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443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6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卉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花卉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卉工.docx

《花卉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卉工.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花卉工.docx

花卉工

单元1植物和植物生理基础

1.1植物的六大器官:

被子植物的主要器官有根、茎、叶、花、果和种子。

分为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种子)。

 ﹡营养器官作用:

担负植物营养的吸收、运输和制造等生理功能;

 ﹡生殖器官作用:

负责繁殖(产生后代)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种子植物先进行营养生长,再进入生殖生长。

(1)根

1)概述

根是植物适应陆地生活,一般分布于地下的营养器官。

分为: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有根毛的一段;次生根,根毛处往上一直到与茎交界处。

1)根的功能:

根是种子植物地下的营养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供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其次是固着植物体,储藏有机养料,也有合成有机物和分泌的功能,另外有些植物的根还具有繁殖的功能。

2)根的形成: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邢成根。

植物罪出生长出来的根是有种子的胚根衍生形成,这就是植物的初生根或主根。

多数植物在主根上能形成许多分枝,这些分支叫侧根。

主根较粗大,主根和由主根所形成的侧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胚根生长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生长部位,所以叫定根。

还有一些植物的根,不是直接或间接由胚根形成,而是从茎、叶、老根及胚轴等部位产生,它的产生没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叫不定根。

3)根系:

 ①直根系:

主根发达,较粗大,垂直向下,而主根上产生的侧根较小,如松、杉、柏、菊花、山茶花、枫香等。

 ②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节基部形成许多粗度相似的不定根,没有主次之分,成丛生状态。

如:

竹、棕榈、石蒜、百合、等。

4)根的变态:

①贮藏根:

常见于一二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

其主根、侧根或不定根肥大呈肉质,其内储藏大量营养物质供次年萌芽和开花之用,这种变态根称为储藏根。

②支柱根:

在一些浅根植物中,由茎基部或侧枝上产生不定根伸入土壤中,帮助主根起支撑作用,这种变态根称为支柱根。

③板根:

有些树干的基部发生不匀称的生长,形成板壁状成为板根。

它能增加树木的固着作用,如朴树、榔榆、木棉等。

④气生根:

茎上产生的悬垂于空气中的不定根成为气生根,如气生兰、龟背竹等。

这些气生根具有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呼吸氧气的功能。

⑤寄生根:

有些寄生植物的茎缠绕在寄主茎上,它们的不定根形成吸器,侵入寄生主体内,吸收水分和无机养料,这种吸器称为寄生根,如桑寄生属的植物和菟丝子等。

⑥攀缘根:

有些植物的茎细长、较柔软,经上升有许多的不定根,以便将植物体固着在其他植物的茎干或岩石、墙壁上并向上生长,这种变态根称为攀援根,如常春藤等攀援植物。

⑦呼吸根 :

生活在沼泽、多水环境中的植物,由于根系在土壤中处于缺氧状态,所以常有根的一部分拱出土面、(或水面)向上生长,裸露于空气中吸收氧气,如池杉、水杉、红树等。

5)根瘤与菌根

①根瘤:

根瘤是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根部细胞而形成的瘤状共生结构。

②菌根:

菌根是高等植物根与某些真菌的共生体。

由于真菌的菌丝在根中存在的部位不同,菌根可分为:

a.外生菌根:

其根毛不发达或没有根毛,菌丝在根尖外面代替根毛发挥作用。

如松、水杉等。

b.内生菌根:

主要可以促进根内的物质运输、加强根的吸收机能,如兰科、桑属、银杏等。

c.内外生菌根:

在根表面、细胞间隙和细胞内都有菌丝,如草莓的根。

(2)茎

1)茎的功能:

茎是组成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它的功能是运输和支持。

此外,茎也有储藏和繁殖的功能。

2)茎的形态:

种子植物茎的外形多呈圆柱形,这种形状最适宜于茎的支持和疏导功能,也有少数植物的茎呈其他形状,如莎草科植物的茎呈三棱形,薄荷、一串红等植物的茎呈方形,昙花、仙人掌的茎呈扁平形。

3)芽的类型:

①定芽和不定芽

●定芽是指有固定的着生位置的芽,分为顶芽和液芽(或侧芽)两类。

●不定芽是由老根、茎、叶上,特别是从创伤部位产生的芽,因他们没有固定的着生部位,故称不定芽。

②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发育后形成营养枝的,成为叶芽。

●发育后形成花或花序的,称为花芽。

●发育后既形成花,又形成枝、叶的,成为混合芽。

③裸芽和鳞芽

●芽的外面没有芽鳞保护的,称为裸芽。

●芽的外面被芽鳞保护的,称为鳞芽或被芽。

④活动芽和休眠芽

●通常认为能在当年生长季节中萌发的芽,称为活动芽。

而很多多年生植物的腋芽在夏秋形成,经暂时休眠后,到第二年春天再萌发生长,也称为活动芽。

如梅花的腋芽。

●温带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其枝条上近下部的许多腋芽在生长季节里往往是不活动的,暂时保持休眠状态,这种芽称为休眠芽。

 4)地上茎的生长习性:

因生长习性的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①直立茎:

茎背地生长,直立于地面、大多数植物的茎都属此类,如樟、槐、凤仙花等的茎。

②缠绕茎:

茎细、较柔软,不能直立,只能以茎本身缠绕在支持物上向上生长,如牵牛花、紫藤等的茎。

③攀缘茎:

茎细长、柔弱,不能直立,常发育出特有的结构,攀援他物上升,如葡萄、黄瓜、南瓜、豌豆等。

④匍匐茎:

是平卧在地上蔓延生长的茎,如蛇莓等的茎。

5)茎的分支类型

1单轴分枝:

顶芽不断向上生长,长势旺盛,形成发达主干。

同时,腋芽也发展成侧枝,侧枝再分枝,但各级侧枝生长均远不如主干粗壮。

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单轴分枝。

又称总状分枝,如松、柏、杉等。

2合轴分枝:

顶芽活动一段时间后,生长缓慢乃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由位于顶芽下方的腋芽代替顶芽,继续发育,形成一段纸条。

以后,这种分枝上的顶芽又停止发育,又由他下方的腋芽来代替,如此重复生长,这种分枝的方式称为合轴分枝。

合轴分枝的主轴,实际上是一段很短的主茎与其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是曲折的,如柳、榆、梅花等。

3二叉分枝:

由顶端分生组织一分为二,每一半各形成一分枝,经过一定生长时期,又进行同样的分枝,因此这种分枝系统呈二叉状。

这种分枝方式比较原始,并不常见,如苔藓和蕨类植物。

4假二叉分枝:

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分化为花芽后,由近顶端的两个对生的腋芽同时发育成为一对对生侧枝,因为从其外表看和二叉分枝相似,因此称为假二叉分枝。

6)茎的变态

①地上茎的变态:

主要有茎刺、茎卷须、肉质茎、叶状茎等。

②地下茎的变态:

主要有鳞茎、根状茎、球茎、块茎。

(3)叶

1)叶的功能:

光合、蒸腾、吸收、繁殖、贮藏和气体交换的作用。

2)叶的组成:

一个典型的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托叶。

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种;

*完全叶:

具有三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

*不完全叶:

缺乏其中任意一个或两个部分的叶则称为不完全叶。

3)叶的着生方式:

①叶序:

叶在茎上排列的次序,即在枝条上着生的位置称叶序。

有互生、对生和轮生三种类型,

●互生叶序:

每一节上只着生一枚叶,相邻的叶子交互着生,如桃树、柳树等

●对生叶序:

每一节上相对着生两枚叶,其相邻的各对叶子交互对生,如桂花、丁香等。

●轮生叶序:

每一节上着生三枚或三枚以上叶,而且有规律的排列在节上,如夹竹桃等。

②单叶和复叶

●单叶:

每个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称为单叶。

单叶是直接生在枝条或茎上的叶,如茶花、牡丹等。

●复叶:

每个叶柄上着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叶片称为复叶。

复叶有一个总叶柄称为叶轴,每个叶片还有自己的叶柄叫小叶柄,即复叶是通过叶轴间接着生在枝条或茎上,如菊花、牡丹等。

根据叶轴是否分枝、叶片的数目及叶片排列方式,复叶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三出复叶:

一个叶轴上着生三个叶片,并且都着生于叶轴顶端的称为三出复叶。

如果每个叶片都有小叶柄的称为羽状三出复叶,如三叶草、绿豆等。

叶片上没有小叶柄的称为掌状三出复叶,如酢浆草。

②羽状复叶:

叶在叶轴上呈羽毛状排列称为羽状复叶。

若叶轴顶端着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奇数羽状复叶,如月季等。

若叶轴的顶端着生两个叶片称为偶数羽状复叶,如无患子等。

有些羽状复叶的叶轴上不直接着生叶子,二是叶着生在叶轴的分枝上,称为二回羽状复叶,如合欢、凤凰木等,同样还有三回至多回羽状复叶,如南天竹等。

③掌状复叶:

三个以上的叶子直接着生在叶轴的顶端,呈放射状伸出称为掌状复叶,如鹅掌柴、七叶树等。

掌状复叶有五个叶、七个叶或多个叶。

④单身复叶:

外形很像单叶,而叶片与叶柄之间有明显关节,在叶柄上具有发达或不发达的叶翼,称为单身复叶。

4)叶的形态:

①叶形:

根据叶片的长宽比例、最宽处的位置以及叶片的几何形状,可分为阔卵形、卵形、披针形、长椭圆形、披针形、圆形等基本类型。

●倒阔卵形:

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玉兰。

●圆形:

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莲。

●阔卵形:

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马甲子。

●倒卵形:

长约为宽的1.5~2.0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栌兰。

●阔椭圆形:

长约为宽的1.5~2.0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大叶黄杨。

●卵形:

长约为宽的1.5~2.0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女贞。

●倒披针形:

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鼠曲草。

●长椭圆形:

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金丝梅。

●披针形:

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柳。

●剑形:

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石菖蒲。

●线形:

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沿阶草。

实际上,植物叶片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以上基本类型外,还有三角形、箭形、心形、肾形、菱形、匙形、镰形、偏斜形等。

②叶色:

植物的叶通常为绿色,一般细嫩的叶子为嫩绿色,成熟的叶子为深绿色,秋天的叶子由绿变黄。

但有些植物的叶子为红色,如红枫、彩叶草等;有些为紫色或紫红色,如紫叶李等;有些为黄色或橘黄色,如菟丝子等;还有些在一个叶片上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如金边吊兰、彩叶芋等。

③叶片的附属物,在植物的叶片上有各种附属物,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毛:

常见的有柔毛、茸毛、绢毛、刺毛或刚毛、星状毛和腺毛等。

●腺鳞:

为质薄近圆形的小体,如胡颓子叶背面的银白色物。

●白粉:

指叶背面的白色粉状颗粒。

●腺体:

包括痣状、盾状或肉质小体,如臭椿叶柄上的腺点。

●油腺点:

紫穗槐、橘类叶部的腺点。

④叶缘:

指叶片的边缘。

不同植物的叶其叶缘也不相同。

根据叶缘有无缺刻及缺刻的形状、深浅,分为:

●波状:

叶片的边缘上下起伏呈波浪状的称为波状缘,如樟树、郁金香等。

●全缘:

叶的边缘连成一线,无任何缺刻的叫全缘,如女贞、丁香等。

●圆齿:

叶的边缘有齿,齿向上或向外,齿端钝圆的称为圆齿,如大叶黄杨等。

●锯齿:

叶的边缘有齿,齿端较尖、向上,每齿的两边不等长,外侧稍长的称为锯齿缘。

又可分细锯齿缘、粗锯齿缘、钝锯齿缘,若大锯齿中间又复生有小锯齿,称为重锯齿缘。

●牙齿:

齿端向外,每齿两边近等长,称为牙齿缘,如荚蒾等。

●缺刻:

叶的边缘分裂,裂较浅,缺刻基部近圆形,如桑树等。

●裂片:

叶片边缘分裂,缺刻较深,基部成为锐角称为裂片。

若裂片呈放射状,称为掌状裂叶,如鸡爪槭。

木芙蓉等。

若裂片呈羽状,称为羽状裂叶,如山楂等,根据裂片的深浅程度可将叶裂分为浅裂、深裂、全裂三种类型,裂刻深入叶面不足1/3,称为浅裂;裂刻深入叶面达1/3以上而没有裂到主叶脉,称为深裂;裂刻伸到主叶脉,使叶面完全分裂为近似于小叶,称为全裂。

⑤叶端:

叶片的先端部分称为叶端。

叶端的形状一般呈尖形、毛尖、圆形、截形、微凹形、二裂等,

●芒尖:

即凸尖延长,大约呈芒状。

●尾尖:

叶端渐狭长或呈长尾状。

●渐尖:

叶端尖头稍延长,渐尖而有内弯的边。

●锐尖:

叶端尖头或成一锐角,儿呈直边,又称急尖或稍尖。

●骤凸:

叶端逐渐尖削成一个坚硬的尖头,又称聚尖或硬尖。

●钝状:

叶端钝或狭圆形。

●凸尖:

叶端中脉延伸于外而成一短凸尖或短尖头,又称具短尖。

●微凸:

中脉顶端略深出于先端之外,又称具小短尖头。

●凹缺:

叶端中间部分凹缺较深,较显著。

●倒心形:

先端深凹,叶片呈倒心形。

●圆:

叶端宽而呈半圆形。

●截形:

叶端平截,大约呈一直线。

●微凹:

叶端圆,中间部分稍凹入,又称微缺。

●二裂:

叶端具二浅裂。

5叶基:

是指叶片的基部。

一般可分为:

●下延形:

叶片基部沿茎向下延伸,无明显叶柄,如翠菊等。

●窄楔形:

叶片基部一边与中脉形成的夹角小于35度,如垂柳、山桃等。

●楔形:

叶片基部一边与中脉形成的夹角约为35度,如小叶青杨等。

●宽楔形:

叶片基部一边与中脉形成的夹角约为45度,如箭杆杨等。

●圆形:

叶基两侧连成半圆形,如山梨等。

●心形:

叶基两侧近圆形,中央内凹,如紫荆等。

●耳形:

叶基两侧近似耳形,如槲树等。

●截形:

叶基平截,如加拿大杨等。

●偏斜形:

叶基两侧上下或左右不对称,如榆、银杏海棠等。

●箭形:

叶基似箭形,如马蹄莲、慈姑等。

6叶脉和叶序:

叶部的输导组织在叶表面形成的网络称为叶脉。

其中央较粗的叶脉称主脉,主脉的分枝称侧脉,侧脉的分枝称细脉。

叶脉的分枝方式称为脉序。

根据叶脉分枝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网状脉:

叶脉的分枝交叉连成网状,最后细脉的先端互不连接称网状脉。

●弧形脉:

中脉直伸,侧脉呈弧形,最后集于顶端的称弧形脉,如玉簪等。

●平行脉:

叶脉平行排列,不交叉成网状。

●二叉脉:

叶片中的每一条叶脉均分为同等大小的两个分叉,如蕨类植物和银杏的叶脉。

5)叶的变态

●牙鳞:

是指着生在芽的外面包裹着幼芽的鳞片,它是由叶变态而来的。

●苞片和总苞:

生在花基部的变态叶称为苞片,锦葵科的许多种花卉具有苞片。

花序基部的变态叶排成一至数轮,称为总苞。

●叶刺:

是指由叶全部或部分变为刺。

●叶卷须:

一些攀援植物的叶变成卷须。

●捕虫叶:

在许多酸性的湿生地或沼泽地带,土壤中缺少氮肥,生长在这些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环境,一部分叶发生了变态,变为适于捕捉小虫形状,用以捕捉小虫来补充氮肥的不足。

如猪笼草、捕蝇草等。

●叶状柄:

我国南方的相思树与金合欢等,它们的叶退化,只有在幼树时才有少数羽状复叶,而叶柄扩大成为叶片状,代替叶片的功能。

●贮藏叶:

有些植物的叶变成储藏营养的结构。

(4)花

1)花的组成部分: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雄蕊六部分组成。

①花托:

是花梗顶端膨大的部分。

花托形状随种类不同而不同。

常见的有杯形、壶形、圆锥形、漏斗状等。

②花萼:

位于花的最外轮,是由萼片组成的,通常为绿色外形与叶片相似,除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外,还具有光合作用的功能。

③花冠:

在花萼的里面,是花的第二轮,它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

2)花的着生方式

①无限花序:

在开花期,花序的花轴|(主轴)可继续向上生长、伸长,并不断产生花芽,所以也称单轴花序。

②有限花序:

有限花序的开花顺序是花序顶端的花先开,基部的花后开,或者是花序中央的花先开,边缘的花后开,花序轴顶较早丧失顶端生长能力,不能继续向上延伸。

(5)果实

1)果实的形成:

受精后,随着子房内部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子房也迅速生长发育成为果实。

果实全部由子房发育而形成的,称为真果,如桃、核桃、紫藤等。

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还有花托、花萼等甚至整个花序发育而成果实,这些果实称为假果,如苹果、梨等。

2)果实的类型

①肉果:

果实成熟时,肉质多汁,供食用的果实大部分是肉果。

依果皮来源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三类:

●浆果:

由一个或几个心皮形成,含一粒至多粒种子。

●核果:

是具有坚硬内果皮的一类果肉。

●梨果:

是由多心皮的下位子房和花托愈合发育而成的一类肉质假果。

②干果:

果实成熟时,果皮干燥,有的自行开裂,称为裂果;有的不开裂,称为闭果。

●裂果:

主要包括荚果、蓇葖果、蒴果、角果。

●闭果:

主要包括瘦果、颖果、坚果、翅果、双悬果。

(6)种子

1)种子的组成:

植物种类不同,其中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差异很大,但他们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即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有的种子仅有胚和种皮两部分。

2)种子的寿命:

植物种子具有一定的寿命,种子的寿命就是种子保持发芽理得年限。

种子的寿命,因植物的种类和所处的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续几个星期甚至很多年。

3)种子的萌发条件:

①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种子内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有些种子萌发时,光也是一个必要的因素。

1.2花卉的分类

(1)花卉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常见的一串红、半枝莲、鸡冠花、菊花、芍药等。

*广义的花卉是指凡是叶、花、果、根、茎、芽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1)草本和木本的定义:

根据植物茎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茎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草质茎:

含有的木质素很少,较脆弱,植株死后茎干即会倒伏。

具有草质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

●木质茎:

含有大量的木质素,一般比较坚硬,植株死后茎干仍然可以直立。

具有木质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类。

(2)一二年生草花和多年生草花

1)一二年生草花:

是指在一年或两年内便完成了发芽、生长、开花、结实的花卉种类,可分为一年生草花和二年生草花。

①一年生草花:

一年内完成生长周期,即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花后结籽,一般秋后种子成熟、冬季枯死的草本植物。

如风仙花、鸡冠花、百日草、半支莲、万寿菊等。

②二年生花草:

两年内完成生长周期,即秋季播种,次春开花,夏、秋季结实,然后枯死。

如瓜叶菊等。

2)多年生草花:

多年生草花是个体寿命超过两年,能多次开花结实的一类草本花卉。

常依据地下部分的形态变化分为:

①宿根花卉:

地下茎或根系发达形态正常,寒冷地区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系在土壤中宿存,第二年春季又重新萌发出新的茎叶,生长开花反复多年,如菊花、芍药、荷兰菊、玉簪、蜀葵等。

②球根花卉:

地下茎或根发生变态成球状或块状。

(3)花卉的分类等级:

植物的分类,是根据各种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异同点,分别划分为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以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种:

凡是同一种的植物,它们都有相同的形态结构特征,近似的生长、生活习性,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以及近似的经济用途,并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属:

同种植物,要先把它们所特有的相当稳定的特征与相似的种区别开来,然后吧亲缘关系和进化程度相近似的种集合成为属。

●科:

在集合亲缘和金花相似的一些属成为科。

●以此类推,则合成目、纲、门,

1.3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因子

(1)温度

1)温度的三基点:

不管光照、水分、二氧化碳等其他环境条件如何适宜,花卉总在温度降至某一低温或超过某一高温时停止生长发育,这两个温度点称为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在这个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范围内,还有一段是植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温度区间,称为最适温度,这就是温度的三基点。

植物在最适温度时生长发育良好,超过最高温度或降至最低温度便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花卉种类不同、原产地气候条件不同,温度三基点也不同,一般的生长温度范围为0~35度,最适温度则因花卉种类等因素而不同。

通常按耐寒力不同,将花卉分为:

1)耐寒性花卉:

原产于寒带或温带,抗寒力强,能耐0℃以下低温,在我国北方能露地越冬,部分二年生花卉和宿根花卉属于此类,如风铃草、石竹、菊花等。

2)半耐寒性花卉:

原产于温带较暖和的地方,耐寒力较强。

在北方冬季需保护越冬,二年生花卉中一部分耐寒力稍差的属于此类,如金盏菊、金鱼草、三色堇等。

3)不耐寒性花卉:

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不能忍受0耐寒性花卉:

原产于寒带或温带,抗寒力强,能耐0℃以下低温。

一年生花卉和温室花卉均属于此类,在寒冷地区不能露地越冬,如茑萝、仙人掌等。

(2)光照

阳光是花卉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光合作用的能源。

按照花卉所需的光照强度,可把花卉分为三种:

1)阳性植物:

喜爱日光直接照射,如太阳花、月季、一品红等。

这些植物一般在较强的光照下,才能生长旺盛,不然会导致枝条细软无力、叶色淡、不开花。

一二年生的花卉大多为喜阳性的。

2)中性植物:

虽喜阳光,又稍耐阴,但不宜强光照射。

如竹、黄杨、红枫等不论光线强弱,均能生长发育。

3)阴性植物:

喜荫蔽,畏强光直射,接受散射光才能正常发育。

在夏季要放置在荫棚处,减少直射光照射,如龟背竹、杜鹃、蕨类等。

水分

植物种类不同,需水量差异很大,通常依据花卉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分为:

1)旱生花卉:

耐旱性强,能长期忍受干燥的空气和土壤而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类花卉。

2)湿生花卉:

喜湿润的空气和土壤,不耐干旱,变现为各类组织比较鲜嫩,通气组织较发达。

如热带兰类、蕨类植物、秋海棠等。

3)中生花卉:

大多数花卉属于此类,既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湿,要求晴雨有节、干湿交替的环境。

4)水生花卉:

长期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浅水区的一类花卉,如睡莲、荷花等。

(4)大气

1)氧气:

花卉生长发育的每个时期都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2)二氧化碳:

是花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原料之一,在空气中含量仅占0.03%,但对植物十分重要。

(5)栽培基质

根据栽培基质的不同,花卉的栽培分为地栽、盆栽和无土栽培等方式,而最常见的机制是土壤。

除了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肥性、无病虫害等的要求外,花卉还有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一般可分为四类:

1)强酸性植物:

要求土壤的PH值小于5,如栀子花、杜鹃、山茶等。

2)酸性土植物:

要求土壤的PH值为5.1~6.5,如仙客来、兰花、一品红等。

3)中性土植物:

要求PH值为6.6~7.4,如菊花、百日草、报春花等。

4)碱性土植物:

一般要求PH值为7.5~8.5,如非洲菊、石竹类、香豌豆等。

绝大部分的花卉要求酸性或弱酸性的土壤。

(6)物候节律

花卉业和其它农业一样,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季节气象条件的支配,如果没有在适当的时期播种,植物就不能生长发育,也不开花结实,因此要根据物候节律来协调生产计划。

一般根据太阳的位置名称来表示季节,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见表1—2

二十四节气与公历对照表

节气名

公历日期

节气名

公历日期

节气名

公历日期

立春

2月4日或5日

雨水

2月19日或20日

惊蛰

3月5日或6日

春分

3月21日或22日

清明

4月5日或6日

谷雨

4月20日或21日

立夏

5月6日或7日

小满

5月21日或22日

芒种

6月6日或7日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

小暑

7月7日或8日

大暑

7月23日或24日

立秋

8月8日或9日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

白露

9月8日或9日

秋分

9月23日或24日

寒露

10月8日或9日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大雪

12月7日或8日

冬至

12月22日或23日

小寒

1月6日或7日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

表1—2

 

一般春季从立春开始,到立夏结束;夏季从立夏开始至立秋结束;秋季从立秋开始,到立冬结束;

冬季从立冬开始至立春结束,每个季节90天左右。

在华北地区季节划分则以月份为基础,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基本上也是每个季节90天左右。

单元2土壤和肥料知识

2.1花卉栽培用土基础知识

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花卉的品质及园林景观和经济效益,因此选择合适的栽培用土,是养花的关键。

一般来讲,花卉大多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偏酸性土壤。

对于不合适的栽植用土,应进行培肥改良或其他处理,以适应花卉的需求。

(1)土壤特性

在园林绿地中花坛、花镜等园林景观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