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931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IV.docx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V

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V)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

C.八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30g

D.夏天,我们浠水县平均气温45℃

 

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毫米B.分米C.厘米D.微米

 

3.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夏天,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足球运动员受伤时,医生会在运动员受伤部位喷低沸点的氯化烷,缓解疼痛

 

4.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5.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6.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响度

D.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7.物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B.电视摇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北斗导航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8.“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是赞美桂林山水的,诗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下列诗句也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D.“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

 

9.如图,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20架直升机组成“70”的字样,飞过天安门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20架直升飞机飞行速度相同,方向不同

B.这20架直升飞机飞行速度不同,方向相同

C.这20架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这20架直升飞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11.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12.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

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B.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C.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D.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二、填空与作图(13-16题每空1分,17-18题每题3分,共22分)

13.“激情四运会•魅力新浠水”黄冈市四运会于9月22日,在浠水县体育活动中心隆重开幕.

(1)A图,浠水实中学生翻板表演,动作协调一致,画面令人震撼,不同角度的观众都能欣赏到翻板上的画面,是因为翻板对光发生      反射.

(2)B图,四运会火炬传递.火炬中的燃料是丙烷气体,为了便于储存和携带,常温下采用      方法使其液化,此物态变化过程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C图,是小明用手机拍摄到的运动场上表演的画面,为了能拍到全景,则小明应离运动场      (填“远”或“近”)一些.

 

14.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它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他应该是      透镜.据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光屏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靠近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说明带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      眼.

 

15.去年暑假小明参加学校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野外生存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其中:

(1)获取饮用水.如图1,用大塑料袋套在树叶浓密的嫩枝上,扎紧袋口.随着植物中水的不断      和      ,(填物态变化名称)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的内表面上就会出现一层水珠.

(2)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2,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OA所指示的方向就是      (选填“东”“西”“南”“北”)方向,这一判断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

 

16.雾霾天,天空有时会出现“两个太阳”奇观,光学专家表示,因为雾霾天,空气中水蒸汽在漂浮物上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悬浮在空中,会形成多棱镜,太阳照射时,使太阳光发生了      (填“反射”式“折射”)形成太阳      像(填“实”或“虚”),所以产生“两个太阳”.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现象,造成高空气温比低空      (填“高”或“低”),影响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对流,空气中悬浮的微粒难以飘散,而滞留在低空附近地面.

 

17.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请画出他通过平面镜看见自己脚尖的光路图.

 

18.一束光线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三、实验与探究(19-23题,每空1分,共25分)

19.

(1)如图1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这片树叶的长度为      cm.

(2)如图2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      ℃.

 

2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

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1.如图是根据“探究冰熔化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的熔点是      ℃,第7min处于      态.

(2)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

 

22.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拔至标尺左端      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是      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量筒中的葡萄酒的体积是      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      kg/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      (填“大”或“小”).

 

23.小明注意家里摆钟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

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

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2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摆长l/m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周期T/s

1.1

1.3

1.4

1.5

1.7

1.8

1.9

2.0

周期平方

1.2

1.6

2.0

2.3

2.9

3.2

3.6

4.0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      (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3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象.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l成      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的?

      .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度?

      .

 

 

四、综合应用(24题8分,25题9分,共17分)

24.中国636A型远海测量船“钱学森”号于2015年12月26日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它主要是执行海洋测量,岛礁测量、海洋气象观测等任务.

(1)如果它以20节的航速行驶到370km外某海域执行任务,则它大约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1节≈1.85km/h);

(2)某次它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6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水约有多深(海水中声音平均传播速度v=1500m/s)

 

25.如图,是一枚银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

小明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

a.用天平测出一枚纪念币质量m1=31g;

b.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水烧杯的质量m2=56g;

c.将纪念币投入烧杯中,在液面处做上记号;

d.取出纪念币,再往烧杯内加水至记号处,测出烧杯及水的质量为59g.

根据小明的实验:

求(已知:

ρ水=1.0×103kg/m3)

(1)纪念币的体积多少?

(2)纪念币的密度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为小明提出一条建议.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内)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B.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3m

C.八年级物理课本质量约为30g

D.夏天,我们浠水县平均气温45℃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一般教室的高度与一层楼差不多,在3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夏天,浠水县的最高气温不超过40℃,平均气温更不可能为45℃.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毫米B.分米C.厘米D.微米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应用题;定量思想;顺推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

【解答】解: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

所以PM2.5的直径为

=2.5μm.

故选D.

【点评】以社会关注的PM2.5为素材设计题目,体现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3.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夏天,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足球运动员受伤时,医生会在运动员受伤部位喷低沸点的氯化烷,缓解疼痛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熔化是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

【解答】解:

A、干冰容易升华,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防止食品腐烂.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向地上洒的水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水蒸气,虽然吸热,但这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故C符合题意;

D、足球运动员受伤时,医生会在运动员受伤部位喷低沸点的氯化烷,氯化烷会马上沸腾,虽然吸热,但这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三种吸热的物态变化,搞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是判断物态变化的关键.

 

4.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考点】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还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2)声可以传递能量,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答】解:

A、利用B超检查身体,就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就传递信息来说,声音有“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就传播能量来说,声音有“超声波碎石”,超声波清洁牙齿等.

 

5.下列现象属于凝固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仲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凝固现象是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蒸发造成的,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变化前后物质所处的状态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如图所示,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响度

D.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声与能量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7.物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设备应用到的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倒车雷达﹣﹣利用回声定位原理

B.电视摇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C.验钞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北斗导航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紫外线.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与光.

【分析】

(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其应用:

回声定位、探测鱼群和探测海底的深度等声纳的制作原理是回声定位;

(2)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的;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解答】解:

A、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倒车雷达,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A正确;

B、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对电视机遥控的,故B正确;

C、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用此可辨别真伪,利用此原理制成了验钞器,故C正确;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都属于基本内容,是识记性的东西,比较简单,不难解答.

 

8.“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著名诗句是赞美桂林山水的,诗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下列诗句也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D.“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影”的形成包括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称之为影子;光的反射现象有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为透镜所成的像;根据不同原理所成的像分析各选项.

【解答】解:

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诗中“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写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

A、“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C、“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中的“影”是平面镜形成的像,故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符合题意;

D、“青鬼来试人,夜深弄灯影”中的影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会根据其原理的不同,对光现象进行分类.

 

9.如图,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20架直升机组成“70”的字样,飞过天安门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这20架直升飞机飞行速度相同,方向不同

B.这20架直升飞机飞行速度不同,方向相同

C.这20架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这20架直升飞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图析法;运动和力.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图可知,这20架直升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所以,其速度和方向是相同的,但相对于地面来说,它们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又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对于该次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应用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u>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照相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照相机的原理是:

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此题需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成像的特点及物距和像距的范围.

 

11.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声现象.

【分析】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

B、减弱噪声的措施有: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C、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D、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解答】解:

A、高速公路安装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