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202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docx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

【急救方法】外伤急救方法——包扎、止血

外伤急救止血

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成年人血容量约占体重的 8%,出血是创伤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失血量的判断

 

+

如失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0%(约800毫升)以上时可出现轻度休克症状:

伤员口渴、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弱、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

如出血量为总血量的20%-40%(800~1600ml)时,可能会出现中度休克症状:

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脉搏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

 

如出血量达总血量的40%(1600ml)以上时可能出现重度休克症状:

伤员表情淡漠、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测不清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止血是抢救出血伤员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挽救伤员生命具有特殊意义。

 

出血部位如何判断

 

+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皮下出血、内出血和外出血:

1、皮下出血:

多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可短期自愈。

2、内出血:

体表见不到出血,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脏器或体腔内(如胸腔内、腹腔内和颅腔内),只能根据伤病人的全身或局部症状来判断,如面色苍白、吐血、腹部疼痛、便血、脉搏快而弱等,情况较严重,现场无法处理,需急送医院处理。

3、外出血:

体表可见到,血液经皮损处流出体外。

 

不同血管类型的出血

 

+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出血根据损伤的血管类型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1、动脉出血:

动脉血含氧量高,血色鲜红。

动脉内血液流速快,压力高,一旦动脉受到损伤,出血可呈涌泉状或随心搏节律性喷射。

大动脉出血可导致循环血容量快速下降。

2、静脉出血:

静脉血含氧量少,血色暗红。

静脉内血液流速较慢,压力较低,但静脉管径较粗,能存有较多的血液,当曲张的静脉或大的静脉损伤时,血液也会大量涌出。

3、毛细血管出血:

任何出血都包括毛细血管出血。

开始出血时出血速度比较快,血色鲜红,但出血量一般不大。

身体受到撞击可引起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皮下瘀血。

   直接压迫止血法是最直接、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可用于大部分外出血的止血。

所以直接压迫是首选方法,用力按压持续按压,直接压迫止血法适用于皮肤较小伤口的出血。

 

六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

1、一般止血法:

针对小的创口出血。

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

注意:

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具体步骤如下:

①、用按压止血法,将清洁的布块或者毛巾等垫在伤口上,直接按压10-20分钟。

②、血止住后,用绷带轻轻包住,不要包的太紧。

③、不要用脱脂棉或草纸垫在伤口处,也能在伤口上涂药物。

④、如果伤口不被脏东西污染,首先使用液进行冲洗,不要使用肥皂。

⑤出血伤口周围的血块、血浆不要擦掉,伤口内如果有玻璃片等异物也不要拔出,应立即到医院就医。

 

2、指压止血法: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较大动脉出血的情况,为止血短暂应急措施,出血后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将动脉压迫到骨面上。

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液,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1)头顶部出血:

用食指或拇指压迫伤口,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2)头颈部出血:

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

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

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3)前臂出血:

用一根手指压迫上臂内侧肱二头肌沟处的搏动点。

(4)肩腋部出血:

用食指压迫同侧锁骨中点后方的锁骨下动脉搏动处,把其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

(5)手掌出血:

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挠动脉。

(6)大腿出血:

自救时双手用双手拇指重叠向后用力压股动脉。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搏动处。

(7)足部出血:

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同时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头顶、躯干等体表血管外伤时的出血处,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内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

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4、橡皮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法适用于四肢伤大出血,且其他的办法无法控制的情况。

止血带的选择以充气止血带最好,常用的止血带是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橡皮管、布条、绷带代替,但应在止血带下增加衬垫,千万不能用细的布条、绳索、电线等直接捆绑。

止血带宜绑在患肢的根部,如上臂根部、大腿根部等部位,因为前臂由尺、挠骨、小腿由胫、腓骨组成,血管、神经走行在中间。

 

方法是:

掌心向上,止血带一端由虎口拿住,一手拉紧,绕肢体2圈,中、食两指将止血带的末端夹住,顺着肢体用力拉下,压住“余头”,以免滑脱。

 

使用止血带要十分小心,应注意以下事项:

A.不必绑得太紧,以能止血为好;

B.每隔1小时要放松3-5分钟,扎止血带时间小于1小时,要准确纪录好止血带捆绑的具体时间;

C.决定要松开止血带时,一定要有医务人员在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处理方式。

D.使用部位,上臂出血应扎在上臂1/3;前臂或手外伤应扎在上臂下1/3,上臂中下1/3处有神经,紧贴骨面,不易扎止血带,以免损伤,下肢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E.止血带上肢一般为250-300mmHg,下肢为400-500mmHg,不可过大,已到达阻断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阻断动脉出血为度。

此外,抬高肢体和冷敷的办法也可以帮助止血。

当手臂划伤出血了,可以将胳膊抬起来,流经伤处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而减少;也可以冷敷,皮肤血管遇冷会产生收缩效应,进一步减少出血。

 

5、绞紧止血法:

把三角巾折成带形,打一个活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带子外侧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

 

6、填塞止血法:

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软组织内的血管损伤出血的情况,主要是颈部、臀部或其他部位较大而深的伤口。

在出血后将消毒的纱布、棉垫、急救包填塞、压迫在创口内,外用绷带、三角巾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

常规3-5天缓慢取出填塞纱布,过早取可能会发生出血,过晚避免发生感染。

 

外伤急救包扎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损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包扎的原则】

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

快,即动作敏捷迅速;

准,即部位准确、严密;

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

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也不能过松,以免纱布脱落。

 

【包扎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

清洁、消毒伤口

(1)清洁伤口前,尽量对患者讲清目的,这样既能取得患者的合作及知情同意,又可以避免患者因害怕或疼痛发生晕厥等意外事故。

(2)如周围皮肤太脏并杂有泥土等,应先用清水洗净,然后再用75%酒精消毒伤面周围的皮肤。

涂擦酒精时要由内往外,即由伤口边缘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消毒区,这样越靠近伤口处越清洁。

如用碘酒消毒伤口周围皮肤,必须再用酒精擦去,这种“脱碘”方法,是为了避免碘酒灼伤皮肤。

应注意,这些消毒剂刺激性较强,不可直接涂抹在伤口上。

(3)伤口要用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洗。

自制生理盐水,即1000毫升冷开水加食盐9克即成。

(4)清洁伤口时,如有大而易取的异物,可酌情取出;深而小又不易取出的异物切勿勉强取出,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如果有刺入体腔或血管附近的异物,切不可轻率地拨出,以免损伤血管或内脏,引起危险。

(5)伤口清洁后,可进行包扎。

如果是粘膜处小的伤口,可撒上消炎粉,但是大面积创面不要涂撒药物。

(6)大的伤口需要包扎。

包扎前,最好垫衬敷料(一般也是由纱布块做成),用于止血和吸收伤口分泌物。

也可直接用包扎材料包扎。

备注:

消毒液的选择

家庭常用的消毒药品或液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红药水、紫药水、双氧水、硼酸水、碘酒、碘伏、酒精。

它们的作用和功效大致如下:

1.红药水:

即2%汞溴红溶液,主要有杀菌、消毒、防腐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但抑菌作用弱,且含有汞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有毒,现在已很少使用。

2.紫药水:

即2%的甲紫溶液,可加快伤口愈合,常用于浅表皮肤、黏膜感染。

不宜用在黏膜或开放创面,例如刀伤或锐器刺伤。

3.双氧水:

即过氧化氢,具有消毒杀菌作用,但浓度大,易灼伤患处皮肤。

如果创口较深或被生锈的东西刺伤,除了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外,还要使用双氧水清洗,它可杀灭厌氧菌。

4.硼酸水:

3%的硼酸溶液有清洗、收敛和抑菌作用,常用作皮肤、黏膜和伤口冲洗清洁,口腔炎含漱。

5.碘酒:

是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而制成的2%溶液。

主要用于非粘膜伤口的表面消毒,刚起的疖子、皮肤擦伤、毒虫咬伤、无名肿毒、癣症,手术前、注射前的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擦上碘酒后还须用75%的酒精擦去过多碘,以防止刺激皮肤。

6.碘伏:

为碘与聚醇醚复合而成,主要用于非粘膜伤口的表面消毒,敏感区皮肤(如会阴部、眼睛周围等)、小孩的皮肤消毒。

它使用方便,无刺激无异味,可直接涂伤口,无色素沉着。

7.酒精(乙醇):

75%浓度的酒精,因为在此浓度范围内杀菌力最强,若浓度过高能使细菌细胞膜上蛋白质快速凝固成一层保护膜,致使药物无法渗入菌体内杀菌,反之浓度过低,药物的渗透压过低不易渗入细菌细胞内,也使杀菌力减弱。

第二步:

包扎材料的选择及方法

包扎伤口根据不同部位进行选择不同材质和不同方法,包扎材料最常用的是绷带和三角巾,紧急情况下可用干净的布料、手绢代替。

三角巾包扎法

一块边长1米的正方形棉布,对角剪开就成了两条三角巾。

三角巾分顶角、底角、斜边和底边,在顶角上加带子,便于包扎时使用。

三角巾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各个部位都可使用。

由三角巾变化而来的“燕尾巾”也很常用,将三角巾的顶角向底边偏左或偏右对折,即成燕尾巾。

1.头部帽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折出2指宽的边,正中点平放在前额眉上,顶角向后拉盖住头顶,然后两底边延两耳上方向后拉至枕部下方,左右交叉压住顶角,再将两底边经耳上绕到前额打结,最后将顶角向上掖入交叉处。

 

2.胸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伤侧胸,顶角上拉经伤侧肩至背后,把左右两底角拉到背后,在顶角正下方打结,再和顶角相结。

 

3.腹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顶角朝下,底边横放腹部。

两底角在腰后打结,然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至腰后与底角打结。

4.单肩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成夹角约80度的燕尾巾。

夹角朝上,向后的一角压住向前的一角,放于伤侧肩部,燕尾底边包绕上肩在腋前打结,然后两燕尾角分别经胸和背部拉到对侧腋下打结。

5.双肩燕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两燕尾角等大的燕尾巾。

夹角朝上对准颈后正中。

左右两燕尾由前往后包绕肩部到胸下,与燕尾底边打结。

6.上肢悬吊包扎法。

将三角巾铺于伤员胸前,顶角对准肘关节稍外侧,屈曲前臂并压住三角巾,两底角绕过颈部在颈后打结,肘部顶角反折用别针扣住。

 

7.膝(肘)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折叠成适当宽度的带式,将带的中段斜放于膝(肘)伤部,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8.手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在腕部下面,手掌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再将顶角反折盖住手背,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在腕部绕一周打结,再将顶角折回打结内。

9.足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横放于踝部后侧,脚底向下放在三角巾中央,再将顶角反折盖在脚背上,然后将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在踝部绕一周打结,再将顶角折回打结内。

绷带包扎法

市场上可以买到各种宽度和长度的用纱布卷成的绷带卷,一般长5米,家庭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蒸煮15分钟后自制备用。

绷带可以适应人体的多数部位。

1.绷带环形法。

适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颈部、胸腹部、四肢、手指、脚趾。

小伤口的包扎一般都用此法。

①将绷带作环形缠绕,第一圈略斜一点,第二圈与第一圈重叠,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

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

②第三圈开始每一圈都将上一圈压住约3/4,按同一方向缠绕起到将敷料全部包裹住。

③将绷布剪断,用胶带或别针固定,或剪开带尾成两头打结,或者将绷带反方向再拉出一段,形成一边单层,一边双层,然后打结。

 

2.螺旋法。

适用于四肢和躯干等处。

从肢体较细部位开始,把绷带向渐粗部位缠绕,每一圈压在上一圈的1/2处,然后将绷带尾端固定。

 

3.螺旋反折法。

用于四肢的包扎。

将绷带由肢体细端开始缠绕,每绕一圈把绷带反折一下,盖住上一圈的1/3—2/3,然后固定。

 

4.“8”字形法。

多用在肩部、膝部、脚踝(髂、髁)等部位。

先绕两圈固定,然后一圈向上缠绕,再一圈向下,每圈在正面和前一圈相交叉,并压盖前一圈的1/2,然后固定绷带尾端。

用“8”字形包扎手和脚时,手指、脚趾无创伤时应暴露在外,以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水肿、发紫等。

5.回返法。

用于头和断肢端的包扎。

将绷带多次来回反折。

第一圈从中央开始,接着每圈一左一右,直至将伤口全部包住,然后将反折的各端固定。

此法需要一位助手在反折时按压一下绷带的反折端。

松紧要适度。

 

6.蛇形法。

多用在夹板的固定上。

与上面方法相同的是,蛇形法也是先将绷带头压住,然后按每圈与上一圈间隔为一个绷带宽度来缠绕,到末端后再反折缠回来缠第二层,将上一层的空隙盖住,固定。

 

【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时动作要迅速准确,不能加重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污染伤口。

2、包扎要松紧适宜,太紧容易影响血液循环,太松会使敷料脱落或松动。

3、最好用消毒的敷料覆盖伤口,紧急情况可以用清洁的布料。

4、包扎四肢时,手指、脚趾最好露在外面,方便灌肠末梢血液循环。

5、用三角巾包扎时,边要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包扎要贴实,打结要牢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