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679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专题复习六.docx

中考专题复习六

中考专题复习六:

物质的微观构成

  撰稿:

冯玉柱     审稿:

魏国福     责编:

祝鑫

【知识导图】

  

(1)

  

  

(2)

  

[解读考点

  知识点一:

认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如元素与原子,原子与分子、离子等。

下表为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的对比:

  

  知识点二: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红磷等是由原子构成的。

金属也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多数碱类、盐类,如氢氧化钠、氯化钠等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知识点三: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如酒精的挥发、物质的热胀冷缩、电解水实验等。

  知识点四:

掌握原子的结构,明确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洞察考向]

  1、“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中考命题往往以生产、生活及科学、技术、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材料,运用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去探求物质的构成、去探究粒子的性质、去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2、粒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是中考考试的热点,就这一热点问题,中考命题有以下几种考查方式:

由粒子的结构,判断粒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相对原子质量等;通过信息给定粒子的构成,推测粒子具有的化学性质,或与相对应的粒子结构比较,指出化学性质的异同;由给定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判断粒子的种类;或给出一组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数据,从中去发现规律。

  3、给定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或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总结相关信息的开放性试题将会增加。

[真题剖析]

考点一:

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1.构成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小李同学对物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归纳,请你填写空白,完成他的设计。

  

(1)概念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41-1

  

(2)概念的辨析和应用:

在①2N②Mg2+③Ca(+2)④H⑤Cu⑥SO2中,能表示分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能表示离子的是________;既能表示一种物质,也能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________。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知识的归纳和知识网络的构建能力。

(1)此问要求同学们构建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物质、元素之间的关系网络图。

明确: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据此可推出“原子”位于中心,下面是“物质”。

(2)正确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周围数字的含义,特别要注意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和元素符号是相同的,如铜;明确离子符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的不同,此问可顺利解答。

  答案:

(1)                   

(2) ⑥②⑤

      

            图41-2

举一反三

 【变式1】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

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氦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显+1价   D.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解析:

该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粒子带电情况、化合价、元素及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的知识。

依据题给信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称为‘四中子’”,可知该粒子呈电中性,因中子不带电,A对;其失去一个中子后也不会显电性,因此化合价也不会显+1价,所以C的说法不对。

氦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而该粒子中含有四个中子,所以其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0+4=4,因此B对。

氢元素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在周期表中排在第一的位置,而该粒子中没有质子,所以周期表中没有该“元素”的位置。

  答案:

C。

 【变式2】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根据以上信息,小明、小华、小萌三位同学做出相应的预测:

  小明:

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

  小华:

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为16。

  小萌:

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你认为上述三位同学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可能正确的是______。

  解析:

根据反粒子的特点,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为:

8个反质子,8个中子构成原子核,核外有8个反电子。

原子核带8个单位负电荷,核外8个电子带8个单位正电荷,反氧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小明的预测一定错误。

氧原子与反氧原子质量相等,故其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所以小华预测一定正确。

物质与反物质的性质是否会发生变化,题目当中没有说明,所以小萌的说法可能正确,可以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证明,把—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反之则不能。

  答案:

小华;小明;小萌。

考点二: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以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变小了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因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在掌握分子的性质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便于理解记忆。

气体热胀冷缩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结果。

蔗糖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去的缘故。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造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分子不变,则其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

B。

举一反三

 

【变式3】

(1)向容器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如图41-3所示)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________,说明:

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两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________。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

  解析:

  

(1)A中滴入红墨水,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A中的水会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2)当向A中的水里加酒精时,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混合后溶液的液面将会低于刻度线。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当然是为了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

  答案:

  

(1)整瓶水变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2)液面低于刻度线且距离较远;分子间存在间隙;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变式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根据图示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至少3条):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图41-5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看图说话题,对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考查。

观察图形知,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每个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当氧化汞受热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汞原子,然后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新的物质,即汞和氧气;原子在整个化学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

①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等合理即可。

考点三:

微观粒子的结构

  

3.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用对应的序号填空:

  

   

   

   

     A.        B.       C.       D.

                图41-4

  

(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3)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表示原子的粒子是_______;

  (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_;易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___。

  解析:

该题是典型的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考查题,圆圈内的数字代表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圆圈外面的数字代表核外电子数,若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则粒子带正电,为阳离子,是原子失电子得到的稳定结构,若若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粒子带负电,为阴离子,是原子得电子得到的稳定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若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若≥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则为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答案:

(1)CD  

(2)BD  (3)cDAB  (4)BA

举一反三

 【变式5】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

右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图41-7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

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

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________。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________。

  解析:

可结合原子结构的知识,对各种原子模型提供的信息加以比较,从而找出各类模型的缺陷。

由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可推测出原子带核的结构模型,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粒子大多数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谈感想时要辨证地看待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

  答案:

(1)道尔颇的原子论缺陷: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离子三种,并不是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有复杂的结构,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同—种原子的质量可能不同。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

没有明确提出原子核的概念;电子是在原子核外分层(或高速)运动的,并不是镶嵌在核外不动的。

(2)D;(3)科学的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最初得出的观点、结论有一些局限性,可能在当时认为是正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原来的观点、结论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不过它仍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答案有理即正确)。

考点四: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4、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h)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A.115     B.49     C.66      D.164

  解析: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及核电荷数相等,因此此题电子数为49。

请注意不要与相对原子质量混为一谈。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与本题要求无关。

  答案:

B

举一反三

 【变式6】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

  

                     图41-6

  

(1)从上图可以看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都各有规律。

其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______4个(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氦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在通常情况下该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选填“稳定”、“不稳定”)。

  (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根据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1-18号元素中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类似的一种元素是_________(填名称、元素符号均可)。

  解析:

观察图示知,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小于4个。

氦原子的质子数是2,达到了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8+18+8+1=37。

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所以钠元素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类似。

  答案:

小于2稳定37钠。

[备考技法

  1、本专题的复习要深刻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并做好辨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离子

  ①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两种。

  ②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的方式是得失电子。

  ③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不同,但数值及正负是相同的。

  2、弄清原子内部各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加强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的理解,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元素的化学性质。

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把元素分为三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充分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应用好以下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能解决一些应用性的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题中,明显增加了能力考查,实用性题目较多,往往在题目中提供知识背景,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要求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的学习,还要培养灵活运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