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506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docx

西方经济学复习提要

西方经济学讲课提要

上篇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1、因为人们需要的物品、劳务和资源是稀缺的,所以选择不可避免。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的个人、厂商和政府如何进行选择的社会科学。

2、对任何经济,经济学家都要回答四个问题:

(1)生产什么?

(2)生产多少?

(3)如何生产?

(4)为谁生产?

3、在进行经济分析时,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

(1)经济人假设;

(2)产权明确;

(3)完全信息;

(4)厂商是以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的整体。

4、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可概括为:

(1)给定假设,简化关系;

(2)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5、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按照不同的出发点,西方经济学可以分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的出发点,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和叠加,进而研究单个行业、单个市场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变化,是微观经济分析又称个量分析。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的出发点,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是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

(2)按照分析经济活动时是否考虑时间因素,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是一种状态分析。

动态分析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是一种过程分析。

(3)按照能否用事实、证据或从逻辑上对分析结果加以证实或证伪,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首先给出与经济行为有关的假定,但它并不对这些假定是否正确进行探讨,而是在此基础上预测经济行为的后果。

它所研究的是“会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经济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做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所研究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供求与局部均衡

1、个人需求曲线给出在每个可能价格上一种物品的需求量。

它通常向下倾斜,意味着在较低价格上,个人需求具有较大的物品数量;而在较高价格上,需求具有较小的物品数量。

2、市场需求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人在每个价格上,所需要的一种物品的总量。

随价格上升,需求下降,这一方面因为每个人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因为一些人退出市场。

3、一家厂商的供给曲线给出厂商在每个价格上,愿意提供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它通常向上倾斜,意味着在较高价格上,厂商提供较大的物品数量;而在较低价格上,提供较小的物品数量。

4、市场供给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厂商在每个价格上,愿意生产的一种物品的总量。

随价格上升,供给也上升,这一方面因为厂商提供更多的物品,另一方面因为一些其他的厂商进入市场。

5、供给规律是指,在竞争的市场上,均衡价格是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时的价格。

它在图中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表示。

6、区分沿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区分沿供给曲线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是非常重要的。

7、沿需求曲线的变动(或沿不变的需求曲线的变动)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仅表示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8、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指由于整个需求曲线移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

爱好、有关人口的因素、收入、其他物品价格、信息、得到信贷的难易程度,或预期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在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中反映出来。

9、沿供给曲线的变动(或沿不变的供给曲线的变动)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仅表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10、供给曲线的移动是指由于整个供给曲线移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技术、投入品价格、自然环境、预期或得到信贷的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变化都有会在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中反映出来。

11、需求价格弹性描述某种物品需求量对该种物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价格的上升对需求量没有多大影响;当需求有弹性时,价格的上升对需求量有很大的影响。

12、如果价格变化并不导致需求的太大变化,供给曲线就是很陡峭的,并被说成是缺乏弹性的,或对价格变化不敏感的。

如果需求曲线很平缓,说明价格会导致需求的大幅度变化,需求就被说成是富有弹性的,或对价格变化敏感的。

对必需品的需求通常是非常缺乏弹性珠;对奢侈品的需求则富有弹性的。

13、供给价格弹性描述某种物品供给量对该种物品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4、如果价格变化并不导致供给的太大变化,供给曲线就是很陡峭的,并被说成是缺乏弹性的。

如果供给曲线很平缓,说明价格变化会引起供给的大幅度变化,供给被说成是富有弹性的。

15、需求和供给曲线在长期中比短期中可能更富有弹性。

因此,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在短期中可能有较大的价格影响,而在长期中则有较大的数量影响。

19、城镇中仅有的一个水泥厂商正就价格升降考虑决策。

水泥最初的价格是每吨1000美元,销售量是10万吨,需求弹性是2。

决策

销售量

价格

收益

原价

100000吨

1000美元

1亿美元

提价1%

98000吨

1010美元

9898万美元

降价1%

102000吨

990美元

1.00098亿美元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一个人的需求曲线可以通过由商品价格变动和预算约束旋转而得到的不同需求量得到,这些需求量处于预算约束线上。

2、当收入上升时,对正常商品的消费增加,对低档商品的消费减少。

3、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的,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减少。

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品。

4、如果两种商品相互为替代品,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5、当一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变得更贵时,一个人将会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这种价格变得更贵的商品,这是替代效应。

另外,当商品价格上升时,个人购买力下降,这是收入效应。

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将减少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

6、当商品容易被替代时,需求曲线具有弹性或是平坦的。

在替代困难时,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或是陡峭的。

7、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为消费某种商品而愿意付出的总价值与他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出的差额。

第四章生产理论

1、固定投入是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不能立即随之变化的投入。

工厂的厂房、设备等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农业中土地的投入是不变的。

2、变动投入是指当市场条件的变化要求产出变化时,其投入量能很快随之变化的投入。

工业生产中所投入的原材料、燃料等投入在短时期内与产量一起变化。

农产品生产中,种子、化肥等投入在一定时期内也与产量一起变化。

3、一个厂商的生产函数确定各种投入的任意组合的产出水平。

任意一种投入增加所导致的产量增加是该种要素的边际产量。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变动要素投入增加到一定数量后,继续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会引起该要素边际报酬(或边际产量)递减。

第五章成本理论

1、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利益。

包括显成本和隐成本。

2、显成本是指直接成本加间接成本,是厂商购买所需投入物的实际支出,即通常所说的会计成本。

3、隐成本是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或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自己所拥有的投入物的价值。

4、总成本是生产一定产出的总量成本,它等于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5、不变成本(或分摊成本)是不取决于产出数量的成本。

6、可变成本是取决于产出数量的成本。

7、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8、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出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出数量。

1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一般向右上方倾斜,这是因为,一种生产要素的收益递减意味着每生产一边际单位的产出,厂商需要投入越来越大的数量。

11、具有代表性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它最初由于不变成本被分摊在在较大的产出数量上而下降,然后由于变动投入的收益递减,它随着平均可变成本增加的效应超过不变成本下降的效应而上升。

由于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12、所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都选用使得成本在它希望生产的产出水平上为最小的生产方式,因为成本最低才能使得利润量最大。

13、规模经济是指在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以及技术因素。

14、规模不经济是指在单一产品生产的情况下,由于规模扩大使得管理工作无效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上升的情况。

15、学习效应是指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等可以通过积累起产品生产、产品的技术设计以及管理方面的经验,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下降。

16、当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所花费的成本低于分别生产它们的费用时,存在着范围经济。

17、边际收益是指一个厂商从增加一单位的销售量中所得到的额外收益。

18、收益曲线表示一个厂商的总产出与它的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竞争性厂商而言,销售每一单位额外产出所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该单位产出的价格。

19、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选择的产出数量使得市场价格——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出所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0、停止营业点是指平均可变成本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价格相等的点。

如果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价格等于或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在短期内还可以继续经营。

如果企业所面临的市场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在短期内应该停工。

第六章厂商均衡

1、四种不同的市场组织形式:

(1)完全竞争——是指市场是完全非个人化的市场,有许许多多的厂商;产品同质无差别;每个厂商的行为对市场价格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2)完全垄断——通常称为垄断,在这种市场组织中,一种产品市场上只有一个卖主,其出售的产品不存在相近的替代品。

垄断者虽是价格的制定者,但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市场需求状况。

(3)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中间情形,亦称为不完全竞争。

这种市场组织形式即带有垄断的特征,又带有竞争的特征:

其垄断的特征表现在产品有差异,可以对价格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其竞争的特征表现在该种市场上具有若干厂商,每个厂商都不会对市场商品的价格或数量发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4)寡头——也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中间情形,亦称为不完全竞争。

是指那种在某一产业中只存在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组织形式。

在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三种市场上,厂商的行为都是独立的,每个厂商在作决策时都无须考虑其他厂商会作出什么反应。

而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都关注其竞争对手对它采取的任何行动所作出的反应。

2、一个完全竞争厂商面对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它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在一个不完全竞争或没有竞争的市场上,每个厂商面对着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的需求曲线。

3、垄断厂商和完全竞争厂商都通过把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之处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不过,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额外一单位商品的市场价格,而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低于市场价格。

4、由于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收益,消费者为购买产品所支付的价格大于生产该产品的边际成本,因此,垄断厂商的产量低于根据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所决定的产量。

5、由于垄断者所获得的利润被称为垄断租金,那些通过在某一行业获得垄断地位或维持垄断地位来获得或保持现存租金的行动称为寻租。

6、国家针对自然垄断的政策或措施通常是:

国有化、管制、促成竞争、实施反垄断法。

7、由于相对较少的几个厂商控制一个市场或由于厂商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由于产品的特征、厂商的地理位置或消费者心理感觉),所以出现不完全竞争。

8、以明确和公开的协定形式勾结在一起的厂商们被称为卡特尔。

由于这一勾结通常是非法的,厂商们试图寻找促成暗中勾结的方法;例如,采用“价格领跑者”的方式以及“不回避竞争”的价格政策。

第九章经济效率与福利经济学

1、帕累托改进:

是指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

2、、在不存在外部性与公共产品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达到帕累托效率,即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变得更好。

第十章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

1、外部性是指个人(含自然人和法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其中:

正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又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害,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责任。

2、非对称信息:

是指在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3、逆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4、败德行为是指在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

5、科斯定理是学者科斯关于外在性问题可以通过重新分配产权得到解决的思想。

6、外部性:

是指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经济活动中对他人造成了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7、科斯定理:

是指外在性问题可以通过分配产权得到解决的这一论点。

下篇宏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1、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1)总供给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2)总需求是指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

2、失业概念:

(1)自愿失业:

由于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

(2)季节性失业:

有规律地在某些季节里发生的失业。

(3)摩擦性失业:

由于劳动者转换工作而产生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

由于现有劳动者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后就业岗位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都属于非自愿性失业。

3、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结论的要点:

(1)基本观点:

产品市场:

供给可以创造它自身的需求;利率的灵活变动可以使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供求达到均衡;政府的财政支出存在的挤出效应将导致私人消费与投资的减少,而总需求不变。

货币市场:

货币数量的变化仅仅影响总价格水平而不影响总产出水平;货币对实际经济不产生任何影响,只是覆盖在实际经济表面的一层面纱。

劳动市场:

工资和物价是可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而灵活变动的。

由于货币工资的较大幅度下降和物价较小幅度下降的共同影响,现有实际工资将下降到均衡实际工资,失业就会消失,宏观经济将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达到均衡。

(2)结论的要点:

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都可以处于均衡状态。

政府任何旨在干预经济的政策不仅无效而且有害,因而是不必要的。

5、凯恩斯针对古典经济理论提出了下述革命性的的论断:

(1)否定萨伊定律

供给和需求并不必然相等。

如果收入不全用于支出,供给就不会与需求相一致。

(2)否定古典的利率、投资与储蓄理论

影响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是货币需求的变化。

因此,仅凭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整很难实现投资与储蓄的均衡。

(3)否定古典宏观经济就业理论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存在非自愿性失业,充分就业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达到。

(4)否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

政府应当干预经济生活。

政府的“需求管理”政策是挽救资本主义经济失衡的有效措施。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国民生产总值是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2、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以领土为统计标准。

3、最终产品是出售给消费者的那些产品。

4、中间产品是那些用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5、名义GDP是未根据通货膨胀调整过的GDP数值。

6、实际GDP是根据通货膨胀调整过的GDP数值,它等于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测量值

7、GDP可以用三种方法计算得到:

(1)支出法,亦称最终产品法,它将经济活动中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加总;

(2)收入法,它将经济活动中所有成员的收入加总;

(3)生产法,亦称增加价值法,它将厂商收益与花费在中间产品上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加总。

案例:

假设一个仅生产汽车的经济,且假设汽车完全是用钢铁生产的。

汽车制造商从钢铁公司买进钢铁,再将这些钢铁转变成汽车,汽车制造商将汽车出售给零售商,后者再将它们卖给消费者。

三者的收入与支出账户如下表:

(汽车)经济收支账户单位:

亿美元

钢铁工业

汽车工业

汽车经销业

支出收入

工资8001000

股息50

利息150

支出收入

工资6002000

购买钢铁1000

股息200

利息200

支出收入

购买汽车20002200

工资100

股息100

用三种方法计算GDP:

1、使用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只考察汽车经销商的收入,发现GDP=2200亿美元。

2、使用生产法或增加价值法。

GDP=每个工业的售价减去它从其他工业购买的投入品价格之和。

三个工业的增加价值由表给出:

用增加价值法计算GDP单位:

亿美元

 

钢铁

汽车

汽车经销商

总增加价值

产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加价值

1000-0=1000

2000-1000=1000

2200-2000=200

2200

3、使用收入法。

即用家庭得到的收入来测量GDP:

先将所有的工资加总,接着将利息支付加总,然后将作为股息支付的利润加总,由表给出,求得的GDP同是2200美元。

用收入法计算GDP单位:

亿美元

工资

利息支付

股息

GDP

钢铁800

汽车600

汽车经销商100

工资总额1500

钢铁150

汽车200

利息支付总额350

钢铁50

汽车200

汽车经销商100

股息总额350

工资总额1500

利息总额350

股息总额350

合计2200

8、当对商品的总需求等于产出水平时,产出处于均衡水平。

从总需求(AD)看,总产出(Y)由居民户在消费上的计划的支出(C)、厂商在投资品上的计划的支出(I)、政府在它对商品和劳务购买上的计划的支出(G)以及净出口(X)所构成。

第十三章产品市场均衡

1、消费函数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写为:

C=ɑ+bY.

其中,C代表实际消费支出;ɑ代表自发消费;bY代表引致消费;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

2、储蓄函数指居民的储蓄和决定储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写为S=-ɑ+(1-b)Y.

其中,S代表实际储蓄;Y代表实际国民收入;-ɑ是自发储蓄;1-b是边际消费倾向。

ɑ+Io

3、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表示为:

Y=————;由此可见,均衡国民

1-b

收入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1)计划投资Io。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计划投资增加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厂商计划投资减少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2)自发消费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消费增加,或自发储蓄减少,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增加;自发消费减少,或自发储蓄倾向增加,将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入减少.

(3)边际消费倾向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起小,均衡国民收入将起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大,均衡国民收入将越小。

1

4、投资乘数指1单位计划投资的变动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最终变动量,可写为——。

1-b

案例:

假设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0.8Y,投资为500亿美元,

(1)求均衡产出、消费或储蓄。

(2)如果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0亿美元,求企业非意愿存货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均衡产出增加多少?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0.9Y,投资仍为500亿美元,则均衡产出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时,均衡产出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解:

ɑ+Io1000+500

(1)由Y=———,均衡产出Y=——-——=7500亿美元

1-b1-0.8

由C=ɑ+bY,消费C=1000+0.8×7500=7000亿美元

由S=Y-C,储蓄S=7500-7000=500亿美元

(2)非意愿存货=8000-7500=500亿美元

ɑ+Io1000+1000

(3)由Yˊ=———,投资增加后的均衡产出Yˊ=—————=10000亿美元

1-b1-0。

8

均衡产出增加ΔY=Y‘-Y=10000-7500=2500亿美元

ɑ+Io1000+500

(4)由Y=———,消费函数改变后的均衡产出Y=————=15000亿美元

1-b1-0.9

由S=-ɑ+(1-b)Y,消费函数改变后的储蓄S=-1000+(1-0.9)×15000=500亿美元

1000+1000

若投资增至1000亿美元,则Yˊ=—————=20000亿美元

1-0.9

均衡产出增加ΔY=Yˊ-Y=20000-15000=5000亿美元

(5)消费函数由C=1000+0.8Y变为C=1000+0.9Y

111

由投资乘数=———,乘数从———=5变为———=10

1-b1-0.81-0.9

第十四章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总需求曲线

1、投资支出和利率水平反方向变动,即:

当利率水平上升时,投资支出下降:

利率水平下降时,投资支出上升。

2、关于IS曲线的要点:

(1)IS曲线是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均衡的所有利率与收入水平的轨迹。

(2)由于利率上升将减少计划投资支出从而减少总需求,最终导致均衡收入水平下降,所以IS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3)在IS曲线右方的点,存在着过度产品供给(ESG);在IS曲线左方的点,存在着过度产品需求(EDG)。

3、货币主要有四个功能:

(1)货币是交易媒介;

(2)货币是财富储藏手段;

(3)货币是核算单位;

(4)货币是延期支付的手段。

4、在宏观经济学中,一般把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归结为以下三个:

(1)交易性需求;

(2)预防性需求;

(3)投机性需求。

5、关于LM曲线的要点:

(1)LM曲线是表示使得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利率与收入水平的轨迹。

(2)在货币供应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必然伴随着利率的上升,所以LM曲线的斜率是正的。

(3)在LM曲线右方的点,存在着过度货币需求(EDM);在LM曲线左方的点,存在着过度货币供给(ESM)。

第十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1、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宏观经济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2、政府可以采用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3、财政政策的效力是指一定的财政扩张或收缩政策引起的均衡产出增加或减少的

多少。

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和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的政策。

5、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来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社会总需求、减缓经济增长、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

6、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1)公开市场操作;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率。

7、货币政策的效力是指一定的货币扩张或收缩政策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多少。

8、扩张性货币政策发生效力过程的基本次序:

货币供应量上升→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