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170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精校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

2018年上海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5分)

1.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2.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3.青山绿水,___________。

(白朴《天净沙•秋》)

4.___________,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

5.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解析:

这是对名篇名句默写的考查。

答案:

1.天气晚来秋2.苔痕上阶绿3.白草红叶黄花4.敏而好学5.人约黄昏后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_________居士。

(2分)

解析:

这是对文学常识识记的考查。

答案:

东坡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解析:

这是对诗歌鉴赏的考查。

答案:

C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9分)

小石潭记(节选)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

B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似与游者相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答案:

(鱼)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_____,潭中游鱼的特点是_____。

(4分)

解析: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仔细阅读全文,读懂内容,抓住题中的信息点,梳理语句,摘引词句填答即可。

答案:

清澈灵动(活泼)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2分)

(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

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

呜呼!

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

同“值”,当值,值勤。

②蝟:

今作“猬”,刺猬。

③已:

语气词。

1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4分)

(1)而极爱才()

(2)嘱易新帽过年()

解析:

这是对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的考查。

答案:

(1)很(非常)

(2)换(更换)

1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

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

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

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

解析:

这是对句子翻译的考查。

答案:

A

1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__。

(4分)

解析: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答案:

一笑不复言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20分)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sì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下图)。

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

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

“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

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

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

按照设置规范,斑马线最小宽度为3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60~80厘米。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

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

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

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

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

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

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kùsì()

解析:

这是对汉字识记的考查。

答案:

酷似

15.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4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解析:

这是对原文内容理解的考查。

答案:

B

16.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

(8分)

解析:

这是对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考查。

答案:

(1)古罗马时期的“跳石”

(2)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

(3)保护行人安全

(4)斑马线的作用

17.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

(3分)

解析:

这是对说明方法作用的考查。

答案:

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性。

18.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

答案:

示例1:

认同。

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能更清楚地注意到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

示例2:

不认同。

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20分)

酸橙

①金华的亲戚送了我家一麻袋的橙子。

橙甜,汁液淌嘴角。

吃了橙,手也舍不得马上洗,用舌头舔一遍,把橙汁舔干净。

村里没有人种橙。

父亲说,这个橙好吃,下次来你带两棵橙苗来。

②第二年,我家后院的空地上种上了橙苗。

③又三年。

橙子树高过了瓦屋,开了花。

树冠伞形,圆圆的,撑开的伞一样。

橙子花白白的,五片花瓣,中间黄色的花芯。

满树的花,绿叶白花披在树上。

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去看橙子花。

花开时节,正是雨季,雨滴滴答答,也不停歇。

每下一次暴雨,花落一地,树下白白的一片。

雨季结束,花也谢完了。

花凋谢了,青色的黄豆大的橙子,结了出来。

④橙子的皮还没发黄,青蓝青蓝,但个头已经塞满一只手掌心了。

我便跑去摘橙子吃,用刀切开,掰开肉瓤,黄白色,汁液饱胀。

我塞进嘴巴,又马上吐出来,眯起眼睛,浑身哆嗦。

母亲笑了起来,是不是很酸啊。

我说,牙齿都酸痛了,没见过比它更酸的东西,比醋还酸。

母亲说,没熟透的果子都酸不溜秋的,等皮黄熟透了,酸就变成甜了。

⑤皮黄了,和油菜花一样黄得澄明纯粹,可橙子还是酸得牙齿漂浮。

我对这棵橙子树再也指望不上了。

可父亲不死心,说,还是霜降呢,冬至以后肯定甜蜜蜜,野柿子也是冬至后甜蜜蜜的。

过了冬至,剥橙子吃,还是酸。

⑥金华的亲戚又来了,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是他给错了树苗。

我们全家彻底死心了。

橙子吊在树上,再也无人问津。

⑦橙子熟了,唯一吃它的,是鸟。

鸟啄食的橙子会腐烂,掉下来。

没有啄食的橙子,不落地,还吊在枝桠上,第二年又返青。

⑧过了几年,橙子树蓬蓬勃勃,树冠有一个稻草垛那么大。

看着满树的花,我大哥不免叹气,说,这棵橙子树,像一个漂亮的女人却生怪胎。

我书读不好,母亲以橙子树作例子,教育我:

“你看看这棵橙子树,好看,结的橙子却难吃,是没用的。

做人也一样,肚子里要有货。

⑨有一次,我表哥来,他是镇里有名的厨师,看着树上黄澄澄的橙子说:

“酸橙?

这可是个好东西!

烧鱼,用半个橙子,放点盐煮,比什么都鲜,什么佐料也不用放。

做酸汤也好,不用醋不用酸菜,是做酸汤最好的料了。

”我母亲说,哪有用酸橙子烧菜的。

表哥掌勺,烧了鱼,烧了酸汤。

我母亲吃了,说,确是好味道,一个酸橙,烧出两个好菜。

⑩邻居知道了酸橙可烧鲜鱼,烧酸汤,家里做喜事,提一个篮子来,向我母亲要十几个酸橙。

提篮里,还拎十几个鸡蛋来。

我母亲怎么也不收,说,以前觉得没用,现在可以提鲜,算是没白白种了它。

⑪后来,我父亲患了一种病,就是打嗝,怎么也控制不住。

一次,有客人来,见我父亲不停打嗝,说,你这个病是不是好几年了。

父亲说,是啊,大小医院看了十几家,没结果。

客人是个医生,他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断病根,只是很难找。

父亲说,打嗝太难受了,难找也要找。

客人说,用酸橙泡水喝,喝三个月,便好了。

我父亲把他拉到后院,客人满脸惊喜:

“这就是酸橙,熟后不落蒂,四季有鲜果。

⑫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收木料的人,对我父亲说,这棵树要不要卖呢?

我出好价钱。

父亲说,收它干啥?

收木料的人说,酸橙木打木床,比任何木头都好,蚊子不入屋。

我父亲说,钱再多,也会用完,树却年年开花,是钱换不来的。

19.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

(3分)

解析:

这是对句子分析的考查。

答案:

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树冠圆圆的形态,表达了“我”对橙子树的喜爱。

20.下列对⑨—⑫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哥知道“我”家有酸橙,专程来烧酸鱼汤。

B.母亲现在觉得酸橙有用,舍不得和邻居交换。

C.从医生的话可以看出,酸橙并不是多见之物。

D.父亲为给自己做床,不愿意高价卖掉酸橙树。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

C

21.种上橙苗后,“我们全家”对橙的情感变化过程是,从_____到______再到惊喜。

(4分)

解析:

这是对心理活动的考查。

答案:

期待绝望

22.文章写的是酸橙,却从吃甜橙写起,目的是:

(1)_________;

(2)_________。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答案:

(1)写出了橙子的甜,与后文酸橙的酸形成强烈的反差。

(2)引出下文种橙苗的内容,交代了酸橙的来由。

23.文章借酸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请写出两点。

(6分)

解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从人对事物价值认识的角度作答。

答案:

示例:

①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有特别珍贵的价值。

②发现一个事物的价值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③要善于从多角度去认识一个事物的价值。

④凡物皆有价值,不要轻易否定。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0分)

某学校艺术社团日前在校园宣传展板上,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引发同学们的关注。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是“奇妙”还是“奇怪”?

交响乐演绎鲁迅作品

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交响乐《鲁迅》,以《社戏》为序曲,共有《闰土》《阿Q》《祥林嫂》等九个乐章,演绎鲁迅的文学作品。

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

在《朗读者》节目中,京剧名家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种新奇的朗诵形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年轻人也从中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型杂技剧《神话》借助杂技特有的肢体语言,讲述关于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的中华创世神话。

该剧编导表示:

“杂技为神话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及想象空间。

24.由此同学们又想到了一些现象,其中属于艺术类“奇葩”组合的两项是()(4分)

A.昆曲《牡丹亭》融入电子音乐

B.维也纳交响乐团来到上海演出

C.路边的电话亭变身书刊阅览亭

D.苏州评弹弹唱《威尼斯商人》

E.中华武术和西洋拳击同场竞技

F.儒家经典《论语》翻译成英语

解析:

这是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答案:

AD

25.细心的同学发现材料中遗漏了一个小标题,请你拟一个供社团选用。

(3分)

解析:

这是对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考查。

答案:

用杂技讲述中华创世神话

26.社团组织同学们讨论:

艺术家们用这样的“奇葩”方式组合,到底是“奇妙”还是“奇怪”?

请说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明确“奇妙”或“奇特”,并说出相应的理由,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1:

奇妙。

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用杂技来演绎神话,其特有的肢体语言,能呈现远古时代引人遐想的神秘氛围,使人印象深刻。

示例2:

奇怪。

不同艺术方式的组合,看似新奇,实则怪异。

京剧韵白本来就不为大众所熟知,王佩瑜用京剧韵白朗诵古诗词不伦不类,不能准确传达诗歌的韵味。

四、写作(60分)

27.题目:

真的不容易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解析:

这是对全命题作文的考查。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

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

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答案:

范文:

真的不容易

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一元城市生存活动,深刻地体会到了赚钱的不容易。

集中、分组、交待规则和注意事项,在老师安排下,我们很快就带着“卖出所领取的笔和头巾,自行解决午餐”的任务,信心满满地出发了。

在出发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任务——跟陌生人握手,并各自获得了一元钱本金。

接着,作为“闪电公司”总经理的我便和队长小金哥带领“公司”另4个成员去国光超市完成第二个任务——卖头巾和换笔。

“这件事也不难,一个头巾才卖5块钱——要知道,平时大家吃根雪糕都要吃10块钱一根的,5块对买的人来说,是小钱!

”果然,在路上,我们就很顺利地卖出了两个头巾。

所带来的笔也全部也换了出去,并将用笔从陌生人那里换来的东西全部卖了出去。

一想到我们小队5人现就有30元的集体财产了,大家都高兴极了:

“原来,生存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嘛!

谁知,我们高兴得未免太早了一点。

因为打那以后,直到国光超市门口,我们再也没能卖出去一件物品——我们的好运好像到了头。

现在物价飞涨,30元的“集体财产”远远不够全队五人生存一天,所以我们只好继续边走边推销“商品”。

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地一大道。

本以为地一大道人员流动比较大,我们可以在这里赚个盆满钵满的,谁知在地一大道待了十分钟,除了一个哥哥买了一块头巾外,无论我们怎么推销,再也没人买我们的东西了。

“赚钱原来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我不禁嘀咕道。

忙碌了半天,已近中午,我们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因为下午还要进货,所以我们不愿意将一上午所得的钱,也就是下午进货的钱花在午餐上。

队长小金哥哥便和我们商量,决定用劳动换取食物。

想到“店大欺客”,我们便把目标锁定在一家小一点的餐馆——“崇义饺子”馆上。

老板是个阿姨,但阿姨却嫌麻烦,拒绝了我们的请求。

“怎么办呢?

”正当我们绞尽脑汁时,我看见有客人吃完了,阿姨却由于只有一个人忙不过来,有的桌面没来得及收拾。

“哈哈!

天助我也!

”也许大家是心有灵犀,我们几个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赶了过去,帮着阿姨一起收拾碗筷。

或许是为了感谢我们帮她收拾桌面,或许是因为心生怜悯,反正不管怎么样,阿姨最后还是给我们煮了两盘饺子——谢天谢地,这下肚子终于有着落了!

吃完饺子,谢过阿姨,我们开始讨论下午的活动。

小金哥哥建议我们先进菊花茶,然后去大润发卖。

方针确定好后,我们开始行动了。

菊花茶进价1元1瓶,我们准备卖3元1瓶。

到了大润发,我们在肯德基前摆了个“菊花茶地铺”。

而且改变推销方法,除留一个人和小金哥哥看“地铺”外,其余四个人都一人拿一瓶去推销。

不知道是四个人人多力量大,还是大家本来就想喝水的原故,我们卖得很成功。

但不知为何,最后三瓶特别难卖,跑来跑去,问了不知多少路人也没能卖出去。

就在大家感到绝望时,我看见一个老奶奶。

她正买回东西从商场出来准备回家。

我问她要不要买瓶菊花茶,奶奶看了眼我们手中三瓶菊花茶,就问三瓶共多少钱。

在听我们说四元三瓶,再加送两块头巾便宜一点卖给她后,奶奶开心地买掉了最后三瓶菊花茶。

这样,我们就顺利结束了下午的活动。

回到活动出发地,财务部长算出我们共计赚了73元。

看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钱,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我也一样。

在高兴之余,我则想得更多:

天上不会掉馅饼,爸妈赚钱也不容易,以后可不能拿钱不当钱,乱花了!

考试考高分的小窍门

1、提高课堂注意力

2、记好课堂笔记

3、做家庭作业

4、消除焦虑、精中精力、

5、不忙答题,先摸卷情、不要畏惧考试。

6、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持之以恒。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位考生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面对考试内容,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进而应采取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考试,获得理想的成绩。

像压轴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总是比较难,目的是提高考试的区分度,但是一般只有4分左右,很多考生都可以把前面两小题都做对,特别是第一小题。

二是认真审题,理清题意

每次考试结束后,很多考生都会发现很多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都解错了,非常可惜。

做错的原因让人既气愤又无奈,如算错、看错、抄错等,其中审题不仔细是大部分的通病。

要想把题目做对,首先就要学会把题目看懂看明白,认真审题这是最基本的学习素养。

像数学考试,就一定要看清楚,如“两圆相切”,就包括外切和内切,缺一不可;ABC是等腰三角形,就要搞清楚哪两条是腰;二次函数与坐标轴存在交点,就要分清楚x轴和y轴;或是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熟悉的题目,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熟悉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三是要活用草稿纸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有些学生一场考试下来,几乎可以不用草稿纸,但最终成绩也并不一定见得有多好。

不过,我们查看这些学生试卷的时候,上面密密麻麻写了一堆,原来都把试卷当草稿纸,只不过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考试时间是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提高解题速度,这没错,但很多人的解题速度是靠牺牲解题步骤、审清题意等必要环节之上。

就像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要么不用,要么在打草稿时太潦草,匆忙抄到试卷上时又看错了,这样的毛病难以在考试时发现。

在解题过程后果,我们应该在试卷上列出详细的步骤,不要跳步,需要用到草稿纸的地方一定要用草稿纸。

只有认真踏实地完成每步运算,假以时日,就能提高解题速度。

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

只要你把每个会做的题目做对,分数自然就会高。

四是学会沉着应对考试

无论是谁,面对考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这很正常,没什么好大惊小怪,偏偏有的学生会把这些情绪放大,出现焦躁不安,甚至是失眠的负面情况,非常可惜。

就像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这也很正常,此时的你更应不慌不躁,冷静应对在考试,有些题目难免一时会想不出解题思路,千万记住不要钻牛角尖,可以暂时先放一放,不妨先换一个题目做做,等一会儿往往就会豁然开朗了。

考试,特别像中考和高考这样大型的重要考试,一定要相信一点,那就是所有试题包含的知识定理、能力要求都在考纲范围内,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

考试遇到难题,容易让人心烦意乱,我们不要急于一时,别总想一口气吃掉整个题目,可以先做一个小题,后面的思路就慢慢理顺了。

考试高分秘诀是什么?

试试这四个方法,特别是中考和高考生

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要掌握好相关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学会一些考试技巧。

因为一份试卷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题目的难易程度不等,再加上时间的限制,更需要考生运用考试技巧去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这样才能获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在每次考试结束之后,我们总会发现这样有趣的情形:

有的学生能超常发挥,考个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却出现粗心大意的状况,令人惋惜。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运气”的原因,其实更深次的角度来说,这是说明考试准备不足,如知识掌握不扎实或是考试技巧不熟练等,这些正是考前需要调整的重点。

读书学习终究离不开考试,像中考和高考更是重中之重,影响着很多人的一生,下面就推荐一些与考试有关的方法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考试成绩。

一是学会合理定位考试成绩

你能在一份卷子当中考几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知识定理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像最后一道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及最后两道大题,如果你没有很大把握一次性完成,就要先学会暂时“放一放”,把那些简单题和中等题先解决,再回过头去解决剩下的难题。

因此,在考试来临之前,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