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名词解释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028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审计名词解释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审计名词解释2.docx

《审计名词解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名词解释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审计名词解释2.docx

审计名词解释2

审计名词解释2

一、名词解释

1、鉴证业务: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财政财务审计: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旨在纠正错误、防止舞弊。

3、经济效益审计:

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评价,目的是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盈利能力,实现经营目标。

在西方国家,经济效益审计也称为“3E”审计或绩效审计 。

4、合规审计:

是为查明和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或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合同、协议和有关标准而进行的审计。

5、经营审计:

是为了评价某个组织的经营活动在业务、经营、管理方面的业绩,找出改进的机会并提出改善的建议,而对一个组织的全部或部分业务程序与方法进行的检查。

6、风险基础(导向)审计:

是审计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

采用这种审计技术时,审计人员一般从对被审单位委托审计的动机、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出发,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规划审计工作,积极运用分析性程序,力争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7、或有收费:

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

8、认定:

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9、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0、独立性:

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11、函证:

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12、分析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13、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记录

14、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15、审计业务约定书: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定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16、审计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7、重大错报风险:

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8、检查风险:

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19、风险评估:

是指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内容,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目的,在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之前实施的程序。

20、内部控制:

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21、控制环境:

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22、进一步审计程序:

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23、控制测试:

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4、实质性程序:

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25、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26、审计抽样:

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抽取的机会。

27、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28、停走抽样:

它是从预计总体误差为零开始,通过边抽样边评价,来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

29、发现抽样:

它是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之中的情况下,至少查处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

30、存货监盘:

是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31、审计报告:

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2、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

33、审计报告的说明段:

是指审计报告中位于审计意见段之前用于描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理由的段落。

34、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5、标准审计报告:

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

标准审计报告包含的审计报告要素齐全,属于无保留意见,且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

否则,不能称为标准审计报告。

1.审计:

注会对责任方编制的财务报表,提取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以为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信任程度的业务

内部审计:

由担任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在该组织内部独立进行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向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报告

2.审计目标: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效果

财务报告:

企业对外提供的反应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信息披露:

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管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4.审计报告:

注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出具的用于对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5.重要性:

如果同一项错报单独或联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6.审计证据:

注会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14.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了控制的重要环节

15.控制测试:

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测试

16.管理建议书:

注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17.审计抽样:

注师对某内交易或账户余额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18.抽样风险:

注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19.非抽样风险:

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会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0统计抽样:

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

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来评价样本结果包括审计抽样风险不同时具备上面2个特征非统计抽样

21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会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

22实质性程序:

注会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23管理层声明书: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在审计期间向注会提供的各种重要口头申明的书面陈述。

管理层声明书标的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一致。

一般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签署。

24审计业务约定书:

会计师事务所也被审计单位签到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25期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到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生的事实

26应收账款的账龄:

资产负载表中的应收账款从销售实现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应收账款克收回程度与其账龄成反比,时间越长收回的可能性越小

27应收账款函证:

直接发函给被审计单位的债务人,要求审核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是否真实正确

28验资:

注会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者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

 

第一讲审计学的基本概念的名词解释

本章主要的基本概念

一、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并发表审计意见。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描述

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资料进行独立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是指审计希望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是审计工作的指南。

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核检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判断。

审计目的的确定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也与委托人的要求密切相关。

按照现代的审计理论,审计的目的包括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

审计的一般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一般目的的审计意见一般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

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目的描述的介绍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独立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

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一贯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一贯性的要求。

新版的CPA考试教材对审计目的的归纳的介绍(一般了解)

合法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公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的特殊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的会计报表或其他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并发表审计意见。

特殊目的的审计意见一般包括合法性和公允性,但也可以包括效益性等。

三、审计的对象

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的客体,一般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的对象是指审计所要审核检查的客体,即“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2.审计的客体既可以是“被审计的单位”,也可以是“具体的审查内容”

3.审计的具体对象可以分为

1)被审计的单位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

2)被审计的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资料

四、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审计独立性可归纳为:

组织独立、经济独立、工作独立。

五、审计的职能

审计的职能----指审计本身固有的功能,也是其本质的特征。

审计的职能可归纳为:

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鉴证职能

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指通过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按目前国家、行业、企业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衡量,并就其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作出结论,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按规定纳入正常的轨道。

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是指通过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决策、计划、方案是否完善、先进,经济活动是否按正确的决策和目标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资金的使用、管理是否合理有效;经济效益是否较好;会计资料是否完整、真实、正确等。

审计的经济鉴证职能----是指通过审计鉴定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动和会计报表、资料的性质,作出书面证明。

只有通过审计证明,被审计单位的报表才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所认同。

六、审计的任务

审计的任务是----对审计所提出的要求和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是审计的任务。

七、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实施审计后在客观上产生的效果,也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尺。

如果完成了审计任务,就能发挥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制约作用----源于经济监督职能,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鉴证,可以发现错误和舞弊,违法乱纪等现象,及时制止违反法规制度、纪律的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保护财产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

促进作用----源于经济评价职能,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和财务收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指出其合理因素,以便保持、推广;指出其薄弱环节,并给出建议,以便纠正、改进。

证明作用----源于经济鉴证职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并对经营活动的结果—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具有证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的作用。

八、审计的分类

审计的分类----是指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归类。

审计分类的标准很多,一般可以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时间等进行分类。

按审计主体、审计内容进行的分类称为审计的基本分类,除此以外的分类称为其他分类

按审计主体分类。

如:

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由国家审计机关实施的审计。

独立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社会审计。

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独立审计。

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审计或单位审计,是由部门或单位独立于财会部门以外的专职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

按审计内容分类。

如:

财政财务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相关的资料进行的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是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的专项审计。

审计的其他分类

按审计工作进行的时间分类。

如:

事前审计----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审计。

事中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进行审计。

事后审计----是指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进行的审计。

一般而言,事后审计由于目的明确、资料完整,结果较为可靠,是各类审计中最主要的审计形式。

定期审计----是每间隔一定时期都需要进行的审计。

不定期审计----是审计时间不确定,临时性的审计。

期中审计----是在会计报告期期中进行的审计。

期末审计----是在会计报告期期末进行的审计。

按审计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部分审计。

全部审计----也称全面审计。

部分审计----又称局部审计。

按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可分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也称部门审计或单位审计,是由部门或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人员进行的审计。

外部审计----即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之外的机构进行的审计。

按执行审计的地点分类可分为报送审计、就地审计。

按审计工作是否受法律限制分类可分为法定审计、非法定审计。

按审计工作开始时是否通知被审计单位分类通知审计、不通知审计。

按审计证据的检查范围或数量分类可分为详细审计、抽样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