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938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docx

第十二章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

第十二章

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和认定

教学纲要

【教学要求】

1.掌握:

根据常见的损伤形态特征、创口中异物、现场情况、受伤时衣着上的损伤痕迹进行致伤物推断(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创口中异物、实验检测结果、受伤时衣着上的损伤痕迹认定致伤物。

2.熟悉:

致伤物的推断和认定的法医学意义。

3.了解:

衣着上损伤的检验;损伤痕迹的提取。

【教学重点】

第一节致伤物的推断

一、根据损伤形态推断致伤物:

①常见特殊形态的挫伤的致伤物的推断。

②常见特殊形态的挫裂创的致伤物的推断。

③常见特殊形态的骨折的致伤物的推断。

④常见特殊形态的刺创的致伤物的推断。

⑤常见枪弹创的致伤物的推断。

二、根据创内异物推断致伤物的性质,根据死(伤)者受伤时的衣着痕迹推断致伤物类型。

根据现场情况推断致伤物种类,推测致伤物的质地。

损伤伤痕的提取。

第二节致伤物的认定

一、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认定。

二、根据创口中异物认定,根据嫌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检验认定。

第三节衣着上损伤的检验

第一部分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判致伤物时,下述哪一项关系最小()

A.损伤的时间B.损伤的部位C.损伤形状D.损伤的大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一致伤物的某一部分造成的多个损伤具有相似形态特征

B.同一致伤物打击不同部位,造成不同形态的损伤

C.同一致伤物重复打击同一部分可反映致伤物形态

D.不同致伤物也可形成相似的损伤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轻外重,一侧性分布、一次性形成,损伤程度非一般人力打击所能形成的损伤是高坠伤的特点

B.多条条形损伤平行排列、创腔中间深两端渐表浅,骨折缘有磨损痕迹,为船舶螺旋桨所致损伤

C.多数情况下可肯定某一个损伤是由某种特定致伤物造成的

D.挫裂创的边缘常伴有擦伤和挫伤

4、关于擦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典型的擦伤呈条状、片状或梳状

B.有时能反映出致伤物与人体接触面的特征

C.不能推断致伤物作用面的形状

D.发生在女性颈部、乳房或股内侧的半月形的擦伤可能是在性攻击中所造成

5、关于挫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空性皮下出血,无论伴有或不伴有擦伤都可推断为圆柱形棍棒打击所致

B.扳手柄打击面部不可能形成中空性挫伤

C.若仅出现窄条状的或线状的挫伤,一侧或两侧边界不清,可推断为方锥形棍棒以其棱边打击所致,其宽度往往难以从损伤形态上推断。

D.真皮组织所受印痕样损伤能较真切反映致伤物的形态。

6、挫裂创创口特点不包括()

A.创缘凸凹不平,可呈放射状或不规则的撕裂状,创壁之间有组织间桥存在

B.创口形态只反映致伤物的打击面

C.一般能精确地反映出致伤物打击面的大小

D.创口面积通常可能略大于致伤物的打击面

7、以下哪项不是切创的形态特征()

A.创缘光滑B.创壁平整C.无组织间桥D.创底较深

8、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头皮或颜面皮肤弧形挫裂创――圆形棍棒垂直打击

B.穹窿部头皮椭圆形挫裂创――锤面打击

C.三角形挫裂创――带棱角的致伤物

D.十字形或星芒状挫裂创――无规则棒状物捅伤

9、剪伤区别于其它锐器伤的最主要特点是()

A.创口一般较长B.创缘呈锯齿状

C.创缘的中央部分,常有小的皮肤尖瓣状皮瓣D.创壁最平整

10、锯创最主要的特点是()

A.皮肤尖瓣状皮瓣B.皮肤创缘呈锯齿状

C.骨骼横断面呈阶梯状D.“V”型创口

11、对判断颅骨枪弹创射入口和射出口最有意义的项目是()

A.创口大少B.创口形状

C.内板和外板损伤大小D.内板和外板损伤的形状

12、下列哪项不损伤伤痕的提取方法()

A.石膏法B.硅橡胶法C.溶解法D.直接提取法

13、枪击死亡者检查射创管时可见其内容物有()

A.坏死组织B.凝血块C.异物D.以上都可有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面积挫擦伤常见于与水泥地面接触形成

B.认定咬痕需提取嫌疑人牙列模型对比

C.条状中空性挫伤中见有凹凸或花纹见于螺纹钢损伤

D.颅骨见环套状骨折常见于铁锤所致

二、多项选择题

1、致伤物的推断包括对致伤物的()等特点进行分析推断

A.类型B.大小C.重量D.作用面形状

2、可以通过以下()推断致伤物

A.损伤形态B.创内异物C.死者受伤时的衣着痕迹D.现场情况

3、钝器所致的特征性损伤有()

A.擦伤B.挫伤C.挫裂创D.闭合性骨折和内脏损伤

4、下述哪些一定属于钝器伤()

A.轮胎花纹B.挫裂创C.“竹打中空”D.抵抗伤

5、下列关于钝器伤正确的是()

A.无创口存在的一定是钝器伤

B.都不能反映致伤物特有的形状特征

C.创壁间可见有组织间桥

D.常见的有擦伤、挫伤和挫裂伤

6、锐器所致的特征性损伤有()

A.砍创B.切创C.刺创D.开放性骨折

7、关于撞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系钝性物体垂直撞击皮肤表面形成

B.一般无明显的擦痕或抓痕

C.交通事故中汽车散热器撞击行人留下的撞痕,从其形态可推测为散热器所致D.典型的撞痕,见于机动车撞击人体在尸体或死者衣服上留下的撞痕(印痕)

8、下列关于根据骨折形态推断致伤物正确的是()

A.单纯线状颅骨骨折可能是棍棒或面积较大的物体打击所致,也可由跌倒或坠落,头部撞击地面所致

B.舟状凹陷颅骨骨折呈长条形凹陷状,多由圆柱形棍棒打击所致

C.圆形凹陷或穿孔性骨折多由铁锤、铁哑铃、鹅卵石等所形成

D.长方形孔状骨折或塌陷骨折常见于额顶部平坦处,由斧背垂直打击时形成

9、刺创一般是由有尖端的锐器造成的,有()

A.刺入口B.刺创道C.刺出口D.刺创管

10、关于刺创下列说正确的是()

A.短棱形刺创:

一侧创角尖锐,另一则创角钝圆或较平,创底也有刺创的特征,一般推断为单刃刺器所致。

B.梭形刺创:

两创角皆尖锐,创缘平滑整齐,一般无挫伤,创道和创底也有相同形态的损伤,可推断为双刃刺器所形成

C.三角形创口:

创口呈等边三角形,每个边的创缘平滑

D.弧形或“S”形刺创口:

可由特殊形状刺器,如弧形凿子或剪刀双刃合拢刺入所形成

11、剪创的形态特征有()

A.剪夹造成的创口其创缘的中央部分,常有小的皮肤尖瓣状皮瓣

B.“V”型剪创伴有一尖端游离的皮瓣

C.“八”字形的创口,提示剪刀的两刃夹剪未曾闭合

D.夹剪折叠皮肤可造成大小不等的多个创角

12、锯创的特点有()

A.创壁平整B.创缘锯齿状C.有尖的皮瓣形成D.骨骼断面阶梯状

13、枪弹创的特点有()

A.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缺损

B.创口周围或一侧尚可见黑色粉末状异物和污垢附着

C.伤口烧灼改变

D.创缘光滑、创壁平整

14、颅骨枪弹创有()

A.类圆形孔状骨折B.放射状骨折C.环状隆起骨折D.锁孔状骨折

15、下列关于颅骨枪弹创的特点正确的是()

A.入口处骨外板相对地可较整齐,内板可呈喇叭口状缺损

B.出口处内板呈圆形缺损,而外板呈较大缺损

C.颅骨创口缺损在斜射时呈椭圆形,可碎裂呈多块碎片

D.像扁平骨枪弹创口呈圆形

16、下列关于枪弹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扁平骨枪弹创多为圆形缺损

B.长骨枪弹创多为粉碎性骨折

C.散弹枪弹创呈散弹状,多形成盲管枪弹创

D.颅骨枪弹创可呈多种不同形状

17、致伤物的认定可根据哪些内容认定()

A.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认定B.根据嫌疑人陈述认定

C.根据创口中异物认定D.根据嫌疑致伤物上的附着物检验认定

18、原位检查伤害致死者的衣着应注意观察()

A.衣服破损B.撕裂的位置C.形状和大小D.与人体损伤是否一致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钝器伤一般不反映致伤物特征

B.皮下疏松及血管丰富部位损伤常可反映致伤物特征

C.两弧相对的擦挫伤提示牙齿咬痕

D.仅有皮内出血或真皮致密部位不易反映致伤物

20、致伤物的认定方法有()

A.PCR技术B.扫描电镜技术C.形态学比对D.指纹比对

三、名词解释

1、致伤物的推断(estimationoftheinstrumentcausedthetrauma)

2、致伤物的认定(identificationoftheinstrumentcausedthetrauma)

3、体表平行条状挫伤(tramlinebruises)

4、轮胎印迹(tiremarks)

四、问答题

1、致伤物的推断或认定的法医学意义?

2、举6例特殊形态的挫伤可用于推断致伤物。

3、如何根据损伤形态推断致伤物?

4、常见几种挫裂创可用于致伤物的推断?

5、常见几种骨折形态可用于致伤物的推断?

6、常见几种刺创形态可用于致伤物的推断?

7、如何根据损伤特征判断属于剪刀创?

8、如何根据损伤特征推断属于枪弹创?

9、如何根据死者受伤时的衣着痕迹推断致伤物类型?

10、如何根据现场情况推断致伤物种类?

11、如何提取损伤伤痕?

12、如何进行致伤物的认定?

13、如何检验衣着上的损伤?

五、案例分析

(一)简要案情

某年1月9日,接某派出所报案称:

1月9日上午,在该镇某巷3号发现一无名女尸,经辨认,死者系刘某(女,38岁)。

(二)现场情况

女性尸体一具,尸体呈半坐半俯卧于地面上,地面遍布血迹,呈大片血泊状,部分呈点滴状,头颈部压在一红色呈新鲜破裂的塑料盆上,颈部右侧的创口插着一把刀。

(三)尸体检验

1、尸表检查尸长164cm,发长40cm。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上身从外到内分别穿淡黄色前开襟外衣、白色线衣、白色胸罩各一件,其中白色线衣的右侧领口处有一长为3.5cm破裂口,外衣末扣。

下身从外到内分别穿棕黑色的牛仔裤、淡咖啡色的秋裤、红色短裤各一条。

双脚穿黑色女式高跟鞋及淡黄色的丝袜一双。

尸斑呈浅暗红色,以胸腹部、下肢处明显,指压不褪色;尸僵强存于全身各活动关节。

颜面部敷有脂粉,擦拭后见面色苍白,两眼球、睑结膜苍白,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5cm。

双唇苍白(外敷有紫红色唇膏),舌位于齿列间,上、下唇粘膜,下、下唇系带,牙龈均未见粘膜破损、出血。

十指甲床苍白。

颈部右侧见3.3×1.2㎝2及2.9×1.2㎝2创口,创缘整齐,创周无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创角一钝一锐,凶器为单刃小刀。

左侧颞顶部见一弧形的长为18㎝陈旧性的手术切口痕,尸表其他部位未见损伤。

2、尸体解剖头顶部见头皮下出血,左颞顶部见陈旧性的颅骨缺损,大小为6×4㎝2。

脑膜完整,大脑、小脑、脑干未见损伤,颅底未见骨折。

颈前部皮下肌群未见损伤、出血。

舌骨、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未见骨折。

颈部右侧的创口处相对应的软组织淤血明显,右侧颈总动脉完好,右颈内静脉、右锁骨下动脉分支外破裂。

口腔、咽喉、气管骨未见异物,胸、腹腔内脏器未见损伤。

胃内有食糜约400g,清晰可辨有鸡蛋、粉丝、米粒、青菜等物。

尸体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四)分析意见

1、根据尸检所见死者颈部右侧创口内的右颈静脉、右锁骨下动脉破裂,附近的神经及动脉未见损伤。

结合死者的颜面部、口唇、十指甲床、两眼球、睑结膜苍白等明显缺血征及现场和死者衣物上的大量血迹,分析认定死者系因右颈骨静脉、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

2、根据尸检所见死者颈部右侧的创口边缘整齐,创周无表皮剥脱伴皮下出血,创腔内无组织间桥相连,创角一钝一锐,与插在颈部右侧创口内的刀相吻合,推断系单刃锐器作用所致。

(五)结论

死者刘某系单刃锐器作用于颈部右侧,致右颈内静脉和右锁骨下动脉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

六、英文翻译

Ifastabbingwithaknifeis"straightinandout"thenthelengthofthestabwoundontheskinsurfaceistypicallyslightlylessthanthewidthoftheblade,duetotheelasticrecoiloftheskinfollowingwithdrawaloftheweapon.Thiseffectisexaggeratedbythetendencyofthewoundtogapeopensothatthewoundbecomeswiderbutshorter;theextentofgapingreflectsthealignmentofthewoundrelativetonaturallinesoftensionwithintheskin-Langer'slines.WoundswiththeirlongaxisparallelwithLanger'slinestendtogapeonlyslightly,whereaswoundsalignedatrightanglestoLanger'slinestendtogapewidely.Theextentofwoundgapingisalsoinfluencedbydamagetounderlyingfasciaandmuscles.Consequently,thelengthofastabwoundontheskinsurfaceshouldbemeasuredafterthegapingedgeshavebeenapproximated(usingtransparenttape),thusre-establishingtheanatomicalrelationshipoftheskinedgesthatexistedpriortoinjury.

Thelengthofthewoundontheskinsurfacemaygiveafalseimpressionofthetruewidthoftheweaponbladeif(a)thebladehasamarkedtaperandtheentirelengthofthebladehasnotpassedthroughtheskin,i.e.a"shallow"stab,or(b)thebladehasnotpassed"straightinandout"butinsteadtherehasbeen"rocking"oftheblade,orithasbeenwithdrawnatadifferentangleorplanetotheoriginalthrust.Consequently,themostreliableassessmentofbladewidthismadefromthedeepestwoundwiththeshortestskinsurfacelength.

Aknifebladewihadoubleedgewillnormallyproduceasymmetricalellipticalwoundwithbothendspointed;aknifewithasingle-edgedblademayshowrelativeblunting("fish-tailing")ofoneendoftheentryslit.However,asingleedgedbladecanproduceawoundwithtwopointedends,mimickinganinjuryfromadoubleedgedblade.Abayonet,whichhasaridgealongthebackofthebladewithagroovealongeachside,mayproduceaslitlikeanelongatedletter"T".

Thecross-sectionoftheblademaybeaccuratelyreproducedwhenthebladepassesthroughbone,e.g.skullorsternum.StabwoundsofthelivermaybefilledwithradiopaquecontrastmaterialandanX-raytakenshowingtheprofileofthewoundtrackwhich,inastraightinandoutstab,willreflecttheprofileoftheblade.

Ifthebladeenterstheskinobliquelythenoneedgewillbebevelledandtheopposingedgewilloverhang,i.e.beundercut;thisgivesanindicationofthedirectionoftheunderlyingwoundtrack.Withdrawaloftheknifebladeinaslightlydifferentdirectionfronttheentrythrustmayproduceanotchalongoneedgeofthewound;markedtwistingoftheblade(ortwistingofthebody)mayexaggeratethenotcheffect,resultinginacruciatewound.

Typicallystabwoundsproducedbyknivesareellipticalwithcleancutedgesandwithoutanyassociatedbruisingormarginalabrasion.Aknifewhichisdrivenintothetissueswithconsiderableforcemayproducebruisingorabrasionofthewoundedgebythehiltoftheweapon;thisisanuncommonoccurrence.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2、C3、C4、C5、B6、C7、D8、C9、C10、B11、D12、C13、D14、D

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BCD2、ABCD3、ABCD4、ABC5、ACD6、ABCD7、ABCD8、ABCD9、ABC10、ABCD11、ABCD12、BCD13、ABC14、ABCD15、ABC16、ABCD17、ACD18、ABC

19、BC20、ABCD

三、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致伤物的推断(estimationoftheinstrumentcausedthetrauma):

是指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结合现场等情况,对致伤物的类型、大小、质地、重量及作用面形状等特点进行分析推断的过程。

2、致伤物的认定(identificationoftheinstrumentcausedthetrauma):

是指根据损伤的形态特点与嫌疑致伤物进行比较,从而对嫌疑致伤物是否即为该损伤的致伤物进行分析推断和认定的过程。

3、体表平行条状挫伤(tramlinebruises):

是指在人体平坦的部位,如面颊、胸部、肩背部、臀部及四肢等处形成的平行条状挫伤,又称中空性皮下出血。

无论伴有擦伤或不伴有擦伤,都可推断为圆柱形棍棒打击所致,但不能推断出此致伤物的性质是属于铁质或木质等。

4、轮胎印迹(tiremarks):

机动车轮胎上具有特定的花纹,在体表皮肤,尤其在较平坦的部位形成这种花纹的损伤,即轮胎印迹。

可以推断因机动车轮胎碾压所致。

四、问答题参考答案

1、致伤物的推断和认定的法医学意义:

答:

⑴致伤物的推断,是指根据损伤的形态特征,结合现场情况,对致伤物的类型、大小、质地、重量及作用面形状等特点进行分析推断的过程。

⑵致伤物的认定,是指根据损伤的形态特点与嫌疑致伤物进行比较,从而对嫌疑致伤物是否即为该损伤的致伤物进行分析推断和认定的过程。

⑶法医学意义:

①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并为司法审判提供证据。

②有助于死亡方式的判断。

③涉及确定嫌疑人或致命伤。

在多人作案或群体斗殴中使用了多种致伤物并造成多人受伤或死亡;或一人遭受多种损伤而死亡,需要确定身体损伤中哪一损伤为致命伤,伤者或死者身上的损伤是由何种致伤物所造成,是多种还是一种致伤物,哪一种致伤物造成了致命伤,因此,无论是在确定嫌疑人或在法庭量刑方面,致伤物的推断和认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举6例特殊形态的挫伤用于推断致伤物:

答:

(1)体表平行条状挫伤:

①在人体平坦的部位,如面颊、胸部、肩背部、臀部及四肢等处形成的平行条状挫伤,又称中空性皮下出血、竹打中空或铁轨样挫伤。

②无论伴有擦伤或不伴有擦伤,都可推断为圆柱形棍棒或长条形钝器打击所致,但不能推断出是否属于钢棍,铁管或塑料管、长条形钝器。

③若这种致伤物表面尚有某种凹凸或花纹特征,如螺纹钢等,也可在人体受伤的体表部反映出来。

有时铁质的手柄,如扳手柄打击面部也可形成中空性挫伤。

(2)带状或线状皮肤挫伤:

①在人体较平坦且软组织较厚的部位形成的带状皮下出血,出血区基本均匀,没有典型的中空性皮下出血,可推断致伤物为方柱形的棍棒以其平面打击所致。

②若两侧挫伤与周围皮肤分界明显,基本可以推断致伤物的宽度。

③若仅出现窄条状的或线状的挫伤,一侧或两侧边界不清,可推断为方椎形棍棒以其棱边打击所致,但难以从损伤形态上推断其宽度。

(3)印痕样损伤:

①是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钝性物体,打击在裸露的体表或单薄衣服遮被的部位,留下与致伤物形态相似的挫伤,如用带金属扣的皮带打击人体体表,可在人体皮肤上留下与金属扣形状相似的挫伤。

②真皮组织比较致密,血管周围间隙甚小,所以皮内出血一般较为局限,造成的损伤边缘较为清晰,轮廓亦较明显,能较真切反映致伤物的形态。

③如皮内出血,因出血弥散,形成的印痕样损伤的边缘就不很清晰,轮廓亦可能失真,难以推断。

(4)圆形或弧形挫伤:

①小的弧形挫伤表面有擦伤者,特别见于颈部者常符合指端印痕,是指甲造成的挫伤。

②直径1.5n3cm的圆形或弧形挫伤常为圆形锤面击伤,如在颅骨伴有该处圆形孔状骨折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