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474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docx

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人教版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

(15×3分=45分,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中)

1、下列估计值中合理的是

A.长跑运动员的体温可达46℃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km/h

C.足球运动员的质量可达80kgD.举重运动员的举力可达5000N

2、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里航天员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A.举哑铃B.做俯卧撑

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

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是不必要的?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点上

C.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D.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4、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向东运动B.一定向西运动

 C.一定静止不动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

5、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块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7、在运动场上常见到这样一些场景,其中表现出的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

D.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从最高点落向地面

8、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9、如图11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方向始终竖直的力F,将杠杆由水平位置OA缓慢拉至OB,则在这个过程中力F将

A变大B变小

C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

10、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书本静止在课桌上,是因为书本的重力与书本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人用力推车,车未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C.小孩从滑梯上自行下滑,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小球在空中下落得越来越快,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2、有些公共汽车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车窗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图中的

 

13、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

A.请驾驶员系好安全带B.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行驶

C.天干物燥,注意防火D.在火车站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请站在安全线以外

1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15、如图所示,煤气管道包括户外和户内两部分,二者之间连接着一只煤气表。

工人师傅给每户安装完户内管道后,都要

检查一下管道是否漏气。

有一种检测装置,

在两端开口的透明U型管中装有水,当U

型管两端压强相等时,两侧水面相平。

检测

时,关闭开关,用力向户内管道口Y内吹气,

然后迅速将U型管的Y′一端与Y相连接,U型管内水面出现高度差,继续观察U型管中水面的变化

A.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增大,则表明不漏气

B.若水面高度差逐渐减小,则表明不漏气

C.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有漏气

D.若水面高度差保持不变,则表明不漏气

 

二、非选择题:

(共55分)

16、(3分)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飞行了1533秒之后,嫦娥二号实现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此前相对于火箭,卫星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在经历一次中途修正,约112小时近35万公里行程后,高速飞行的嫦娥二号卫星即将迎来探月征程上的一次严峻考验———近月制动。

此间卫星飞行的平均速度

是km/h,近月制动时使发动机喷嘴对准方向点火喷气,产生反向的推力,实现减速。

“嫦娥二号”卫星已成功进入环月轨道,我国拥有了第二颗月球卫星!

17、(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像可知:

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

18、(2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乙物质量为0.5kg,底面积为2cm2,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则甲物质量

是kg,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强为Pa。

19、(3分)如图所示,装有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2。

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将;压强P1′将;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2′将。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6分)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

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mL。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密度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17所示。

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 。

(4)小明分析图像后感到困惑:

由m=ρV可知该液体的“m-V”图像应该是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请你帮助小明解释其中的原因。

21、(5分)在研究摩擦力的实验中,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如图甲所示),木块的运动状态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每次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相同,对桌面的压力相同)。

由表可知,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N;在第一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N;在这五次试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该有次是相同的。

在木块上加放物块B重做刚才的试验(如图乙所示),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的关系,某次正确操作后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5N,此时物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N。

试验次数

木块运动状态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静止

0.5

2

静止

0.6

3

加速

0.8

4

匀速

0.7

5

减速

0

22、(6分)小明同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不考虑杠杆自重和摩擦)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小明发现杠杆停止时左侧下沉,此时杠杆处于(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使杠杆。

(2)三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序号

动力F1(牛)

动力臂L1(厘米)

阻力F2(牛)

阻力臂L2(厘米)

1

2

4

2

4

2

4

6

3

8

3

8

4

6

 

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进行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所示如图乙所示,则动力F1=N

②分析三次实验数据,发现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偏大,检测弹簧测力计发现完好无损,原因可能是。

(3)小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杠杆平衡条件。

生活中的镊子应用了该实验中的第次实验原理。

23、(6分)小明做“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5

2

5

朝下

4.5

3

5

朝侧面

4.5

4

10

朝侧面

9.1

5

15

朝侧面

13.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0.9

 

(1)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为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应比较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

(3)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           ,此时被控制的变量是   ;

(4)压强计U型管中液体的密度约为kg/m3

(5)若上图甲乙两杯中所盛液体不同,能否由压强计U型管中左右液面高度差判断此时杯内液体的密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24、作图题(5分):

(1)(2分)下图为武汉中心城区各主干道LED节能路灯的图片。

试画出节能路灯的受力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节能路灯的重心)。

 

(2)(3分)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绕线方法和物A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由图可知当绳子被拉出3m时,物A将沿斜面上升m。

 

25、(8分)质量为60kg的小明利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试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g=10N/kg)

已知物重是800N,不考虑摩擦及绳重时,

(1)若实际拉力是500N,动滑轮的重力多大?

(2)小明利用此滑轮组至少需提起多重重物才能省力?

(3)小明利用此滑轮组至多能提起多重重物?

 

26、(8分)图甲是一种工人在搬运玻璃时用到的吸盘,图乙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图乙中,提钮2可以看成是一种杠杆,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阻力臂l2和最小动力F1示意图。

(2)当同时抓住提钮1和2时,活塞向上运动,活塞上的阀门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关闭,这时吸盘就可以“吸起”玻璃。

(3)若吸盘底面积为3dm2,则此吸盘一次能吸起的最重的玻璃是多少牛?

(取大气压为105Pa)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

期末考试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3分=45分,将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中)

C

C

D

D

B

C

D

D

C

D

C

A

B

A

D

二、非选择题:

(共55分)

16、(3分)静止3125前进或飞行

17、(3分)甲丙10

18、(2分)0.3kg10000

19、(3分)变大变小变小

20、(6分)

(1)49;

(2)30,偏大(3)0.8,可能是煤油(可能是酒精:

是煤油或酒精);(4)该图像不是液体的“m-V”图像,而是烧杯和液体的“m-V”图像(或图像中的m包含了烧杯的质量)

21、(5分)0.7;0.5;3;压力;0

22、(6分)

(1)平衡右在水平位置平衡

(2)3.6弹簧测力计没有向下拉(或拉力力臂测量错误)

(3)2

23、(6分)

(1)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3、4、5

(3)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深度和橡皮膜方向;

(4)1.11×103

(5)不能。

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24、作图题(5分):

(1)(2分)

(2)(3分)1m

25、(8分)

(1)F=1/2(G+G动)G动=2F-G=2×500N-800N=200N(2分)

(2)省力时F<G即1/2(G+G动)<G(1分)

∴ G > G动                (1分)

      即至少需提起200N重物才能省力       (1分)

(3)G人=m人g=60kg×10N/kg=600N     (1分)

   小明提起重物时F≤G人 即1/2(G+G动)≤G人   (1分)

     1/2(G+200N)≤600N

    ∴ G≤1000N

   小明利用此滑轮组至多能提起1000N重物.   (1分)

26、(8分)

⑴省力;最小动力F1和阻力臂l2示意图如图:

(3分)

⑵重力;大气压(2分)

⑶一次能吸起的玻璃最重为(3分)

G=F=pS=105pa×3×10-2m2=3×103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