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476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规划.docx

《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发展规划.docx

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

1.海洋渔业资源

县辖海域水面积792平方公里,约为陆地面积的8倍。

洞头渔场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渔场面积4800平方公里,并与北麂、南麂和披山、大陈渔场联成一片,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名特优品种资源繁多,常年洄游的鱼类、虾蟹类300多种,形成春产乌贼、鳓鱼、鲳鱼、鲨鱼等渔汛;冬产带鱼、马鲛、梭子蟹等渔汛。

2.港口航道资源

县域岛屿岸线绵延曲折,形成许多可供开发的深水岸线港湾、航道和锚地。

县域10米以上深水岸线长30公里,可建1-20万吨泊位上百个,且水域条件十分理想,横穿洞头列岛中部的北水道是巨轮进出温州港的咽喉。

其中水深、避风及后方场地等建港条件较好的深水港址有状元岙港址、小门岛港址、大门岛港址,是温州建设深水大港不可多得的港址,是温州港从“口内”向“口外”延伸的理想选址。

3.滨海旅游资源

百岛洞头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一个集“岛屿风光、海上运动、渔乡风情”于一体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全县景区面积(含周边海域)200多平方公里,具有旅游观赏价值的景点400多个,遍布40多个岛屿,主要有仙叠岩景区、半屏景区、大瞿岛景区、竹屿景区、大门岛景区、海中湖景区、东沙景区等七大景区,尤其是半屏景区的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堪称中国一绝。

4.沿海滩涂资源

县域沿海滩涂资源丰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26.6万亩,理论基准面以上滩涂10.16万亩,主要集中在洞头本岛、元觉岛、霓屿岛和大门岛等四个岛屿,其中可用于围垦的面积约5.34万亩,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5.海岛矿产资源

洞头矿产资源主要是花岗岩和砺壳。

大门花岗岩遍布全岛,表层可开采量约为3.19亿立方米,具有品质优良,光泽度好、放射性强度低、金属含量低及耐酸、耐碱、耐压、耐磨等特性,广泛用于市政园林建筑、道路建设、建筑装修等方面。

砺壳主要分布在黑牛湾、三盘门、霓屿东部、大门北片附近,储量约3800万吨。

6.海岛礁石资源

全县拥有103个大小岛屿和259个礁石,素有“百岛洞头”的美称,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和礁石共有186个,有人居住的岛屿14个,其余均为无居民岛屿。

无居民岛的陆地及其周围海域“渔、景、林、能”资源丰富,至今其资源潜力远未充分发挥。

7.海洋风能及潮汐能资源

洞头风力资源丰富,可利用的风速≥6米/秒以上的全年平均有7525小时,具有无屏障、顺序风、风力密度均匀、风向不多变等特点,属全国风能密度一类区,可设计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

同时,县海域面积辽阔,潮汐运动显著,平均潮差4.01米,潮汐、潮流等海洋能源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属我国强潮区之一。

自“十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构筑大交通、实施大渔业、启动大旅游、发展大经济”的发展思路,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加快海岛基础建设步伐,积极发展海洋经济。

2019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21.46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66.1%,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洞头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1.港口建设初具规模,海运业迅速发展。

自“九五”以来,洞头县港口建设初具规模,除作为温州港主体港区的小门岛港区之外,还形成了以洞头、三盘、东沙、潭头、鹿西、乌仙头等客货运码头为集疏节点的南北两向海上运输体系,2019年全县港口吞吐量188万吨,客运量55万人次,成为温州市域主要港区之一。

尤其是小门岛港区(一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状元岙港区起步工程的全面启动,标志着洞头县域深水港口的综合开发进入实质性战略发展阶段。

洞头深水港区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温州“一港三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温州从“瓯江时代”走向“东海时代”的重要标志。

2.海洋渔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深入实施“渔业兴县”战略,积极落实捕捞“双控”政策,渔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加大,“稳定捕捞,主攻养殖”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全县渔业产量15.34万吨,产值6.38亿元。

建成鹿西、东屏等渔业捕捞基地;形成以深水网箱养殖、羊栖菜养殖、紫菜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围塘综合养殖为主体的海水养殖格局,特别是“两菜一箱”养殖已成为海岛特色优势产业;水产精深加工及流通不断拓展,培育出了“捷禾”、“良泰”、“三丰”等具有一定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渔业龙头企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羊栖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并被誉为“中国羊栖菜之乡”;建成东沙渔港防波堤工程,启动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的建设;省级育苗基地在洞头落户并初具规模,渔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3.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滨海旅游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按照启动“大旅游”的要求,继续加快完善旅游设施建设,推进新型旅游精品开发和旅游品牌建设,滨海旅游业得到发展。

胜利岙“海霞”军事主题公园和半屏山“神州海上第一屏”等旅游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三盘港“渔家乐”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得到积极开发;五岛相连工程的建成,使洞头初步成为一个融“海滨浴场、海上游乐、海岛别墅、海鲜特产”于一体,以“百岛奇礁、半屏绝壁、海上平湖”为特色,以“观光度假、海上运动”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五年来,全县旅游接待95.8万人次,年均递增18%,旅游综合产出3.8亿元,年均递增20%,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9.7%,滨海旅游业已经成为洞头经济新的增长点。

4.抓技改、引资金、促投入,临港(海)工业亮点凸现。

全县走实业兴县之路,大力发展以临港(海)型工业为主导海洋工业经济,加快海洋特色工业区建设,大力扶持和引进涉海实体型企业,临港(海)型工业亮点凸现。

通过抓技改、引资金、促投入,涉海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五年来,累计完成涉海工业总产值30.2亿元,年均增长5.6%。

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五年来,累计完成企业技改项目84项,完成投资1.07亿元。

加快工业基地建设步伐,有效解决用地紧张瓶颈制约,杨文、科技、南塘等三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

进一步扶持医药、化工、机械汽配、电子电器、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发展,形成浙江中油华电能源有限公司、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有力地带动了临港(海)型工业经济的发展。

5.围涂造地稳步推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全县已围垦开发海涂面积1.73万亩,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拓展了洞头的城市发展空间,而且为深水港口开发建设、临港工业发展、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项目提供了后备用地,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尤其随着温州浅滩工程的加快实施,更将促进洞头与温州的岛陆一体化发展,加快洞头由海岛经济向半岛经济转型。

1.海洋资源开发水平较低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仍较低,综合效益不高,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应引起重视。

2.基础设施投入相对不足

由于海洋开发投资主体小、分散,融资渠道少,开发规模小,使得在深水港区开发、渔港经济区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相对不足,影响全县海洋经济的发展后劲。

3.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全县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为主的初级阶段。

传统的海洋渔业仍占主导地位;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及新兴海洋产业等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4.海洋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海洋科技整体水平较低,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偏低,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海洋科技人才匮乏、科技力量薄弱、科技储备不足,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

5.土地淡水资源异常缺乏

全县陆地面积仅为100.3km2,且多是丘陵地带,平地面积较少,人均土地面积仅0.16公顷,同时洞头还是一个淡水资源短缺的海岛,全县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4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89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

土地、淡水资源的短缺使得现有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

6.海洋环境污染日渐突出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瓯江流域污染源的影响,同时人们对海洋保护的意识不强,环保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使得近海海域污染程度有加重之势,海域环境质量趋于下降,制约了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洞头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发展机遇良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区位条件优势突显、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等方面的有利条件。

1.适逢良好发展机遇

进入新世纪,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实现海洋经济强国;省、市领导审时度势,做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同时,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实施“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加快温州(洞头)半岛工程的建设,实现温州从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转变。

这些都为洞头实施“三港经济”、加快“三大转型”、全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县创造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2.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呈现出较强发展势头。

同时,海洋经济已初显其主导地位,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1%。

这为洞头实现海洋经济强县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3.区位优势越显突出

洞头县地处浙南沿海、瓯江口外,是温州的“东大门”。

在新一轮省、市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洞头作为温州都市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纳入温州城区的发展规划,随着半岛工程全面建设,其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以显现和强化。

这为海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同时,洞头与台湾“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俗相似”,对台经贸也将大有可为。

4.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建设大门环岛公路一期工程、洞头连港环岛公路,以港口为依托的海岛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

尤其是随着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大小门岛连陆工程、状元岙港区起步工程以及其它深水港区的建设,洞头将形成“大交通”的格局,成为温州市域陆海联动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总体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洞头县发展海洋经济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海洋经济强县”和“海上花园”为目标,全面启动“三港”经济,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洞头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加强海洋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合理处理好各产业的关系,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坚持依法治海原则

按照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港口保护法》以及《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治海水平,为洞头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3.坚持科技兴海原则

积极实施科技兴海工程,加快引进和培育海洋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与海洋经济的结合,全面推进海洋产业的科技进步。

4.坚持跨越发展原则

以实施温州(洞头)半岛工程、启动深水港区开发以及石化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实现洞头海洋经济的跨越发展。

5.坚持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洞头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到2019年)全县海洋经济总产出50亿元,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加快海岛经济向半岛经济、渔业经济向海洋经济、渔农村向现代化滨海城市的全面转型;目标期(到2019年)海洋经济总产出1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0%以上,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海洋资源,基本形成以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临港工业、滨海出口加工业以及海洋新兴产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经济形态和城市形态根本转型,实现海洋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

——到2019年,海洋渔业总产值7.5亿元,其中养殖产值3亿元。

主攻养殖,调整捕捞,深化加工,拓展流通,提升海洋渔业竞争力;到2019年,海洋渔业总产值8.5亿元。

渔业结构明显优化,实现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

——到2019年,临港(海)工业总产值25亿元,产业初具规模;到2019年,临港(海)工业总产值60亿元,区域布局呈现集聚发展趋势。

——到2019年,滨海旅游业总产出4亿元,旅游接待人次85万,滨海旅游业成为洞头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9年,滨海旅游业总产出6亿元,旅游接待人次115万,滨海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洞头成为温州中心城市的重要旅游休闲基地。

——到2019年,全县港口(含温州港在该县的港区)吞吐能力8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20万TEU;到2019年,全县港口吞吐能力3500万吨(含温州港在该县的港区),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50万TEU。

基本形成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港口体系,成为温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19年,围涂2.5万亩以上;到2019年,再新增围涂1.2万亩以上,为城市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拓展空间。

——到2019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稳定;到2019年,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海排放总量控制,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海洋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洞头作为温州大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温州蓝色产业带的主导区域,是温州市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的重要支撑区域。

依据《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县域范围被设定为“瓯江口海洋经济区”,其功能为:

温州海洋产业的发展中心、重要的港口物流中心、临港工业基地和滨海旅游胜地。

并以此逐步扩展与提升为温州海洋经济开发区,将成为温州市未来时期兼具向内陆辐射和向海上扩散的最重要的外向型片区。

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期间,洞头海洋经济发展的中心领域是:

港口物流业、临港工业、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滨海出口加工业与海洋新兴产业等六大产业,以及与上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涉海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布局上,要突出海洋开发的全方位、立体化和深层次化,按照“两轴、两环、三区”框架展开建设。

“南轴”:

即“温州浅滩”—状元岙港区产业发展轴。

该轴内主要作为温州口外深水港的产业延伸带和温州城市东拓的发展空间带,全面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出口加工、临港商贸、港口旅游、港航服务等多个带有明显港口经济色彩的二、三产业,争取建成“瓯江口自由贸易区”,是洞头“海陆一体化”的主通道和最具潜力、竞争力的产业带。

借远期温州新机场的落户,更可打造现代化空港、深水港“两港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北轴”:

即“大(小)门岛以及其连陆工程产业发展轴”。

该轴主要依托大(小)门岛油气中转储运基地的产业基础以及大小门岛连陆工程,抓住新一轮东海油气开采和上岸的机遇,纵深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大力引进项目,打造温州石化产业基地和船舶修造基地,成为温州新兴临港工业集聚的“桥头堡”,温州区域经济增长新的拉动点。

“两环”:

即为以旅游为主体的“环海中湖景区产业发展圈”和以渔港经济为主体的“环洞头渔港产业发展圈”。

——环海中湖景区产业发展圈:

该圈是洞头海上旅游产业和城市发展契合的重点区域,应以满足温州及周边地区的休闲度假需求为主导方向,通过新城区拓展、五岛连桥和洞头峡跨海大桥建设、温州最大的城市岸线景观资源开发,紧密围合本岛北部、霓屿岛、状元岙岛南部和三盘岛、花岗岛,配套建设海滨公园、海景建筑和海上旅游设施,形成以海岸风光、海上娱乐、滨海人居和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滨海综合旅游产业带,使环海中湖景区成为温州的城市海上风光和海上运动中心,并以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环洞头渔港产业发展圈:

该圈是依托本岛的连港环岛公路,形成以温州(洞头)中心渔港和东沙渔港为纽带,且把本岛南片及附近海域上的半屏、大瞿和竹屿等景区(点)和海洋科技区、南塘水产品加工贸易区等串联成链,形成以渔港(避风港)为龙头、以水产品加工基地为依托,集水产贸易、旅游休闲、科技工业、海岸岛礁风光为一体的环渔港经济圈;并在适当时机将本岛新城区与中心渔港以隧道形式南北相连,以形成海上城市功能集聚效应。

“三区”:

即为“六岛区”、“大小门岛区”和“鹿西岛区”。

——六岛区:

包括洞头本岛、三盘岛、状元岙岛、霓屿岛、花岗岛、半屏岛等。

该区包含了洞头基础设施建设最为快速、城市化意义最为深远的五岛相连区,产业分布领域广且集中度大,是集中体现洞头综合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开发的核心区域。

以匹配的优势资源多样化为支柱,坚持开发为主、整合为辅,主要发展港口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临海加工业、海洋渔业、海洋能源利用新兴产业等,形成经济、文化、信息、经贸、工业、旅游接待中心。

——大小门岛区:

包括大门岛和小门岛。

主要依托大小门连陆工程和小门油气中转储运基地的产业基础,抓住新一轮东海油气开采和上岸的机遇,纵深开发深水岸线资源,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形成以石化储运、石化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和矿产品(花岗岩)加工为支柱的临港产业体系,打造浙南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和船舶修造基地,成为温州集聚新兴临港工业的“桥头堡”,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鹿西岛区:

鹿西岛是洞头主要的捕捞和水产交易基地。

未来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渔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围绕浙南重要的海上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发展渔业的前后向产业,成为优势突出的渔业产业化基地。

在温州港要建设成为“长三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线港、浙南闽北以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性枢纽港的定位中,洞头深水港口群要成为温州的“出海大通道”和服务于以温州为中心的经济圈层的重要海上物流中心。

1、港区布局

根据温州港功能定位,洞头列岛港区是以集装箱、件杂货及油气的中转为主,客货兼备,内外贸易结合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区,布局上要形成深水外用、浅水内用的基本格局。

♦状元岙港区:

依托后方集疏运体系的建设,建成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温州远洋中转运输基地和大型临港工业发展区,成为温州口外深水港的主体港区。

2019年建成港区一期工程5万吨级(兼靠10万吨)集装箱泊位2个,港区陆域2.5平方公里,年吞吐能力集装箱20万TEU,件杂货70万吨。

到2019年集装箱150万TEU,远期为300万TEU。

♦小门岛港区:

依托小门岛石化中转储运基地,规划为服务于基地的石化专用港区。

加快深水港扩建,建成20万吨级石化专用码头。

♦大门岛港区:

大门岛港区分黄大峡、青菱屿、临港工业区岸线和大门市政岸线四部分。

黄大峡岸线:

位于大门岛东北—北侧,可建5-20万吨级泊位6个,为远景规划港区。

青菱屿岸线:

位于大门岛南侧,规划为多用途泊位,为远景规划港区。

临港工业区岸线:

位于大门岛南侧,紧临青菱屿港区,性质为临港工业区专用岸线。

大门市政岸线:

位于大门岛西南侧,可建500-1000吨级客货泊位9个。

到2019年新建3000吨级货运码头1个和大门客货运综合站。

♦三盘港港区:

规划为小型物资中转港区,到2019年新建3000吨级货运码头。

♦黑牛湾港区:

位于洞头岛南侧,作为港口发展预留区,大瞿岸段开辟为以货物中转为主的散杂货港区。

2、海运业

依托洞头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状元岙、大小门岛港区的开发,奠定洞头作为温州深水港区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县域范围内其它港区作用,合理布局、功能互补,逐步形成吞吐量大、航线众多、集疏运便捷的海上物流枢纽,努力构建浙南海运强县。

以状元岙港区为龙头的集装箱专用港区,要积极拓展港口后方腹地和承接洞头疏港高速公路和铁路支线建设。

要适应国际贸易和远洋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要,加快完善港口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船务、远洋运输公司到港挂靠航线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进港发展,发展与港口相配套的港航服务业、仓储服务业、保税加工业,建设港口型物流产业区,成为温州轻工产业向海外拓展的门户港口。

以大小门岛深水港为主的石化专用港区,要紧紧抓住国家加快石油、煤炭等战略能源储备和在沿海布点的有利时机,配合温州石化基地的产业大发展,加快招商和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专业港口和专用码头,打造以油气为主的港口型石化仓储物流基地。

岛内其他生产、生活性港区重点建设三盘港、大门货运码头和大门岛车渡码头、状元岙岛车渡码头和鹿西岛货运码头(兼顾汽车轮渡),通过汽车轮渡,使洞头南片至大门、鹿西实现“软连接”;大力发展岛际间(本岛和大门、鹿西)、洞头至坎门以及大门、鹿西至温州的豪华高速客轮。

岛内与码头配套的公路网络和站场建设重点是新、改建五岛相连接线公路,以及连港环岛公路和大门、三盘环岛公路、鹿西公路,建成洞头客货运中心、大门客货运综合站、五岛沿线养护站等,为今后港区疏运提供便捷条件。

要积极促进本县海运结构调整,提高海运装备整体素质,优化运力结构,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要科学制定海运业发展规划,全面衔接与之密切相关的港口、船舶修造业、临港工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态势。

全力推进连接周边陆域的管道、公铁联运的集疏运体系建设,采用基地型发展模式,形成以石化储运、石化加工、船舶修造、矿产品加工、能源等为重点的临港产业群,把洞头打造成为浙南闽北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

——石化储运、加工业

以大、小门岛为主体,尽快实施连陆工程,加快深水港口和水、电、路配套建设,解决制约石化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近中期重点建设小门岛石化储运基地,2019年前建成20万吨燃料油及原油库、3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库、3万立方米汽油库年中转量200万吨以上,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石化储运基地和亚洲最大的常温液化气集散中心。

远期建成一个20万吨级油气码头、5个5~10万吨级石化码头和相适的千吨级码头,年中转能力超过500万吨。

实现30万吨沥青加工厂的规模化生产,同时积极引进域外石化合作项目。

打造4平方公里的小门石化储运加工基地。

适时加快大门岛石化储运业发展。

依托大门岛的岸线和土地资源,与小门岛共同构成石化储运基地。

2019年前建成3个5~10万吨级码头,储备区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

加快大门石化基地建设,规划控制约5平方公里土地用于中远期发展,发展方向为低污染型石化深加工业。

——矿产品加工业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相一致的原则。

主要开发利用花岗岩、砺壳等矿产品。

以大门岛为主体,积极调整、规范花岗岩开采加工布点,科学规划矿产开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提高花岗岩开采水平、深加工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到2019年,花岗岩开采产值8000万元。

砺壳开采以大门岛北、霓屿东部、三盘门、大瞿西、黑牛湾等为主。

——船舶修造业

紧紧抓住温州被确定为浙南船舶修造中心及我国运输业、船舶修造业蓬勃发展的契机,主动承接,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大门成为全市船舶修造业基地,促进转产转业渔民投身海上运输及相关的新兴行业。

在大门岛乌仙嘴头—山背头一带长约5公里岸线,后方可围垦面积约1.5平方公里,并控制纵深部分山体作为后备用地,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大门船舶修造基地,并与乐清(黄华)船舶修造基地共同构成温州市修造船业产业带。

同时在温州(洞头)中心渔港、黑牛湾等大型避风良港和避风锚地形成洞头南部以服务过往船舶为主的修船业。

——能源(风能)工业

以海洋风能开发为主。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建设洞头风电场,使洞头纳入全国20个10万千瓦以上大型风电场选点。

一期工程建设本岛、大门岛、小门岛、鹿西岛风电场,安装发电机组60台,装机容量4.65万千瓦。

加快海洋渔业战略性调整,主攻养殖,调整捕捞,深化加工,拓展流通,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化海洋渔业体系。

——加快海洋捕捞结构调整。

完善海洋捕捞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休渔期、禁渔区制度,降低近海捕捞强度。

调整改进渔船,实现渔船钢质化、装备现代化,开辟远洋作业,开辟新渔场。

推广渔业节能和一线保鲜技术,发展冰鲜运销船,提高渔产品的附加值。

健全捕捞基地通讯服务网络,加强信息交流合作,努力在基地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切实做好渔民职业技能和素质培训,提高渔民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主攻海水养殖。

做大做强以羊栖菜、紫菜、深水网箱养殖为主导的养殖产业,建成全国养殖示范基地和打响“国字号”品牌。

加快发展水产苗种业,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