耙石站水位插补径流系列,可得杷石站1957~2009年共53年径流系列。

2.4洪水

洪水特性

白塔河的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洪水期的规律一般是3月起涨,4月进入汛期,7、8月份汛期结束。

历年最大洪峰多出现在5、6月份,尤以6月份出现的机率较多,但也有受台风影响形成的洪水,如1953年8月17日的一次暴雨,造成中下游严重的洪水灾害。

白塔河中上游山高、坡陡,汇流迅速,洪水暴涨暴落,具有明显的山区性河流特性。

据杷石水文站历年大洪水分析,年最大洪水出现时间为4~7月,6月发生次数最多,洪水涨落较快,洪峰维持时间短,一次洪水过程历时一般在三天左右,多半呈复峰型。

历史洪水

据《江西省洪水调查资料》,耙石水文站有1953年调查洪水资料,其洪峰流量为4110m3/s。

经调查考证分析,1953年洪水为白塔河流域自195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按起讫年法计算其重现期为57年。

设计洪水

柏泉水文站自1958年始至今有完整的流量资料,故本次取计算系列为1958年~2009年共52年。

耙石水文站有1957~1981年共25年连续的实测洪水流量资料系列,1982年该站停测流量,该站的水位观测项目完整,为1957年起至今。

通过1957~1981年年最大洪峰流量与年最高水位相关,以延长耙石水文站1982~2009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

经延长后,耙石水文站有1957~2009年共53年年最大洪峰流量系列。

对两测站洪峰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计算时,利用实测系列加入调查历史洪水组成的不连序系列采用P-Ⅲ型线型适线的方法,分别求出其统计参数及各频率设计流量值。

2.5泥沙

白塔河无泥沙观测资料,因白塔河与信江同处江西省东北部,其下垫面条件与信江基本相似,故用梅港站所测的泥沙资料来说明白塔河流域的泥沙情况。

白塔河与信江均为少沙河流,据梅港站1955~2007年泥沙资料统计,梅港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17kg/m3,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137t/km2。

白塔河泥沙年际、年内变化规律与其径流变化规律一致,年际变化大,一般是丰水年多沙,中水年中沙,枯水年少沙。

由于泥沙来源主要是雨洪对表土的侵蚀,因此输沙量与径流量基本呈对应关系,即呈现为多水多沙,少水少沙的规律,但汛期输沙比输水更为集中,枯水期输沙量较少。

4开发方案

4.1河流水能蕴藏量

白塔河流域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全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187.3MW,技术可开发电站77座,装机容量125.30MW,年发电量4.54亿kW•h。

4.2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根据2012年资料统计,白塔河流域总人口50.9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82万人,城镇人口12.10万人;

流域耕地面积77.77万亩;

地区生产总值为99.21亿元;

粮食产量39.29万吨。

4.3电力发展规划及供电范围

《江西省电力发展“十二五”规划》

至2015年底,全省统调电力供应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500千伏电网新增变电容量1250万千伏安,线路新增1921公里,满足2015年全省电力消费量1331亿千瓦时以上、统调电网最高负荷2360万千瓦以上的要求。

同时,电力结构得到全面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上新台阶。

《江西省“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

重点要抓好规划县的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继续落实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和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实现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5万千瓦,解决3.8万户、15万农村居民生活代燃问题和保护森林植被45万亩。

供电范围

根据流域内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原则,经征求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本次规划拟对流域内的17座电站进行开发,总装机容量33.62MW,年发电量1.23亿kw•h。

其中,贵溪市9座,总装机容量22480kW,年总发电量8400万kW•h;

资溪县6座,总装机容量9140kW,年总发电量3100万kW•h;

金溪县2座,总装机容量2000kW,年总发电量800万kW•h。

根据调查,白塔河流域现有水电站发电后均并入本县电网,由县供电公司统一对外供电。

本规划根据规划电站属地,拟用10kV联网线路直送电站所在县的电网。

4.4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开发现状

存在问题

(1)对生态环境、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2)投入不足,资金筹措困难。

(3)水库移民安置任务重。

(4)缺乏完善的开发管理机制。

(5)经济上缺少有利于加快水电建设的政策。

(6)小水电建设还存在着联网政策问题。

4.5综合利用与开发任务

综合利用要求

以促进江西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主要从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旅游及生态用水等方面提出河流的综合利用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

(2)坚持人水和谐保护生态

(3)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开发任务

防洪、灌溉、发电及生态保护等。

(1)防洪

本规划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生产力布局下,研究水库群调度,通过白塔河流域干支流各梯级水库(电站)拦蓄洪水、削峰滞洪作用,缓解各梯级下游乡(镇、村)抗洪压力,减轻洪灾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灌溉

据统计,白塔河流域现有耕地面积77.77万亩,其中水田72.62万亩,旱地5.15万亩;

设计灌溉面积54.3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3.0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48.85万亩。

本规划根据白塔河干支流梯级布置,结合实际情况,利用有利条件,增加灌溉供水范围,提高灌溉用水保证率,为流域农业的高产、稳产提供水源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发电

随着流域近几年小水电的不断开发,水电开发已初具规模。

白塔河流域现有水电工程基本情况见表4.4.1。

水电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来说,白塔河流域已建水电站布局合理,装机规模基本合适,为工业、城乡生活用电以及小规模综合加工企业用电提供了保障。

(4)生态保护

本规划在分析研究工程布局、已建工程效果与影响等方面的基础上,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以人为本及人水和谐的规划理念,对流域内水电开发进行统筹调整,并提出近、远期开发目标,以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要求。

4.6梯级开发方案拟定

梯级开发原则

本次水能开发规划按照《中小河流水能开发规划编制规程》(SL221-2009)的要求,以流域自然特性及建设条件为前提,结合河流已建和在建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河流开发任务(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生态保护等)的情况下确定的。

并考虑流域的综合利用要求,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系。

(1)充分考虑重要制约因素:

如人口集聚区、耕地集中区、重要交通线路、重要环境敏感区、其他重要制约因素等。

(2)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

有条件时,宜规划具有一定调蓄性能的骨干工程。

(3)充分考虑综合(利用)规划要求。

(4)充分考虑开发任务要求:

优先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要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生态环境。

(5)充分考虑现有工程情况:

协调好梯级开发方案与现有工程的关系,尽量利用已有合规工程。

(6)尽量避免跨流域调水开发,跨流域调水应充分论证对调入、调出区的影响,并征求当地政府和群众意见。

(7)尽量避免长距离引水开发方式,避免形成过长的减脱水河段。

(8)应通过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综合分析确定梯级开发方案。

开发方案

(1)干流梯级开发方案

1994年6月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编的《江西省信江流域规划报告》中,对白塔河干流梯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两组开发方案进行比较,最后推荐:

刘家山243.6—三江191.8+引水渠—红卫178.3+引水渠—红旗168.3+引水渠—余家154.3+引水渠—榨树下140.5+引水渠—富庶122+引水渠—汇潭112+引水渠—耳口104.8+引水渠—蔡家桥98.6+引水渠—民兵79.2+引水渠—岩前65—邓埠40.2—璜溪26.4方案为干流梯级开发方案。

2011年10月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编的《江西省白塔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中,原规划至今已过去十多年,随着流域近几年小水电的不断开发,原规划干流上部分梯级开发时在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

其中已建的初居电站和湾头电站分别位于原规划的红卫坝址和红旗坝址附近,但正常蓄水位都有所降低;

原规划余家电站目前分余家和王家两级开发,其中余家梯级已建成,但不在原规划位置,王家梯级因环境问题,目前已停建;

原榨树下梯级现已改为湖石和焦湾两级,该两级目前已建成。

另外,原规划中的岩前水库将淹没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本次规划也拟取消该梯级。

结合白塔河现有已建工程情况,在尽量减少淹没损失、合理利用水力资源又能兼顾生态环境要求的原则下,对原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白塔河梯级开发方案为:

刘家山235(已建)—三江191.8—初居172.5(已建)—湾头167.7(已建)—余家155.3(已建)—湖石142.5(已建)—焦湾133.5(已建)—富庶125—汇潭118—耳口108(已建)—云台95.4(已建)—蔡家桥85.4—邓埠40.2(已建)—璜溪26.4(已建)

本次规划维持《江西省白塔河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中调整方案,不再进行方案比较。

①大细岭水

洪湖51(已建)—石山36(已建)

②青田港

三江口124-月山101(已建)—孔坊87(已建)—肖坊55.6(已建)—瑶圩45.9(已建)

仙源庄161.8(已建)—墩厚137—高坊一级118.2(已建)

关王185(已建)

③梅潭水

龙石坑330

九龙363.1(已建)

新港520

九龙窠一级495(已建)—九龙窠二级375(已建)—福源214.15(已建)—梅潭150——

东亮452(已建)

④陈家墩水

龙井一级416(已建)-龙井370(已建)-龙井三级329.2(已建)-过富桥298(已建)-过富桥二级268-双门石194(已建)

下张263(已建)

鲁水坑362—桂港239—茶山192(已建)———陈家丁160——————

浪港一级356(已建)—浪港二级212.8(已建)

⑤昌坪河

矮岭510—昌坪一级402—昌坪二级267(已建)—梅潭169.5(已建)

⑥斗垣河

双港口一级420—双港口二级293(已建)—双港口三级219.4(已建)—胜发191(已建)—朱家173.75(已建)—余家155.3(已建)

⑦孔坑河

南源470(已建)

⑧港口河

莒洲一级358(已建)—莒洲二级257.5(已建)

⑨铁关河

花山界246(已建)—月亮湾215

大觉山一级456.9(已建)—大觉山二级310

⑩陈坊水

长源330(已建)—陈坊256(已建)—葛坪桥247.5(已建)

4.7水能及开发利用率计算

计算方法

河流水能资源开发率以梯级多年平均发电量(E梯级)占河流理论蕴藏量(E理论)的百分比。

其中,梯级多年平均发电量(E梯级)为河流各梯级(包括已建、在建及规划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之和。

河段理论蕴藏量:

E理论=8760×

9.81×

(QS+QX)/2×

H(kW•h)

其中:

H为多年平均功率(水流出力)N(kW);

QS、QX分别为上、下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

H为上、下断面之间的落差。

河流分段时,考虑集中落差段与落差相对较小的河段,将河流分成若干段,按上式分别计算各河段的理论蕴藏量,然后将各河段的理论蕴藏量相加即求得河流理论蕴藏量(E理论)。

本次规划采用代表年法(即丰、平、枯三个代表年,对应频率为:

P丰=1-P设、P平=50%、P枯=P设=85%)进行计算,首先选取上述3个代表年,对其进行调节及水能计算,求得各时段(年调节水库以月为时段;

无调节和日调节水库以日为时段)平均出力,再乘以时段小时数(以月为时段时取730h,以日为时段时取24h),各年分别将其累加可得3个代表年的年发电量,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

对于多年调节水库,则宜采用长系列操作进行径流调节和水能计算,最后取多年平均值。

发电水量利用率=(来水-弃水)/来水。

水能资源分析

白塔河流域除干流外,还有大细岭水、青田港、梅潭水、陈家墩水、泉坑水及陈坊水等11条主要支流。

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87.3MW,现已开发电站装机容量64.96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2009.41万kW.h。

梯级开发装机容量以陈家墩水最大,为26.32MW;

泉坑水最小,为0.1MW。

流域河流水能资源现状开发率为13.4%,其中以大细岭水最高,为35.3%;

最小的为泉坑水,为3.6%。

河流水能资源规划开发率为20.6%,以梅潭水最高,为52.1%;

电站水能计算

白塔河流域共规划新建17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2.82MW,设计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1.23亿kW•h。

年利用小时数在2600~6000之间,发电利用小时数最多的为蔡家桥电站。

4.8洪水调节计算

防洪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白塔河流域本次规划电站装机均小于1×

104kW,工程等别为V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5级,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5级。

山区、丘陵区电站永久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年一遇;

平原区电站永久性水工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

根据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1997年9月编制的《江西省贵溪市鲁水坑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鲁水坑水电站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

经综合考虑,本规划鲁水坑水电站防洪标准仍采用该设计报告成果。

洪水调节

4.9水库泥沙淤积计算

4.10开发方案选择

根据流域内各条支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着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原则,经征求当地有关部门的意见,本次规划拟对流域内的17座电站进行开发,总装机容量32.82MW,年发电量1.23亿kW•h。

其中近期开发鲁水坑、桂港、陈家丁、梅潭等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22.28MW,年发电量0.71亿kW•h;

远期开发蔡家桥、富庶、汇潭、矮岭、月亮湾、墩厚、三江口7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0.54MW,年发电量0.52亿kW•h。

近期开发枢纽简介

(1)梅潭水库

梅潭水利枢纽位于贵溪市耳口乡梅潭毛家附近,为白塔河支流梅潭水干流梯级,控制流域面积116km2,多年平均来水量1.29亿m3。

开发任务主要是发电,并通过水库调蓄增加白塔河的枯水流量。

水库正常蓄水位拟定150m,总库容5660万m3,有效库容4580万m3。

枢纽主要建筑物设有土坝、溢洪道、厂房等。

河床部分为均质土坝,坝顶长342m,最大坝高47m。

溢洪道布置在左岸堰口,溢流堰长24m,设两孔闸门。

发电厂房设在左岸,装机2000kW,年发电量695万度,可为白塔河枯水期补充流量4.6m3/s。

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开挖182万m3,砼及钢筋砼1.93万m3,水泥5350t,钢筋及钢材877t,木材2400m3。

水库淹没耕地2477亩,迁移人口2340人。

(2)鲁水坑水库

鲁水坑水利枢纽坝址位于贵溪市冷水乡上游9km的河段上,为白塔河支流陈家墩水干流上龙头梯级,控制流域面积68.0km2。

鲁水坑水利枢纽开发任务主要是发电,并通过水库调蓄增加白塔河的枯水流量。

水库正常蓄水位362m,总库容1122万m3,兴利库容698万m3,电站装机8000kW,年发电量2103万kW.h。

工程建成后,可为白塔河枯水期补充流量3.5m3/s,扩大已建的茶山电站的效益。

本枢纽建筑物主要有细石砼砌石双曲拱坝,发电引水隧洞、电站厂房等,坝顶弧长228.35m,最大坝高87.5m。

土石方开挖9.21万m3,石方洞挖1.32万m3,细石砼砌块石10.66万m3,砼及钢筋砼2.74万m3,钢筋制安658t。

5工程及主要建筑物

5.1规划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规划工程布置

本次白塔河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的主要枢纽是指流域内干、支流上具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发电等开发任务,且规模较大或对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水利水电站工程。

根据白塔河干、支流梯级开发方案,并结合流域内各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及流域内已建和在建工程的实际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