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210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题库Word文件下载.docx

21、感觉阈限:

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大小的范围。

有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2、适应:

是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23、知觉的选择性:

是有选择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辨出来。

24、知觉的理解性:

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理解当前事物,并用词语表示出来。

25、知觉的整体性:

是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各个部分作为统一的整体来认识。

26、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27、观察:

是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28、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知觉。

29、记忆:

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30、表象:

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31、识记:

是反复感知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2、无意识记: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33、有意识记:

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34、机械识记:

是对学习材料没有理解,依靠事物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地进行识记。

35、意义识记:

是在对学习材料的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

36、前摄抑制:

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7、倒摄抑制:

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8、超额学习:

也叫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进行到超过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

39、保持:

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作为经验在头脑中保留和巩固的过程。

40、遗忘:

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41、再认:

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接触时能够识别出它。

42、回忆(再现):

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当前而能在头脑中呈现出它的映象。

43、联想:

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

44、追忆:

是利用事物多方面的联系去寻找线索进行回忆的过程。

45、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6、无意想象:

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想象。

47、有意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并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想象。

48、再造想象:

是根据语言文字描述或图样模型符号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9、创造想象:

不依赖现成的描述和示意,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50、幻想;

是与人的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51、理想:

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可能实现的积极的幻想。

52、空想:

是一种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不可能实现的消极的幻想。

53、灵感:

是人在用全部精神力量解决所思考的问题时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54、原型启发:

是人在思考问题时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心理过程。

给人以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做原型。

55、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6、集中思维:

是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或最佳方案的思维方式。

57、发散思维:

是根据已有经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以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

58、分析:

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不同特征的思维过程。

59、综合:

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结合成整体而加以思考的过程。

60、比较:

是在思想上把多种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

61、抽象:

是在思想上抽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62、概括:

是在思想上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思维过程。

63、具体化:

是把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具体运用于实际,进行深化和验证的过程。

64、概念:

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65、概念同化:

是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去接受一个新的从属概念。

66、变式:

将概念所包含事物的各种形式加以变化,以排除无关特征而突出本质特征。

67、定势:

是先前的重复性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68、态度:

是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内在心理倾向。

69、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愿望而产生的态度的内心体验。

70、情绪: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愿望而产生的态度的外部表现。

71、情操:

是带有理智性的与正确的价值评价结合在一起的各种高水平情感的综合体。

72、心境:

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73、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状态。

74、应激:

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

75、焦虑:

是因遭受心理上的冲突或挫折而发生的一种紧张的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

76、道德感;

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77、理智感:

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78、美感:

是人根据一定审美标准在评价客观事物及人的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79、移情:

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

80、意志:

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

81、毅力:

是人的精力长期奋发,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以达到既定目的的能力。

82、动机冲突:

是指人在确定目的的过程中,因受到两种以上动机的支使,而这些动机又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

83、品德:

是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84、良心:

是人对自己行为所进行的反省和评定,如感到满意、自慰、内疚等。

85、道德认识:

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86、道德情感:

是关于人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87、道德意志:

是个体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88、道德行为:

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89、意义障碍:

是个人因对某些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不能正确理解而发生的心理抗拒。

90、角色期待:

是指团体中多数成员期望或要求某一成员做出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

91、人际吸引:

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现象。

92、心理相容:

集体成员在心理上彼此相互容纳和行为上协调一致。

93、集体舆论:

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集体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

94、从众心理:

是个人受群体舆论的压力,在认知或行动上不由自主地趋向于跟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

95、威信:

是一种能使人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

96、个性:

是指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97、个性倾向性:

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98、个性心理特征:

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99、需要:

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性积极性动力的源泉。

100、动机:

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力和内在原因。

101、兴趣:

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102、直接兴趣:

是指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

103、间接兴趣:

是指对活动目的意义和结果的兴趣。

104、信念:

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的个性倾向。

105、志向:

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

106、世界观:

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107、价值观:

是人们关于客观事物的价值的观点和信念。

108、自我意识:

是人的意识的一种,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109、元认知:

是人对自己头脑中产生的认知的认知,是人对自己主观内心世界的认知。

110、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必备心理条件。

111、智力:

即人的智慧能力,也称一般的认识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特征。

112、才能:

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称为天才。

113、气质;

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俗称脾气、脾性或禀性。

114、性格:

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15、智商:

即智力商数,是表示个人智力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通常用IQ来表示。

116、情商:

即情绪商数,是表示个人情感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通常用EQ来表示。

117、毅商:

即毅力商数,是表示个人意志水平的一种相对量数,通常用AQ来表示。

118、发展:

是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

119、生理成熟:

是指机体生理成长发育的成熟程度。

120、学习:

是个体获得生活经验并引起行为变化的过程。

121、学习动机:

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和内在原因。

122、归因:

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倾向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123、知识:

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

124、技能:

是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比较熟练的接近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125、动作技能:

是借助骨骼肌肉运动实现的接近自动化的一系列外部动作方式。

126、心智技能:

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127、学习的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28、学习策略:

是指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计谋和方略。

129、接受学习:

是指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学习者找到它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的联系,并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130、发现学习:

是指不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有所发现,然后作为个人的知识成果加以储存。

131、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门课程。

132、观察学习:

是“通过示范进行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反应结果进行的学习”。

133、内驱力:

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134、诱因:

是指能够满足需要的外界条件或刺激物。

135、抱负水平:

是指个人在做某件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

136、社会化:

是指“个体介入社会环境”、“个体接受社会影响”、“个体参加社会联系系统”的过程。

137、心理卫生:

又称精神卫生或健康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科学。

138、心理健康:

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没有精神疾病,人格发展健全,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良好。

139、挫折:

是指人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40、心理防卫机制:

是指人们在发生挫折、焦虑时,为了对抗、减轻或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常常使用各种心理防卫方法来保护“自我”的心理反映。

141、合理化作用:

又叫文饰作用、理由化、“酸葡萄效应”。

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的不合理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接受它。

142、投射作用:

也叫推诿作用,是指将自己内心存在的某种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或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种欲望、冲动或思想观念,以此来逃避自己心理上的不安。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143、压抑作用:

又叫潜抑作用,是指个人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本能冲动、欲望、情感、过失、痛苦经验等不知不觉地从意识中予以排除,或抑制到潜意识中去,使之不侵犯自我,使自我免除痛苦。

144、反向作用:

又称矫枉过正,是指当个人内在动机不能为社会所容忍时,过分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反而出现了相反方向的行为,这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行为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反向作用”。

145、否定作用:

是指对已发生的事实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内心的痛苦。

如一妇女的女儿因车祸死亡,她认为没有死,是“与同学结伴旅游去了”。

146、认同作用:

又叫自居作用,是指个人具有不为社会所承认的动机或意念时,一方面加以否认,另一方面却又认同于一个具有相同动机的具体人物,借此减少对自己的刺激和伤害。

如江青不承认自己有政治野心,但却把自己与吕后、武则天相比拟。

147、抵消作用:

是指以象征性的比喻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补救其心理上的不安。

148、代偿作用:

又称升华心理效应。

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应付挫折的积极方法。

是指一个人无法达到原定目标,或个人动机与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用另一种比较崇高的目标来代替原定目标,借此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149、群体:

是指由某些相同的心理和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相互制约的人群结合体,有时也称作团体。

150、集体:

是群体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形态,是一种为实现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151、试误说:

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的学说,他们通过“小白老鼠钻迷宫”等实验,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

152、顿悟说:

是完形派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的学说,他们通过“黑猩猩摘香蕉”等实验,认为学习是一个突然觉悟的过程。

二、填 

空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是以(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2、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著作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4、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过程。

5、认识过程包括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6、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自我意识)、(个性心理特征)等三个系统。

7、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8、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方面。

9、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教育性)等原则。

10、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1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2、人脑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器官,它是由(大脑)、(间脑)、(中脑)、(桥脑)、(延脑)和(小脑)等六部分组成的。

13、大脑半球皮质的四个叶分别是(颞叶)、(顶叶)、(枕叶)、(额叶)。

14、左半球是(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执行着(抽象思维)的功能。

右半球是(感性认识)的优势半球,执行着(形象思维)的功能。

15、人脑中的信号系统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16、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意识和(下意识或潜意识);

人的意识又可以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17、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泉源),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18、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就其反映的(内容)而言,心理是客观的;

就其反映的(形式)而言,心理是主观的。

19、个体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从(未分化)向(分化)发展;

二是从(不随意)向(随意)发展;

三是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四是从(外部现象)向(内部本质)发展。

20、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统一性和协调性)、(个别差异性)等。

2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等;

主观因素有(生理成熟)、(生活实践)、(主观能动性)等。

22、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提供发展的(可能性)。

环境对心理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提供发展的(现实性)。

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3、注意有两个特点,一是(指向性),二是(集中性)。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等三大种类。

24、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25、注意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26、注意的生理机制是(定向反射)和(优势兴奋中心)。

27、注意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28、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等。

29、按照感受器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内部感觉主要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30、按照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按照知觉对象的不同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三种。

31、知觉的规律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等特性。

3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3、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等四类。

34、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三类。

35、表象是由感知到记忆的中间环节,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36、识记按有无预定目的可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识记按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37、遗忘有(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两类。

遗忘的原因有(原先记得不熟)、(缺乏复习巩固)、(长期不用)、(后续活动的干扰)等。

38、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39、联想的种类通常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四类。

40、记忆的品质主要有(识记的敏捷性)、(保持的持久性)、(重现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等。

41、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基本特征。

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2、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内容)。

43、按个体发展,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类;

按思考问题的方向,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两类。

4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45、思维的过程有(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4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方案)、(评价检验)四个阶段。

47、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经验)、(动机状态)、(定势的作用)、(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等。

48、思维的品质有(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批判性)等。

49、观察的品质有(自觉性、精确性、顺序性、深刻性)等。

50、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想象需要丰富的(表象)作基础;

想象的源泉是(客观现实);

想象是(创造发明)的必要条件。

51、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根据想象的新颖性创造性可将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52、幻想有两种,一种是(理想);

另一种是(空想)。

53、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4、儿童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有意性、创造性、现实性、概括性)等方面。

55、在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时,丰富学生的(表象)和发展学生的(言语)是有效的途径。

56、情感具有(行为调节)功能和(信号交际)功能。

57、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言语表情)、(体态表情)等三种。

58、人的情感按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种;

情感按社会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种。

59、情感品质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倾向性、稳定性、深刻性、效能性)等方面。

60、意志的基本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61、意志行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

62、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63、意志行动过程中主要的心理成分有(动机冲突)、(作出决策)、(意志努力)。

64、从动机对活动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65、兴趣从起因上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66、儿童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两个特点。

67、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团体规范、心理相容、集体舆论、凝聚力)。

68、智力通常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要素。

69、依据能力的功能和性质可把能力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三种。

70、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为(能力的类型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等方面。

71、气质是表现在人的(情感、认知活动、言语行动)中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72、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73、性格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等方面。

74、性格的类型主要有(独立型和顺从型);

(外向型和内向型);

(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