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八百年.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10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宪章》八百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宪章》八百年.docx

《大宪章》八百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宪章》八百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宪章》八百年.docx

大宪章》八百年

大宪章》八百年

大宪章》八百年2015-6-150:

57:

07发布在凯迪社区>文化散论

 

KCIS观察:

今天是英国大宪章诞生800周年的纪念日。

1215年6月15日,英格兰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文件《大宪章》问世,人类社会由此拉开了推倒专制、走向民主的历程。

本文讲述了大宪章的起源与影响。

作者:

杜君立2015年6月15日——今天是《大宪章》诞生800周年的纪念日。

1215年6月15日,英格兰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文件《大宪章》问世,人类社会由此拉开了推倒专制、走向民主的历程。

纪念《大宪章》800周年委员会主席罗伯特·伍斯特爵士说,《大宪章》不仅是“自由的基础”,而且是“民主的基础”。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大宪章》所创造的现代政治原则与法律精神,即对公民权利与自由的捍卫和对统治者与权力的制约,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基本内容。

本文从马镫这个技术细节,讲述了《大宪章》的起源与影响。

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说:

“无分国别,人类历史都是自由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不起眼的细节决定了历史的走向,马镫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细节。

马虽然很早就被人类驯化并用于战争,但却一直没有马镫。

马镫出现之前,骑兵虽然也具有一定的速度优势,却并不具有太大的力量优势,因此骑兵只用于侦察、通信、小规模突击和骚扰。

直到公元8世纪,骑兵在西方的战争中始终只是配角。

马镫从中国传到欧洲之后,一支新型军队、乃至一种新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冉冉诞生,这就是所谓的骑士时代。

有了马镫,全速行进的欧洲骑士迅速成为一支不可阻挡的力量,他们就像堡垒和攻城炮一样,完全是军事工程学的产物。

有200块钢板做成的盔甲和20万个小铁环联结而成的锁子甲保护,几乎任何刀剑长矛箭镞都难以伤害他们。

这些马镫上的贵族武士不仅是力量和胜利的象征,也是自由和正义的旗帜。

正是骑士和骑士精神不屈不挠的斗争,平民社会终于击败任性的王权,将权力这只野兽关入法律和文字的囚笼。

十字军骑士据传说,公元5世纪的英格兰有一位国王叫亚瑟,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

圆桌骑士据说有128人。

所有的骑士都要发誓:

永不施暴,永不谋杀,永不叛国,永不冷酷。

宽容需要宽恕的人,同情不能崇拜和臣服于亚瑟王脚下的人,那些可怜人的痛苦多么深!

永远帮助女士、少女和贤淑的女子,即使以死为代价也在所不辞。

为了世人的利益,英勇的骑士们只参加正义的战争。

所有的骑士都要遵守这个诺言,维护圆桌骑士的荣誉。

所谓“圆桌”就是削去了棱角,也削去了人与人之间的高低贵贱。

关于这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无法考证它是否真实。

虽然在如今的英国温切斯特城,仍然可以看到这个所谓的“亚瑟王的圆桌”。

但这个直径5.5米“圆桌”其实是13世纪遗物。

对英国来说,文字的历史不过1000年左右,亚瑟王完全是史前人物。

或许“圆桌精神”其来有自,但至于骑士的出现则要晚得多。

没有马镫,是不可能出现骑士这个社会阶层的。

虽然马镫最早起源于中国,但它最大的历史功效却出现在遥远的西方。

对欧洲来说,很少有其他发明像马镫那么简单,而在历史上起过像它那样关键的触媒作用。

马镫创造的新作战方式,在西欧造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由骑士阶级的贵族统治,骑士们被赋予土地,使他们得以一种新颖而高度专门化的方法来专职于战争。

这种马上贵族也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行为风格及社会风尚,以及随之而来的文明形态和思想格局。

欧洲骑士制度最早起源于加洛林王朝的法兰克王国,后逐渐推行到欧洲各国。

被称为“铁锤”的查理·马特担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他发动了一系列重大的政治军事改革,以采邑制加快了欧洲的封建化步伐。

凡接受采邑者,须提供相应数量的全副武装的骑士为国服役,西欧的封建制度据此建立,也奠定了一个划时代的骑士制度的基础。

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战中,来自法国诺曼底的威廉公爵率领5000名诺曼骑兵,将英王哈罗德的撒克逊步兵打得一败涂地。

胜利者把法国的这种中央集权的有效封建制度强加于英国。

英国史书上记载:

“哈罗德国王战死了,无数优秀的战士也牺牲了,法国人占领了这片流着鲜血的土地。

”此战以后,马镫使骑士成为征服的象征。

征服者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后发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臣服的盎格鲁—撒克逊有产者不得拥有骑士的装备。

诺曼人不仅将法语作为英国官方语言,还使封建制度在英国从此落地生根。

马镫产生了骑士制度,国王通过这种制度,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贵族阶级,以此来巩固他对农民的权力;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骑士作为一种暴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这样,封建制度的社会和政治体系就诞生了。

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的统治者,国王、平民、领主和骑士都共守一种契约。

马镫所引发的征服文化中,最典型的骑士莫过于大名鼎鼎的“十字军”。

中世纪是一个信仰时代,所谓西方文明正是诞生于中世纪。

中世纪也是一个骑士的“英雄时代”,十字军运动拉开骑士文化黄金时代的历史大幕。

十字军无疑是中世纪最为高潮的一段历史。

服从教会的召唤而加入十字军,被看成是骑士们的义务和骑士精神的标志。

在漫长的战争中,宗教信仰的虔诚与狂热、骑士精神的勇猛与野蛮、封建与基督教及商业的扩张等等,都走向一个新的高潮。

十字军东征作为一次全欧洲性的重大事件,几乎欧洲所有的阶级都为这一行动而疯狂。

教皇为了取得更多世俗权力而积极煽动,好斗好战的骑士们热烈响应,他们变卖家产踏上征途。

理查王甚至抵押了整个属地与国家。

包括德皇费里德里希一世和法王路易九世等,许多国王命丧东征途中。

武力传教的十字军运动建立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欧洲,这是罗马帝国崩溃以后最有凝聚力的一次统一,马札尔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爱尔兰人、西班牙人、挪威人、芬兰人都被纳入了一个基督化的欧洲文化中。

基督教虽然起源于亚洲(中东)而不是欧洲,但后来完全被西方化和欧洲化了。

在一个统一的基督教身份之下,中世纪的欧洲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农民与贵族之间,贵族与君主之间,君主与教皇之间,这些互相纠结的矛盾使欧洲社会危机重重,因此整个欧洲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出口”,以释放这种“紧张”,就这样,穆斯林就被当作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威胁和“假想敌”。

十字军主力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在欧洲都拥有无数的田产,包括僧院、村庄和城市。

这些上帝的骑士团的活动直接影响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进程。

未来欧洲建立起更多的骑士团,其誓约均用以强调和维持那种崇高的道德追求;骑士的规则往往也成为当时社会乃至国家间的一些通行规则。

200年的十字军战争打通东西方沟通的血色通道,阿拉伯数字、火药、代数、帆船、航海罗盘、火药和棉纸在这一时期陆续传入欧洲,使欧洲的商业、银行和货币经济发生了一场革命,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萌芽。

从东征的那一天开始,偏居欧亚大陆一隅的欧洲就走上了一条世界主义的宽阔道路。

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是一个起点。

它推动着欧洲从一个黑暗的孤立时代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贸易使货币和市场出现了,接着出现了城市和自由民。

条顿骑士团在马镫上将基督教传播到普鲁士和波罗的海诸国,德意志成为欧洲的新生力量。

大宪章的诞生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十字军运动最大的收获或许是“人权”的诞生。

1099年,十字军血洗耶路撒冷后,骑士们组织了自治性的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

委员会明文要求,即使贵为国王,也必须服从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的决议。

委员会中的英国骑士从这里找到了反对王权的法律依据。

狮心王查理一世在十字军东征中死去,约翰成为英格兰国王,随后发起对法国的战争。

在1214年布汶之役中,约翰战败,封建贵族乘机联合对国王不满的各方力量反对约翰王。

1215年,封建贵族的骑士军队占领了伦敦,挟持了约翰王。

在强大压力下,约翰于6月15日签署《大宪章》。

其中一条承认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

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

根据该条的规定,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

按照大宪章的精神,国家的权力就这样从国王手中转移到委员会手里,英国虽然保留了国王,但却走出了独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对权力的制约是史无前例的。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大宪章》对骑士及自由农民的利益也有一些保障。

第15、16条规定不得向他们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及强迫服军役。

英国编年史作家罗杰·温德弗记录了大宪章诞生的一个细节:

他们全部都在圣埃德蒙的教堂里集合,并且从职位最高的人开始,全部在大祭坛前发誓,说如果国王拒绝准许这些特权和法律,他们就会撤回对国王的效忠,并且向他宣战,直到他在一部宪章上盖上王玺,确认他们一切的所求;并且最后一致同意在圣诞节过后,他们全体将一同去找国王,要他确认以上要求,并且同时应该准备马匹粮秣和武器,以便国王一旦企图违反他自己的誓言,他们就可以占领他的城堡,借以胁迫他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份历史记载了这群骑士是以武力为后盾,朝着缔造和平协议的目标前进。

如果宪章遭到破坏,骑士们有权以暴力手段强迫国王履约;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

可以说,《大宪章》是从10个英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断送了生命的内战坩埚里被锻造出来的。

没有任何权力愿意自己进入法律的牢笼,哪怕法律出自权力本身。

事实上,英王约翰从一开始就没有接受大宪章约束的诚意,他只不过在武力之下,才不得不签署大宪章,特别是第六十一条,几乎褫夺了他作为国王所有的权力。

这种自断其腕的权力自宫无疑只是权宜之计。

在骑士们离开伦敦返回封地之后,约翰王立即宣布废除大宪章。

即使与约翰王不和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也抨击大宪章是“以武力及恐惧,强加于国王的无耻条款”。

自从诺曼征服以来,英国本来是欧洲最具专制传统的国家,但具有多次民族融合经历的英国人又素来具有骄傲的公民精神。

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一方面愿意通过理性的谈判进行妥协,另一方面又敢于不惜以流血抗争来捍卫自己利益和权利。

面对王权的一次次自我扩张,公民们展开一次次暴力反抗。

应当承认,在当时西欧封建主义传统下,国王本来就有遵守法律与习惯的义务。

尽管《大宪章》是一份开创性的政治文件,但它的很多原则与条款并非为《大宪章》所独有。

这份文件实际上仍是中世纪封建制度的产物。

“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而契约的理论向上推到包括国王在内。

国家不像过去那样,是一个紧密的政治实体,而是改变为一个松懈的契约式社会有机体了。

”国王加冕必须宣读誓约。

“按照誓约,国王的责任是:

执行正义而自己也服从法律。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未能这样做,契约就可作废;而他的臣民是有权撤销这契约的。

按封建法律,一个附庸有权对他的宗主甚至国王作战,如果后者拒绝了正义”。

这说明,封建主义传统下的国王并不是一个专制制度的皇帝。

尤其是,当国王未能基于法律和习惯按约统治时,贵族和臣民就获得合法反抗的权利。

早在1100年,亨利一世就颁布过《自由宪章》,其中宣称“英格兰王位得自上帝的恩惠和贵族的一致同意”。

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霍尔特指出:

“……《大宪章》试图确立的永久规定作为一个整体,鲜明地标示了被统治者的权利和原则,国王应该受法律控制。

”亨利三世时代(1216-1272年在位)的大法官布雷克顿曾经留下这样雄辩的论述:

国王不应服从于人,但应服从于上帝、服从于法律,因为法律创造了国王。

让国王回报法律吧,因为法律授予了国王国家的领土、统治的权力和其他一切。

如果他根据自己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而不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他就不是名副其实的国王。

《大宪章》赋予贵族团体以集体方式来监督和约束国王行为的权利。

其长期演进的结果便是议会主权的确立,并最终成为英国民主政体的源头。

1258年,贵族骑士再次以武力逼迫反复无常的国王签署《牛津条约》,一个12人的委员会成为英国最高权力机构,并有权否定国王的决定和任命高级官员。

1265年,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国会,贵族、教士、骑士和市民均有代表进入国会。

经过3个世纪的反复斗争、较量、撕毁、再订、破坏和重建,在这种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权力格局,君主立宪渐渐趋于定型。

其间,为这种权力的分配与再分配,英国发生过多次的动乱、起义、兵变、政变和内战。

1642年到1648年,由平民组成的“铁骑军”与国王军进行了长达8年的战争,最终人民将国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英国在短暂的共和革命和斯图亚特复辟之后,1688年,英国人从荷兰请来了一位新国王威廉三世,这次没有流血的政变被称“光荣革命”。

作为这场革命的结果,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正式确立。

英国国王作为统治者基本上已被议会力量所驯服。

1763年,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的伟大进程,商人出身的首相威廉·皮特将《大宪章》称之为“英国宪法的《圣经》”。

他在议会的演讲中,曾这样表达对个人财产权的敬畏:

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

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暴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间烂了门槛的破房子。

宪政的起源《大宪章》用拉丁文写成,后来被译为盎格鲁—诺曼语和英语,以方便贵族和平民都可以理解。

开始时它被称为“自由宪章”,后来被称作《大宪章》。

大宪章来自这样一种想法:

政府和社会、自由和权利,可以用文件加以组织起来,而这份文件得以生效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枭雄、某一位皇帝(哪怕他多么仁慈),而是不变的文字。

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文字的圣神力量拯救了权力下苦苦挣扎的大众。

在傲慢的权力眼里,没有什么东西被当回事儿,无论是人还是文字。

人的尊严和文字的尊严只能靠武力来捍卫。

有时候,信誉是被迫建立的。

《大宪章》的最重要价值在于,它以法律文件确立了“驯服统治者”的政治原则,由此成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源头。

《大宪章》的墨迹未干,约翰王就背信弃义地撕毁了大宪章,导致英国立即陷入内战。

老天有眼,约翰在内战中一命呜呼。

约翰王恰如其分的死亡使得《大宪章》得以重新稳固,新国王亨利一世当着骑士们的面,重新颁布了“亨利宪章”。

此后,大宪章这个权力的紧箍咒逐渐成为英国铁定的法律,国王已经很难将它完全推翻。

它也成为英国人同意为国王加冕的协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人统计,《大宪章》其后不断地被历代英格兰国王所确认,次数达32次之多。

从1265年起,《大宪章》每年颁布两次,如此以来,它像“圣经”一样深深的烙印在每个英国人心里;人们把它视为一个贤明政府的福音,每当国王越轨,人们就会大喊“《大宪章》!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作为一个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了成文宪法。

史诗电影《罗宾汉》(2010年拍摄,罗素·克劳主演)对这段历史有真实的再现。

在电影中,罗宾汉对骄横的约翰王有一段十分诚肯的忠告:

“如果你想要建立一个未来就必须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个国家的法律让国王恣意奴役人民,国王要求人民忠诚却不提供任何回报。

我去过很多地方,我只知道,暴政只会带来毁灭,建立一个国家就像建立一座教堂,从下到上,只有赋予每个人以力量,你(国王)才会有力量。

如果陛下提供一个公正的司法,司法中以人权法案的形式,确保每个人每个家庭获得安全,不会无故受到侵犯,没有起诉不得监禁,工作吃饭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每个人都同样的快乐,这样的国王是伟大的,他不仅会获得人民的忠诚,也能得到人民的热爱。

”影片的最后,罗宾汉对一群自由民朗声宣布:

“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城堡,每个人的家就是他自己的宫殿,我们在寻找什么?

是自由——是法律赋予的自由。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民主绝不会从天而降。

可以说,人们争得的每一份公民权利都浸透着鲜血。

暴烈的权力争夺使理性的英国人逐渐领悟,暴力不能解决权力问题,只有适当的妥协与和解才有可能结束暴力,而权力是无法消灭的,但必须用法律将权力这个魔鬼关入魔瓶。

终于,英国创造了一个标志着现代政治文明的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

英国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骑士制度下的大宪章,其基本精神即王权有限和个人自由。

这个文件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权宣言:

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确立了人权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保护个人的尊严、反对国王滥权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恢复人的权利,并制定一个宪法来保证这些权利。

英国大宪章所强调的人权中,不仅包括了人的消极权利,而且还包括着人的积极权利,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整个宪章代表了一项借由叛乱的形式所发出的抗议。

它的力量主要在于,把人民针对任何自称具有无上权力的政府所作的挑战合法化。

《大宪章》体现了一种代表人类最高理性智慧的契约精神,它以民众的力量将权力关进法律的囚笼。

英国人说:

“国王必须在神和法律之下,因为法律造就了国王。

”君主立宪制大大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从此英国在人类史上率先与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分道扬镳。

工业革命率先发生于英国并非偶然,而是与英国首先确立了宪政体制有关。

更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成为触发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美国历史学家杰克·戈德斯通在《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一书中写道:

当时如果从英吉利海鲜向大陆望去,从法国一直到土耳其再到中国,都是一片专制王权的海洋,我们就毫不奇怪英国人民一定会为他们能生活在一个拥有个体自由和权利的国度而感到庆幸了。

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社会,才在此后的两个世纪里产生了惊人的结果。

19世纪英国政治学家如斯托布斯认为,整个英国宪政史实际上是大宪章的注释史。

在后来的历史中,《大宪章》巨大的影响力陆续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以及更多向往文明的国家,从而成为现在世界赖以实现民主转型的公民《圣经》。

1956年,英国法官丹宁勋爵称《大宪章》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宪法文件,是人类用以反对暴君专制独断、争取个人自由的基础。

”对英国来说,《大宪章》就是法治精神的基石,也成为人类宪政的起源。

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起来革命,利用“大宪章”这一古老的文件为武器,同专制王权作斗争。

即使后来催生美国革命的《五月花公约》和《独立宣言》,其实也是大宪章和这种民主自由传统的背书和延续。

美国的联邦宪法和各州宪法都包含有《大宪章》的思想。

二战之后,联合国正式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其实就是一部“全人类的《大宪章》”。

(节选自《历史的细节》,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4月出版。

本文略有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