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330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docx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讲义

第一章感觉统合概述

第一节感觉统合的定义

•第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

就好比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反应。

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

第二、认识感觉统合

•剥桔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它有芬芳的气味;味觉让我们知道它是酸酸甜甜的;当我们以手掂它的重量时,本体觉告诉我们它是重重的。

•第三、感觉统合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学习,由于人类大脑发展特别快,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几乎占据了一生的80%,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学习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其他任何学习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感觉统合是以提高儿童的能力为主,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吸收知识的工具----能力。

第二节、感觉统合理论的演变

一、1920年起源,人们以神经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组织的过程。

二、1949年,D.O.Hebb研究发现人类的脑部随着感觉与动作系统的交互作用,发展出有功能性的行为,如:

思考、知觉、观念构成。

三、1950年初,感觉统合的创始人Ayres开始致力于感觉统合理论的研究。

四、Ayres在1972年,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

第三节、感觉统合教育现状

第一、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智能训练会馆”的方式普及感觉统合训练教育,在台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

在国外“儿童智能训练俱乐部”比成人“健身俱乐部”多7倍。

第二、80年代初,感觉统合教育理念传入亚洲,90年代初传入香港。

至96年为止,香港感统智能训练在幼儿园中普及率达到93.2%,并于当年由香港教育局规定感统智能训练产品为当地幼儿园必配设施。

第三、九十年代初感觉统合教育引入中国大陆,建立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室,在实践中做了进一步的科研验证和开发,取的令人满意的效果,受到家长的欢迎。

目前而在中国内地,普及率还不高,大多数家长和幼儿教师还没听说过感觉统合教育。

第四节、感觉统合的作用

•第一,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是身体和心灵共同参加的学习,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感统训练可以使感统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感统失调严重者和特殊儿童大多停留在医院和特教中心,他们的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延缓了这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第三,感统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或者为了多招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感觉统合训练根据不同儿童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计划,并进行适当的训练。

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更有利于儿童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幼儿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体质。

一个行动迟钝、呆板的儿童,不可能学习超群。

第四,感觉统合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刺激可分为愉快的、不愉快的和中性的三类。

愉快的刺激给人带来快乐、满足和安宁,行为上表现得积极、自信。

相反,不愉快的刺激令人不安、不满足的沮丧;行为上表现得消极、退缩。

最后一类所谓中性的刺激,一般并不引起情绪的反应,而主要是提供认知和信息。

7:

3为最佳。

感统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

•二、促进儿童注意力集中。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1、前庭感统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

2、触觉敏感的孩子,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3、听知觉过滤能力差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以上这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感觉统合训练之后,会有明显的效果。

•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和特殊儿童,会因各种能力的不足和障碍,而经常遭遇挫折,丧失自信心。

感觉统合教育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心理发展施加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即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对孩子

•第五,可以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儿童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克服许多由训练活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身体感受。

这种精神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条件,而这种精神通过书面学习是很难培养的。

第六,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这就需要幼儿学会遵守训练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它对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训练中还要求幼儿与同伴合作或与别人竞赛,培养儿童良好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能够增加伙伴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第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构音、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

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触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是避开学习,采用学习发掘儿童玩的兴趣、模仿的天性,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轻松,把在幼儿园、小学甚至家庭里所受到的指责、批评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紧张弃之不顾,重建自然情绪。

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各方面的原因。

可以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来玩,寓教于乐,促进了身体和大脑之间的整合协调反应,帮助儿童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

家长们的误区

•1、特殊孩子才需要做感统训练:

错误。

每个正常孩子都应该做能力拓展。

•2、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错误。

提高孩子学习知识的工具------学习能力更重要。

第五节、我国感觉统合教育的现状

•一、大多数家长不了解感觉统合。

感统失调和疾病分开。

我国大陆还处于起步阶段,90%以上的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感觉统合,很多人现在还把感觉统合失调现象误认为儿童多动症。

出现两个极端:

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关注度不够,不了解孩子出现的问题;另一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感统失调时,表现得很紧张,心理压力大,这样反而会影响孩子的训练进展。

•二、不清楚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的益处。

许多家长对感觉统合的作用不甚了解,参加感统训练,不仅仅使感统失调得到纠正,通过刺激和运动的相互协作促进大脑皮层的各级、各区的神经细胞的成熟、协作,促进大脑的整体发育,从而挖掘孩子的智力潜能。

训练得法,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的智力、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家长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

目前,我国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大城市感统失调的程度趋向严重。

好多家长从心理上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感觉统合失调。

我们需要和家长很好的交流,我们的教学需要家长的鼎力相助,要构建训练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四、感觉统合教育过分商业化,招生人员误导家长。

当前,感觉统合教育尚不完善,动不动就告知家长孩子得了重度感觉统合失调,让你带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有些误导家长可能会造成家长和孩子很大的压力,会影响了孩子身心发育。

五、国内缺乏专业感觉统合训练师,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感觉统合教育是一门涉及到教育学、医学、心理学和体育学等学科的综合学科。

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师严重缺乏。

虽然同样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不一样,所需要的训练自然也不相同。

第二章感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视觉

•第二节、听觉

•第三节、嗅觉

•第四节、味觉

•第五节、皮肤觉

•第六节、本体觉

•第七节、前庭觉

感觉

•人的大脑有100多万个感觉区,因此感觉统合的过程相当复杂而细腻。

我们会重点介绍七个感觉系统。

第一、光是视觉发展的先决条件

•人体接收的信息(包括图像和文字)80%来自视觉。

视觉系统在孩子出生后才开始发展,不像其他感觉神经系统那样在胎儿期早已陆续发展。

光是产生视觉的基础,也是色觉的基础。

第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眼球的透明体(角膜、水晶体、玻璃体等)——视网膜接受刺激后——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视神经交叉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区,进行分析综合后,通过传出神经——眼底,便产生视觉。

第三、视知觉的运作过程

•当影像落在视网膜上时,视网膜就担任通报的任务。

至于对所看到信息的判读、是否记忆,决定权在后脑的视觉中枢,视知觉中枢对各元素(大小、形状、颜色、距离、动作等)进行辨识、过滤、选择、追踪、记忆、甚至引发灵感创作。

各元素中,脑最先察觉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最后是动作。

第四、视觉功能发展

•视觉主要接受形象信息,听觉主要接受语言信息。

在大脑中,语言信息量与形象信息量的比率为1:

1000.打个形象的比方说,一个只靠耳朵听了60年课的失明老人,只等于一个6岁儿童靠眼睛看到的知识量。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五、视觉及视知觉

视知觉为视觉的更高级别。

•视知觉-动作统合能力包括5个内容:

•视觉联想能力

•视觉记忆能力

•视觉分辨能力

•手眼协调能力

•视觉追踪能力

1、视觉联想能力

•视觉经验决定了的联想能力。

有的小孩子看到某一图形或形象,便能联想到相似的或者相反的图形或形象,有的则不能。

有的小孩子能将破碎的图形联结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图形,运用联想弥补视觉信息的不足。

视觉联想能力对孩子解决几何问题、应用题问题、形象思维问题等,均有很大的帮助。

视觉联想能力低下的孩子,创造力低下、机械。

2、视觉记忆能力

•视觉记忆能力是大脑对眼睛所见到事物的印象保留的能力,视觉记忆能力很强,对经历的事物过目不忘,对孩子的辨认、思维、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反之,对所见之物很快忘记,对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画和文字不善记忆,故而学习无法持续深入。

一旦儿童的视觉记忆力不良,则文字书写、文字阅读与辨认,都会倍感困难,会影响理解力与学习效果。

3、视觉分辨能力

•儿童的学习离不开对人、物、线条、图形或文字的辨别能力。

视觉分辨能力常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一些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却没有正常孩子的视觉分辨力,当从事抄写、阅读课文的学习活动室,自然是力不从心了。

视觉分辨能力是通过辨认图形的异同、仿绘等大量方案加以训练的。

4、手——眼协调能力

•视与动作总是密不可分的。

看见学习材料之后必有所反应,或是书写,或是言语表达。

手眼协调能力主要体现在跳绳、抛接球、拍球、仿绘、剪纸等项目中,这些训练旨在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和写作业的速度。

5、视觉追踪能力

•通过训练孩子眼球追视、检视物体的能力,提高视觉广度与速度。

•不良表现:

跳字、跳行、丢字、落字。

•训练方法:

迷宫、连线等

视觉感不良的表现

•视觉感不良的表现:

尽管能够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玩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常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

视觉部位的发展

•妊娠第25周:

张开双眼,会眨眼睛。

•第32周:

对强光闭眼侧脸,引起胎动;前庭刺激引发眼睛震颤。

•第34周:

听到声音会寻找声源,以统合视听信息。

婴幼儿视知觉发展评量表

•0个月,视力不到0.1,可见30厘米内距离的物体。

•1个月,仰躺时眼睛可做幅度90度的追视

•2个月,认得妈妈

•3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看移动的物体

•4个月,到陌生的地方,会好奇的四处张望

•5个月,视力进展到0.3

•6个月,寻找掉落的东西,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

•1岁7个月,指认身体的3个部位

•2岁2个月,知道自己的性别

•2岁8个月,点数1——3

•3岁,区分高矮

第二节、听觉

•第一、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是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二、听觉

•胎儿4个月大时,能听到母体内的声音。

5个月大以后,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

6个月:

母亲唱歌给胎儿听的效果最好。

7个月:

父母可以对胎儿说话,也可以朗诵诗歌给他听。

8个月:

选数首曲子,反复播放,有助于宝宝记忆这些曲子。

9.5个月:

播放不同形式的音乐让宝宝听,启发宝宝对音感的辨识力。

第三、发展听觉的部位

妊娠6周:

外耳形成,听觉器官开始发育。

第16周:

中耳发育完成,能听到母体内的声音。

第20周:

内耳的耳蜗已完成,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

第26周:

脑部开始增生皱褶,对外界声音敏感,对大声响产生惊吓反应。

第32周:

记得常听到的音乐。

第34周:

寻找声源。

第38周:

分辨不同形式的音乐。

第四、听觉统合能力

1、听觉辨别力

2、听觉记忆力

3、听觉编序力

4、听觉理解力

5、听说结合力

1、听觉辨别力

•听觉辨别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

儿童听觉分辨力低下会对相差不大的声音产生混淆,影响听课的效果。

训练儿童听觉的辨别力可以增强儿童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儿童辨别不同的音调、音色,辨别声源的大小、远近、方向、相近的声音。

2、听觉记忆力

•听觉记忆力是指儿童能保持并复述所听到的信息,例如能记住老师口头布置的作业。

听觉记忆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儿童听觉的记忆力和听知觉的广度,减少儿童对较长的听觉信息无法记全等情况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儿童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联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力。

可以选择一些儿童感兴趣、难度适当的语句让其听并模仿说,以提高听觉记忆力。

3、听觉编序力

•听觉编序力是指儿童将过去听觉所获的资料正确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将所获得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

让儿童听故事并复述,顺背倒背数字,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4、听觉理解力

•听觉理解力是指儿童能辨识声音以及说话内容的能力。

有些儿童虽然智力水平、知识结构都具备了听课能力,但对教师讲课内容却听而不闻,原因之一就是听觉理解差。

我们多与儿童交谈,多让儿童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词汇,以增强儿童听觉的理解力。

5、听说结合能力

听说结合能力为听知觉的最高级别。

在现实生活中,听和说总是密不可分的,不会听讲的孩子,说话往往语无伦次。

听和说的结合涉及儿童对听到词汇的联想、推理、判断等能力。

通过学说同义词、反义词、听音乐进行联想,将句子补充完整,听故事自编故事结局等形式来训练儿童这方面的能力。

听觉失调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听讲,忘记老师留的作业,对听课没兴趣,误解别人的意思,讲话时口齿不清,学到的东西一会儿就忘了,学习效果自然不好,甚至会有学习障碍。

听知觉与语言发展评量表

第三节嗅觉

•第一、胎儿从第5个月开始,嗅觉器官就开始运作,可以闻到气味。

刚出生1个小时的新生儿闻到腐臭的气味,脸部即出现痛苦扭曲的表情;闻到令人愉悦的气味时,脸庞展现笑意。

婴儿出生6天后,2/3的婴儿会辨识母亲的体味。

第二、促进嗅觉灵敏的七大诀窍

1、养成进食时少说话的习惯,从小学习享受事物的香味。

2、在六岁前,让孩子利用嗅觉慢慢认识不同的事物在品尝,以后就不会偏食。

3、不要把太多的事物混在一起吃,一次尝一种,培养对食物的敏感度。

4、最好不要抽烟,最起码不要在家中抽烟,以免破坏孩子的嗅觉灵敏。

5、注意让孩子少用嘴巴呼吸,尽量用鼻子呼吸。

如此鼻子可嗅到空气中的气味,能提升警觉度、专注力,还能促进好心情及幸福感。

6、多带孩子到植物园区接触不同的花草、树木,感受植物特有的气味。

家中也可定期更换不同香味的芳香精油。

7、压力大的时候,可将20滴精油滴入七分满的浴缸内,浸泡15分钟。

通过鼻腔与皮肤双重吸收途径,获得身心的舒缓。

第三、嗅觉灵敏,学习事半功倍

鼻子不通的人经常抱怨很难集中精神,记忆力不好,这些都与嗅觉有关。

因为患感冒或鼻窦炎的人鼻腔内膜肿胀,气味无法上传到嗅觉细胞,因而暂时或长期失去嗅觉,故而影响注意力及记忆力。

从理行层面来看,嗅觉既是保卫生命的前哨站,又与生命的延续有关;从感性角度思考,通4过嗅觉来品味人生,是启迪灵性的一种做法。

总之嗅觉可引发理性与感性双重作用:

丰富孩子嗅觉的经验,能促进身心的成长与平衡,对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帮助。

第四、什么是嗅觉

•引起嗅觉的刺激是气化的化学物质。

气化物靠空气扩散,故而嗅觉是距离性感觉;不必直接与刺激源相接触,就可产生嗅觉。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复杂的器官。

接受嗅觉刺激的感受器,是鼻腔内的一些线形体。

•原始人类便是靠着嗅觉,来寻找水源、事物,并能避开可能的危险。

嗅觉能协助我们灵敏地认识环境,进而保护自己。

一般来说,鼻子较灵的人,大多是判断力及敏锐性较强,较有智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人。

第五、嗅觉的功能

•嗅觉的重要性对于不同种属是非常不同的。

对于人类来说,狗、老鼠、昆虫和很多其他以气味为主要生存条件的生物具有相当敏锐的嗅觉。

人类主要将嗅觉相结合来寻找和获取事物,但是也有一些证据证明人类也能够分泌和感受信息素类物质的能力。

例如:

举例:

•同一宿舍的亲密女性朋友的月经周期就会渐渐同步。

这个时间同步性被认为是由于通过嗅觉所携带的化学信号而导致的。

•当你患感冒时,食物似乎显得和无味,因为你的鼻部通道被堵塞了,你闻不到食物的味道。

比如捏住自己的鼻子,然后试着去辨别质地相似但味道不同的事物,例如苹果片和生土豆片。

第四节味觉

•第一、味觉的感受器为味蕾。

味蕾是一种球状的感觉神经细胞;该细胞多数集中分布于舌尖、舌面及舌侧三处,少量散布在口腔内部。

味觉感受器每隔几天要更新一次。

引发味觉的刺激为液体物,如刺激物本身非属液体物,也必须唾液使之液化后,始能产生。

只有液体渗入舌部的味蕾,才能引起感觉细胞的神经冲动。

成人约有10000个味蕾,婴儿的味蕾数目更多。

第二、基本味觉

•味觉包括:

酸、甜、苦、咸、鲜。

甜在舌尖,酸、咸在舌的两边(舌前段两侧边对咸味敏感,舌后端两侧边感觉酸味),苦在舌根。

辣是皮肤觉,麻和涩是调和出来的感觉。

事实上,味觉并不是独立的,在动作时,味觉常常与其他感觉相互影响,以加强味觉的感受。

美食的三大条件,所谓色、香、味具备者,正是如此。

第三、味觉的功能

•味觉会影响生活品质。

味觉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可以避免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习惯。

味觉随年龄的增长渐渐退化。

第四、味觉训练

•味觉教育需要相当的耐心和时间。

14---15个月左右,让孩子自己吃,这能锻炼孩子的大小肌肉及手眼的协调。

从小让孩子多尝试各种食物的味道,闻闻蔬果香,观看及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孩子就能安心品味新的食物,建立不偏食的好习惯。

第五、味觉部位的发展

•妊娠第6个月味蕾已发展

胎儿即能分辨味觉,如果羊水加入甜味,胎儿会吸入更多的羊水;反之,加入苦味,胎儿就不太愿意吸羊水,因为他们也像大人一样讨厌苦味。

第六、向偏食说再见的七大妙方

1、从婴儿4个月起,有计划地逐步提供不同的辅食,一次尝试一种新食物。

婴儿习惯一种新食物特有的味道且愿意接受它,平均约需12天。

在轻松的气氛下,让孩子观察家人享受美食,往后孩子不会挑食,能奠定健康的基础。

2、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让食物从最少量起逐渐增加。

初期把食物用果汁机打成浆汁,然后渐渐磨成泥状、剁成丁状、切成条状或片状。

3、让幼儿完整地认识食物。

带他到果园、菜园,看看黄澄澄的梨子、青绿的菜叶,闻闻苹果的甜香,用手指弹果实,听听声音。

4、让孩子观察、参与食物制作的过程,如帮忙洗苹果、看妈妈削苹果皮、将果肉磨成泥状。

5、发挥创意,以不同的方式调理食物或搭配不同食物,使食物呈现新的风味及面貌,增加新鲜感及生活情趣。

6、尽可能食用新鲜的食物,高温会破坏味蕾。

用最少量的调味料,必须使用调味料时,也尽量用天然的。

7、从小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不仅不会发生因狼吞虎咽噎了的意外,更能品尝每种食物的美味,有利于消化。

咀嚼食物20分钟后,胃就会产生饱足感,不至于发生进食过量的问题。

第七、你知道吗?

•通常有毒的物质,尝起来大多是苦味。

•食物只要有1/2,000,000的苦味,舌根即能辨识,作为最后防线,以防腐坏的食物滑入喉咙。

•食物有1/130,000的酸味,舌的两侧即能警觉到。

•食物有1/400的咸味,舌面就能察觉。

•食物有1/200的甜味,舌头就能尝得出来。

第五节皮肤觉

•皮肤觉是靠皮肤表面为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而生的感觉。

事实上,皮肤觉并非单一的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觉、冷觉等感觉

第一、触觉

•1、触觉,也称压觉,是皮肤表面承受某物体压力或触及某物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分为二种:

一为被动触觉,是由物体置于皮肤上所产生压力而产生的;另一种为主动触觉,是由于当事人以肢体主动接触物体时所产生的。

第一、触觉

•2、触觉是神经系统的营养。

人在胚胎期,有三层机构,内层发展为内脏,中层发展为骨骼肌肉,外层发展为皮肤和神经细胞,也就是说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

第一、触觉

•3、触觉不足会引起学习障碍。

触觉学习差,会引发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分辨力部佳,甚至会造成大小肌肉及关节协调不良。

第一、触觉

•4、触觉失调的表现:

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

第二、痛觉

•痛觉是指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引起痛觉的刺激,可能是物理性的(如刀割、冲击等),也可能是化学性的(如酸碱侵蚀等)。

刺激的强大达到对皮肤组织有破坏作用是,即会产生痛觉。

第三、温度觉

1、人体皮肤对各种不同的温度等级,至少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加以鉴别,即冷感受器、温热感受器。

温觉与冷觉合称为温度感觉。

若外在温度高于皮肤温度0.4°C时,即产生温度,外在温度低于皮肤温度0.15°C时,即产生冷觉。

由此可见皮肤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

2、生理零度

既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

生理零度即相当于皮肤表面的温度,一般在32°C左右(人体内的温度,一般在37°C左右)。

第六节、本体觉

•第一、什么是本体觉?

•所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

(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位的位置)。

•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

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通俗的说就是自我身体操控能力。

本体感觉系统几乎与皮肤感觉系统一样庞大,它的感觉器官是一些藏在肌肉、肌腱、关节力的本体感受器。

第二、本体觉的作用

•一、本体觉的作用?

•1、辨别位置:

方向感和空间感

2、运动:

大肢体运动和小肌肉的运动

3、身体形象和身体地图

4、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我们不用看阶梯也能轻易上下楼梯,不用照镜子,也能用手摸到眉毛或鼻子,开车时不用低下头,踩油门的脚随时可以换踩刹车,蚊子叮身体上的任何位置,不用眼睛看,便可用手打蚊子,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

•三、本体感又称身体形象或身体地图,这是肌肉、关节运动神经组织、身体神经和大脑长期互动联系过程中,协调出的自动自发的能力。

如果平衡感、触觉、前庭觉不良,本体感便很难健全发展了。

•自信心和创造力(本体感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源)

•本体感觉不良会有哪些表现?

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能力差,手脚笨拙,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