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992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docx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实证分析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汇总

2010年第1期人口学刊No11,2010(总第179期POPULATIONJOURNAL(Tot1No.179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

养老意愿实证分析

兼论农村养老保险的效用

唐利平1,风笑天2

(11苏州科技学院社会学系,江苏苏州215009;21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通过对江苏和四川两省810户农村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考察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同时代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意愿上的差异。

是否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是影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有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在养老意愿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对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体而言,两类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养老担心度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观念转变两个方面,进一步探讨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应对养老。

=关键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doiB10.3969/.jissn.1004-129X.2010.01.006

=文章编号>1004-129X(201001-0034-07

=收稿日期>2009-07-25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06JZD0027

=作者简介>唐利平(1978-,女,重庆江津人,法学博士,苏州科技学院社会学系讲师。

风笑天(1954-,男,湖北黄石人,法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问题与背景

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施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划生育人口群体,其中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也增长到相当的规模。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2000年我国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人数已经接近9000万,其中40岁以上只有1个孩子的父母人数已经超过1500万。

[1]这预示着,我国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大潮将至。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尚未全面建立,传统家庭养老机制的基础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这是摆在即将进入老龄阶段的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面前的养老困境。

他们自己是否担心将来的养老问题?

对于养老,他们有何打算?

尤其是在经济上,老了靠谁?

这些都是迫切需要探讨和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两类群体的比较,尝试回答上述关于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方面的问题。

选择同时代农村非独生子女父母作为参照群体,是为了更好凸显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所具有的养老意愿方面的特征。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独生子女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

人口学家们早就提出要关注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和相关的老年保障问题。

近几年,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中年后期,尹志刚[2]等学者陆续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调研;也有学者对第一代独生子女进行了调研。

[3-4]这些调研集中探讨了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度、养老焦虑、养老压力、养老居住安排等,不过以上对第一代独生子女或者独生子女父母的调研都是针对城市独生子女群

34

体。

在城乡二元化结构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农村和城镇的覆盖面、保障水平等都存在天壤之别,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截然不同,可以说,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比城市独生子女父母所面临的要艰难和复杂得多。

李建民[5]指出,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埋0下了计划生育夫妇¹老年时期的养老危机。

计划生育政策是对农民养老资源的一种制度性剥夺,而建立计划生育夫妇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是对计划生育夫妇养老资源损失的最好代偿方式。

张汉湘[6]、陶鹰[7]等人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经验,总结了部分地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0的试点模式和经验。

穆光宗[8]在总结山东潍坊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补充养老保险0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出养老保险的制度效用和保险效用问题。

制度效用实际上是人们对保险制度本身的信任问题,而保险效用则是养老保险究竟对养老能起到多大保障作用?

这些问题的追问,道出了人们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疑虑。

上述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研究,主要依据部分地区的试点经验,从政策维度自上而下探讨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影响和效果。

而作为需要养老保障的主体,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对自身即将面临的养老问题如何看待,养老保险是否影响或者能够转变他们的养老观念,是否能够增强养老信心,减少养老焦虑,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现有研究是匮乏的。

这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笔者主要从养老经济打算、养老居住打算和养老担心度三个维度来考察现阶段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

二、样本与资料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课题组2008年同时在江苏和四川两省4县对810位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

调查的主题是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生育、养老和性别平等。

为了对比需要,调查对象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

11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立意多段配额抽样º,根据配额抽样框进行抽样。

首先参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苏南、苏北、川东、川西4个地区进行,每个地区各抽取1个县。

确定调查的县以后,选取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和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乡镇各1个。

确定调查的乡镇以后,选取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村和经济条件相对差一点的村各1个。

每个村调查50户,其中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各25名。

调查对象尽量保证男女性别比例各占50%,且保证独生女父母数量不少于独生子和独生女父母总数量的1/3。

21资料收集方法:

为保证调查质量,考虑到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本次调查的资料收集方法是入户结构式访谈,调查员依据标准化问卷向调查对象进行提问,并亲自记录调查对象的回答。

有效样本量810份。

值得专门指出的是,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同时代的非独生子女父母,具体操作界定为/有当地农村户口,出生在1955~1965年的已婚已育者0。

所有调查对象结婚生育时期正逢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十年,现在开始逐步迈入老年期,养老也是他们自身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

3.样本的基本构成

表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N=810

性别男(父亲46.5家庭类型独子家庭27.7女(母亲53.5独女家庭23.0

地区苏南25.2双女家庭14.9苏北24.8一男一女家庭24.7

川东25.3双男家庭8.0

川西24.7三子女家庭1.7实际调查样本的结构与事先设计的配额抽样表基本吻合。

三、养老经济打算

由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和家庭经济来源渠道的差异,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一般退休后有退休金或养老金,足够维持老年的基本生活,养老的经济来源不是主要问题,他们的养老需求更多来自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

而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其他农村居民一样,没有/退休0一说,也没有固定的/退休金0。

目前,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远不能满足老年的基本生活。

即使

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包括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

º由于各个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度有差异,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比例差异比较大,为了比较研究需要,采取立意多段配额抽样。

35

少数发达农村地区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和水平有所提高,但农保还是只能作为养老经济来源的一个补充。

虽然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是直接关系养老质量的问题,但现阶段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首当其冲的还是养老的经济来源问题。

养老的经济来源依然是农村居民养老的核心问题。

表2统计了两类父母对自己将来养老经济来源的打算。

表2两类父母养老经济来源的打算(%

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父母总体主要靠自己42.333.037.7

自己和子女23.620.221.9

主要靠子女27.840.834.2

说不清6.46.06.2

(N(407(397(804

x2=15.691df=3P=0.001养老经济来源根据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比如自己劳动(打零工、农副业养老、土地养老、储蓄养老、子女养老、养老金养老等,本文选取的角度是养老经济来源的主体是自己还是子女,考察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的经济来源上对子女的依赖度。

表2中的数据表明,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经济来源上有显著差异(P<0105。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靠自己的比例比非独生子女父母高约10%,在养老主要靠子女选项上低13%。

可见,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养老的经济依赖期望比非独生子女父母要低。

虽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无论从覆盖面还是养老金支付额度,与城市无法相比,目前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养老经济的主要来源。

[9]但是,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关系到养老经济来源的渠道。

这实际上是关于养老保险的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第二个层面是养老保障的水平。

鉴于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差不齐的现状,本研究重点从第一个层面即是否参加养老保险角度,考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影响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经济依赖程度。

表2的数据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农村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经济来源上,对子女的依赖性要低。

当我们引入/是否有养老保险0控制因素后,发现两类父母对子女的养老经济依赖性的差异发生了变化。

表3控制养老保险因素两类父母的养老经济打算(%

是否有养老保险养老经济打算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父母总体有主要靠自己49.047.448.3自己和子女22.126.323.9

主要靠子女15.918.417.0

说不清13.17.910.8

(N(145(114(259

x2=2.363df=3P=0.501无主要靠自己38.727.032.7自己和子女30.746.638.9

主要靠子女28.021.024.4

说不清2.75.34.1

(N(261(281(542

x2=19.541df=3P=0.000

根据表3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中,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经济上对子女的依赖差异性消失,两类父母不存在显著差异(P>0105。

大约一半的农村居民表示养老在经济上主要靠自己。

而在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中,两类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上的差异显著(P<0105。

独生子女父母在对子女养老经济依赖上呈/两极化趋势0,独生子女父母表示/主要靠自己0的比例比非独生子女父母高1117%,同时,在养老经济/主要靠子女0选项上,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也高710%。

而非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经济依赖上呈/中间化趋势0。

选择养老经济靠/自己和子女0的比例最高4616%,远高于同类群体选/主要靠子女0和/主要靠自己0的比例。

在没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养老经济来源补充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养老经济来源渠道就更加单一化:

自己或子女。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经济依赖的/两极化趋势0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生子女/唯一性0的双向效应。

一方面/唯一性0意味着风险性,子女数太少,子女负担养老经济的压力就相对大,子女提供经济赡养的风险也大,因此子女靠不住,还是靠自己。

另一方面/唯一性0意味着/确定性0,中国农村养老纠纷中,很大比例

36

是老人的多个子女互相推脱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而独生子女家庭这个问题就不存在,赡养责任无可推脱,因此这种/不可推脱0的赡养责任使得一部分独生子女父母将养老的经济来源寄托在子女身上。

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在社会保险参加与否的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恰恰反映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养老经济打算的显著影响。

当我们换个方向对表3数据进行上下两部分比较时会发现,无论是独生子女父母还是非独生子女父母,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在养老经济上主要靠自己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

这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降低了农村居民在养老上对子女的经济依赖性。

四、养老居住打算

养老需求除了基本的经济需求外,还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

[10]在家庭养老的模式下,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需求的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居住模式。

不同的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父母的可能性有着显著影响。

与父母同住的子女提供赡养,尤其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的可能性最大。

父母对子女婚后居住期望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父母对子女的心理依赖。

接下来考察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居住打算上是否有差异,以及进一步检验养老保险除了发挥养老经济效用外,是否可以减少父母对子女的心理依赖。

表4的数据结果表明,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居住打算没有显著差别(P>0.05。

大约一半的父母都希望年老后和子女一起居住。

不到20%的父母赞成子女单独居住。

10%左右的父母认同一种新的居住方式,即子女结婚后,在男方父母和女方父母家轮流居住。

在部分地区,这种居住方式也称为/两家合一家0。

这种居住方式往往是结婚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或者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

当然选择这种居住模式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双方父母两家相隔不远,一个村或相邻的村庄。

数据显示,还有不少比例的父母说不清或者不愿说自己的养老居住期望。

其实,在家庭关系越来越平等的当代社会,关于子女的居住安排,父母的期望与实际情况会有距离,因为子女居住安排除了考虑双方父母的想法,还有子女自己的想法,此外还有经济条件、工作地点等因素影响。

不过,这并不影响本文的研究意图,本文只是通过调查农村父母对自己和成年子女的居住打算,来考察父母对子女的养老心理依赖。

表4两类父母养老居住打算(%

独生子女

父母

非独生子女

父母

总体和子女合住49.142.545.8单独居住18.520.119.3子女双方父母家轮流居住10.18.89.5说不清22.228.625.4(N(405(398(803

x2=5.844df=3P=0.119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一样,一半的父母还是期望与子女合住。

前面引入养老保险因素控制作用后,数据表明养老保险因素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经济打算有显著影响。

接下来,我们同样控制养老保险因素,考察养老保险是否会影响两类父母的养老居住打算。

表5的数据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因素对两类农村父母没有显著影响。

无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居住打算上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

这说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没有改变农村父母与子女合住的养老居住打算,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同时代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一样,大部分还是希望家庭养老,对子女养老具有较强的心理依赖。

表5提到的养老居住安排,居住地点主要是家庭。

养老的居住安排除了家庭以外,还有一个是逐渐发展中的养老机构,这可能是高龄老人养老居住安排的一个现实选择。

老年可分为两个阶段:

低龄和高龄。

在农村,相当多的低龄老人还在劳作,种庄稼或从事农副业,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也可以照顾家庭。

但随着年龄增长,生命的自然规律,一般75岁以后,老人的身体和精力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逐渐降低。

高龄老人面临的养老,日常生活照料尤其是患病后的照料是更主要的养老需求。

对于独生子女父母,由于诸多客观原因,完全依靠子女来照顾生活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机构养老可能是独生子女父母进入高龄养老阶段面临的一个现实选择。

调查中,我们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当您年纪大了,需要有人照顾日常生活,而您的孩子有自己的工作和小家庭,您是否会考虑到养老院养老0,统计结果见表6。

37

表6的数据结果显示,即使在特定情境选择下,仍然有接近一半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表明肯定不会去养老院养老。

不到30%的独生子女父母表示肯定会或可能会去养老院养老。

在对养老机构养老问题上,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养老机构的养老接受度相对偏低。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已经有一部分农村居民开始接受养老院养老这种养老方式。

机构养老接受度的提高同样受制于养老机构自身的发展。

表5控制养老保险因素两类父母的养老居住打算(%

是否有养老保险养老居住安排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父母总体有和子女合住56.343.950.8单独居住17.421.919.4

子女双方父母家轮流住6.95.36.2

说不清19.428.923.6

(N(144(114(258

x2=5.329df=3P=0.149无与子女合住45.442.043.6单独居住19.219.419.3

子女双方父母家轮流住11.910.211.0

说不清23.528.326.0

(N(260(283(543

x2=1.898df=3P=0.594

表6两类父母年老后是否考虑去

养老院养老?

(%

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父母总体肯定会5.24.04.6

可能会23.616.820.2

说不好17.419.118.3

可能不会12.814.813.8

肯定不会41.045.243.1

(N(407(398(805

x2=6.834df=4P=0.145

五、养老担心度

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独生子女父母所担心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更令人忧心忡忡。

作为即将面临养老问题的主体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他们自己对自身养老的担心度如何呢?

下面的分析主要围绕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度问题。

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安排,而子女是集经济赡养资源、生活照料资源和精神慰籍资源于一身的供给者。

非独生子女(多子女的农村家庭在养老资源上比独生子女家庭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大于非独生子女家庭。

由此,我们自然会假设:

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的担心比同时代农村非独生子女父母更强。

为验证这个假设,表7对两类父母的养老担心度进行了交互统计分析。

表7数据结果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大约1/3的人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一半以上的人不太担心或根本不担心。

这个结果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相对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对疾病风险的担心来说,农民在自己的养老问题上并未像许多学者表现出强烈的忧虑。

[11]但是,数据结果还显示出,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担心度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105,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并没有比非独生子女父母表现出更强的担心。

这与常理推导的假设是不同的,是什么因素有效减少了独生子女父母对未来养老风险的估计,并没有表现出假设中的高担心度?

作为规避养老风险制度性安排的农村养老保险,是否是影响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的一个显著性因素呢?

表8是引入养老保险控制因素后的进一步分析。

表7两类父母对养老的担心度(%

独生子女父母非独生子女父母总体非常担心10.87.59.2

比较担心28.927.328.1

不太担心40.840.440.6

根本不担心19.624.822.2

(N(409(399(808

x2=5.009df=3P=0.171当我们控制养老保险因素后,进一步考察不同养老保障下两类父母的担心度。

其中,在参加养老保险的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担心度的差异并不显著,检验值(P>0105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而在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调查对象中,独生子女父母和非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度差异显著(P<0105,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担心的比例比非独生子女父母要高1018%,这意味着同在缺乏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下,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更担心养

38

老问题。

此外,从另一个角度比较也可以看出养老保险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的影响。

当我们对参加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和未缴纳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进行比较后会发现,缴纳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的担心度远远低于未缴纳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两者整整相差2512。

%表8控制养老保险因素两类父母的养老担心度(%是否有养老保险有养老担心度非常担心比较担心不太担心根本不担心(N非常担心比较担心不太担心根本不担心(N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父母父母41.44.4.3193.221.20.5448.442.44.6317.292.30.6(145(113(258x2=0.394df=3P=0.942144.88.11.5342.292.31.6384.391.38.8129.229.18.1(263(284(547x2=12.357df=3P=0.006总体济打算和养老担心度都具有显著影响。

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对子女养老依赖性更低,对养老更有信心。

其次,对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来说,在养老经济打算、养老居住安排、养老担心度上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参加养老保险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在这三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别。

而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两类父母来说,二者在养老的经济打算、养老担心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为,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的经济打算上呈/两极化趋势0,主张养老经济主要靠自己和主张养老在经济上主要靠子女的两类选项都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而非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经济打算呈/中间化趋势0,大部分父母选择养老经济靠自己和子女一起承担。

在养老担心度上,独生子女父母比非独生子女父母对将来的养老担心度更高。

而这一差异在直接比较两类群体中并没有显露出来。

表明如果缺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会比非独生子女父母更担心养老问题。

虽然,养老保险因素对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表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用和信心效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同样会影响他们的养老居住安排。

研究表明,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对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居住安排没有显著性作用。

无论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同时代非独生子女父母一样,大部分都期望和子女住在一起。

本研究的结果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值得进一步探讨:

1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具有经济效用,还具有信心效用。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于2009年开始全国试点,最低发放标准不会低于1800/年的低保平均水平,而且随着财政收入元的增长预期还会不断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建军指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刚刚起步,大方向是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成熟的农民养老制度。

在2008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论坛上,多位人口专家倡导,在全国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大背景下,把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作为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突破口。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养老保险已经对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产生显著性影响,有效降低养老经济来源对子女的依赖性,增强养老信39[12]无结合表7和表8考虑,当我们直接比较两类父母时,发现他们之间对养老的担心度没有显著差异。

但进一步控制养老保险因素后,二者的差异立刻显现出来。

在缺乏养老保险的保障条件下,独生子女父母对养老的担心度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

而购买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担心度远远低于未购买养老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

由此可见,农村养老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担心度,增强他们应对养老的信心。

六、小结与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直接比较两类群体时,第一代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在养老经济打算上和同时代的非独生子女父母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经济自立性更强。

而两类父母在养老居住打算和养老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