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17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docx

高三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答案

2009年广州市高三级“古诗文阅读”调研测试

参考答案

2009.9

1.C(简:

选拔)

2.C(而:

连词,表修饰。

A为:

判断动词,是/动词,作为。

B之:

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职位。

D于:

介词,对/介词,在)

3.D(应补充的内容为“险要地”)

4.A(“扮作天子的近侍”不合文意,应是骗子说自己的内兄是皇上的近侍)

参考译文:

有一位副将军,带着钱进京,想谋求正职,苦于没有门路。

一天,有个穿着皮袍骑着骏马的人来拜访,自我介绍说:

“我的妻兄是皇上的贴身侍从。

”喝过茶,他请副将军把其它人支开,说:

“眼下有个地方将军的职位空缺,你要是舍得多用银子,我就嘱咐妻兄在皇上面前替你美言,这个职位就可以到手,再有权势的人也夺不去。

”副将军疑心他是在说大话。

那人说:

“这用不着犹豫。

我不过想从妻兄那里取笔小钱,对于将军,我分文不取。

咱们先讲好一个数目,立下文书作为凭证。

等皇上召见之后,才要你真的付钱;如果不成,你的钱还在,谁能从你怀里把它抢走呢?

”副将军高兴了,就答应下来。

第二天,那人又来了,领着副将军去会见他的妻兄,说是姓田。

田家气势煊赫,如同王侯之家。

副将军上前拜见,田某非常傲慢,斜着眼,不怎么还礼。

那人拿着文书对副将军说:

“刚才我和妻兄商量了一下,此事大约非要一万两银子不可,请你马上画个押吧。

”副将军照办了。

田某说:

“人心叵测,只怕事后有变卦。

”那人笑着说:

“大哥多虑了。

你既然能给他官做,难道不能夺回他的职位吗?

况且满朝文武将相,想和你攀交情还攀不上,这位将军的前程正远大,不至于那样没头脑。

”副将军也郑重的发了誓才走。

那人送他出来,说:

“三天之后就回复你。

过了两天,正当夕阳西下,有几个人叫喊着跑进来,说:

“皇上等着召见你呢!

”副将军惊异万分,急忙赶到宫中。

只见皇上坐在金銮殿上,武士森严肃立。

副将军叩拜行礼完毕,皇上降旨赐坐,殷切地慰勉他,对左右的人说:

“听说此人勇武异常,今天一看,果真是个将军之才!

”于是对他说:

“某地是个险要之处,现在把它交付给你,不要辜负了朕的心意,将来会有封侯拜爵的一天。

”副将军叩头谢恩出来。

便有前天那个穿皮袍骑骏马的人跟他到了客店,按照文书,取了银子走了。

副将军于是高枕无忧,等待接掌印绶,天天向亲友炫耀。

过了几天,副将军去打探消息,原先那个空缺已经有人了。

他勃然大怒,来到兵部大堂忿忿地争辩,说:

“我受皇上委任,怎能给了别人?

”兵部尚书觉得很奇怪。

待副将军讲到如何受到宠遇,大半象是梦境。

兵部尚书勃然大怒,把他抓起来送交司法官。

副将军这才供出引见者的姓名,可是宫中没有这个人。

副将军又花了一万两银子,才得到赦免,革职而去。

这真是很奇怪呀!

这个武官虽然愚蠢,难道宫门也能造假吗?

我怀疑这里面有幻术作怪。

正所谓“大盗不拿刀枪”啊!

5.C(A.征召。

B.统领。

D.减省)

6.B(乃:

副词,就/副词,竟然。

A.之:

动词,到。

C.以:

介词,因。

D.为:

介词,给、替。

7.D(是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不属于直接表现其才能。

8.C(杜诗“请求让位给名臣”并不是给刘统、董崇等人;光帝不答允的也是“请求让位给名臣”此事。

参考译文: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

年轻时有才能,在那里任官为功曹,以公平着称。

更始政权时,被征辟为大司马府官员。

建武元年,在一年中迁升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不法,在城里横行霸道,百姓惶恐惊扰。

杜诗是萧广,仍不改悔,于是将萧广击杀,回京后把情况向光武帝奏报。

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綮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招降和诛杀反叛的贼人杨异等。

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船只,调集部署郡中士兵,派骑兵突袭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因此被消灭。

拜授为成皋县令,任官三年,政绩优异。

又迁升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

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建武七年,升任南阳太守。

他生活节俭,施政清正平和,以沫杀强暴树立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减少和爱惜民力劳役。

又设计制作水排,铸造农具,使用的力量少,收效多,百姓很便利。

此外,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

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赞颂他说:

“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不应长期任大郡长官,请求降职,以避让职位给功臣。

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所以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杜诗喜好推举贤才,多次举荐知名士人清河人刘统以及鲁阳长董崇等人。

当初,法令制度还很简单,只是以皇帝的玺书调兵,没有虎符作凭信,杜诗上疏说:

“臣下听说军队是国家的凶器,圣人对此极慎重。

依照旧制度,发兵都以虎符作凭信,其余的征调,仅用竹制的令牌。

符信会合无误,作为信用,这为的是证明国家的命令,以表示重视,加强威信。

先前发兵,只是用玺书,如果有奸邪的人欺瞒作假,也无法知道。

我认为军事行动仍在进行,贼人尚未消灭,从各郡国征调军队,应该慎重,可以设置虎符,以杜绝奸人作恶之源。

先前魏国的公子无忌,威德远播邻国,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对赵国的包围,如果如姬没有杀父之仇,公子无忌也不能成功。

事情应该复杂,便不可减省,繁费出于不得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上书奏报,建议被采纳。

  杜诗虽然在外地任官,仍然尽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论,好的建议,都随时进献上奏。

任官七年,政令教化大大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宾客为弟弟报仇,被征召问罪,正巧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家中贫困,没有田宅,死后无处下葬。

诏令在郡中官邸治丧,并赐一千匹绢办丧事。

9.D(A.效力。

B.延续。

C.借给。

10.A(B.之:

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为:

动词,作为/介词,被。

D.则:

连词,表转折,却/连词,就、那么。

11.B(A.蚕:

名词作状语,像蚕那样。

C.快:

使动用法,使……愉快。

D.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业:

名词作动词,成就……功业。

12.C(“不分东南西北地夺取土地”不合文意。

参考译文:

臣听说一些官吏建议驱逐客卿,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面从戎国请来由余,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求来了丕豹和公孙支。

这五位贤士,都不在秦国生长,但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来个诸侯国,终于在西戎称霸。

秦孝公采用了卫国人商鞅制定的法令,改变了民间的风俗,百姓因此而殷实兴盛,国家因此而富强,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亲近顺服,俘获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攻取了上千里的土地,国家至今太平强盛。

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策,攻占了三川的土地,向西面吞并了巴、蜀,向北面收得了上郡,向南面攻取了汉中,吞并了楚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了鄢城、郢都,向东面占据了成皋这个险要之地,割取了肥沃富饶的土地,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向西来侍奉秦国,这些功业一直延续到现在。

秦昭王得到了范雎,废掉穰侯,放逐了华阳君,增强了王室的力量,杜绝了专权的局面,像蚕吃桑叶那样吞并诸候国土,使秦国成就了帝王之业。

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的力量成就了功业。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

先前如果这四位君主都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予任用,那就将使国家失去了富强带来的实惠,秦国也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您得到昆仑山出产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壁这样的珍宝,垂挂着亮如明月的珍珠,佩带着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竖着饰有翠凤羽毛的旗帜,设置着用灵鼍皮蒙成的鼓。

这几种宝物,秦国一种都不出产,可是陛下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用的话,那么夜间能发光的璧玉就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雕制的器物就不能成为赏玩之物,郑国和卫国的美女就不能充满后宫,而各种宝马良驹就不能挤满外边的马棚,江南所出产的金器锡器就不能被使用,西蜀出产的丹青就不能被采用。

用来装饰后宫的、站满堂下的、赏心快意的,悦耳娱目的东西,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然后才可以的话,那么宛珠做成的发簪,镶珠玑的耳环,阿绢做成的衣服,五彩华美的饰品就不能进献到面前,而那些随着时尚变化打扮自己的艳丽、苗条的赵国美女就不能在身旁侍立了。

那敲打瓦瓮,叩击瓦缶,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地歌唱,使耳目快乐的,是真正的秦国的音乐;而郑、卫、桑间、韶虞、武象都是别国的音乐。

现在您抛弃敲击瓦瓮瓦缶而接受郑、卫的音乐,废弃掉弹筝而要演奏韶虞的歌曲,像这样是为什么呢?

无非是在当前取乐,选取适于观赏的东西罢了。

现在选取人才却不是这样,不问可用与否,也不管是非曲直,只要不是秦国人就赶走他,是客卿的就驱逐。

既然这样,就表明您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珠宝、美玉,而所轻视的是人才。

这绝不是用来跨越海内、控制诸候的方略呀。

我听说土地广阔的,生产的粮食就多;国家强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那么士卒就勇敢。

因此泰山不拒绝细小的沙土,所以才能成就了它的高大;大河大海不排斥细小的水流,所以才能成就了它现在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才能显扬他的美德。

所以,土地不论东西南北,人不分本土他乡,一年四季生活富庶美好,鬼神也降恩赐福,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现在您却要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客卿来成就各诸侯国的功业;让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来,止住脚步不敢进入秦国,这就是“借给敌人兵器,送给盗贼粮食”的做法啊。

物品不在秦国出产,可是值得珍爱的很多;贤士不在秦国生长,但愿意效忠秦国的很多。

现在,您要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本国的百姓来增加仇敌的力量,在内部自己削弱自己,在外部又在诸侯中树立怨敌,要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是办不到的。

13.C(过:

拜访)

14.B(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于:

介词,向/介词,被。

C.以:

动词,认为/连词,因为。

D.乃:

副词,竟然/副词,才。

15.C(①介绍戏班的基本情况。

⑤是马伶求师的情况。

⑥作者对马伶求师经历的赞叹。

16.C(“去京城相国严嵩门下当仆人”应为“去京城相国顾秉谦门下当仆人”。

17.

(1)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4分。

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3分。

“其”1分;“耻”1分;句式1分。

②他离开(走了)之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用别人替换他,竟然最后就停止了演出。

(3分。

“辄”1分;“易”1分,“辍其技不奏”大意1分。

参考译文: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

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

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

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

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

兴化部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

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风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椒山先生的故事。

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

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

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

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

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

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

他走了之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替换他,竟然最后就停止了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

 “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风记》,敬献一日的欢乐。

”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

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

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

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

“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

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

”马伶说:

“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

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

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

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

”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侯方域说:

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

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

呜呼!

耻于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

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

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18.D(A.堵塞。

B.逐渐浸渍。

C.鼓励。

19.C(则:

连词,表顺承,那么,于是,就。

A.而:

连词,递进关系,而且/连词,转折,但是。

B.之: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助词,的。

D以:

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因。

20.A(是老子推崇的理想社会的情形。

21.A(“邻国相望……理想社会”是老子的看法,也是作者要批驳的观点。

22.

(1)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3分。

其中可断可不断的有:

①有/而②富/以。

在必须断句处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这四个方面,是人民的生活资料的来源。

(2分。

判断句式1分,“民所衣食之原也”大意2分。

②贫富的规律是:

没有谁夺走或赐予人们财富,灵巧的人(财富)就有余,笨拙的人(财富)就不足。

(4分。

“夺予”1分,“莫之夺予”宾语前置句式1分,“而巧者有余”大意1分,“拙者不足”1分。

参考译文:

老子说:

“最清明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认为自己的食品最甘甜,服装最美丽,风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方式生活,对于近世来说,无疑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那是行不通的。

②太史公认为:

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已不知道了。

至于象《诗经》与《书经》上所描述的虞、夏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的耳目要尽情地享受声色之乐,口要尽可能多地品尝牲畜肉类的美味,身体尽量处于舒适和快乐的环境,而精神上还要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才能的荣耀,使这种风俗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言辞逐家逐户地去劝说他们,终究也不能使他们改变。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引导他们,再其次是教育他们,又其次是(用典章制度来)约束他们,最坏的做法是与百姓争利。

③太行山以西富有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太行山以东多出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盛产楠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广产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铁则往往在千里山峦中布满,如同摆满棋子的棋盘一般。

这是大概情况。

这些物品都是中原人民所喜爱的,是百姓们衣着饮食与养生送死所必备的东西。

所以,人们依赖农民耕种来供给他们食物,靠虞人开发山泽,靠工匠做成器皿,靠商人流通货物。

这难道要政令教导、召集人民按期集会来完成吗?

人们各自以自己的才能来办事,竭尽自己的力量,以此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因此,物价低廉,他们就寻求买货的门路,物价昂贵,他们就寻求销售的途径,各自勤勉致力于他们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如同水向低处流,日夜永无休止,他们不待召唤自己就赶来,物产不须征求而百姓们自己就生产出来。

这难道不是合乎规律的而自然就是如此的证明吗?

④《周书》上说:

“农民不生产,食物就要匮乏,工匠不生产,器物就要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财富就要断绝,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缺少。

”反过来,资源缺少,山泽也就不能重新得到开发。

这四种行业,是人民衣着食物的源泉。

源泉广阔,就会富足;源泉狭小,就会贫穷。

源泉广阔,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族富有。

贫富的道理,(是)没有人能掠夺它,没有人能给予它,聪明的人才能使财富有余,愚蠢的人只能使财物不足。

所以姜太公吕望被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是盐碱地,人口稀少。

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女子纺绩,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

这样,其它地方的百姓襁负而来归附于他,货物如车辐一般,向这里集中。

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东海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好衣袖来朝拜齐国。

此后,齐国中途衰落,管仲又修治姜太公的政策,设立调整物价的九个官府,而齐桓公因此能够称霸天下,多次会合诸侯,匡正了整个天下,而管仲自己也修筑了三归台,他的地位处在陪臣之列,却比列国的君王还富有。

从此,齐国又富强起来,一直持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期。

⑤所以说:

“仓库充实,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耀与耻辱。

”礼仪在富有时产生而在贫穷时废弃。

所以,君子富有了,喜欢行仁德之事,小人富有了,就能调节自己的劳力。

水深,鱼能生存,山深,野兽就会到那里去,人民富,仁义也就归附他们。

富有者得势,更加显赫;失势了,如客居之人没有去处,因此而不快乐。

在夷狄,这种情况更厉害。

谚语说:

“千金之家的子弟就不会死在于市井。

”这并不是空话。

所以说:

“天下之人热闹拥挤,为了财利而来,为了财利而往。

”即使有千乘兵车的天子,有万家封地的诸侯,有百室封邑的大夫,尚且担心贫穷,何况编在户口册子上的普通百姓呢!

23.在沉静的深秋中,洞庭湖边的树丛中响起了猿猴的哀啼,江上漂流的木兰舟上诗人静静地伫立着,(1分)上句写听觉,下句写视觉,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1分)抒发了诗人伤秋怀远的思想感情。

(1分)

24.诗人面对萧瑟冷清的秋暮景象,(1分)站在曾是屈大夫徘徊过的楚江边,(1分)触景生情,(1分)勾起自己远谪他方的孤单离索,(1分)从而产生悲凉落寞的情怀。

25.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光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漂浮着片片云烟。

(1分)诗句正是通过“孤灯”“寒雨”“湿竹”“浮烟”等景象来渲染悲凉的气氛,(1分)映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暗淡心情。

(1分)

26.久别相逢,乍见以后,反怀疑是梦境,由于别后时间太长,所以相见以后要在相互悲伤中互问年龄(1分)。

杜诗,也写出乱离之中与妻儿相见,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甚至已经夜深了仍要点燃烛火相互凝视,恍如梦中的心情(1分)。

二者异曲同工,都写出了上次相见离别之后的相思心切和此次相会的不易(1分)。

这样写,情真意切,而且把诗人欣喜、惊奇、感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生动传神(1分)

27.郑诗中的“菊”象征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具有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的人。

(1分)黄诗中的“菊”象征广大被压迫的人民。

(或“农民起义军”或“农民战士”。

)(1分)

28.郑诗三、四两句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1分)突出菊花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尚品格的赞赏之情。

(1分)黄诗第二句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作鲜明的对比,(1分)写出菊花盛开的壮丽情景及表现出菊花旺盛的生命力,抒发诗人对农民起义军旺盛生命的赞美之情。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