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6971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某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开发区

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

建设单位: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经济开发建设局

编制单位:

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鄂尔多斯市中政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项目负责人:

项目编制人:

第一章概述-1-

1.1项目概况-1-

1.2编制依据-1-

1.3编制原则-2-

1.4工作范围-2-

1.5项目可研的作用-2-

1.6项目的提出-3-

1.7问题与建议-4-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5-

2.1项目建设背景-5-

2.2项目建设必要性-5-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6-

3.1建设地点-6-

3.2建设条件-6-

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9-

4.1道路工程-9-

4.2道路绿化工程-23-

4.3道路照明工程-27-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31-

5.1项目主要工程量-31-

5.2建设期限-31-

5.3项目建设进度计划-31-

5.4项目管理-32-

第六章环保、消防、安全与节能影响评价-33-

6.1环境保护-33-

6.2消防-35-

6.3安全-35-

6.4节能-36-

第七章组织管理与运行-38-

7.1组织机构-38-

7.2项目管理-38-

第八章工程项目招标方案-39-

8.1招标范围及招标内容-39-

8.2招标安排-39-

8.3招标形式-39-

8.4招标方式-39-

8.5评标专家来源-40-

8.6招标程序和招标基本情况表-40-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2-

9.1工程概况-42-

9.2编制依据-42-

9.3价格的确定-42-

9.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2-

9.6工程估算表-43-

第十章效益评价-44-

10.1道路工程效益评价-44-

10.2道路绿化工程效益评价-46-

10.3社会效益-48-

10.4经济效益-49-

10.5效益评价-49-

附件:

项目投资估算汇总表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北片区道路

1.1.2项目拟建地点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环城南路、宗地一、宗第二、宗第三、宗第四、宗第五、宗地六、宗地七、宗地八、宗地九、宗地十、宗地十一)

1.1.3项目建设单位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经济开发建设局

1.1.4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期

1.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建设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等。

2.建设期:

1年

3.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约294249平方米,长8001.82米。

4.投资总额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2990万元,全部为政府投资。

1.2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行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报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

<2>鄂尔多斯东胜区经济开发建设局的委托及要求

<3>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道路交通系统及绿化工程规划图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6>《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1.3编制原则

<1>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满足开发区发展要求;

<2>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构筑开发区道路网络,满足交通需求;

<3>以开发区交通需求为基础,与土地使用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要求相配合,综合安排开发区的各种交通工程设施;

<4>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分步实施,远近结合;

<5>满足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要求;

<6>以乡土树种为主;

<7>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

1.4工作范围

项目背景及基础资料由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建设局提供,本可行性研究的工作范围是:

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等。

本报告的编制本着科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及认真负责的态度,对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调查、测算、分析、提出多方案论证,从而得出准确的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5项目可研的作用

(1)是项目评价和投资决策的依据;

(2)是筹集资金和金融机构申请代款的依据;

(3)项目业主或委托单位商谈合同、签订协议的依据;

(4)是项目进行工程设计、设备订货、施工准备等建设前期工作的依据;

(5)是项目采用新技术研究计划和补充地质工作的依据。

1.6项目的提出

1、社会状况

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2002年9月份,2003年1月8日被自治区政府正式批准为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开发区北邻包头,东靠晋冀,南连陕甘,西接宁夏,区内交通干线密集,109、210国道横穿纵贯,包东高速公路、包神铁路等四通八达,从这里可以走向大江南北,海角天涯。

人文独特,资源富足:

鄂尔多斯是蒙古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

东胜区羊绒、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英砂、建筑粘土、陶瓷粘土等资源丰富,畜产品、中药材尤负盛名,煤田已探明储量727亿吨,与神府煤田联袂,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被称为“乌金之海”。

2、开发区经济状况

2007年,东胜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90亿元,增长34.2%;财政收入完成65.1亿元,增长29%,继续列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45元、6287元,增长24.5%和15.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8亿元,增长70.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00吨,万元GDP能耗下降5%。

3、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作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种职能复合,规划近期城市职能将逐步疏解,政治管理和区域交通枢纽的功能弱化。

远期成为区域传统产业及商业贸易服务中心。

1.7问题与建议

1.7.1开发区道路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道路网不完善,尽端路太多。

(2)道路交通设施缺乏,无正规的社会停车场。

(3)道路功能性质不明确,有些路段交通量过于繁重。

(4)城市交通带来的噪音、废气污染日趋突出。

1.7.2开发区绿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地覆盖率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

(2)生态环境差,空气干燥,尘土飞扬;

(3)街道景观差,噪音污染严重。

1.7.3建议

<1>希望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快工程的实施进度,不要影响开发区的正常建设。

<3>在规划设计实施工中充分考虑对外交通联系和自然地形条件。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能源战略的逐步西移,西部资源富集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鄂尔多斯作为国有重要的能源基地,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城市面貌已经有了根本改变,现有的鄂尔多斯市已经成为内蒙古的经济强县,城市建设、社会文化、环保等方面也在全国县级行政中领先水平。

为了将鄂尔多斯市作为全区终点发展带——蒙中经济区和呼、包、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鄂尔多斯市的区位优势,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经济开发建设局委托我公司进行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铁西三期南片区道路可行性研究。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东胜经济开发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2002年开发区成立之初,开发区的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道路交通方面,路面窄,路况差,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道路成为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瓶颈。

目前,开发区道路路面宽,路况较好,但仍不能与开发区的发展相适应。

进年来开发区飞速发展,汽车的数量日益增长,再加上开发区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量也相当大,东胜区的道路交通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常出现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问题。

修建铁西三期北片道路是东胜经济开发区建设局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交通压力而采取的既具现实性又具前瞻性的重要措施,特编制了这个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

东胜区(环城路南,宗地一、宗地二、宗地三、宗地四、宗地五、宗地六、宗地七、宗地八、宗地九、宗地十、宗地十一)。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地理坐标东经109°08′20″~110°23′00″,北纬39°39′10″~39°58′18″之间,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揽于九曲黄河“几”字湾怀抱之中,东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57km,距包头79km,距北京800km。

2、地形地貌

东胜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向斜北部的伊陕斜坡上,北邻乌兰格尔隆起。

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南向西的缓倾单斜层。

地质角度一般为3~5度。

东胜区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在西部巴音敖包乡布日嘎斯太村,海拔1615m,最低点在东部塔拉壕乡红泥塔村,海拔1269m。

3、气象条件

东胜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5.7~70.3,主要受西北环流与极地冷空气的影响,气候特征为:

春季干旱,夏季温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季度更替明显,冬长夏短,四季分明。

降水多年平均在400.2~325.8mm之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东西相差80毫米左右。

境内日照长、风大、植被稀疏,蒸发量大。

年平均气温5.5℃;年平均相对湿度东部51%,西部52%;最大冻土层139cm;东部年平均风速3.5m/s,西部年平均风速4m/s。

4、水文地质

东胜区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各河川均属季节性河流。

全区水面面积12.09km2,境内外流水系多集中在东部地区。

以东西走向的东胜梁为分水岭,分别向北流经达拉特旗注入黄河,向南汇入乌兰木伦河经伊金霍洛旗和陕北注入黄河,流域面积1732.7km2。

内流水系均在西部地区,均注入泊尔江海子乡南部的桃力庙海子,流域面积262.4km2。

地下水补给量为每年9057.29km2。

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只在露头较高的地方见有小型褶曲和规模不大的断裂构造。

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和褶曲则隐伏在燕山期构造层之下。

境内丘陵沟壑、坡梁台地的含水岩层主要为白垩系的志丹群及三叠系红色陆相地质和侏罗系煤层,故含水层分布广而稳定。

5、土壤条件

鄂尔多斯市属于温带干草原向干旱荒漠化草原过渡地带,土壤类型多为栗钙土或潮土,质地多数为沙壤质土,有机质含量在8~12g/kg,全氮0.5~1.0g/kg,速效氮平均为25.47mg/kg,速效磷平均为17.92mg/kg,速效钾平均为110.52mg/kg。

土壤贫瘠沙化,属于典型的露水又露肥土壤。

6、植被条件

鄂尔多斯地处干旱气候区内,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干草原为主。

干草原的成份很少,而荒漠草原的成份占很大比例。

经植被样方调查显示,生长稀疏的干草原代表植物阿尔泰紫苑、小针茅、兴安胡枝子等,而且植侏明显矮化垫状化。

而出现多度较大的藏锦鸡儿、包大宁(棉刺)、狭叶锦鸡儿、珍珠、红砂、补血草等典型荒漠草原代表植被。

3.2.2社会环境概况

1、行政区划和人口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现有国土面积2530km2,辖9个街道办事处,3个镇,2个开发区,61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胜区总人口接近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万人。

2、经济概况

2007年,东胜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90亿元,增长34.2%;财政收入完成65.1亿元,增长29%,继续列居自治区101个旗县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545元、6287元,增长24.5%和15.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88亿元,增长70.3%;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00吨,万元GDP能耗下降5%。

3、东胜区整体规划

目前作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种职能复合,规划近期城市职能将逐步疏解,政治管理和区域交通枢纽的功能弱化。

远期成为区域传统产业及商业贸易服务中心。

4、交通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交通通讯发达,北邻包头,东靠晋冀,南连陕甘,西接宁夏。

109、210国道、包东高速公纵横穿市区,包神、准东铁路沿市而过,呼西光览贯通,成为内蒙古西部信息交通枢纽。

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

本可研研究内容包括区域内道路工程、道路绿化工程及道路照明工程。

下面就针对研究内容分专业的进行工程方案介绍。

4.1道路工程

4.1.1设计原则

在东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导下,结合道路交通的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与建设投入的关系;

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并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

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贯彻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的方针。

4.1.2设计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确保道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处理好交通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汽车尾气与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注意交通与生态的和谐;

贯彻就地取材原则,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使工程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适用可靠。

4.1.3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4.1.3.1道路建设标准

本设计区域按小城市考虑,以下各项指标按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选取。

设计车速:

主干道:

50Km/h

次干道:

40Km/h

支路:

30Km/h

沥青路面使用年限:

主干道:

15a

次干道:

12a

支路:

8a

荷载标准:

BZZ-100

压实标准:

重型击实标准

抗震标准:

7度

4.1.3.2平面

在道路平面设计中道路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参考下表:

设计车速(km/h)

80

60

50

40

30

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1000

600

400

300

150

70

设超高推荐半径(m)

400

300

200

150

85

40

设超高最小半径(m)

250

150

100

70

40

20

4.1.3.3纵断

(1)最大纵坡度

机动车辆最大纵坡坡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道路等级

设计行车速度(km/h)

最大纵坡度(%)

主干道

50

5~6

次干道

40

6~7

支路

30

8以下

非机动车最大纵坡坡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考虑非机动车,特别是自行车行驶的要求。

在拟定道路的设计纵坡时,应注意考虑自行车安全上下车的能力,适于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在2.5%以下,最大不超过3.0%;适于平板三轮车骑行的纵坡为2%以下。

(2)最小纵坡度

为了保证路面雨水的通畅排除,道路纵坡也不宜过小,所谓最小坡度就是指能满足排水需要的最小纵坡度,其值随路面类型,当地降雨强度、路拱坡度等而变化,根据规范要求,最小纵坡度应为0.5%。

4.1.3.4横断面

(1)机动车道宽度

机动车道是专供机动车辆(公共汽车、大小型载重汽车、客车、旅行车以及摩托车等)行驶的地带。

每条车道的宽度主要取决于行驶车辆车身的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

通过对车辆行驶的速度、通行量以及车况等因素的分析,一条车道的推荐宽度取值为:

城市主、次干道采用3.50m-3.75m,一般城市支路可选取3.50m。

(2)非机动车道宽度

非机动车道是专供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及兽力车等行驶的车道。

规划中尽量将其与机动车道隔离开,一块板式的路面也应划线区分开。

各种非机动车特性及所需车道宽度

车辆类型

自行车

三轮车

大板车

小板车

兽力车

长(m)

0.9

2.6

6.0

2.6

4.0-4.2

宽(m)

0.6

1.2

1.5-2.0

0.9

1.6-1.7

速度(km/h)

14

10.8

4.7

4.7

6.4

最小纵向间距(m)

1.0-1.5

1.0

0.6

0.6

1.4-1.5

所需单车道宽(m)

1.5

2.0

2.8

1.5-1.7

2.5-2.6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每侧非机动车道建议宽度如下:

城市主、次干道,一般不小于5m。

其它城市道路断面形式,一般不小于2.5m。

30m以上且为一块板断面形式的干道,一般不小于4.0m。

(3)人行道宽度设计

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同时也应满足绿化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交通标志,信号设施,护栏以及邮筒,消防栓等公用附属设施安排的需要。

人行道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满足各部分需要后,同时要使道路横断面各部分的宽度协调,其合适的比值见下表:

单侧人行道宽度与街道总宽度之比值

道路等级

横断面型式

单幅路

双幅路

三幅路

主干道

1/5~1/7

1/5~1/8

次干道

1/4~1/6

1/4~1/7

支路

1/3~1/5

人行道最小宽度值

项目

人行道最小宽度(m)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各级道路

3

2

商业或文化中心区

5

3

火车站、码头

5

4

长途汽车站

4

4

(4)道路绿化带与分车带

道路绿化是整个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气候,防风、遮阳、吸音除尘,改善道路卫生条件,提高城市交通与生活居住环境质量。

道路绿化宽度按照以下建议值确定。

道路绿化所占比重建议值

道路宽度(m)

绿化占路幅总宽的比重(%)

20

19-28

>40

不小于20

40—50

25

>50

不小于30

4.1.4设计采用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998局部修订条文);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4.1.5总体方案

4.1.5.1总体布置方案

铁西三期北片区将新建道路4条,总长度8001.82m,总面积294249㎡。

4.1.5.2主要节点方案

区内涉及主要交通节点为主干道与主干道、主干道与次干道的交叉节点,一般道路相交均采取平交型式,以信号灯控制交通。

本次研究区域内所有道路交叉口均按平交考虑。

4.1.5.3规划区道路网平面布局

目前,我国比较常见的道路网结构形式基本分为三类,即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放射环式及自由式。

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

该路网的优点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在于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放射式路网一般适用于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该路网的优点是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临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道路功能明确;缺点是容易将各方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

自由式路网一般适用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山区城市。

这种路网布局的优点是道路布置比较自由,充分结合地形,线形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小,节约工程投资;缺点是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区多。

4.1.6道路设计方案

4.1.6.1道路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原则

道路线形应根据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及各控制因素的要求,结合工程量的大小,尽量减少道路长度及转折点,以取得技术上的合理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2)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由于道路受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条件的制约,常需在平面、立面上适当地调整路线转折方向。

道路的平面设计就是在满足行车安全、迅速、舒适和营运、建设经济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直线段与曲线段有平顺柔和的衔接,并在技术标准上与交通要求、道路等级相适应,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道路网平面规划是在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设计内容就是根据路网规划已确定的走向,路与路之间的方位(或坐标)关系,以道路中线为准,按照行车技术要求及详细的地形、现状资料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来确定道路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路段及其衔接,具体确定道路平面的展线、定线和交通设施的设置。

(3)道路网平面设计成果

经过对道路平面的设计,规划城市道路共4条,道路总长度为8001.82m,道路总面积294249㎡。

各条道路具体如下:

序号

道路名称

红线宽度

道路等级

道路长度

道路面积

1

中央大道

56

主干道

2942.67

164790

2

中央路

30

次干道

1339.9

40197

3

经一路

24

次干道

1649.3

39583.2

4

经三路

24

次干道

2069.95

49678.8

合计

8001.82

294249

注:

长度、宽度单位为m,面积单位为m2。

4.1.6.2道路竖向设计

(1)竖向设计原则

根据道路性质、行车技术要求、排水的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和地物现状等,合理地确定有关立面控制点,使控制点之间以柔和、平顺线形衔接,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尽可能做到线形竖向转折少,纵坡平缓、排水通畅和路基稳定,适应交通要求。

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竖向规划应满足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以及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2)竖向设计主要内容

竖向设计主要包括:

分析并确定立面控制点的标高;分析并确定适当的纵坡、坡长、坡度及连接坡段转折的竖曲线。

(3)道路竖向设计

整个区域最大道路纵坡约为3%,最小道路纵坡控制为0.5%。

4.1.6.3道路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断面宽度范围内进行。

横断面型式和各组成部分尺寸应按照道路类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等统一确定,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2)道路横断面型式及适用条件

本规划区道路横断面有3种形式,A-A断面适用于城市主干道(56m);B-B断面适用于城市次干道(30m);C-C断面适用于城市次干道(24m)。

(3)规划道路横断组成

A-A断面:

56米道路为城市主干路,处于城市商业区,人流和车辆较多。

因此断面形式为四块板:

5.0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4.0m绿化带+12.0m机动车道+6.0m绿化带+12.0m机动车道+4.0m绿化带+4.0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

A-A断面采用四块板的横断面形式,对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中间利用绿化带分隔,确保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机动车道设计为双向6车道,对道路的通行能力十分有利。

B-B横断面(30m):

30米道路为次干路,行车速度较低,可通过交通标线对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很好的分隔。

由于此区域,行人较居住区少,人行道可不设置过宽。

断面布置为一块板:

3.0m人行道+24.0m车行道+3.0m人行道。

C-C横断面(24m):

断面布置为一块板:

4.0m人行道+16m车行道+4.0m人行道。

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