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397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x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西瓜,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

水果刀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

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

  分发材料:

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分发材料:

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各组外到内继续观察l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4.小结

  说一说:

西瓜是什么样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

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白纸,笔。

  教师准备:

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1.猜一猜:

哪根棒更长?

  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新课学习

  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

  思考:

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

形状都相同吗?

你怎么知道的?

提供同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思考:

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

形状都相同吗?

你怎么知道的?

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

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你怎么知道的?

  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

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你怎么知道的?

3.总结。

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再找相同。

  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整理材料、下课

  第3课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各一支,普通铅笔。

  每组四个容器: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

  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尝试分类:

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教师示范分类:

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

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将铅笔再次分类。

汇报交流,小结。

2.分类练习

  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

  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交流、评价。

  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

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

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学生猜想

  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

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

“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小结:

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

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要求:

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总结和鼓励

  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整理材料,下课。

  第二单元探访大自然

  1课初识大自然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许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学探究

  能静心听声音,判断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

尝试搜集自然风光图片,尝试向同伴介绍大自然风光。

3.科学态度

  感受自然的美丽、神秘,让学生热爱自然,激发探究欲;学习达尔文科学考察过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分组准备:

提前搜集自己喜爱的自然风光照片,向大家介绍这是什么地方?

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师准备:

蛙鸣、杜鹃鸣叫、公鸡叫、雷鸣等音视频资料。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大自然,是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

什么是大自然?

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来初步了解。

新课学习

  1.提取对大自然的已有认知并予以丰富

  老师播放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学生认真听,把听到的声音与对应的物体画下来。

  交流。

学生将头脑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画面,用图画和言语表述出来。

出示大自然的声音对应的事物图片,与之前的交流结果进行印证或纠正。

  学生介绍自己见过的自然风景,丰富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小结。

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各种自然现象。

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实

  阅读。

学生看图、看拼音自读短文,然后互相讲讲达尔文的故事。

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总结。

我们要像科学家达尔文一样,爱自然,多观察、勤整理、记录、善坚持。

  3.用手中的笔画出美丽的大自然。

4.拓展:

保护大自然。

  2课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

教师准备:

考察提示PPT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新课学习1.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2.交待考察提示

  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爱护校园环境注意安全

  3.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4.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整理,下课

  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第1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西瓜,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

水果刀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

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新课学习1.整体观察西瓜

  分发材料:

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

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分发材料:

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各组外到内继续观察l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4.小结

  说一说:

西瓜是什么样的?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

整理材料、下课  

  第2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

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

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白纸,笔。

  教师准备:

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1.猜一猜:

哪根棒更长?

  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新课学习

  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

  思考:

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

形状都相同吗?

你怎么知道的?

提供同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思考:

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

形状都相同吗?

你怎么知道的?

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

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你怎么知道的?

  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

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你怎么知道的?

3.总结。

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再找相同。

  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整理材料、下课

  第3课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

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科学探究

  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科学态度

  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各一支,普通铅笔。

  每组四个容器:

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

  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

  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学生尝试分类:

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

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

教师示范分类:

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

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学生再次分类。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将铅笔再次分类。

汇报交流,小结。

2.分类练习

  提供4个不同的杯子。

  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

交流、评价。

  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课后拓展

  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第4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

  根据积木的特征,察觉稳度、形状、结构间关系。

2.科学探究

  会对哪种形状积木容易堆叠有猜想,并记录;会在搭建中观察、比较,找到容易搭建的积木,并记录。

巩固分类方法,形成动手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能初步归纳概括容易搭的物体的共同之处。

3.科学态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细致完成工作;乐于挑战,用不同形状搭建出既高又新颖的作品

  初步了解搭建活动在人类建筑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学生自带各种形状的积木,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

建筑图片,积木搭建作品图片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大家玩过积木吗?

我们前面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类方法后,今天进行搭建积木,相信我们将有更多的发现。

新课学习

  1.探索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每个小组准备好不同形状的积木

  明确问题——什么样的积木更容易搭?

学生猜想

  讨论,明确做什么和怎么做:

一种形状的积木、另一种不同形状的积木不断搭高,比一比哪种形状更容易搭起来。

学生进行搭建,求证推测是否正确。

  将容易搭的积木挑选出来,思考:

“这些容易搭的积木有什么特点?

”小结:

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积木更容易搭。

2.试一试:

我们组的积木可以搭多高?

  要求:

不但想办法往高搭,还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小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项。

总结和鼓励

  介绍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整理材料,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