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936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二分配详解.docx

专题二分配详解

专题二分配专题(收入与分配对应教材第三单元)

一、考情播报、分析展望见《胜券在握》P15

二、备考策略

本专题的复习要把握一个核心——分配;两条主线——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三大重点——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

从整个经济生活的复习来看,要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四个环节来认识收入分配的影响及措施,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财政、税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三、知识网络

 

分配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考点分析:

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二、高频考点突破

(一)分配制度(见教材P58----P60)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关系

名称

项目

按劳分配

按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不同点

所有制基础不同

非公有制或混合所有制

分配制度中的地位不同

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者在生产中地位及关系

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既要谋划发展,还要承担风险,生产资料归个人或家庭所有

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处于被雇佣地位

具体形式不同

工资、薪金及奖金

自己的劳动成果

工资、薪金及奖金

分配的尺度不同

劳动(数量和质量)

劳动(数量和质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

相同点

1获得收入的手段都是劳动。

②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③其合法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

 

要素

表现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经济及私营、外资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薪金及奖金收入

资本要素

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收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以及股息分红、债券利息、股票交易收入等

技术要素

指科技工作者提供先进技术所取得的收入

管理要素

指企业管理人员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

2、为什么要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必然性:

①生产力决定分配制度。

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了我国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意义:

①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②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民。

③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这一分配制度有利于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促进我国杜会生产的发展。

(二)分配原则: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见教材P60-P63)

1.当前为什么要更加注重分配公平?

应怎样实现分配公平?

(1)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实现和维护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体现。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④实现和维护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市场,促进生产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2)实现:

2、合理认识我国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知识角度

具体措施

效率与公平

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再分配

 

状元笔记正确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进行分配。

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

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起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与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但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二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

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分配过程。

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直接参

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也就是说,

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次分配。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2、效率与公平有什么关系?

怎样处理好两者关系?

(1)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效率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公平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收入分配公平不否认合理的收入差距。

一方面,片面强调效率,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片面强调公平,会引起“奖懒罚勤”问题,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社会财富。

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又有一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

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风险精神;既要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又要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三、思维拓展

1、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政策

收入差距的现状

国家政策

区域收入差距

 

行业收入差距

城乡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谈谈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性。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只有做到收入分配公平,才能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只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才能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四、热点链接:

见时政热点专题P64-68,结合十八大报告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5,收入差距大.如何认识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理论依据

①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

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五、易错警示

1.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非按劳分配。

2.劳动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方式。

()

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4.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

六、真题再现:

1、[2012·课标全国卷]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

这一举措(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1高考江苏卷10)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

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2011高考天津卷8)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

“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农、口、田。

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2010年高考·安徽卷3)李某是以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

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D.44000元11000元

5、(2010高考·北京卷33)

按收入高低把总人口等分为高、中、低三组,图8所示为各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两种不同状态。

下列做法有利于由状态a向状态b转变的是

1加大扶贫开发与救济力度

②个人收入按超额累进税率缴税

③发挥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④降低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2·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七、思维训练

(一)选择题

1、电视剧《乡村爱情》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的王小蒙为人正直、事业有成,开始是与父母经营豆腐作坊,后来雇佣工人成立豆制品厂,获得社会的广泛赞誉。

王小蒙前后的收入包括()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0000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3、近些年来,高管高薪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2012年上海市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大部分建立年金企业的经营者的工资比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在3-5倍,少数企业则远高于5倍。

对此,普通劳动者意见纷纷。

这说明当前()

A.我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B.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

C.促进公平必须依靠合理的机制和政策D.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5、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下列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效率的提高意味若财富的增加和公平的真正实现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③坚持效率嗣l公平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④在初次分配中要讲效率,再分配中要讲公平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6.曾经有一份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平均工资10年间只涨了67元钱,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企业必须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这体现了: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B、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C、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进一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7.正在读书的小王一家四口人,爸爸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七余万元,妈妈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月工资2000元,姐姐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月工资l500元,从中可以看出.小王家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

A.按个体劳动所得B.按劳分配所得C.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D.非劳动收入所得

8.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耐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9.中共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广东居民幸福指数(GNH)比较

年份/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GDP(亿元)

31084.3

35696.46

39081.59

GNH(100分)

59.65

62.60

60.05

 注:

①2007-2009年广东GDP年均增长率近11.4%。

②国民幸福指数(GNH)是一个综合指标。

是将幸福指数细分为生活舒适感、工作幸福感和政治和谐感三个水平,然后加工综合得到的。

材料二:

2007-2009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导致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幸福指数存在差异。

珠三角地区居民的平均幸福指数最高。

而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居民的幸福感相差不大,且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高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比低收入人群的工作幸福感高,工作幸福感对生活舒适感有正面的直接影响。

材料三:

2011年1月6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5)》。

全会确立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并提出了“十二五”唯民生福祉不唯GDP这一要求。

材料四: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分配理论知识,谈谈广东省应如何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4)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

高考题答案

BDDA

6[答案]问题: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居民收入与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对比和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对比为背景材料,考查收入分配与公平的相关理论与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问题。

先进行“描述和阐释”,再进行“论证和探究”。

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的时候,既要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要把居民收入和政府及企业的所得进行对比;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论证和探究”的时候,既要针对一个个问题有具体的举措,又要在整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制。

思维训练

BCDCCBAAD

11、

(1)2007-2009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较快,而居民幸福指数上升缓慢。

2009年广东居民幸福指数下降,GDP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幸福指数的上升。

(2)①生产决定分配,大力发展生产,为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奠定物质基础。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提供制度保证。

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增强广东居民幸福感。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分)(若学生回答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可得1分,本问最高不超过11分。

(3)①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广东省委通过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建议和法治广东建设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2)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有快发展,为“富民”提供物质基础。

(1分)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福利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同时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充分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

(答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其他观点,也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