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978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梦令教学设计.docx

如梦令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9课《古诗两首》中的《如梦令》。

 

教材分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设计理念: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以及教材的不同,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词,听懂歌曲,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学情分析:

学生很少接触到“词”这种文学式样,对于词的结构、特点不太了解,所以学习时可能觉得比较新鲜,学习兴趣较大。

这首词,语句平白,字面意思好理解,但学生可能对词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深,需要教师点拨。

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这首词,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相关内容,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词。

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引导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3.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意。

难点:

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关键点:

读词,读中感悟,理解这首词。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请你们观赏一幅画。

(出示课件)

2.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描绘。

3.师:

同学们,这是描绘什么景色的图画?

(学生发言)

4.板书课题:

9.如梦令,齐读课题。

(指导朗读后鼻音“令”)

5.介绍“词”。

(课件出示)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而诗歌没有。

最初的词,是歌词,是按照一定的曲谱填写的。

曲谱又称词牌。

《如梦令》就是词牌。

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6.引导回忆学过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课文,简介作者

1.简介李清照。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李清照:

(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山东济南人。

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

以词的创作成就最高。

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等作品。

过渡:

这首《如梦令》就是出自《漱玉词》,我们来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里写了什么样的风景,下面请大家自读这首词。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想:

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与个别学生交流。

3.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和词语。

(课件出示)

v   藕花溪亭沉醉

v   兴尽误入争渡

v   惊起一滩鸥鹭

A.指名认读。

及时正音。

B.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字写法。

(2)朗读这首词。

(课件出示)

v   如梦令

v   【南宋】李清照

v   常记溪亭日暮,

v   沉醉不知归路。

v   兴尽晚回舟,

v   误入藕花深处。

v   争渡,争渡,

v   惊起一滩鸥鹭。

(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

 

三、再读课文,读懂内容

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通词,更要读懂词。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心地读,细细地想,试着用我们以前用过的方法,明白词的大概意思。

1.学生自学,同桌交流。

2.问题提示:

(课件出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这件事是发生在写作的当天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

为什么要争渡呢?

(5)为什么会“误入”?

既然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3.师:

你读懂了那一句?

说一说它的意思。

交流:

一句一句地说意思,再整首词说。

4.师小结词意。

5.齐读这首词。

 

四、指导朗读,读出意境

1.师: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你能从这首词中想象哪些画面?

2.边读边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

(1)边读边想

(2)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学生自由想象,描绘)

3.师:

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

 

五、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1.师: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一首词。

(课件出示)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生自读这首词。

3.师:

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课件出示)

如梦令如梦令

【宋】李清照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常记溪亭日暮,

浓睡不消残酒。

沉醉不知归路。

试问卷帘人,兴尽晚回舟,

却道海棠依旧。

误入藕花深处。

知否?

知否?

争渡,争渡,

应是绿肥红瘦。

惊起一滩鸥鹭。

师:

题目叫什么你还记得吗?

就是咱们说的?

你还发现什么了?

4.师:

同学们发现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

字数、句式和韵律。

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李清照的词还有很多,有兴趣可找出来读一读。

5.师:

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的?

来,我们一起欣赏著名歌唱家蔡琴演唱的《如梦令》。

(课件出示)

师:

好听吗?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一听、唱一唱。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引导: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请同学们课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并把想象出来的景象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9.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生活、自然热爱

《如梦令》教后反思

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诗与词的对比。

在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了解了诗与词的不同,从而更好的认识词、学习词。

二、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

通过配乐配图范读,再让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初步了解词的情感。

三、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

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哪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

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醉”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

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

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

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

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

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了这首词,也能有感情的背诵,但是由于教师的激情不够,没有很好的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所以学生在描绘词的意境的时候,表达的不是很好。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也要继续努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