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823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docx

对外交往与冲突教案

【导入】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入:

4月23日下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驶进了阅兵海域,让人们想起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观场面。

600多年前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到底创造了什么样的航海奇迹呢?

他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实现远航?

明代的对外关系中还发生过哪些重大的事件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为你拨开历史迷雾,再现那段历史与辉煌。

评论(0)活动2【活动】 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1)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明确西洋的确切范围,设问:

郑和是谁?

他为什么要下西洋?

由各组推选的历史小专家提供本组收集的资料,介绍郑和的生平事迹。

(2)教师出示《郑和下西洋路线》的挂图,明确地讲解“西洋”的历史范围——明代的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让学生对照地图明确西洋的确切范围,并注意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古今地名变化。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进行全面地分析,分组讨论得出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4)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危险?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教师设问:

面对这么多的困难,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动脑筋思考问题。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对照〈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由一个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情况,请一位同学在图上展示或演示课件,带领同学们一同探寻郑和的足迹。

(讲述过程中注意:

时间、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

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

最远到达哪里?

)。

然后师生共同了解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1405——1433年

次数先后7次

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共200多艘

人数每次出海2.7万——2.8万

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过渡:

曾经的航海家郑和在他那个时代无从放眼世界看看西方的航海家在这之后都经历着什么,但今天我们有幸站在历史的新高峰同时回望那个时代中国与世界。

师总结:

从这张对照表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不仅时间早,而且规模大,远航次数多,涉及的地区范围广,这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那么当时的明王朝耗费如此国力,让郑和七次远涉重洋有着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归纳、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渡)多媒体播放光饼图片和来历,导入戚继光抗倭

评论(0)活动3【活动】戚继光抗倭.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首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指导学生观看《戚家军抗倭形势》图,以对倭寇的骚扰范围之广、危害之深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再导入面对这么严重的倭患,当时明朝政府派谁去抗倭?

过渡戚继光的个人生平。

2、戚继光(民族英雄)抗倭

指导学生观看《戚继光》像及戚继光的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然后让学生阅读戚继光的生平事迹,再结合“动脑筋”一题说一说从戚继光身上能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探究一:

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戚家军经过严格训练,军队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军民配合,同仇敌忾。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问题探究二:

这是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提起戚家军,我们就会联想起岳家军,学习了戚继光抗倭,我们就会想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

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为什么?

(提示:

从抗击对象分析)

师讲述岳家军抗击的是女真族,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属于民族内部纷争,而戚家军抗击的是日本人,属于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过渡)刚才我们共同了解了明代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外来入侵的史实,此时还有一处地方受到西方殖民者的骚扰。

我们接下来来了解一下。

评论(0)活动4【活动】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播放: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片段。

澳门近代是被西方哪个国家强占的?

(葡萄牙)你知道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并请学生整理、讲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

什么时候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引导学生思考:

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

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

(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

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

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评论(0)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明朝对外交往的友好与冲突,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的一面;明朝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

他们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

明代对外交往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的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开始落后了。

评论(0)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1、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导入】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导入本课】教师网络新闻时事接轨,导入本课:

提问:

近日在美国纽约的拍卖会上,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近亿元人民币,将一件明永乐年间的郑和存世的“唯一手书真迹”佛经收入囊中。

这件事情,引起大家热议!

我想找同学来回答一下,是什么原因使郑和被大家这样重视呢?

学生:

是因为郑和下西洋闻名世界!

教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郑和走入明朝,去了解那段历史。

(书写课题)

板书:

课题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设计意图】利用身边的新闻媒体等创设情境,通过播放拍卖会图片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引出本课课题作铺垫。

评论(0)活动2【活动】郑和下西洋.第一部分:

【交往篇】郑和下西洋

【才华横溢】关于“郑和下西洋”,你了解多少呢?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心目中的郑和呢!

【设计意图】同学根据课前预习或者课外学习介绍郑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同时激起同学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视频探究】让我们来通过视频学习“郑和下西洋”,请同学们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完成学习“郑和下西洋”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郑和下西洋》进一步探究下西洋盛况。

创设情境,更加直观的更受历史,培养了学生从视频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特点,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链接拓展】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走郑和路”,感受一下,他的伟大行程!

【自主探究】结合教材和幻灯片图片,探究“西洋”含义?

【设计意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的掌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幻灯片明确郑和下西洋的宏观范围,训练学生观察、识图和想像能力,更加深入了解“西洋”范围。

同时辨别古今地名的不同。

【史料探究】下面就让我们结合下列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材料:

成祖怀疑建文帝流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过渡】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史学界说法不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都不否认“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目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史料,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运用史料更有力地说明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在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质疑与想象中,培养了学生历史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史料探究】根据材料,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

(让学生合作探究:

当时具备远洋航行的哪些条件?

根据史料,学生探究回答后,教师归纳。

根本条件:

经济:

明朝国力强盛,有充实的资金作基础。

客观条件:

设备和技术:

明朝初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指南针的使用,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天文地理知识的了解。

主观条件:

人才:

国力强盛、政府大力支持,郑和自身的条件或者因素(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对佛教、伊斯兰教的熟知)、全体船员的通力合作。

【过渡】还有谁要补充的?

学生生生互动弥补不足,体现了合作的氛围。

【自主探究】我们真为“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将所折服!

那么,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呢?

【结论】

(1)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2)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课外链接】郑和下西洋有没有负面影响?

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有话就说】老师有话说,你怎么知道是这个答案?

依据是什么?

学生一:

物品交换:

学生二:

友好访问: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教材文字、图片材料,归纳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意义的提炼不空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

【拓展升华】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学习,你有何启示呢?

①国力强盛,经济发达,财力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②科技发达,有杰出的人才,和富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团队;③对外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④学好外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⑤敞开过门,不断地吸纳各国先进的文化,国家富强了才能永远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并且进一步渗透情感教育。

学生总结:

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航海先驱,友谊的使者,中国的骄傲。

我们要学习他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该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淘汰。

今天,我国的建设成就证明,我们国家只有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会更加富强;才会实现“中国梦”。

【升华过渡】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和亚非各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地方,至今还还保留有很多纪念他的遗迹,郑和这位中国古代的和平友好的使者,至今仍被当地的人们深深地怀念着。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和平的风帆遇到了危机,明朝中期有人在诗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的呐喊!

他是谁呢?

下面我们学习本课第二部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请阅读史料自主探究问题。

评论(0)活动3【活动】戚继光抗倭.第二部分:

【冲突篇】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一)戚继光抗倭

【史料探究】戚继光抗击倭寇背景:

材料:

“大肆烧杀毁掠,……杀人无算。

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问题】所有日本人都是倭寇吗?

倭寇是指哪些人?

“倭患”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结论】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出现倭患危机,一位重要的民族英雄登上历史舞台!

他是谁呢?

(学生)他就是戚继光!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史料,学生阅读古文资料,探究戚继光抗倭背景,材料问题探究,得出结论,问题设计由表及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本知识,明确教材线索,探究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并感受解决问题的快乐。

【史料探究】民族英雄戚继光继承父亲职位后,在台州抗倭时期写下的著名诗句: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1)材料中“海波平”是指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扫清倭寇,使海防得以巩固,沿海人民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戚继光抗倭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你怎样评价戚继光?

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

戚继光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

学习:

为了驱逐倭寇、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合作探究】那么,戚继光经过十年的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呢,让同学们探究回答?

(1)战争性质:

这场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军队素质: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团结协作: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

(4)个人素质: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才华和指挥才能。

过渡:

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所以,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虽然戚继光等爱国人士使明朝摆脱了倭患危机,但是就在这同一时期,我国东南沿海还面临着一场更大的危机。

评论(0)活动4【活动】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自主探究】老师给同学们播放视频后,同步探究问题:

(1)最早入侵我国的西方国家是哪个国家?

(葡萄牙)

(2)为什么没有用“占领澳门”,而用“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要点:

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

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

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3)哪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虽然葡萄牙用不正当手段骗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但主权仍然属于中国。

这是中国能在1999年成功收回澳门的重要前提。

过渡:

就这样,澳门离我们而去!

一首《七子之歌》道出了人们对澳门“回家”的期盼和渴望。

让我们走进《七子之歌》去感受那份情感!

【设计意图】思维拓展,拉近了古今历史的距离,同时古今对比中实现了情感升华,形成强烈对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视频再现】澳门回归,到今天已经有15周年整,当年澳门的回归交接仪式,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同学们想不想再次看到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学生:

想)播放《澳门回归》视频,畅想中国梦!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进一步情感升华,实现了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史实的叙说与梳理,而是在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和对历史的感悟,在特定的课堂氛围中,能起到拨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共鸣的作用。

【思维拓展】澳门的回归说明了什么?

师生互动:

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达标验收】展示“我能行”栏目,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6道试题,包括单选题5道,1道问答题。

【推荐作业】为纪念郑和下西洋,我国确定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新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弘扬郑和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航海意识、海洋意识,树立蓝色国土观念,谈谈你的看法。

就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进行研究,创建一个论坛或网页与大家共享!

评论(0)活动5【练习】达标验收,展示“我能行”,幻灯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练习,反馈学习成果:

.一、单选题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3.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了明朝在海外的声誉B.促进了明朝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C.促进了明朝海外贸易的发展D.促进了外国的珠宝、香料在中国的销售

4.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意大利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5.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

A.岳飞B.文天祥C.辛弃疾D.戚继光

二、非选择题

6.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评论(0)活动6【活动】教学小结.我收获,我快乐!

学生自主小结,师生互动升华!

学生:

交往与冲突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冲突:

戚继光抗击倭寇

葡萄牙人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教师:

中国这艘巨轮,她承载着荣耀、遇到过危机、经历过耻辱,更寄托着亿万中华儿女无限的期盼。

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勇担强国使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努力实现“中国梦”!

下课!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小结归纳中,培养学生“读史使人明智”的观点。

评论(0)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友好交往

明朝中、后期倭寇入侵→抗击侵略

葡萄牙租借澳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评论(0)活动8【作业】幻灯片展示“推荐作业”,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我国确定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新时期我们应该怎么弘扬郑和精神,增强全民族的航海意识、海洋意识,树立蓝色国土观念,谈谈你的看法。

就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进行研究,创建一个论坛或网页与大家共享。

评论(0)活动9【测试】课后测试,教师提供答案分析,学生自主纠正错误,及时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评测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江苏扬州)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

A.岳飞B.郑和C.戚继光D.郑成功

2.(2014·福建福州)福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明代在福州长乐补充给养后率领船队下西洋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B.玄奘C.郑和D.戚继光

3.(2014·黑龙江绥化)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近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红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地中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4.(2014·湖南长沙)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几年前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

在印度尼西亚某市有这样一副对联:

“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

此联称赞的是()

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5.(2014·山东烟台)2014年1月1日,原创大型情景剧《郑和下西洋》在中国航海博物馆进行了首场演出。

人们之所以缅怀郑和,依据是()

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

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

6.(2013·江苏连云港)右面是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发言。

其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丁D.丙和丁

7.戚继光曾赋诗明志: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诗中的“夷岛”、“危”分别指的是()

A.海外东北地区遭到入侵B.沿海岛屿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日本东南沿海倭患严重D.葡萄牙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8.(2014·广西玉林)戚继光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

A.隋朝B.西夏C.元朝D.明朝

9.(2014·广东珠海)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成功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A.岳飞B.郑成功C.文天祥D.戚继光

10.(2013·湖北黄冈鄂州)“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与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

A.郑和下西洋B.郑成功收复台湾C.戚继光抗倭D.雅克萨之战

11.(2015山东泰安期中)1925年,闻一多先生挥笔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诗人将当年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女。

其中“七子”之一的澳门被哪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占()

A.英国B.日本C.葡萄牙D.俄罗斯

12.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戚继光抗倭D.郑和下西洋

13.(2015山东临沂期中)“岳家军”和“戚家军”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作战勇敢、纪律严明B.军队斗争都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C.都获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D.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军队

二、读图简答题

14.(2014·湖南益阳改动)仔细观察下图:

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你沿郑和下西洋路线作一次“图上旅游”,并写出郑和船队到过的国家或地区名称。

(至少列举四个)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影响?

(4)郑和下西洋对我们有何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

15.(2014·湖南永州)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线路图

材料二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

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1)根据材料一,在图方框内填写出A点地名。

结合所学知识,绘制郑和船队从B点到达最远目的地的航海路线。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3)近年来,西方一些媒体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常的友好交往与“新殖民主义”相提并论,歪曲中非合作,挑拨中非关系。

针对西方媒体的无理指责,请你予以驳斥。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

(2)材料二诗中的“海波平”指什么?

(3)从这两句诗来看,作者的什么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对于此人,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17.(2013·山东临沂)2013年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起步之年。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持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材料二历史是最好的见证,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东南亚人民是最严正的法官,数百年中,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这正是东南亚人民对来自中国的友好使者怀念、敬仰的表现。

——《郑和下西洋》

(1)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个洲?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多久?

(2)依据材料一、二,简要说明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自汉唐始便是海洋强国,再到宋、元延续,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2012年12月20日《南方日报》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朝时便是“海洋强国”。

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出一条深刻的教训?

参考答案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