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245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docx

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

2015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1(详解版)

课标1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答案】8.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的“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答出描写是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9.第一问(3分):

表现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诗歌前两联借“闻说”他人之语,想象北庭“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的朔北风光,越是极写北庭环境之寒冷艰苦,越能凸显自己戍边卫国、勤王立业的豪情壮志,颈联以“白草”“青山”两种典型景致写途中所见,尾联则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起到了升华主题、提升格调的作用。

两道考题前者要求考生对比常见的景物描写角度,发现该诗间接描写的特点,从而认识到想象力在古代诗歌艺术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后者虽然问的是最后一句的情感,其实就是结合最后一句谈谈全诗的情感。

那么结合题目、作者生平、主要风格,还有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岑参把保家卫国、完成王命和同家人团聚孰轻孰重分的非常清楚,虽然思乡思人,但依旧以国家大事为重,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作家风格】

岑参的诗歌,以边塞诗最有价值。

他的边塞诗所以具有较高成就,主要由于他怀抱为国安边的壮志,有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还由于他“用心良苦”(《唐才子传》),努力下过艺术上的提炼功夫。

自天宝八载冬至至至德二载春,岑参两度出塞,他的那些最出色的诗篇,多写于这个期间第一次出塞是天宝八载冬至十载春赴安西,为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僚属;第二次出塞是天宝十三载夏秋间至至德二载春在北庭,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僚属。

诗人首次出塞,由于不习惯边地的荒凉景象与艰苦生活,加上感到在塞外也和在长安一样“寂寞不得意”(《安西馆中思长安》),所以情绪不十分高昂,曾写过较多表现自己的苦闷和思想情绪的作品。

第二次出塞时情况有所不同。

首先,使人已经历过边塞生活的磨练;其次,这时的主帅封常清,原是诗人在安西幕府任职时的同僚,从岑参献给他的若干诗歌看来,他们彼此的关系是谐和的。

因此这次出塞,诗人的情绪比较开朗和昂扬,他那些豪气横溢的七言歌行,都创作于这个期间。

戎马风尘的战斗生活,大大开拓了岑参的诗境。

他出塞期间的作品,有的抒发为国安边的豪情壮志,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有的歌颂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得激昂高亢、气势雄壮,能给人以鼓舞力量;有的描绘祖国边疆的奇异风光,如写火山、热海、雪海、沙漠、白草等景物,不仅为过去的诗歌所未曾写过,也为“古今传记所不载”(宋·许顗《彦周诗话》)。

诗人还常常于写景寄寓豪情壮志,倾注自己热爱边疆的深厚感情,请看茫茫的沙漠、无边的积雪在诗人笔下是何等壮丽奇伟: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的反映边地的生活和风习,如《玉门关盖将军歌》描写了边将生活的奢华,《赵将军歌》、《胡歌》等描写“蕃王”和汉将共同娱乐,关系融洽,《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等描写了边疆优美的音乐和舞蹈,等等。

此外,还有不少怀乡诗,如《逢入京使》、《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_》、《忆长安曲二章寄庞氵隺》等,感情真挚动人,都是值得一读的佳篇。

  【翻译】:

听说轮台这个地方,连年都可以看到大雪纷飞的景象。

春风吹不到这个地方,朝廷派来的使节也应该很少啊。

沿着满是白草的路通向疏勒,翻过青翠的山经过武威。

尽力王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只能 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

  【写作背景】: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赏析】:

  本诗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岑参是一个成功的诗人,但是从前作诗并不是一种职业。

以后,作诗也不应该是一种职业。

因此,他觉得自己“入错行”还是可以理解的。

  岑参一生中干得最没劲的时候是他在朝廷里当谏官的时候。

虽然那时候他在写诗时也展现出了比较高超的技能,但比起他当年从军时作的诗,还是逊色很多。

那时他随军远征西北,面对大漠、戈壁、天山、飞雪,写下了一生中最灿烂的诗行。

  这首诗说不上有多“灿烂”,但是可以看做是岑参的“创作大纲”。

读着诗中“轮台”、“雪飞”、“春风”、“白草”等关键词,可以想起他的《轮台歌》、《白雪歌》、《走马川行》等几大杰作。

  诗的最后两句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课标2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

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答案】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解析】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子进行分析。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悲愤的情怀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解析】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注意根据诗的后两联分析作者感情。

  译文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注释

  ⑴残春:

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

  ⑵宿雨晴:

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⑶恍然:

忽然。

咸京:

指唐都城长安。

  ⑷柳絮行:

指柳絮随风飘飞。

  ⑸诗魔:

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

归净域:

指归到那洁净的地方。

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

用酒来冲击。

愁阵:

愁苦如重重敌阵。

出奇兵:

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

  ⑺两梁:

冠名。

《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

尘埃污:

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

拂拭:

掸灰擦尘。

  ⑻朝簪:

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

待眼明:

等待大唐复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

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

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

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

“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

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

正由于此,在诗人笔下,即使是摇落的秋天,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

  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地,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诗人心中有无限的悲苦,说不尽的怨恨,客中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用诗来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几番的思考终未写成。

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这恰恰表现了诗人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心绪,有这样的心绪必不能写出诗来。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真如同一重重愁阵一样,横亘胸中。

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

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只能使人得到一时的陶醉,醒来之后,将是更大的悲伤。

这更大的悲伤便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

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

诗也好,酒也好,都不能解心中的烦闷。

于是他幸起往日在朝时的官帽,悟出了一条真理,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言外之意是决不作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想到这他不愁了,他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替,他心中暗暗地表示:

一定要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

闻一多说: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

”这首诗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

  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从中看出诗人的气节。

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来照应全篇,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

【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

草筐。

《论语·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3】童巅:

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

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参考答案】C

【解析】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

所以选项C说是对醉翁的思念之情不准确。

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参考答案】B

【解析】A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是蜂和蝉来写琴声;D用白玉和黄莺写琴声。

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2分)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参考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4分)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2分)

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参考答案】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要是通过描写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妙效果来赞美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意境做法得以流传的欣慰。

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写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造了一个美好意境。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

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人间。

《醉翁亭记》则是通过描写琅琊山的四时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自得之情。

    【诗歌解析】

词的上片写流泉之自然声响及其感人效果。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四句为鸣泉飞瀑之所谓声若环佩,创造出一个美好意境。

琅然,乃玉声。

《楚辞·九歌》曰: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此用以状流泉之声响。

清圆两字,这里是用来说泉声的清越圆转。

在这十分幽静的山谷中,是谁弹奏起这一绝妙的乐曲?

如此以来,动静之趣立现。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是对上面设问的回答:

这是天地间自然生成的绝妙乐曲。

这一绝妙的乐曲,很少有人能得其妙趣,只有醉翁欧阳修能于醉中理解其天然妙趣。

此句依然是写流泉声响之无限美妙。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感人效果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妙:

在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妙乐曲所陶醉,迟迟未能入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二句说这一乐曲如何打动了荷蒉者。

词作将此流泉之声响比作孙子之击磬声,用荷蒉者对击磬声的评价,颂扬流泉之自然声响。

 

  下片写醉翁的啸咏声及琴曲声。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二句照应上片之只有醉翁欧阳修才能得其天然妙趣的意思。

写欧阳修曾作醉翁亭于滁州,在琅琊幽谷听鸣泉,且啸且咏,乐而忘还,天籁人籁,完全融为一体。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说醉翁离开滁州,流泉失去知音,只留下自然声响,但此自然声响,朝夕吟咏,似带有怨恨情绪。

“山有时而童颠,水有时而回川。

”说时光流转,山川变换,琅琊诸峰,林壑尤美,并非永远保持原状。

童颠,指山无草木。

而水,同样也不是永远朝着一个方向往前流动的。

这句的意思是,琅琊幽谷之鸣泉也就不可能完美地保留下来。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说,山川变换,人事变换,人们因鸣泉而念及醉翁,而醉翁却已化仙而去。

此处用“飞仙”之典,谓醉翁化为飞仙,一去不复返,鸣泉之美妙,也就再也无人聆赏了。

 

  结句“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说,鸣泉虽不复存在,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妙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意境,却仍然留在人间。

词作最后将着眼点落在琴声上,突出了全词的主旨。

 

  这首词句式及字声配搭非常奇特。

开头四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只有一个仄声字(“响”),其余都是平声。

接着二句亦然。

这样的安排,与此曲所属宫调有关。

同时,上下两结句作七言拗句,也是特意安排的。

故郑文焯曰:

“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湿,衣服沾湿,迷,迷失了归路。

爽风夜露沾湿了衣服,行云书卷,沙溪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描绘出一副夜间泛舟归来的清幽静逸的画面。

  

(2)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吧,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解析】

分析:

(l)解答本题,可先解释词语“湿”和“迷”的本义,再根据诗句意思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2)解答本题,应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再结合考虑注释中“爱国诗人”一语进行分析。

  注释

  作者:

佚名

  ⑴湿:

衣服沾湿。

  ⑵沙水:

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归艇:

归来的小舟。

  ⑶明河:

即银河。

  ⑷斗:

指北斗星。

  ⑸多事:

这里指国家多难。

  ⑹起舞闻鸡:

晋代祖狄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起舞。

晋元帝时,祖狄自请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立誓说,不靖中原而复渡者,有如此江。

事见《晋书·祖狄传》。

这里借用来抒发作者不能实现北伐中原的爱国抱负而感到愁苦的心情。

  赏析

  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

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听命于金人;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

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

但是,“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爱君忧国孤臣泪”而徒怀一颗“临水登山节士心”了。

  张元干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

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

句意谓:

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

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句意谓: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

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

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诗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

歇拍二句是: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句意谓:

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张元干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

“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

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

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干“长于悲愤”的词风。

 

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

指月圆。

④列宿:

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答案】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

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

【解析】

前六句是一句一景。

抓住描写的对象,和描写的角度来思考。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

                                                                   

【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解析】

题干中明确说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需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一.背景:

  《月圆》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天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的。

  二.赏析:

  第一、二句“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孤月:

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当;对着,当楼即为对着楼。

满;特指圆月。

寒江:

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

动:

闪动。

夜扉:

夜间的屋门。

这两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第三、四句“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委:

委蛇,曲折绵延,委波,绵延不断的波浪。

金:

水波闪动着的金光。

不定:

不住,不止。

席绮:

绮席,漂亮的席具。

逾:

越,更加。

依,仍旧。

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第五、六句“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未缺:

即满月的代称。

空山:

幽深人少的山林。

高悬:

高挂,这里指圆月高挂夜空。

列宿:

众星,列宿稀:

星星稀少。

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第七、八两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故园:

故乡。

松桂发:

松树在长,桂树开花。

万里:

形容非常远的地方。

共:

与亲人一起。

清辉:

月亮的光辉。

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三.意境: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为大师手笔。

  意境之说,起于民国时候的王国维大师,但国画有一定的联系。

  但意境之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就意境这一词的理解,还是具体的一首诗词的理解,一般都没有固定不变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