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451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docx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社会信息化发展调研报告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工信委的关心指导下,我局围绕保民生、抓落实促发展,着眼“迈向现代化、建设新XX”的新要求,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我县信息化水平。

  一、社会信息化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信息化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我县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已建成了以移动、联通、电信和广电为主的基础通信网络体系。

全县信息光缆建设长度3200公里,电缆建设5600余公里,形成了以光缆为主要手段的信息传输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覆盖了全县的所有乡镇、村委会和大部份自然村。

基础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0%左右。

全县拥有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1344线、固定电话用户19000户,建设无线通信发射基站298座,移动电话用户达20余万部。

电力交通、森林防火、人工增雨防雹等无线通信网络运行良好,全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不通电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全县已建成有线电视通信光缆1150公里,电缆3000公里,发展了有线电视用户25800余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8000户。

有线电视用户比上年减少3900户,数字电视转换后广大用户已收看到100余套基本节目和付费节目、可收听有线广播节目21套、无线广播节目3套。

投资90余万元在县城新建的无线电视差转发射正常,解决了部份低收入家庭看电视难的问题。

  全县计算机信息网络高速发展,3G网络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电信、广电为主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截止XX年底,全县互联网用户达11560户、宽带用户比去年增长3200户,促进了互联网业务的高速发展。

  信息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等信息咨询服务业正在兴起,信息服务产业正在形成。

已建成了功能较为完整的“XX县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并以该网站为平台,实现了我县多个部门的网站建设和链接工作,成为联接外界、传播信息、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

  2、继续巩固和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我局积极配合做好农业综合信息网的建设和信息发布工作,目前已建设了十二个乡镇的信息服务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指定了信息专管人员,以“XX县电子政务网站”、“珠江源农网”为依托,建设了重点延伸乡的信息服务,到目前为止,我县大部分自然村的生产、生活、农特产品、乡村风貌、风土人情等基础信息实现上网发布。

全县12个乡和部份行政村接通了宽带互联网,农民群众可快速查阅各种相关信息,为农产品的产、销提供便利。

  3、积极推动我县信息富民工程的建设

  按照XX县人民政府下发的《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部署,XX移动分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文件精神,明确了工作责任,为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人力物力开展这项工程,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与分工制度专门推出了适合广大农村客户的“惠农网”,并于XX年10月8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信息富民产品普及工作,让农民体会到真正的实惠。

农村“惠农网”的建立,将让广大农村客户在通信话费上直观的感受到真正的实惠。

  其次,通过摸底调查,XX移动分公司在全县范围内统计出了弱覆盖小区建设需求共182个自然村,XX年新建基站36个,投入建设资金5400余万元,解决信号弱覆盖达60多个自然村。

  4、积极抓好做好县政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政务中心的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政府,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省、市网络管理中心和县工信局对政务中心的网络规划,软件、硬件的开发应用、进驻单位人员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目前县政务中心进驻的34家单位实现一站式服务并与省网管中心联网运行。

并设立税务、工商等政务服务分中心实现联网办公。

  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和推广应用,积极做好专网的接入管理和维护。

  1、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进一步成熟

  我县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反映我县党政机关重要工作及重大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窗口,也是构建阳光政府,服务型、管理型政府的窗口。

结合政府信息公开、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96128信息查询等工作,“十一五”以来,共投资30万余元,按照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在线解答、在线咨询、公众参与的体系要求,重新进行网站后台程序设计和页面改版,进一步优化门户网站的布局。

对全县重要事件,重大新闻,重要工作动态全面反映。

重新调整和增加网站出口带宽,完善网站的管理功能,解决了过去用户访问速度慢的弊端。

使更多的宽带网用户都能及时快速地访问到门户网站,力求让外界更加深入的了解XX,增强对内对外的宣传力度。

五年来,我县电子政务门户网站发布信息4万余条,访问量达115万余人次。

  2、专网接入逐步推进

  全县以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组织部为核心,积极推进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县接入电子政务专网的有29个部门。

根据省、市及县政府安排,我办积极配合县检察院做好全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专网的建设。

目前该专网所涉及的商务局、检察院等19个单位已全面开展工作。

  3、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

  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我县88个信息公开单位,建设了本部门的信息公开网站,并实现与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正常链接。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罗政办发[XX]147号《关于印发XX县门户网站信息保障考核办法的通知》精神,县信息产业办、县监察局、保密局等单位,对我县99个信息公开单位进行网上监测,到目前为止98个单位上网发布信息,主动公开信息4648条。

  4、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深入运用

  “十一五”期间,根据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电子政务视频会议二期工程建设的通知》文件的总体要求,我县共投入120余万元,在全县12个乡镇安装了会议系统设备,配发了42寸高清液晶电视。

建成了连接省、市、县、乡视频会议室,该会议室达到高清会议室标准,已能保障省、市、县、乡四级会议互通,能满足各种会议的正常召开。

五年来,共召开各种会议130余次,节约会议成本60万余元。

  5、网上公文传输初步实现

  根据各单位办公需要,我县于今年3月份全面启动了电子公文网上传输工作,并制定了电子公文交换管理办法。

目前,我县非涉密公文可实现网上实时流转,我县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共接入131家横向网络客户端,其中乡镇9家,运行以来,共传送发文文件145份,传送接收文件5245份。

节省行政成本8万余元,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全面推行效能政府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服务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建设,以提供更人性、更便捷的服务,以方便群众获取政务信息、政府部门了解社情民意为出发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透明、服务、民主、效能政府建设,实现了群众、政府多渠道双向互动信息传递、方便群众办事、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实现政府信息服务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全县共85个单位开通了政务信息网络查询平台,19个部门录入并发布常见问题330条,受理公众提问45个,限时办结22个,超时办结21个,超时未办2件,限时办结率为48.89%。

全县共71个单位建成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三项制度网上发布平台。

共发布听证事项41条,重要事项公示563条,重点工作通报780条。

全县96128专线共接转805次,转接成功583次,转接成功率72.4%,公众参与评价满意401次,不满意25次,满意率94.1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对发展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直接或间接经济、社会效益缺乏认识,特别对我县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的支撑认识不足;对信息产业所产生的长远而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缺乏预见,信息化建设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革缺乏了解,导致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重视支持不够;发展的外部环境还需要继续改善。

信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信息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促进行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缺乏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信息技术成果很难实现产业化。

  2、缺乏统筹规划管理,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整体协调,尚未形成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突出,各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多元化融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未能发挥出来;社会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和利用,一方面是基础设施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又出现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了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局部地方居于全省领先位置,农村和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低,已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管理体制不顺,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信息产业管理体制不顺,监管法规不完善,监管职能缺乏保障法规制度和措施,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规则和有效的监管机制,难以形成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合力。

  4、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应用水平还比较低。

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

企业创新开发能力水平较低,生产规模小,研发资金投入少,行之有效的创新开发机制尚未建立。

信息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水平比较低;信息网络应用未能与生产和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电子商务还处于尝试阶段,网络的普及率还比较低;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其广度和深度不够,通过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不够明显。

  三、“十二五”期间信息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的总体思路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经济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十二五”期间XX县经济社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规划引导、政策保障、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以信息资源的开发为重点,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强化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扩大开放,营造环境,整合资源,优化结构;以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优势,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效率,实现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总体思路的核心是“发展一个产业,开发利用两种资源,推进三网合一,促进四个创新,实现五大应用”。

重点突破,梯度推进,全面提升XX县城乡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层次,提高信息化对国民经济支撑度。

  ——发展一个产业。

坚持以发展人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为方向,抓住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机遇,加大扶持力度,实行高起点、超常规发展,突出重点,扬长避短,积极培育信息内容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重点推进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咨询、会议展示等行业的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网络增值业务。

  ——开发利用两种资源。

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的原则,强化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方位拓展信息资源开发领域,通过政府先行,全面启动,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数据库建设并联机服务,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水平。

积极培育信息市场,加快高速宽带多媒体网络体系的建设和整合,通过高性能网络连接和先进网络服务技术的应用,达到信息传输形式和效率的优化,促进两大资源充分共享和信息有序流通。

  ——推进三网合一。

统筹协调,引导联合建设,紧跟国内外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造、提升装备水平和技术档次,建设和完善以大容量光纤为主,无线、卫星等多媒体的宽带信息传输网,形成交互式网络社会的构架。

逐步推进全县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合一”,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市场融合和行业融合的目标。

  ——促进四个创新。

营造和改善信息化的发展环境,通过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建立健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发展机制,确保信息化顺利推进。

  ——实现五大应用。

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率先在政府管理、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领域实施信息化,并取得突破;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府、支柱产业、企业、社会和家庭五大领域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作用。

  

(二)发展的基本原则

  XX县“十二五”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坚持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十二五”期间,我县信息产业要在政府统一规划指导下,统筹协调,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2、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的宏观指导,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全面推进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推进我县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从客观需要出发,按照效益优先,突出重点,分步骤推进的原则,着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推进电子政务进程,建立健全信息技术人才培训和推广应用示范基地四个重点。

  4、坚持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

坚持信息产业支撑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带动信息产业发展的原则,形成信息产业与信息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圈。

  5、坚持应用为本,面向社会,强化服务的原则。

在推进全县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中,要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推广普及信息化技术放在首位,建立起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和健全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形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和中介服务体系。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围绕强化全县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基本建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多功能、高效率的网络体系;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主要领域的应用,信息化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科技动力。

其主要指标为:

  ——电子产品销售业年均增长2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38000万元;信息服务业年均增长l5%以上,销售收入达到25000万元,力争到XX年底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7亿元,占全县GDP总量的8%左右。

  ——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全面提升。

通信光缆长度达3700KM,无线通信基站达660座;固定电话用户达28000户,普及率4.75户/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31万户,普及率52.54户/百人;互联网用户3.3万户,普及率5.59户/百人;建成有线电视通信光缆1350公里,电缆4500公里,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2600余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1000户。

发射无线广播节目7套。

无线电视发射台覆盖率达96%。

  ——企业信息化取得明显实效,重点企业的内网建成率达到100%,外网应用率达95%以上;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企业上网普及率32户/百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