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05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应用体系快速发展。

电子政务发挥先导作用。

全省电子政务专网基本建成,网站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已拥有省市县三级政府网站170多个,县以上政府网站全面建立,“乡乡有网站”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各类“金”字头工程进展顺利,部分工程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各地各部门把电子政务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在政务公开和为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企业信息化扎实推进。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基础指标大幅度提高,培育出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奇瑞汽车等150多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合肥、芜湖等市成为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重点城市。

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涌现出了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省烟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中国安徽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等一大批开展电子商务的典范。

全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形成了省、市、县农业信息管理服务机构,90%以上的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信息服务点,阜阳、芜湖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舒城、宁国被批准为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单位,“安徽农业信息网”、“安徽农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信息惠民”为目标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务实推进。

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旅游、应急指挥、社会保障等领域得到加强,社区信息化开始起步,在推进我省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三)支撑体系逐步加强。

全省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初步建成全省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信息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和部分重点基础性数据库。

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全省信息化组织体系逐步完善,信息化宣传工作不断深入,公务员培训全面展开。

信息化政策法规系统进一步加强,出台了《“数字安徽”建设管理办法》。

信息化推进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基础网络利用和信息资源开发不够,重建设、轻应用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条块、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化体制机制尚需完善,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仍较突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落后于实际需要,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领信息化,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重点发展信息化,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信息化,以惠及全民为宗旨普及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提供重要的推动力和强大支撑。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应用领先、资源共享,政府引导、面向市场,协调发展、确保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省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城市和农村都能享受更为便利的信息化服务;

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事业信息化得到大力发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程度显著增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普遍开展,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高;

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政策日臻完善;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

国民信息素养明显改善,全省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

到2015年,数字安徽框架基本建立。

  1.信息基础设施目标。

继续加强覆盖城乡的数据传输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通达所有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全省电话用户普及率达每百人60部以上。

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和98.5%,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大部分县以上城市完成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数字电视用户达400万户。

  2.应用体系建设目标。

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省、市、县电子政务业务接入网覆盖率、政务信息上网公开率、政府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等指标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和生产装备数字化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中得到广泛运用。

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得到普遍推广。

3.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以空间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法人单位信息、人口信息等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发和建成一批重大的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

重点信息共享数据库基本建成。

大力提高国民信息素养,中小学普遍开设信息化相关课程,信息化基本技能得到普遍提高。

信息化法律和政策环境日臻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

  1.进一步增强基础网络通信能力。

把握通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多媒体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抓住网络技术升级换代的机遇,开通绿色通道,大力支持通信运营商共建共享基站等基础设施,实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转型。

加快构建广覆盖、高可靠、多业务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推广应用TD-S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CDMA2000、WCDMA等3G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积极建设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提高宽带网络覆盖率和接入能力,大力推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基本实现宽带通达全省所有乡镇和行政村。

积极配合国家推动网络融合,探索建立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机制和途径,加快出台有利于技术、业务、市场等方面融合的配套政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2.加快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改造。

推动有线、地面和卫星等各类数字广播电视发展,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换,提高数字电视覆盖率。

以安徽电视台数字内容管理系统、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化等项目为抓手,全面完成全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基本完成全省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构建双向互动综合多媒体有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

  3.加强公共服务信息能力建设。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制度,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

大力推进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在人流密集集散场所建设足够的通讯和网络设施,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信息化环境。

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符合市场规律、满足农村需要的通信发展机制。

  

(二)整合资源,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1.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加快全省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外网,推动党政机关实施网上协同办公。

大力加强全省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推进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基础网络和决策信息资源分层共享。

积极加快各类“金”字头工程在我省的建设,完善一批重点业务系统,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不断提升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推进政务公开和网上办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覆盖街道、社区和乡村,各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2.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工业强省”进程。

  深化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的应用,逐步推进企业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业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推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应用。

充分发挥合肥、芜湖等市制造业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的示范作用,推进全省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体系。

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促进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

  3.广泛开展“三农”信息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扩大农村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全面完成电话网络“村通工程”,实现“村村通宽带”目标,推进农村地区通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发展,降低农村信息网络应用成本。

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统一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继续抓好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建立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

  4.着力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供应链协同运作能力。

培育面向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专业市场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交易模式、丰富服务内容。

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强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

加快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体系。

加强电子商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加快信用、认证、支付、物流等标准制定,规范电子商务秩序。

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商贸、金融、旅游、文化、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和科教、中介、社区等新兴服务业的普及应用。

  5.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实现信息惠民。

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完善科研和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科研设备网络化应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强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以电子病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联动。

建设城乡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对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

加强对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

建立政府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强化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处置能力。

  6.稳步建设数字城市,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以社区信息化试点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市、县、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

开展城市信息化水平评测,以点带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积极推进城市信息化重点建设工程,构建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和城市“一卡通”、城市呼叫中心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以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着重抓好城市综合管理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构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救助、社会保障等提供便民服务。

促进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上办事和社会公共服务直接进入居民家庭,推广智能楼宇建设,推进家庭信息化。

  (三)突出重点,优化“数字安徽”的支撑环境。

  1.深化安徽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安徽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协调力度,制定完成安徽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

加快安徽省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改造和数据库建设,建成全省1∶25万、1∶5万、1∶1万和更大比例尺城市或区域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支撑平台;

加速安徽省地理空间信息交换体系建设,建成基于多层次网络体系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交换、共享和服务系统;

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在安徽省电子政务、公共安全、资源管理、产业发展、区域规划、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城市建设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

  2.促进基础性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建立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和资源共享整合机制。

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

加快人口、法人单位、档案信息、宏观管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

构建全省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为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整合各领域信息资源,推进公益性信息资源和信息内容增值产品的开发和利用。

  3.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

进一步完善网络信任体系,完善密码管理基础设施和电子政务统一认证服务平台。

加大电子证书的推广应用工作。

培育信息安全咨询、测评、认证、风险评估和工程实施等信息服务业,探索建立和完善市场化、专业化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防控系统、应急响应和处置系统以及灾难备份恢复系统,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4.建设先进网络文化。

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占领新的宣传阵地。

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著作权保护,正确引导公众的网络文化创作,丰富优秀的公共文化信息库。

倡导网络文明,强化网络道德约束,形成开放、互动、规范的网络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加快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以合肥和芜湖软件基地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秀系统集成商和软件服务企业,壮大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业。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制定信息服务业发展政策,健全信息资源商业性开发机制,引导和规范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

鼓励文化、出版、档案、广播影视等行业加工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网络化服务;

支持发展宽带增值业务,积极发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游戏、数字电视及网络电视、视频点播、联机检索、数据处理等新型信息服务业;

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我省特色的中文信息内容提供商,引导和鼓励一批相关企业健康发展。

  6.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落实和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吸引信息化高端人才。

引进和聘用高层次人才,在“数字安徽”建设关键技术的研发中注重培养我省急需的信息技术人才。

发挥我省现有高校、软件学院、电脑专业学校的作用,建设一批具有突出优势的专业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满足不断增长的专业业务需要。

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应用技能和网络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公务员队伍信息技术使用技能培训。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实施首席信息主管制度(CIO)。

加强农村信息化推广队伍建设,为基层培训信息化推广应用带头人;

推广农村远程教育,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深入开展“家庭上网”工程,尤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全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

  四、重点工程

  到2012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01项,涉及80多家单位,总投资800多亿元(具体工程项目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引发)。

  

(一)TD-SCDMA网络工程。

在合肥率先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技术标准的TD-SCDMA试验网。

5年内投入180亿元,将TD-SCDMA网络延伸到全省各市、县,向覆盖区用户提供包括增强数据卡业务、手机电视与可视电话等3G特色业务在内的多类业务。

  

(二)宽带无线城市工程。

支持各通信运营商采用3G等先进技术建设我省宽带无线城市,2年内实现主要城市无线覆盖,5年内实现县以上城市宽带无线覆盖。

  (三)“光进铜退”工程。

在城市新建区域采用EPON+LAN技术,在城市和农村铜缆原有区域采用EPON+DSL技术,用光纤替代原有的铜线,将光缆尽可能靠近用户,打造一张基于IP技术,语音、数据、视频融合,覆盖全省的高速信息化承载网络,大幅提高全省宽带接入速率。

5年内实现全省网络转型,保障城市用户25M宽带提供能力,农村用户15M宽带提供能力。

  (四)数字电视全覆盖工程。

全面完成全省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采取数字有线和无线覆盖方式基本完成我省城乡数字广播电视覆盖。

基本完成全省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构建双向互动综合多媒体有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为社会、家庭提供广泛的信息化服务。

  (五)“无线数字应用”工程。

充分利用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发挥移动终端规模优势,围绕重点行业和民生工程,重点建设服务于政府、农业、旅游、制造、公共事业、交通等领域的无线应用平台,实现“移动政务”、“移动电子商务”、“旅游综合信息无线服务”、“移动生产控制”、“无线智能数字交通”等网上服务。

到2012年,实现无线应用覆盖终端用户数达到500万。

  (六)网上协同办公系统工程。

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上公文流转和网上办公,建设以党政机关之间公文交换子系统、党政机关内部公文流转子系统、党政机关电子档案子系统及辅助办公子系统为内容的全省办公自动化系统。

  (七)网上行政服务工程。

梳理省有关部门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项目,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构建省网上行政审批及各类便民服务系统平台,实现外网平台的在线咨询、申报、办事、查询和内网平台上的申报审理、并联审批、预警管理等功能。

到2010年,完成5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在线办理。

  (八)政务外网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0年前,基本建成纵向连接省市县三级外网建设单位,横向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政务部门的全省政务外网,满足省内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

  (九)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工程。

以电子招标系统、电子竞价采购系统、物资采购管理系统、询比价采购管理系统为内容,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采购平台。

  (十)公共应急处理系统工程。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要求,建设以应急指挥场所、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移动应急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为框架的囊括公共安全的多位一体的省政府应急平台。

  (十一)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短信发布工程。

建设全省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短信发布平台,包括预警平台软硬件建设和特殊区域(含农村)公共预警网络系统。

在重要公共场所、灾害易发地点、水库、矿区、学校等场所安装室外预警显示屏,在乡镇和农村配置移动信息机和平安大喇叭等,扩大预警覆盖面。

  (十二)安全生产监管工程。

加快国家金安工程安徽三级节点建设,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信息平台系统建设,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建设。

  (十三)网上世博会安徽馆建设工程。

根据世博会组委会要求,做好2010年网上世博会安徽体验馆平台搭建、信息采编及相关运营维护工作,借助网上世博会的平台,充分展示安徽特色和形象。

  (十四)教育信息化工程。

建设第二代安徽省教育和科研网,提升高校校园网基础建设和支撑应用水平;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建成高校省级数字图书馆总馆和一批省级数字文献服务中心,满足高校师生教学科研和社会公众需求;

建立互联网、电视网和卫星网三网合一的省级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

加强教育电子政务、校务和教务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在全省范围内分批建设安全、可信、实时、高效的国家考试数字化指挥、管理和监控平台。

  (十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

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市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等管理信息系统。

适应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的需要,完善省、市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实现跨地区业务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

将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实现政府门户网站、12333服务电话、社会保障卡、社区平台四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联动。

建立综合统计分析、宏观决策、信息监测和基金财务等预警系统。

  (十六)旅游信息化工程。

建成以基础网络通信系统、网络应用支撑系统、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和各类网络应用系统为主体的全省旅游信息化系统,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建设旅游综合信息服务门户,为游客提供旅行社、景点介绍、机票、酒店信息查询以及预订服务。

  (十七)司法行政综合信息工程。

建设司法行政综合信息平台及统一信息资源库,实现监狱、劳教、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司法考试、安置帮教、人民调解、社区矫正以及基层法律服务等工作的管理和数据的综合利用,并实现与监狱、劳教综合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十八)财政系统信息化工程。

建设以各级财政局域网为中心,支持财政业务系统运行的财政工作专网和面向社会公众的财政信息外网;

推广应用财政系统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和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

建立惠民政策直达工程,和保障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的管理体系。

  (十九)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程。

按照互联互通要求,建立国库与财政、税务、银行、信用社等部门间的电子信息通道,为税收收入的征缴、入库、对账、拨付等业务提供安全、准确、快捷的电子处理手段,实现税款资金的快速划缴、高效对账、全程监控,建立和预留为审计监督而设定的专项接口和数据通道。

  (二十)税务信息化工程。

构建统一技术基础平台,形成包括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四大子系统在内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推进网上税务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拓展网上办税功能,逐步实现网上办理税务登记、涉税申请、申报缴税、行政审批、出口退税等涉税事项。

  (二十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全省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和商务运营电子化,为全省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示范,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十二)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程。

按照国家要求,建设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和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交换、共享和应用机制,实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企业基础信息的实时交换。

  (二十三)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建设企业网络运行环境、运营工作环境等基础支撑平台,完善企业会员和用户管理系统、网络内容管理系统等基础信息平台,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培训、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等各类信息服务功能,推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建设。

  (二十四)电子口岸工程。

利用网络通讯技术,整合现有口岸通关系统资源,构筑联接政府-政府、政府-企业、企业-企业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满足安徽口岸各参与者对信息的综合需求。

  (二十五)智能交通工程。

建设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交通信息基础平台,实现各自行业内的联网。

在此基础上,以公安、交通信息共享为重点,加快整合全省交通综合信息资源,提升跨部门的交通服务、监管、执法信息化水平,并进一步建设长三角区域交通信息互通共享平台。

  (二十六)“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