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3797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4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技术期末背诵重点知识Word文件下载.docx

缺点:

线缆用量大,布线安装工作量大;

若中心节点有问题,则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2)树形网络:

结点按层次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间进行,同层结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或数据交换量小。

可扩展性高,已删减节点,某节点有问题时,易移除。

越高集结点出现问题,网络破坏越大,导致整个网络支离破碎

(3)总线形网络:

所有结点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优点:

布线容易;

删减节点统一;

节约线缆;

可靠性高。

总线是网络的瓶颈,站点太多会使通信不畅;

故障诊断、隔离困难。

(4)环形网络:

结点通过点-点通信线路连接成闭合环路。

适合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距离远;

适合与主干网,安装简单,线缆使用量少。

可靠性差,只单向传输,网络质量复杂,投资费用高;

配置难,增减节点难;

18

扩展性、灵活性差。

(5)不规则网络(网状):

结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适用于广域网。

网络可靠性高,一般通信子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交换机之间,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通信路径,这样,当一条路径发生故障时,还可以通过另一条路径把信息送至节点交换机;

网络可组建成各种形状,采用多种通信信道,多种传输速率;

网内节点共享资源容易;

可改善线路的信息流量分配;

可选择最佳路径,传输延迟小。

控制复杂,软件复杂;

线路费用高,不易扩充。

6、数据通信系统定义

几种传输介质(选择):

有线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

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主要是指通过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传播。

电磁波谱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可以分为无线、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与7射线。

用于通信的主要有无线、微波、红外线与可见光。

无线电微波通信在数据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分为微波通信与卫星通信两种方式。

7、网络协议的定义

网络中的计算机与终端间要想正确的传送信息和数据,必须在数据传输的顺序、数据

的格式及内容等方面有一个约定或规则,即网络进行数据信息交换时共同遵守的规则、约定与标准。

三个组成部分:

语义、语法、时序

8、TCP/IP和OSI各层的关系,定义,功能,各层的传输单元等方面的内容。

(1)OSI和TCP/IP的异同点。

相同:

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不同:

(1)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四层:

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

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2)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

(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3)OSI模型中规定了属于每一层的功能,而TCP/IP协议簇的各层包含有相对独立的一些协议,可根据系统的需要进行匹配。

(2)OSI和TCP/IP各自的优缺点。

OSI:

(1)人们可以很容易的讨论和学习协议的规范细节。

(2)层间的标准接口方便了工程模块化。

(3)创建了一个更好的互连环境。

(4)降低了复杂度,使程序更容易修改,产品开发的速度更快。

(5)每层利用紧邻的下层服务,更容易记住个层的功能。

(1)会话层和表示层几乎是空的,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包含内容太多,有很的子层插入,每个子层都有不同的功能。

(2)OSI模型以及相应的服务定义和协议都极其复杂,它们很难实现,有些功能,例如编址、流控制和差错控制,都会在每一层重复出现,必然降低系统的效率。

TCP/IP:

(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中;

(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惟一的地址;

(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1)该模型没有清楚地区分哪些是规范、哪些是实现;

(2)TCP/IP模型的主机—网络层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接口和层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TCP/IP模型没有将它们区分开来。

(3)OSI和TCP/IP的对应关系。

TCP/IP协议分为四层:

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网络接口层。

它和OSI协议各层的

对应关系大致是:

(1)网络接口层对应于OSI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2)网际层对应于OSI的网络层,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端到端的分组转发和网际互联,这一层有4个主要协议:

IP,ARP,RARP,ICMP;

(3)运输层对应于OSI的传输层,解决的是计算机程序到计算机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

运输层提供了两个主要协议,即TCP和UDP。

(4)应用层对应于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向网络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

应用层中包括了域名系统(DomainNameService,DNS)、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Protocol,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ransferProtocol,HT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SM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SNMP)、远程通信协议TELNET、名字服务协议(NameService

Protocol,NSP)。

(4)OSI各层的功能。

(以及OSI各层的传输单元)

(1)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实现两个网络物理设备之间的二进制比特流(位流)的透明传输,物理层上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功能:

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的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

的特性。

(2)数据链路层:

两个相邻节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个数据帧包括被传输的数据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

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3)网络层:

分组(数据包)。

网络层也称通信子网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组成通信子网。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是高层与低层协议之间的界面层。

它用来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接口。

为运输层提供服务;

路径选择;

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

记账功能。

(4)传输层:

在运输层中数据的传输单位是报文。

当报文较长时,先把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分组再交给下一层(网络层)进行传输。

功能:

服务点寻址、拆分和组装、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5)会话层:

运输层以上各层协议统称为高层协议,它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主机与主机之间的协议问题。

提供远程会话地址、会话建立后的管理、(接收端的会话层)提供把报文分组重新组成报文的功能、隔离、出错与恢复控制

(6)表示层:

提供的服务:

翻译、连接管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文本压缩、网络的安全和保密

(7)应用层:

用层是OSI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接面向用户,是最终用户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界面,负责两个应用进程(应用程序或操作员)之间的通信,为网络用户之间的应

用进程提供服务。

允许访问网络资源。

OSI应用层协议简介:

虚拟终端协议(VirtualTerminalProtocol,VTP);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FileTransfer,AccessandManagement,FTAM);

目录服务(DirectoryService,DS)通用管理信息协议(CommonManagementInformationProtoc01,CMIP);

电子邮件系统(ElectronicMailSystem,EMS)。

(5)TCP/IP协议的定义

TCP/IP全称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但是TCP/IP并非专门指TCP/IP这两个具体的协议,而往往是表示Internet所使用的体系结构或指由许多协议构成的层次化的协议簇。

9、IEEE.802的各个标准

1980年2月成立的局域网标准化委员会

(1)IEEE802.1网间互联

(2)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

(3)IEEE802.3CSMA/CD网络

(4)IEEE802.4令牌环总线

(5)IEEE802.5令牌环网

(6)IEEE802.6城域网

(7)IEEE802.7宽带技术咨询组

(8)IEEE802.8光纤技术咨询组

(9)IEEE802.9综合数据声音网

(10)IEEE802.10网络安全技术咨询组

(11)IEEE802.11无线联网

(12)IEEE802.12需求有限

(13)IEEE802.14交互电视

(14)IEEE802.15短距离无线电

(15)IEEE802.16宽带无线接入

10、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共享介质局域网的定义

(1)当某一个节点要发送数据时,它首先检测网络上的介质是否有数据正在传送,然后决

定是否将数据送上网络。

如果没有任何数据在传送(即处于空闲状态),则立即抢占信道发送数据;

如果信道正忙(即处于忙碌状态),则需要等待至信道空闲再发送数据。

(2)CSMA/CD采取一种冲突检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进行冲突检测,一旦发现冲突立刻停止发送,并等待冲突平息以后再进行CSMA/CD,直至将数据成功地发送出去为止。

(3)CSMA/CD机制的特点是: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CSMA/CD的总线型局域网:

11、令牌环网的定义

工作原理:

如果某站点需要传送数据,必须等待一个令牌的到来,并检测该令牌是否

为空闲状态。

若是空闲状态,则将得到的令牌的空闲状态改为忙碌状态,同时构成一个信息帧,即将数据(data)与忙碌的Token附在一起发送出去,否则继续等待。

当携带数据的

Token沿着环型网经过每一个站点时,每个站点首先检查数据单元中的目的地址,如果目的地址与本站点地址相符,则由本站点将数据接收下来,进行拷贝操作,并以应答报文的形式做出回答,然后再传送给下一个站点。

当忙碌的Token与数据单元回到原来发送节点时,该节点将会除去数据单元,并将忙碌状态的Token改为空闲状态;

接着检查目的节点送来的应答信息,如果为ACK(确认),则表示目的节点接收正确,至此,完成了一次数据传送。

反之,需要等待再得到令牌时进行重发。

12、局域网的定义、特点、分类

定义:

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在物理位置上彼此相隔不远,允许用户相互通信以及资源

共享的网络系统.局域网是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如电缆、光缆和无线媒体)和网络适配器

(又叫网卡)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

特点:

(1)网络为一个机构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2)局域网中各台主机共享着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3)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

(4)采用广播方式或组播方式进行信息传送。

(5)具高可靠性、易扩缩、易管理及安全等多种特性。

分类:

(1)局域网可以按网络拓扑进行分类:

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

(2)局域网可使用多种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无线通信信道

(3)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元素:

网络服务器(文件、打印、通信服务器等)、工作站、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等。

13、以太网的分类及概念

(1)传统的以太网:

传输速率为10Mbps,四种不同的物理层标准10BASE一5(粗

缆)、10BASE-2(细缆)、0BASE—T(双绞线)、10BASE-F(光纤),最为广泛的是基于双绞线传输介质的10BASE-T以太网10BASE-T以太网是采用网卡与双绞线直接相连的

(2)快速以太网:

(FastEthernet)传输速率是传统的以太网的10倍,达到了100Mbps

用户只需要更换一张网卡,再配上一个100Mbps的集线器,就可以很方便地由传统以太网升级到快速以太网

(3)千兆以太网:

发展相当快,很快就成为企业级网络系统主干网的首选方案。

千兆

以太网的物理层使用两种技术:

来自传统以太网双绞线技术、来自光纤通信技术。

千兆以太网的物理层共有两个标准:

1000BASE-T(802.3ab标准),该标准使用4对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为100m,1000BASE-X(802.3z标准),该标准的物理层基

于光纤通道。

(4)FDDI光纤环网:

1988年问世,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iberDistributedData

Interface,FDDI)是一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的令牌环形网。

FDDI主要作为校园网环境

的主干网,用来互联多个局域网。

FDDI的主要特点如下:

1、使用802.5的单令牌环网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分组的最大长度为4500字节;

2、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联网的

节点数最大为1000,环路长度为100km;

3、可以使用双环结构,具有容错能力;

4、可以使用多模或单模光纤;

5、具有动态分配带宽的能力,能支持同步和异步数据传输。

FDDI采取了自动恢复措施,可以大大地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FDDI中使用了两个数据传输方向相反的环路。

由于其芯片的价格过于昂贵,自从快速以太网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后,

FDDI已逐渐被快速以太网所替换。

(5)ATM局域网:

(1)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ATM)是建立在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的基础上的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而

ATM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

(2)信元的长度固定为53字节:

(3)ATM的主要优点

选择固定长度的信元作为信息传输的单位,有利于宽带高速交换;

用ATM可以支持不同速率的各种信息的传输;

实时性强和服务质量高;

提高了信元在网络中的传输速率。

14、虚拟局域网的定义

在交换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技术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端到端的逻辑

子网,即一个逻辑广播域。

15、广域网的定义及广域网协议的分类

广域网是一种跨越大地域的网络,它由节点交换机以及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

成。

IP协议、TCP协议

16、帧中继网络的概念

当某个节点接收到一个帧的首部后,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减少节点处理时间及延时。

17、DTE/DCE的概念

DTE:

数据终端设备

DCE: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18、各个网络互联设备的应用及功能

Ø

物理层互连——中继器

数据链路层互连——网桥

网络层互连——路由器

高层互连——网关

使用中继器在不同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

使用网桥在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帧。

(3)网络层互联:

使用路由器在不用网络间存储、转发分组。

(4)高层互联:

使用协议转换器提供高层接口。

简答题、论述题

1、计算机网络从开始到现在的各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其主要特征是:

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

(2)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其主要特征为:

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

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

统派生出来的。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LAN形成。

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

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4)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FDDI网络、快速以太网、高速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以及ATM网络。

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特点

(1)局域网定义:

一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在物理位置上彼此相隔不远,允许用户相互通信以及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

局域网是由特定类型的传输媒体和网络适配器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并受网络操作系统监控的网络系统。

网络为一个机构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局域网中各台主机共享着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

采用广播方式或组播方式进行信息传送;

具高可靠性、易扩缩、易管理及安全等多种特性。

(2)城域网定义:

广域网是一种跨越大地域的网络,它由节点交换机以及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

千兆带宽;

出口带宽--高可靠性;

高安全性;

保证服务;

使用简单;

保护投资;

集中管理;

(3)广域网定义:

城域网是一个城市范围内所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简称MAN,属宽带局域网。

1、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3、数据信息信号信道的概念

(1)数据:

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被识别,也可以描述

(2)信息:

是人对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某种认识。

(3)信号:

是数据的具体的物理表现,具有确定的物理描述

(4)信道(channel):

是传送信号的通路,它包括传输介质和中间的一些设备。

信道本身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数字方式的。

4、简述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特点

可扩展性、灵活性差。

5、按传输方向分类,信息传输的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特点

(1)单工方式:

信息固定地从一端(发送端)传送到另一端(接收端)。

(2)半双式方式:

信息可以向两个相反方向传送,但不能同时进行传送,即依据信息传送的方向,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交替使用传输信道。

(3)全双工方式:

能同时在两个相反方向上传输信息,即信息可以同时双向传送。

(4)并行传输:

在数据通信中,并行传输可以一次将表示一个字符的8位二进制代码同时通过8条并行的通信信道发送出去,每次发送一个字符代码。

(5)串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将待发送的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代码按由低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

6、简述多路复用技术(种类、特点)

多路复用技术:

送方将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复用器(multiplexer)进行汇集,然后将汇集后的

数据通过一条物理线路传送到接收设备。

多路复用三种基本形式:

1)频分多路复用:

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当通信介质的有效带宽超过被传输信号的带宽时,可以把多个信号调制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从而在同一通信介质上实现同时传送多路信

号。

每路信号以其载波频率为中心,占用一定的带宽,此带宽范围称为一个信道。

适合模拟信号的传输。

2)时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多路复用。

适合数字信号的传输。

时分多路复用又可分为两类: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A.同步时分多步复用:

各路时间片的分配是预先确定的,因此各信号源的传输时问是固定的,每一个通道在时间上按照预先确定的间隔错开一位、一个字节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