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069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docx

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细胞的化学组成第3讲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备考一体学案苏教版

第3讲 糖类、脂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纲要求]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

仅由C、H、O元素构成。

(2)种类和功能

2.细胞中的脂质

1.判断关于糖类的叙述

(1)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而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 )

(2)糖原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 )

(3)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 )

2.判断关于脂质的叙述

(1)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 )

(2)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 × )

(3)脂质的组成元素不一定只有C、H、O( √ )

据图分析糖类和脂质的组成

(1)若①表示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物质)。

(2)若①表示多糖,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淀粉、纤维素、糖原(物质)。

(3)若①表示脂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类脂、固醇(物质)。

(4)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物质)。

1.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

C、H、O

C、H、O、(N、P)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类脂、固醇

合成部位

淀粉:

叶绿体

纤维素:

高尔基体

糖原:

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

相同质量的物质分解情况

耗O2少,产H2O少,释放能量少

耗O2多,产H2O多,释放能量多

联系

糖类脂肪

 

2.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性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干重增加。

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由于脂肪转化为糖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的原因),然后再减少。

命题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性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性糖,糖类的组成元素都为C、H、O,A项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三种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项正确;还原性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是麦芽糖,而不是蔗糖,纤维素的初步水解产物是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D项错误。

2.(2017·海南,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答案 B

解析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成性激素,A项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糖原属于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项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细胞内的储能物质,C项正确;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D项正确。

命题点二 有关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分析

3.(2014·广东,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制作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斐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Ⅲ染色液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答案 C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淀粉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第10天时仍然存在较多的可溶性糖,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A项错误;蛋白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在整个种子成熟过程中都能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B项错误;在第30天时,脂肪含量较高,脂肪与苏丹Ⅲ染色液发生反应呈现橘黄色,C项正确;在第40天时,淀粉已经消耗殆尽,用碘液检测不会发生显色反应,D项错误。

4.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C.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 C

解析 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A项错误;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脂肪中含有的元素也为C、H、O,不含N,B项错误;种子萌发时,脂肪等被分解,含量逐渐减少,此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C项正确;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项错误。

考点二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结构层次

2.DNA和RNA的组成成分比较

(1)相同成分:

含氮碱基A、G、C和磷酸。

(2)不同成分

知识延伸 ATP、核苷酸、DNA、RNA中“A”的辨析

3.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1)

(2)

 

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基本单位(单体)

多糖

单糖

蛋白质

氨基酸

核酸

核苷酸

1.判断关于核酸的叙述

(1)DNA的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 )

(2)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 × )

(3)细胞中的DNA一定有氢键,RNA一定没有氢键( × )

(4)与DNA相比,RNA特有的化学物质组成是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 × )

2.判断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

(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 )

(2)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 )

(3)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

(4)大肠杆菌体内既有DNA,又有RNA,但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 )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请分析:

(1)A、B、C分别表示DNA、RNA、蛋白质;a、b、c分别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2)人体细胞中的n共有5种,d共有8种。

(3)d、e都能水解吗?

提示 d能水解为m、f和n;e为氨基酸,不能水解。

(4)C具有多样性,从c角度分析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

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a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1.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碱基、遗传物质归纳

生物种类

核酸种类

碱基种类

核苷酸种类

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

DNA和RNA

5种

8种

DNA

病毒

DNA病毒

DNA

4种

4种

DNA

RNA病毒

RNA

4种

4种

RNA

2.核酸与蛋白质的比较

项目

核酸

蛋白质

DNA

RNA

元素

C、H、O、N、P

C、H、O、N等

组成单位

核苷酸

氨基酸

形成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中复制产生

主要在细胞核中转录生成

核糖体

检测试剂

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双缩脲试剂(紫色)

分子结构

一般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般为单链结构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结构多样

性的决定

因素  

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及排列顺序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1)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核DNA、mRNA、蛋白质的“相同”与“不同”

3.各种有机物的组成、种类、结构和功能总结

命题点一 核酸组成、结构与功能分析

1.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若ATP断裂两个高能磷酸键,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则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答案 C

解析 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核苷酸有8种,B项错误;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为核糖,C项正确;若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由b构成的核酸为DNA,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磷酸、脱氧核糖、四种含氮碱基),D项错误。

2.(2017·黄冈模拟)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那么,在人类患者、鼠类、汉坦病毒这几种生物体内,碱基种类及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数依次是(  )

A.8、5、4和8、8、4B.5、5、4和8、4、4

C.5、5、4和4、4、4D.5、4、4和8、4、8

答案 C

解析 人类患者和鼠类均为真核生物,其碱基种类有5种,即A、T、G、C、U,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构成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只有4种;汉坦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在它体内只有一种核酸,也就是它的遗传物质RNA,其碱基种类和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都是4种。

“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命题点二 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分析

3.(2015·海南,11)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答案 D

解析 rRNA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A项正确;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项正确;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抗体属于蛋白质,C项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D项错误。

4.分析HIV的化学组成,得到下图所示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甲的过程在HIV的核糖体上完成

B.乙彻底水解可产生磷酸、核糖和A、G、T、C四种碱基

C.a与a之间通过“—NH—COOH—”相连接

D.HI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大分子乙中

答案 D

解析 首先由图中HIV联想到RNA和蛋白质,然后推出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蛋白质和RNA,a、b是构成甲、乙的小分子物质,所以a、b可能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最后根据元素组成再确认甲、a分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乙、b分别是RNA和核糖核苷酸。

HIV无细胞结构,只有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才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RNA中含有U而不含有T;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NH—CO—”相连接;RNA是HIV的遗传物质。

命题点三 细胞内重要有机物之间关系的分析

5.(2018·蚌埠检测)如图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均为高分子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F

B.C和D共有的元素有C、H、O、N

C.E1和E2的区别是空间结构不同

D.J具有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

C为核苷酸,D为氨基酸,E1为脱氧核糖核苷酸,E2为核糖核苷酸,F是DNA,G是RNA,H是蛋白质,I是结构蛋白,J是酶。

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DNA(F),A项正确;C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D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B项正确;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是含有的五碳糖不同以及含有的碱基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酶(J)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项正确。

6.如图是细胞内几种有机物及其功能的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有机物M1、M2、M3、M4的组成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M1和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M1的耗氧量多

B.M3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防御等多种功能

C.m3和m4之间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

D.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5种碱基,2种五碳糖

答案 B

解析 由题图可知,M1和M2分别是糖类和脂肪,与脂肪相比,糖类中的H元素含量少,氧化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氧气少,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M3是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催化、调节、防御等多种功能,B项正确;m3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m4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五碳糖和碱基的种类不同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不是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区别,C项错误;在HIV体内,将M4彻底水解,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D项错误。

矫正易错 强记长句

1.多糖和二糖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这是由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决定的。

2.糖类不一定都提供能量:

如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组成核酸的成分,它们都不提供能量。

3.脂质中构成生物膜的不一定只有磷脂: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4.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时均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

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放能多,产生水多。

5.DNA一般是双链结构,某些病毒中存在单链的DNA;RNA中的碱基也能相互配对形成氢键构成双链,如tRNA。

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b、c代表小分子,甲、乙、丙是生物大分子。

据图分析:

1.甲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2.a和b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为五碳糖和含氮碱基(T和U)的不同。

3.丙的功能是: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信息传递等功能。

重温高考 演练模拟

1.(2014·新课标Ⅱ,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 C

解析 A项,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B项,植物细胞中DNA复制的场所有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和叶绿体。

C项,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且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之间是通过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磷酸基团之间形成的共价键连接的。

D项,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2013·海南,12)甲(ATGG)是一段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

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答案 D

解析 甲是一段单链DNA片段,甲(ATGG)的转录产物是乙(UACC),丙是直接能源物质ATP,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五碳糖,A、C正确;甲(ATGG)与乙(UACC)共有6种核苷酸,B正确;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AMP,不含有ATP,D错误。

3.(2013·广东,1)下列有关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合成

B.葡萄糖遇碘变为蓝色

C.纤维素由葡萄糖组成

D.胰岛素促进糖原分解

答案 C

解析 糖类主要在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合成,在原核自养型生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合成,在动物细胞的线粒体中合成,A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葡萄糖无此反应,B错误;纤维素是多糖,是由葡萄糖合成的,C正确;胰岛素抑制糖原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错误。

4.(2014·海南,2)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答案 A

解析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B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因含有较大比例的H,故彻底氧化后比糖类产能多,C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错误。

5.(2013·新课标Ⅰ,29)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

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染色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色的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和。

答案 

(1)苏丹Ⅲ 橘黄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解析 

(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Ⅲ染色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由题干可知,某油料作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0%。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脂肪转化为糖类。

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氧元素增加。

(3)实验第11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而来源于光合作用。

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1.下列关于糖类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B.葡萄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肝糖原是一种多糖,是构成肝脏的主要成分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答案 B

解析 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组成,而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组成,A错误;葡萄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B正确;肝糖原是一种多糖,它只是一种储存能量的形式,不是构成肝脏的主要成分,C错误;纤维素是高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属于储能物质,D错误。

2.(2017·江西赣中南五校段考)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甜菜里的蔗糖经氧化分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

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

C.发芽小麦种子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中的糖不相同

D.枯枝落叶中的糖有些不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

答案 A

解析 甜菜里的蔗糖水解后可以产生葡萄糖和果糖,糖类氧化分解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乳汁中的乳糖水解后产生的是葡萄糖和半乳糖,B项正确;发芽小麦种子细胞壁中的糖是纤维素,细菌细胞壁中的糖主要是肽聚糖,C项正确;枯枝落叶中的糖有些是非还原性糖,如纤维素,不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D项正确。

3.(2018·枣庄中学检测)下表是人体血脂的正常生理指标数据。

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含量

总脂

4.5~7.0g/L(450~700mg/dL)

总胆固醇

2.8~6.0mmol/L(110~230mg/dL)

胆固醇酯

占总胆固醇的0.70~0.75(70%~75%)

磷脂

1.7~3.2mmol/L(130~250mg/dL)

甘油三酯

0.23~1.24mmol/L(20~110mg/dL)

A.磷脂含有C、H、O、N、P,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B.胆固醇酯占血液中脂质的70%~75%,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一旦超过1.24mmol/L,人体就一定会患病

D.在血浆中能够检测到性激素、脂肪酸等固醇类物质

答案 A

解析 磷脂含有C、H、O、N、P,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项正确;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70%~75%,胆固醇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项错误;血液中正常的甘油三酯含量是0.23~1.24mmol/L,超过1.24mmol/L,人体可能会患病,C项错误;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物质,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单位,不是固醇类物质,D项错误。

4.鲜牛奶中有两种物质,分子式分别为C12H22O11和C1864H3012O576N468S21,它们最可能是(  )

A.蔗糖和蛋白质B.脂肪和蛋白质

C.乳糖和蛋白质D.乳糖和核酸

答案 C

解析 糖类和脂肪都只含有C、H、O,蛋白质含有C、H、O、N,少量含有S,在牛奶中含有乳糖和蛋白质。

5.根据下表分析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Y

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

C.X<Y

D.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答案 C

解析 由于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H元素含量多,耗氧量多,A正确;脂肪中H的比例是1-75%-13%=12%,B正确;脂肪中H的比例大,产生的还原氢多,生成水多,即X>Y,C错误;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D正确。

6.下列关于DNA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含核糖,RNA含脱氧核糖

B.DNA含碱基A、T、C、G,RNA含碱基A、U、C、G

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DNA通常是双链结构,RNA通常呈单链结构

答案 A

解析 DNA含脱氧核糖,RNA含核糖,A错误;DNA含碱基A、T、C、G,RNA含碱基A、U、C、G,B正确;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